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探审美虚静心境——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2
1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0-84,共5页
审美虚静心境指主体对现实物质与功利欲念的审美升华与超越后的空灵平静心里空间,它不求真、不求用,其主要特征是:主客融和、怡然恬淡、空无一物、万有群动、生命高峰。它的效益与效应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艺术家获得了真正的创作自由... 审美虚静心境指主体对现实物质与功利欲念的审美升华与超越后的空灵平静心里空间,它不求真、不求用,其主要特征是:主客融和、怡然恬淡、空无一物、万有群动、生命高峰。它的效益与效应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艺术家获得了真正的创作自由,欣赏者有了再创造的心里空间,并且对于人主体建构高尚完美的人格和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等方面,都具有特殊神奇的功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 虚静 审美场 论文 主要特征 创作自由 主体建构 健康长寿 功能效应 全方位 艺术家 多层面 再创造 欣赏者 空间
下载PDF
自由生命力探寻——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启进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1-35,共5页
自由生命力是自然生命力三级提升的结果。自由生命力有它特有的量度、力度和特征。量多 ,不等于力强。自由流变、生生不息是自由生命力最基本的特性。生命力有如电力 ,看不见 ,摸不着。自由生命力的外化———对象化 ,有如无线通信 :主... 自由生命力是自然生命力三级提升的结果。自由生命力有它特有的量度、力度和特征。量多 ,不等于力强。自由流变、生生不息是自由生命力最基本的特性。生命力有如电力 ,看不见 ,摸不着。自由生命力的外化———对象化 ,有如无线通信 :主体发出的信息 ,经“力之波”的传送 ,在对象中得到复现与肯定。美和美感都是“力之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命力 量度 力度 对象化 “力之波”效应 审美场
下载PDF
试探美感系统质的否定式升华
3
作者 葛启进 《晋阳学刊》 1986年第3期84-89,共6页
美感生成于审美关系。在审美关系中,主体是怎样地从关心客体和关心自我发展到忘却客体和忘却自我从而达到美感的最高境界的呢?这其中的奥秘,迷住了千千万万的美的追求者们。人类文化史上,确有不少美学家为揭示美感之谜,耗尽了毕生的心... 美感生成于审美关系。在审美关系中,主体是怎样地从关心客体和关心自我发展到忘却客体和忘却自我从而达到美感的最高境界的呢?这其中的奥秘,迷住了千千万万的美的追求者们。人类文化史上,确有不少美学家为揭示美感之谜,耗尽了毕生的心血。虽然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许是因为美感“谜底”潜藏得太深的缘故吧,以致今天还未能在科学的意义上完全被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式 美感系统 美感直觉 审美意象 审美关系 审美意识 客体对象 升华过程 最高境界 审美观照
下载PDF
论审美直觉和审美积淀——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4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54-59,共6页
直觉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不假思索、一见即美的审美现象。但直觉却隐藏着丰富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涵。直觉有理性的觉醒 ,故直觉能够把握到对象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而审美积淀则是美感直觉之所以潜涵着社会历史内容和能够把握到对象... 直觉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不假思索、一见即美的审美现象。但直觉却隐藏着丰富而深邃的社会历史内涵。直觉有理性的觉醒 ,故直觉能够把握到对象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而审美积淀则是美感直觉之所以潜涵着社会历史内容和能够把握到对象本质的深层根源。不承认直觉与社会历史的血肉联系 ,片面地强调美感直觉的主体性、感性、个性 ,是很难令人信服地、科学地揭示美感直觉的神秘性特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 否定式升华 感官的社会性 积淀
下载PDF
审美场论 被引量:3
5
作者 葛启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71-76,共6页
“场”是物理学关于电磁现象的一个概念,指物体在共振效应下形成的空间形态。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研究中借用“场”来描述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建立了整体——完形观念。审美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而“场”概念也可以而且应... “场”是物理学关于电磁现象的一个概念,指物体在共振效应下形成的空间形态。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研究中借用“场”来描述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建立了整体——完形观念。审美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而“场”概念也可以而且应该引入美学中来。 近代多数美学家已经注意避免美学史上出现的或单从客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场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研究 美学史 审美主体 空间形态 客体物 共振效应 电磁现象 自由生命力
下载PDF
艺术变形论
6
作者 葛启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54,共9页
提起艺术变形,自然会联想到表现主义者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其实,何止现代派艺术是变了形的,在宽泛的意义上,任何艺术都是变了形的,连现实主义艺术也不例外。变形形式是艺术来... 提起艺术变形,自然会联想到表现主义者卡夫卡的《变形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其实,何止现代派艺术是变了形的,在宽泛的意义上,任何艺术都是变了形的,连现实主义艺术也不例外。变形形式是艺术来自生活又区别于生活原型和回归生活本质的审美形式。艺术变形蕴涵着美的创造与审美欣赏的无穷奥秘。探讨艺术变形的规律是艺术理论应有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变形 艺术家 认知图式 生活原型 审美场 认知意象 无意识层 心理动力 物像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论审美关系——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7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3-60,共8页
马克思曾指出:“一物的物质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外部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这一观点,在哲学意义上,具有普遍指导性。不仅物的物质属性如此,物的审美属性也一样产生于物自身,但却要在与人的关系中才能表现... 马克思曾指出:“一物的物质属性不是由该物同他物的外部关系产生,而只是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这一观点,在哲学意义上,具有普遍指导性。不仅物的物质属性如此,物的审美属性也一样产生于物自身,但却要在与人的关系中才能表现出来。可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关系 事物属性 物自身 审美对象 哲学意义 外部关系 物质属性 审美需要 现实实践 主体人
下载PDF
论文学对现实的审美掌握
8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9-25,共7页
(一)审美掌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实践内容展开的丰富性,决定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维整体而出现时,是思... (一)审美掌握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实践内容展开的丰富性,决定了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的多样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他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维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学 审美形象 审美价值 审美特征 人类社会实践 政治经济学批判 《雷雨》 生命个体 《暴风骤雨》 文艺作品
下载PDF
审美是实现心理平衡的特殊方式——兼论心理创伤的审美治疗
9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6-13,共8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药物可以治病,医生才能治病。我这里要说:审美也能治病,对于心理创伤来说,审美疗效甚为奇特!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与妻子发生争吵,妻子一时悔恨,失望,痛不欲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他自己也烦恼、苦闷。他失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认为药物可以治病,医生才能治病。我这里要说:审美也能治病,对于心理创伤来说,审美疗效甚为奇特!德国音乐家梅耶贝尔与妻子发生争吵,妻子一时悔恨,失望,痛不欲生,心灵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他自己也烦恼、苦闷。他失去了平衡的心理需要渲泄,以求平衡,于是习惯地打开了钢琴盖,弹起了大占乐家肖邦的《小夜曲》。那清丽、美妙的乐声,如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创伤 兼论 心理平衡 梅耶贝尔 渲泄 现实功利 审美活动 精神情感 美感效应 山水景物
下载PDF
美的变奏曲——兼评“美在心”说和“美在物”说
10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6-31,80,共7页
在美的探索中,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类基本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因而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美到底在于物,还是在于心,便首先成为对于现实美的理解的根本分歧。”然而“谈论得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说美在物吧,... 在美的探索中,美是什么?美在哪里?这类基本问题,一直困惑着人们因而也吸引着人们去探索。“美到底在于物,还是在于心,便首先成为对于现实美的理解的根本分歧。”然而“谈论得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说美在物吧,大诗人苏东坡诘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脱离主体,任何孤立存在的物,无所谓美;说美在于心吧,美学家蔡仪诘问道:“春晨红霞的美,难道不正在于天上云层反射着刚从东方出现的太阳光线中最强的红色吗?而秋夜明月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君 主体建构 秋夜 现实美 太阳光线 认知图式 朱先生 泻下 蔡仪 个人无意识
下载PDF
主题三题
11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72-78,共7页
在文学研究中,主题曾一度遭到冷落。有人说,追求主题就是“主题先行”,必然导致概念化、公式化。如此看来,主题便是扼杀创作生机的一大顽凶了。本文并不与这种“理论”直接对话,仅就主题的内涵和本质特性作一些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探讨... 在文学研究中,主题曾一度遭到冷落。有人说,追求主题就是“主题先行”,必然导致概念化、公式化。如此看来,主题便是扼杀创作生机的一大顽凶了。本文并不与这种“理论”直接对话,仅就主题的内涵和本质特性作一些不同于传统观念的新探讨。这样,也许能更深刻地论证作品主题的必要性,从而本质地揭示否定主题说的谬误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本质关系 格式塔 审美意义 审美意象 接受主体 生活本质 精神自我 文艺美学 审美趣味
下载PDF
论典型的共性
12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14,共6页
典型是不能没有共性的。一个艺术形象之所以被称为典型,绝不仅是它具有独特的个性,还因为这个独特的个性是某些社会普遍共同本质的体现。文学艺术史上,人们对典型特点的称谓,如称堂·吉诃德为主观主义的典型,葛朗台为吝啬的典型,奥... 典型是不能没有共性的。一个艺术形象之所以被称为典型,绝不仅是它具有独特的个性,还因为这个独特的个性是某些社会普遍共同本质的体现。文学艺术史上,人们对典型特点的称谓,如称堂·吉诃德为主观主义的典型,葛朗台为吝啬的典型,奥赛罗为妒忌的典型,奥勃洛摩夫为懒惰的典型,阿Q为精神胜利法的典型……,就其实质,说的都是各自的共性。“典型”前面的修饰定语,指的非个性特征,而是其共性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典型 奥勃洛摩夫 精神胜利法 艺术形象 葛朗台 本质内容 艺术生命力 社会生活内容 文艺史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马克思劳动实践观点在文艺学上的划时代意义
13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28-34,共7页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艺学。由于它的研究家们没有能建立起劳动实践观点,没有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去考察文艺现象,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去揭示艺术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文艺学上的主观唯心...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艺学。由于它的研究家们没有能建立起劳动实践观点,没有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去考察文艺现象,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去揭示艺术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文艺学上的主观唯心论,认为艺术乃作家主观心灵的表现,完全否定了以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意义,其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旧唯物论虽然承认了艺术对于现实的依赖关系,但它对“现实”的理解,仍带有很大的抽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产 劳动实践 社会生活实践 主观唯心论 生产劳动 费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共产主义理论 路德维希 马克思墓
下载PDF
试论文艺家解决感情问题的重要意义——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点体会
14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0-15,共6页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四十年过去了,《讲话》的根本精神过时了没有?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我们今后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①《讲...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一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四十年过去了,《讲话》的根本精神过时了没有?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非但没有过时,“而且是我们今后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①《讲话》的内容十分丰富。毛泽东同志围绕着“为群众”这个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胡乔木同志 共产主义思想 宝蟾 薛蟠 超阶级 政治立场 精神产品 贾宝玉 十年
下载PDF
审美想象与审美创造新探——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15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23-29,共7页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心理实质是“象的运动”。但审美想象不同于形象思维。在审美场三层面建构中,形象思维在第三层面。审美想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并在继发过程思维和原发过程思维参与下的“三统一... 想象是一种思维。形象思维不同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的心理实质是“象的运动”。但审美想象不同于形象思维。在审美场三层面建构中,形象思维在第三层面。审美想象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并在继发过程思维和原发过程思维参与下的“三统一”的思维方式。审美想象发生时,无意识思维内容起作巨大的作用。所以,审美想象所创造的形象,既具感性又有“理性”、既具个别性又具普遍共同性、既具超功利性又有功利因素、既具无序性又是有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思维 审美想象 无意识 原发过程思维 继发过程思维 分解 组合
下载PDF
客体、对象、美和美感辨析─—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16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22-29,共8页
客体、对象、美和美感辨析─—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葛启进面对金色夕阳,《几度夕阳红》中男女主人公异口同声地赞赏道:夕阳很美!在这一审美直观感受中,仿佛客体、对象、美和美感四者混而为一了:我感到了美的,就是对象,也就是... 客体、对象、美和美感辨析─—审美场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葛启进面对金色夕阳,《几度夕阳红》中男女主人公异口同声地赞赏道:夕阳很美!在这一审美直观感受中,仿佛客体、对象、美和美感四者混而为一了:我感到了美的,就是对象,也就是客体。我们看到,一些美学家也常常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命力 审美对象 审美场研究 主体与客体 客观性 个体主体 物质实体 “美本身” 本质力量 美的本质
下载PDF
试论文学的审美及意识形态性
17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7-51,共5页
试论文学的审美及意识形态性葛启进从根本性质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区别于哲学、政治学... 试论文学的审美及意识形态性葛启进从根本性质上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区别于哲学、政治学、法学和伦理学以及宗教等的根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学 意识形态性 审美意识形态 功利意识 哲学意识 《红岩》 审美态度 别林斯基选集 审美关系 超自我
下载PDF
试论审美教学──中小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新探
18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审美教学包括审美场教学与审美性教学两大阶段。把“死”的语言转化成活的形象是创建审美教学场的关键。文学形象是S1+S2+S3三层面建构,教师和学生作为审美场中双主体,都是P1+P2+P3三层面建构。主、客体和谐共振效应... 审美教学包括审美场教学与审美性教学两大阶段。把“死”的语言转化成活的形象是创建审美教学场的关键。文学形象是S1+S2+S3三层面建构,教师和学生作为审美场中双主体,都是P1+P2+P3三层面建构。主、客体和谐共振效应生成审美场。场中教学与场外教学各有不同特性。总的是让学生在美的愉悦快感中主动接受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场 三层面建构 无意识 自由生命力对象化确证
下载PDF
论戏剧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葛启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48-51,共4页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学》中,最早提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的论点,强调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他对戏剧情节的重视,对后来戏剧艺术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情节 戏剧艺术 人物性格 戏剧作家 《诗学》 著名理论家 思想冲突 一出戏 未来在召唤 戏剧作品
下载PDF
试析审美场中主、客体三层面对应结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葛启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审美场是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双向交互作用中发生共振效应所形成的四维形态。它存在于审美直觉中。未产生审美直觉,便没有审美场。审美直觉离不开人与物的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历史大背景。因而,研究审美场及其中的主、客体关系。
关键词 审美主体 审美场 三层面 结构关系 审美直觉 认知图式 认知主体 物质性 审美评价 人与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