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葛凌蓝 《今传媒》 2024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侵蚀,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数字影音与交互、虚拟展览与导览、受众参与和互动体验三个方面,剖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栖...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侵蚀,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数字影音与交互、虚拟展览与导览、受众参与和互动体验三个方面,剖析虚拟现实技术在栖霞山石窟的具体应用过程,旨在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文化遗产 栖霞山石窟 造像艺术 传播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葛凌蓝 《艺术科技》 2024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目的:栖霞山石窟作为我国南方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以独特的石刻造像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这些珍贵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深入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为保... 目的:栖霞山石窟作为我国南方著名的石窟艺术遗址,以独特的石刻造像闻名于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这些珍贵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深入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石窟艺术遗址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方法:为了研究这一问题,采用全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包括三维扫描、点云重建、摄影测量等方法,对栖霞山石窟造像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采集。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笔者构建出栖霞山石窟造像的虚拟化数字场景,并在后续的数字化平台上实现虚拟展示。结果:三维重建技术为栖霞山石窟造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全新的展示方式。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栖霞山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仿佛置身于石窟之中,也能够为学者深入研究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提供重要依据。结论: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高精度的数字化模型,石窟造像的精美细节得以还原,为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而基于数字资产的虚拟化展示不仅拓展了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还可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 传播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8
3
作者 葛凌蓝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7期37-39,共3页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范畴,教学体系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专业发展的特点。该文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商业思维模式等几个方面诠释了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新媒体 新体系 商业思维
下载PDF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葛凌蓝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35-37,共3页
新媒体是数字时代的媒体形式,以往固化、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向多元化、多维度、跨媒体的趋势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更加多样的传达渠道,多样的视觉信息体验方式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论述了新媒体给视觉传达设... 新媒体是数字时代的媒体形式,以往固化、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正向多元化、多维度、跨媒体的趋势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更加多样的传达渠道,多样的视觉信息体验方式正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该文论述了新媒体给视觉传达设计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数字技术 互联网 交互体验
下载PDF
浅析绘画构图形式的发展与创新
5
作者 葛凌蓝 《美术大观》 2017年第6期58-59,共2页
本文着重论述了构图在绘画创作中的形式规律,从古典、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分析了构图形式的历史变迁,诠释了绘画构图形式的重要性。
关键词 构图形式 发展 创新
下载PDF
数字图像中的光色应用研究
6
作者 葛凌蓝 《艺术科技》 2022年第7期158-161,共4页
世界需要通过光色来还原,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通过光色得到升华,胶片时代的光色还原是化学反应过程,数字时代的光色还原是模数转换过程,研究数字图像中的光色应用,有利于数字图像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文章从数字图像的基础理论出发,... 世界需要通过光色来还原,优秀的艺术作品也需要通过光色得到升华,胶片时代的光色还原是化学反应过程,数字时代的光色还原是模数转换过程,研究数字图像中的光色应用,有利于数字图像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文章从数字图像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数字图像的光色还原过程,结合相关应用实践,对比自然光线和人造光线下客观物象的光色还原效果,总结数字图像中的光色表现技巧。自然光源下使用大光比能够强调客观物象的光色力度,人造光源下通过合理地配光和有针对性地营造拍摄环境能够增强光线对客观物象的光色表现能力。RAW格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捕捉未经处理的原始光色信息,从而方便数字图像的后期调整。正确配置色域空间及数字图像格式,对终端媒介的显示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 光色 自然光 人造光
下载PDF
三维数码画——新技术条件下的视觉呈现方式
7
作者 葛凌蓝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9期108-109,111,共3页
近年来,数码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结合数码技术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屡见不鲜。其中,三维数码画以一种崭新的视觉呈现方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它是以传统美术为依托,在保持传统美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三维数码技术... 近年来,数码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结合数码技术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屡见不鲜。其中,三维数码画以一种崭新的视觉呈现方式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它是以传统美术为依托,在保持传统美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三维数码技术设计创作的数码美术作品,它是新技术条件下的一种尝试,是设计中的美术,也是美术引导下的设计,使美术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大大丰富了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途径,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文章着重阐述三维数码画的创作方法和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码技术 数码美术 三维数码画
下载PDF
"虚拟展示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际开发流程高效对接
8
作者 吴风南 魏忠 +2 位作者 王祥 葛凌蓝 朱思与 《艺术科技》 2019年第20期28-28,30,共2页
笔者于2018年初将"虚拟展示技术"课程列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与科技(展示设计方向)专业的教学计划表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展示空间设计、展陈设计之外更深入地了解现代展示技术,以及以虚拟展示手段为主的多媒体... 笔者于2018年初将"虚拟展示技术"课程列入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艺术与科技(展示设计方向)专业的教学计划表中,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展示空间设计、展陈设计之外更深入地了解现代展示技术,以及以虚拟展示手段为主的多媒体展项设计方法.希望借此让学生更了解现代展示技术,拓宽其知识面,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因此,对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就显得尤其有意义,课程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模式探索 虚拟展示 开发流程
下载PDF
探究"虚拟展示技术"在科技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9
作者 吴风南 朱思与 +2 位作者 魏忠 王祥 葛凌蓝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9期36-37,共2页
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多虚拟展示手段借着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进入了展示设计领域,并转化为一个个成熟的虚拟展项出现在各大科技馆中,且已具备相对完备的设计、生产、施工、推广流程.这样的变化足以引起"艺术与科技"这样一... 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多虚拟展示手段借着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进入了展示设计领域,并转化为一个个成熟的虚拟展项出现在各大科技馆中,且已具备相对完备的设计、生产、施工、推广流程.这样的变化足以引起"艺术与科技"这样一个以展示设计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的重视,笔者于2018年初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了虚拟展示技术这一课程,以适应日益向虚拟化发展的展示活动,使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展示设计知识以外,还能学习到真正与时代接轨的全新展示技术,课程中选择了多媒体互动展项最多、参与性最强的科技馆作为学生设计的对象,课程重点是通过掌握"虚拟展示技术"进行以科技馆为主的场馆内互动展项设计.本文将重点解读科技馆中使用到的虚拟展示技术,并分析其使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展示设计 虚拟展示技术 互动展项设计
下载PDF
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葛凌蓝 《艺术教育》 2024年第7期232-235,共4页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文章旨在研究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剖析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应用差异,分析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效果,揭示... 栖霞山石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文章旨在研究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剖析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应用差异,分析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效果,揭示了数字媒体在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传播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媒体能够显著增强公众对栖霞山石窟造像艺术的认知与兴趣,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栖霞山石窟 造像艺术 传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