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葛一漫 张朝明 +4 位作者 胡一梅 王毅 吴心语 谢国丽 张灵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7-1640,1646,共5页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于大鼠右背部皮肤造模...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于大鼠右背部皮肤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分别给予1 ml无菌蒸馏水、复方黄柏液和马齿苋提取液。实验第21天断颈处死动物,肉眼观察4组大鼠右背部皮肤病变,取大鼠左、右背部相同面积皮肤,称重法比较皮肤重量,免疫组化法(SP法)染色4组大鼠右背部皮肤TNF-α、IL-4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正常组大鼠右背部皮肤光滑、未见病理性改变,模型组大鼠右背部皮肤出现明显肿胀、红斑、糜烂和渗出,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上述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组和马齿苋组大鼠皮肤肿胀度明显减轻(P<0.01);与复方黄柏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皮肤肿胀度有所减轻(P<0.05)。空白组、模型组、复方黄柏组、马齿苋组的TNF-α含量分别是(6 652.66±1 190.94)、(19 927.10±5 494.21)、(7 515.13±877.66)、(6 809.93±1 385.54);IL-4含量分别是(5 378.44±1685.01)、(26 334.89±3 993.48)、(7 814.84±1 751.38)、(8 246.57±975.08)。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组和马齿苋组大鼠皮肤组织TNF-α、IL-4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复方黄柏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皮肤组织TNF-α、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对湿疹皮肤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TNF-α,同时适度的调控抗炎因子IL-4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提取物 急性湿疹 TNF-Α IL-4
下载PDF
基于H1R、PAR-2/TRPV1痒信号通路探讨马齿苋对急性湿疹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葛一漫 胡一梅 +4 位作者 王毅 马韬 张灵玲 雍江堰 张朝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液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组胺受体1(H1R)、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瞬时感受器电位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H1R、PAR-2/TRPV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组,各组10只。...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液对急性湿疹大鼠背部皮肤组胺受体1(H1R)、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瞬时感受器电位受体1(TRPV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H1R、PAR-2/TRPV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组,各组10只。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正常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末次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H1R、PAR-2和TRPV1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EASI(P<0.01)、H1R(P<0.05)和PAR-2(P<0.01)的含量、Ca^(2+)浓度(P<0.01)显著增加,TRPV1增加差异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马齿苋组大鼠EASI(P<0.01)、H1R(P<0.01)和PAR-2(P<0.01)的含量及Ca^(2+)浓度(P<0.05)显著减少,TRPV1减少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马齿苋可减少H1R、PAR-2含量及降低Ca^(2+)浓度,发挥治疗急性湿疹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上游分子H1R、PAR-2含量,使其下游分子TRPV1失活,减少Ca^(2+)内流,达到抗瘙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提取液 急性湿疹 H1R PAR-2 TRPV1
下载PDF
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变化及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葛一漫 胡一梅 +3 位作者 马韬 张灵玲 雍江堰 张朝明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在右背部皮肤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背部皮肤,采用HE染色法观察炎细胞浸润... 目的探讨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模型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在右背部皮肤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大鼠右背部皮肤,采用HE染色法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皮肤人类中间丝聚合蛋白(FLG)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急性湿疹症状,皮肤TEWL、PAR-2含量增加,FLG mRNA表达降低(P均<0. 01)。结论急性湿疹的发生可能是通过降低FLG基因表达,增加PAR-2含量,增加TEWL,从而破坏皮肤屏障功能、诱发急性湿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湿疹 经皮水分丢失量 人类中间丝聚合蛋白 蛋白酶激活受体2
下载PDF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与病原菌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吴波 张琼芳 +3 位作者 王芳 葛一漫 刘茜 许安春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原菌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经血培养确诊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46例)、革兰氏阳性...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内毒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原菌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74例经血培养确诊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46例)、革兰氏阳性菌组(28例);根据住院第28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5例)、死亡组(19例)。对比革兰氏阴性菌组与革兰氏阳性菌组患者、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和脓毒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革兰氏阴性菌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3.79±0.57)ng/ml、(0.60±0.13)ng/L、(36.35±4.59)mg/L]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组[(1.72±0.46)ng/ml、(0.18±0.04)ng/L、(18.42±3.14)mg/L]患者(t=16.251、16.585、18.215,P均<0.001),预后差于革兰氏阳性菌组患者(死亡率:34.78%比10.71%,χ^(2)=5.284,P=0.022)。死亡组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3.41±0.74)ng/ml、(0.55±0.12)ng/L、(35.76±7.21)mg/L]明显高于生存组[(2.34±0.59)ng/ml、(0.38±0.11)ng/L、(27.41±5.08)mg/L]患者(t=6.374、5.674、5.517,P均<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均与病原菌类型呈负相关(r=-0.785、-0.793、-0.822,P均<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PCT、内毒素、CRP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862、0.831、0.827,P均<0.001),且3项联合(AUC=0.911,P<0.001)预测价值较高。结论PCT、内毒素、CRP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所致脓毒血症患者,3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降钙素原 内毒素 C反应蛋白 病原菌 预后
下载PDF
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泽友 徐灿 葛一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16-251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及正常健康人各40例,入院后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 目的:探讨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纳入医院门诊收治的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及正常健康人各40例,入院后测定血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容积(MPV)、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红细胞聚集指数(RE)、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B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炎症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MCV、MCH、RDW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血瘀证上述指标高于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MPV、PDW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RE、BV、HCT、ESR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PV高于对照组、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RE、BV、HCT、ESR均高于气虚血瘀证(P 〈0. 05),其BV、HCT、ESR又高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凝血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气滞血瘀证APTT、TT、PT、D-D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气滞血瘀证APTT、TT、PT、FIB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D-D高于气滞、寒凝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D-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气滞血瘀证血脂指标高于对照组(P 〈0. 05),寒凝血瘀证TC、LDL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各血脂指标均低于寒凝血瘀证(P 〈0. 05);气虚、气滞、寒凝血瘀证NO、SOD低于对照组(P 〈0. 05),ET、CRP高于对照组(P 〈0. 05),气虚、寒凝血瘀证NO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寒凝血瘀证ET、CRP高于气虚、气滞血瘀证,SOD低于气虚、气滞血瘀证(P 〈0. 05),气虚血瘀证ET、SOD高于气滞血瘀证(P 〈0. 05),CRP低于气滞血瘀证(P 〈0. 05)。结论:不同血瘀证辨证分型患者血常规指标存在差异,可作为量化诊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辨证分型 凝血 血脂 血常规 炎症
下载PDF
马齿苋对急性湿疹瘙痒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一梅 葛一漫 +2 位作者 王华 钟振东 鄢林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17-2023,共7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马齿苋提取物对抗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DNCB建立大鼠急性湿疹模型,然后经皮给予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提取物(20、10、5 g/kg),每天一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技术后评价各实验组大鼠湿疹严重程度,测定皮肤TEWL,免疫组... 本实验主要研究马齿苋提取物对抗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实验采用DNCB建立大鼠急性湿疹模型,然后经皮给予不同浓度的马齿苋提取物(20、10、5 g/kg),每天一次,连续10 d。末次给药技术后评价各实验组大鼠湿疹严重程度,测定皮肤TEWL,免疫组化法测定LTA4、SP、HT H1、IL-31、PAR2和TRPV1水平及分布,RTPCR测定皮肤Filaggrin基因表达,Western-blot测定Filaggr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马齿苋可显著减轻大鼠湿疹病变程度;减小大鼠TEWL水平;减少湿疹大鼠皮肤LTA4、SP、HT H1、IL-31、PAR2和TRPV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大鼠皮肤细胞Filagg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提示马齿苋可显著对抗大鼠皮肤湿疹病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湿疹炎症因子和瘙痒相关因子表达以及上调皮肤屏障系统中Filaggr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急性湿疹 瘙痒 干预机制
下载PDF
shRNA干扰IRS-1基因通过PI3K/AKT通路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转移能力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江泽友 徐灿 葛一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探究下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表达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TPC-1组,sh-scram组和sh-IRS-1组,用sh RNA IRS-1 (sh-IRS-1)转染sh-IRS-1组细胞,sh RNA转染sh-IRS-1组细胞,TP... 目的:探究下调胰岛素受体底物-1 (IRS-1)表达对人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细胞分为TPC-1组,sh-scram组和sh-IRS-1组,用sh RNA IRS-1 (sh-IRS-1)转染sh-IRS-1组细胞,sh RNA转染sh-IRS-1组细胞,TPC-1组仅加入载体处理,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RS-1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倍数,流式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scram组比较,sh-IRS-1组IRS-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sh-IRS-1转染细胞后3 d和4 d,sh-IRS-1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低于sh-scram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scram组;同时,与sh-scram组比较,sh-IRS-1组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显著降低;此外,sh-IRS-1还能显著降低p-PI3K/PI3K和p-AKT/AKT的比值。结论:干扰IRS-1表达能降低人乳头状甲状腺癌TPC-1细胞生存能力和转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S-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血清载脂蛋白M与1-磷酸鞘氨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灵玲 熊大迁 +1 位作者 葛一漫 任然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6-58,63,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载脂蛋白M(ApoM)和1-磷酸鞘氨醇(S1P)在细菌性血流感染及不同感染程度中的表达,发现血清ApoM在细菌感染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为ApoM通过载脂蛋白M-1-磷酸鞘氨醇轴(ApoM-S1P)参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提供实验室依据...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载脂蛋白M(ApoM)和1-磷酸鞘氨醇(S1P)在细菌性血流感染及不同感染程度中的表达,发现血清ApoM在细菌感染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为ApoM通过载脂蛋白M-1-磷酸鞘氨醇轴(ApoM-S1P)参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19年2月细菌感染标本90例,测定血清ApoM和S1P在细菌感染中的表达,探讨血清ApoM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同时分析血清ApoM和S1P的相关性;根据细菌感染程度进一步分组,分别测定血清ApoM和S1P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ApoM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ApoM和S1P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血流感染组ApoM和S1P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1.06±8.02μg/L和119.31±43.7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25.43±7.05μg/L和192.97±41.74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6,5.045,均P<0.05),细菌性血流感染组的ApoM和S1P呈线性相关(r=0.774,P=0.00);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ApoM和S1P的表达逐渐下调,在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休克组中分别为18.08±1.58,11.63±4.85,9.32±6.58和7.95±2.7 μg/L,149.39±10.44,120.67±26.71,111.76±54.94和101.90±32.82 ng/ml,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005,6.115,均P<0.05),S1P的表达与ApoM呈线形相关(各组pearson相关系数r=0.569,0.725,0.856和0.873,均P<0.05)。结论ApoM在血液细菌感染早期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poM可能通过ApoM-S1P轴并激活下游受体参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反应,起着潜在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M 1-磷酸鞘氨醇 细菌性血流感染
下载PDF
马齿苋挥发油对辣椒素诱导瘙痒相关胞内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一梅 葛一漫 +2 位作者 王华 钟振东 鄢林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199-120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马齿苋挥发油干预辣椒素诱导角质层细胞内瘙痒模型,探究马齿苋对抗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素诱导的SD大鼠角质层细胞作为胞内瘙痒模型,模型细胞分为模型组、马齿苋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角质层细胞作... 目的:本研究通过马齿苋挥发油干预辣椒素诱导角质层细胞内瘙痒模型,探究马齿苋对抗湿疹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辣椒素诱导的SD大鼠角质层细胞作为胞内瘙痒模型,模型细胞分为模型组、马齿苋挥发油高、低剂量组,另设正常角质层细胞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角质层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内Ca2+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法测定白三烯、白细胞介素-31和H1羟色胺含量,RT-PCR测定角质层细胞中辣椒素受体蛋白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辣椒素受体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马齿苋挥发油干预组的阳性角质层细胞数量明显减小(P<0.05),胞内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白三烯、白细胞介素-31和H1羟色胺含量均有明显减少(P<0.05),角质层细胞中辣椒素受体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马齿苋挥发油可能通过下调辣椒素受体蛋白表达,减少炎症继发反应而产生止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挥发油 辣椒素 瘙痒相关胞内通路 辣椒素受体蛋白
下载PDF
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炎症肿胀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葛一漫 胡一梅 +2 位作者 吴心语 谢国丽 张灵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齿苋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 目的:通过观察马齿苋提取物对湿疹大鼠皮肤肿胀度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作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马齿苋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用2,4-二硝基氯苯(DNCB)在大鼠右背部涂抹造模。实验第21天断颈处死,剪取造模皮肤及对称的左侧健康皮肤,取相同面积的皮肤,比较皮肤重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减少大鼠皮肤的肿胀度(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马齿苋高剂量组皮肤肿胀度明显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减少了湿疹大鼠皮肤的炎症反应,具抗炎作用,对湿疹的治疗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提取物 急性湿疹 肿胀度 抗炎作用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对冠心病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心语 张朝明 +2 位作者 王刚 葛一漫 谢国丽 《现代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33-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在冠心病(CHD)发生与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喂养组(NF组)10只和高脂喂养组(HF组)10只,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组小鼠腹主动脉旁脂肪中Chemerin mRNA相对表...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在冠心病(CHD)发生与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只健康雄性apo E-/-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喂养组(NF组)10只和高脂喂养组(HF组)10只,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2组小鼠腹主动脉旁脂肪中Chemer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ELISA方法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Chemerin的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45例正常人及150例疑似CHD患者血清中Chemerin,其中疑似CHD患者经临床相关检测确诊为心绞痛25例,心肌梗死115例,心肌损伤非冠心病10例。结果:(1)小鼠腹主动脉旁脂肪组织中Chemerin mRNA相对表达水平HF组较NF组明显升高(P<0.01)。(2)小鼠血清中Chemerin含量HF组较NF组也明显升高(P<0.05)。(3)人血清中Chemerin含量冠心病患者(最终确诊为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P<0.05),其中心肌梗死患者较心绞痛患者Chemerin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Chemerin水平的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在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中Chemerin水平的改变表明其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ERIN 冠心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ELISA
下载PDF
探讨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血清炎性因子在急性心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心语 张朝明 +3 位作者 王刚 葛一漫 谢国丽 张灵玲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L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L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门急送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83例,根据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分为cTnT弱阳性组28例,cTnT阳性组55例,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测定结果与心肌酶谱中敏感性最高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相比较,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间CK-MB、IL-6、TNF-α、hs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阳性组患者血清CK-MB、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弱阳性患者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cTnT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K-MB水平在cTnT阳性组与弱阳性组之间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cTnT弱阳性患者组中IL-6、TNF-α、hs-CRP异常率明显高于cTnT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nT阳性患者组中CK-MB异常率与cTnT弱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hs-CRP均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L-6、TNF-α、hs-CRP等炎性指标与AMI发生、发展相关,与cTnT联合检测对AMI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T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雍江堰 李燕 +2 位作者 谢国丽 易玉玲 葛一漫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患者101例,其中乙肝37例(乙肝组),肝硬化32例(肝硬化组,Chlid-Pugh A级15例、B级14例、C级3例),肝细胞癌32例(肝癌组,BLCL A级13例、B级14例、C级5...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HBV感染患者101例,其中乙肝37例(乙肝组),肝硬化32例(肝硬化组,Chlid-Pugh A级15例、B级14例、C级3例),肝细胞癌32例(肝癌组,BLCL A级13例、B级14例、C级5例);另选健康者16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CD64+细胞比例,血清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细胞比例与血清CRP、Neu%、Lym%的相关性。结果 CD64+细胞比例:乙肝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均高于乙肝组;肝硬化组Chlid-Pugh C级患者高于A、B级;肝癌组BLCL B级患者高于A级;组间比较P均<0.05。CRP:乙肝组、肝癌组高于对照组,肝癌组高于乙肝组、肝硬化组;Neu%:肝癌组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Lym%:肝癌组低于对照组、乙肝组、肝硬化组;组间比较P均<0.05。慢性HBV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细胞比例与血清CRP呈正相关(r=0.220,P<0.05),与Lym%呈负相关(r=-0.215,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细胞比例升高,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毒感染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 中性粒细胞CD64
下载PDF
IGF-1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心语 张朝明 +2 位作者 游小兰 张灵玲 葛一漫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3期164-167,17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DM)肾脏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为研究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0日—2018年1月1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0例2型DN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2型糖尿病(DM)肾脏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诊断价值,为研究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10日—2018年1月10日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90例2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期组[Ⅰ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ALB/UCr)<3.41 mg/mmol]、微量白蛋白尿期组(Ⅱ期,mALB/UCr为3.41~34.09 mg/mmol)和大量白蛋白尿期组(Ⅲ期,mALB/UCr≥34.09 mg/mmol),每组各30例;根据肾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肾功能正常组[30例,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1.73 m^(-2)]、肾功能轻度受损组(43例,eGFR为60~90 mL·min^(-1)·1.73 m^(-2))和慢性肾功能不全组(17例,eGFR<60 mL·min^(-1)·1.73 m^(-2))。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浆IGF-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ALB、胱抑素C(Cys C)、IGF-1对肾功能受损情况的诊断价值。结果 2型DN组患者的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μg/L:55.77±7.23),其中2型DN患者Ⅰ~Ⅲ期各组的IGF-1水平依次为DNⅢ期组>DNⅡ期组>DNⅠ期组(μg/L:178.79±10.03>118.62±8.94>77.06±7.5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肾脏损伤程度增加,IGF-1水平逐渐升高,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肾功能轻度受损组>肾功能正常组(μg/L:178.48±9.61>131.52±39.49>92.36±8.2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GF-1、mALB/UCr、Cys C诊断2型DN患者肾功能受损的AUC分别为0.81、0.93、0.69,当83.56μg/L作为IGF-1诊断肾功能受损的临界值时,敏感度(81.50%)和特异度(83.00%)均达到最佳。结论 IGF-1在2型DN肾功能受损评价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并在疾病不同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故在2型DN早期诊断、疾病评估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2型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基于IL-17、IL-31/STAT3信号通路探讨马齿苋对急性湿疹大鼠炎症和瘙痒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一漫 张礼 +5 位作者 雍江堰 张灵玲 魏溱 陈禧月 王毅 胡一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急性湿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IL-17、IL-3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IL-17、IL-31/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急性湿疹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和马齿苋组采用2,4-... 目的研究马齿苋对急性湿疹模型大鼠皮肤组织IL-17、IL-31表达的影响及其对IL-17、IL-31/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急性湿疹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每组8只。对模型组和马齿苋组采用2,4-硝基氯苯(DNCB)建立急性湿疹动物模型。成功造模后,分别给予模型组无菌蒸馏水和马齿苋组予马齿苋液。待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后,断颈处死动物,剪去皮肤。对皮肤组织进行病理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做病理损伤评分,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17、IL-31、STAT3的积分光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肤组织IL-17、IL-31、STAT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马齿苋组IL-17和IL-31蛋白含量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3蛋白含量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齿苋可通过减少大鼠皮肤组织IL-17、IL-31的含量达到治疗急性湿疹的作用。急性湿疹的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IL-17/STAT3和瘙痒信号IL-31/STAT3的活化。STAT3作为这两条信号通路的共同下游信号分子,可能是导致调控炎症和瘙痒反应的双重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液 急性湿疹 IL-17 IL-31 STAT3
原文传递
载脂蛋白-M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反应标志物与细菌感染相关性及联合诊断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灵玲 张朝明 +2 位作者 谢国丽 吴心语 葛一漫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8-51,共4页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广泛、持续和不当的使用,很多以前可治的细菌感染现在变成了“不治之症”,当伴随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即为脓毒血症,多引起急性...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提高。然而,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广泛、持续和不当的使用,很多以前可治的细菌感染现在变成了“不治之症”,当伴随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即为脓毒血症,多引起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休克、多脏器损伤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介素-6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联合诊断 炎性反应 载脂蛋白 相关性 标志物
原文传递
马齿苋提取液通过IL-4途径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一梅 葛一漫 +1 位作者 雍江堰 王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93-1795,共3页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对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探讨马齿苋提取液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各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 目的通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对皮肤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的调控探讨马齿苋提取液治疗急性湿疹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层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各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马齿苋组分别外敷1ml无菌蒸馏水和马齿苋提取液,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用药后,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经皮水分丢失量(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含量;免疫组化法(SP法)染色IL-4和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马齿苋组大鼠IgE、IL-4、PAR-2和TEWL显著降低(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可通过抑制IL-4的分泌,降低IgE的释放,调节免疫反应,同时抑制PAR-2的表达,降低TEWL,恢复皮肤屏障功能,达到治疗急性湿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提取液 急性湿疹 IL-4 皮肤屏障功能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马齿苋提取液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一梅 葛一漫 +1 位作者 雍江堰 王毅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639-1641,1645,共4页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液对皮肤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急性湿疹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组,各10只。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正常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 目的探讨马齿苋提取液对皮肤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治疗急性湿疹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组,各10只。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建立急性湿疹模型,正常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用药后,采用皮肤表皮水分丧失测定仪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染色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并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其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皮肤人类中间丝聚合蛋白(FLG)基因表达。结果用药后,马齿苋组急性湿疹症状减轻,大鼠皮肤TEWL(3.25±0.47)g·h^(-1)·m^(-2)、PAR-2(0.154 1±0.006 8)μm^2,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FLG基因表达值为4.34±1.21,较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马齿苋治疗急性湿疹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FLG基因表达,降低PAR-2水平,减少TEWL,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湿疹 经皮水分丢失量 染色蛋白酶激活受体2 皮肤人类中间丝聚合蛋白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1、1-磷酸鞘氨醇受体3和载脂蛋白M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效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灵玲 熊大迁 +1 位作者 葛一漫 杨雪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受体1(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1-磷酸鞘氨醇受体3(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3,S1P3)和载脂蛋白M的表达及其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成都中...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受体1(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1-磷酸鞘氨醇受体3(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3,S1P3)和载脂蛋白M的表达及其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9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50例非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中载脂蛋白M、S1P1和S1P3的表达,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评估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细菌性血流感染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表达水平分别为(11.06±8.02)μg/L、(305.26±107.45)ng/mL和(320.83±117.62)ng/mL;非细菌性血流感染组分别为(16.32±5.27)μg/L、(392.38±79.40)ng/mL和(223.76±85.98)n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43±7.05)μg/L、(462.15±115.70)ng/mL和(134.16±51.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16、4.315、-4.94,均P<0.01)。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9、0.830和0.939;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血流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菌血症、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载脂蛋白M分别为(18.08±1.58)、(11.63±4.85)、(9.32±6.58)和(7.95±2.70)μg/L,S1P1分别为(373.00±95.89)、(286.34±105.52)、(264.21±72.98)和(216.97±75.98)ng/mL,S1P3分别为(230.78±71.40)、(305.32±75.39)、(402.83±88.44)和(455.57±87.1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005、11.452、32.988,均P<0.01)。载脂蛋白M、S1P1和S1P3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7、0.812和0.878;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6。结论:S1P1、S1P3和载脂蛋白M可作为细菌性血流感染和脓毒症的诊断指标,多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受体1 1-磷酸鞘氨醇受体3 载脂蛋白M 细菌性血流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