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什么是文学(摘译)
1
作者 萨特 杨海燕 《法国研究》 1986年第3期7-8,共2页
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 在这篇文章中,萨特简明扼要地说明了他的写作观点。作为一个主张对当代问题表态或采取行动的作家,他认为写作好比“开枪”,任何人写任何事都是有某种意图和针对性的,写作是为了暴露和改变世界的某一个方面,作者的选择恰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观点。什么是写作,为什么要写,写什么,怎样写,写给谁看,写出来会产生什么社会效果,……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他对文学的目的、作用、方式、社会效果等问题的见解,值得一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写作观 作家 社会效果 萨特 行动 选择 爱与恨 暴露 作者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萨特 潘培庆 《法国研究》 1985年第2期44-45,共2页
“他以目光吞噬了她。”这句话及许多其他表示足以表明实在论和唯心论的共同幻觉,按这个幻觉,认识就是吞噬。在学院派出现一百多年之后,法国哲学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们都读过布伦希维克、拉郎德和梅耶松的书,也都相信精神—蜘蛛将事物诱... “他以目光吞噬了她。”这句话及许多其他表示足以表明实在论和唯心论的共同幻觉,按这个幻觉,认识就是吞噬。在学院派出现一百多年之后,法国哲学依然停留在这里。我们都读过布伦希维克、拉郎德和梅耶松的书,也都相信精神—蜘蛛将事物诱至其网中,用白色的粘液将事物包裹起来,并慢慢地吞下,把它们还原为它自己的实体。一张桌子、一块岩石、一座房子是什么呢?是“意识内容”的某种堆积,是这些内容的秩序。好一个食用哲学!然而似乎没有比这更自明的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胡塞尔现象学 法国哲学 意识内容 实在论 事物 学院派 唯心论 幻觉 世界
下载PDF
关于《家庭中的白痴》
3
作者 萨特 陈淇 《法国研究》 1988年第4期94-102,93,共10页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一文,是该书前两卷在1971年初出版时,萨特接受米歇尔·贡塔和米歇尔·吕巴尔卡采访时的谈话记录。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参考价值的谈话记录。全文载于当年5月14日的《世界报》,并收入1976年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境况种种》第十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此处发表的是译文的摘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 家庭 神经质 谈话记录 白痴 辩证理性批判 马克思主义 总体研究 文学
下载PDF
论作家(摘译)
4
作者 萨特 李莉 《法国研究》 1986年第3期9-10,共2页
……他(指莫里亚克)有一天写道:小说家与他的创造物的关系有如上帝与他的创造物(注:即人类)的关系那样,而他所有的写作技巧的奇特之处,可以解释为他是以上帝的身分在对待他的人物的:上帝看得见内部和外部,灵魂深处和肉体,上帝同时看得... ……他(指莫里亚克)有一天写道:小说家与他的创造物的关系有如上帝与他的创造物(注:即人类)的关系那样,而他所有的写作技巧的奇特之处,可以解释为他是以上帝的身分在对待他的人物的:上帝看得见内部和外部,灵魂深处和肉体,上帝同时看得见一切。同样,莫里亚克先生对于涉及他的小天地里的一切无所不知;他对于他的人物所作的安排都是不可置疑的;他解释他们,将他们分类,并无可挽回地给他们判决。如果有人问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里亚克 写作技巧 小说家 上帝 小说技巧 小说人物 创造物 作家 解释 评价
下载PDF
历史进程
5
作者 萨特 潘培庆 《法国研究》 1985年第2期46-47,共2页
1947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署名扎斯拉夫斯基(Zaslavski)的评论员文章《Les Smertchiakene en France》,《现代》杂志1947年5月第20期转载了此文。扎斯拉夫斯基认为“存在主义……认为,一切历史进程都是荒谬的,对它来说,没有,... 1947年1月23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署名扎斯拉夫斯基(Zaslavski)的评论员文章《Les Smertchiakene en France》,《现代》杂志1947年5月第20期转载了此文。扎斯拉夫斯基认为“存在主义……认为,一切历史进程都是荒谬的,对它来说,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规律、准则。也没有历史,而只有‘历史化’;没有道德,而只有‘生活作风’,既没有人民,也没有社会,而只有……个人利益与好处。”萨特为回答这种看法写下了这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进程 存在主义 拉夫 真理 精神性 不道德 知识分子 唯物主义者 共产主义革命 社论作者
下载PDF
寻求绝对 被引量:1
6
作者 萨特 钱志坚 《世界美术》 1989年第1期5-11,共7页
只要看一眼贾科梅蒂具有古风神采的面孔,就可以看出他的高傲和力求回归到时间之初的强烈愿望。他鄙视文化,不相信进步——至少是不相信美术中的进步。他觉得自己并不比他取材的同代人,伊兹斯人(Eyzies)和阿尔塔米拉人(Altamira)更“先... 只要看一眼贾科梅蒂具有古风神采的面孔,就可以看出他的高傲和力求回归到时间之初的强烈愿望。他鄙视文化,不相信进步——至少是不相信美术中的进步。他觉得自己并不比他取材的同代人,伊兹斯人(Eyzies)和阿尔塔米拉人(Altamira)更“先进”。②自然和人类都处在鸿蒙未开时,并没有什么美丑之分,也谈不上什么趣味、爱好或批评。最先想用石块雕出人形的人只能是从零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科梅蒂 阿尔塔米拉 用石块 同代人 裸女 殉难者 马约尔 我不知道 伊兹 从零开始
原文传递
风雨兼程 进取向前——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侧记 被引量:6
7
作者 萨特 《民族团结》 2000年第1期27-28,共2页
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与政法司司长杨侯弟畅谈城市民族工作站在新世纪的门槛边,瞻前顾后实事实说正当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于1999年12月在武汉召开。这个人们企盼已... 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与政法司司长杨侯弟畅谈城市民族工作站在新世纪的门槛边,瞻前顾后实事实说正当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全国城市民族工作座谈会于1999年12月在武汉召开。这个人们企盼已久的会议站在新世纪的门槛边,忆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民族工作 城市化 多民族化 文化多元化
原文传递
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8
作者 萨特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原文传递
9
作者 萨特 《芳草(青春版)》 2012年第10期14-22,共9页
作品简评《墙》描述了西班牙内战中三个被敌人判处枪决的国际纵队队员在一夜等待中的表现。其中一个已吓得神经错乱,另一个勉强支撑,而主人公'我'的心情很复杂:既讨厌战友的种种异常,又难以排解心中的忧郁。在倒计时的生命中他... 作品简评《墙》描述了西班牙内战中三个被敌人判处枪决的国际纵队队员在一夜等待中的表现。其中一个已吓得神经错乱,另一个勉强支撑,而主人公'我'的心情很复杂:既讨厌战友的种种异常,又难以排解心中的忧郁。在倒计时的生命中他通过断断续续的回忆才真正体会到了生命的弥足珍贵,为自己往日恣意挥霍青春和自以为可以永垂不朽而后悔不已。他冷眼看着战友发疯,自己外表仍表现得克制有度,但内心深深地知道。实际上,安慰也纯系多余:因为小家伙吵得比我们厉害,而他的痛苦却比我们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人 国际纵队 狱卒 长枪党 西班牙内战 地窖 军官 死亡 里斯 生命
原文传递
厌恶(节选)
10
作者 萨特 郑永慧 《语文学习》 1997年第12期36-36,共1页
德·洛勒旁先生使我烦死了。我站了起来。我在淡白的光线中动了动,我看见光线在我的手中和我上衣的袖子上变幻,我说不尽地讨厌这种光线。我打呵欠。我点亮了桌子上的灯,也许它的光线能够击败日光。事实并非如此,灯光只在灯脚下聚成... 德·洛勒旁先生使我烦死了。我站了起来。我在淡白的光线中动了动,我看见光线在我的手中和我上衣的袖子上变幻,我说不尽地讨厌这种光线。我打呵欠。我点亮了桌子上的灯,也许它的光线能够击败日光。事实并非如此,灯光只在灯脚下聚成一个可怜的小潭。我熄了灯,我立起身来。墙上有一个白色的洞,那是镜子。这是一个陷阱。我知道我会落到陷阱里去的。我落下去了。镜上出现了一个灰色的东西。我走近去,我注视着它,我再也不能走开去了。镜子里照出来的是我的面孔。往往,在一事无成的日子里,我就凝视着这个面孔。我对这个面孔一点也不了解。别人的面孔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 光线 厌恶 节选 镜子 陷阱 意义 东西 袖子 灯光
原文传递
黄昏
11
作者 萨特 《读写月报》 2020年第20期22-23,共2页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他们有的荡... 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样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発和木椅上,毫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无法辨认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暮色苍茫 无法辨认 小人物 诺尔曼 冲淡 人行道
原文传递
读书
12
作者 萨特 沈志明 《美文(少年散文)》 2010年第2期39-40,共2页
我在书丛里出生成长,大概也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在外祖父的办公室里到处是书,一年只在十月开学的时候打扫一次,平时不许掸灰尘。我早在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崇敬书籍,这些竖着的宝石,有的直立,有的斜放,有的像砖一样紧码在书柜架... 我在书丛里出生成长,大概也将在书丛里寿终正寝。在外祖父的办公室里到处是书,一年只在十月开学的时候打扫一次,平时不许掸灰尘。我早在不识字的时候就已经崇敬书籍,这些竖着的宝石,有的直立,有的斜放,有的像砖一样紧码在书柜架上,有的像廊柱一样堂而皇之地间隔矗立着,我感到我们家是靠了书才兴旺的。我在一问小小的圣殿里嬉戏,周围是一些方方厚厚的古代艺术珍品,它们亲眼目睹我出世,也将给我送终;书不离身使我有一个清净的过去,也使我有一个清净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 艺术珍品 办公室 外祖父 开学 识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