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晶学与矿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索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艳军 陈斌 +5 位作者 秦善 崔莹 熊文涛 阎述辰 葛天雨 蒙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1-165,168,共6页
针对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满足实验教学中的对微观晶体结构的仿真。建设了结晶矿物学的实验课程信息化系统,将教学资源在线共享。根据课程要求构建晶体的三维模型并展示。采用桌面型3D打印机进行... 针对北京大学主干基础课——结晶学与矿物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为满足实验教学中的对微观晶体结构的仿真。建设了结晶矿物学的实验课程信息化系统,将教学资源在线共享。根据课程要求构建晶体的三维模型并展示。采用桌面型3D打印机进行实体成型;利用激光切割机雕刻切割晶体资料链接页面的二维码,并镶嵌在对应晶体模型中。将虚拟仿真和3D打印,信息化技术与实验教学课堂紧密结合,使传统教学向信息化、虚拟化教学转变,建立了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开放式课程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拓宽了师生沟通的方法和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学与矿物学 实验教学 虚拟仿真 3D打印 资源共享
下载PDF
基于横波分裂方法的海南地幔柱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天雨 陈永顺 张晨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1-270,共10页
利用横波分裂方法,对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在广东和广西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国家地震台网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固定台站记录的XKS震相进行计算,得到海南及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分裂延迟时间在0.35~1.90 ... 利用横波分裂方法,对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在广东和广西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国家地震台网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固定台站记录的XKS震相进行计算,得到海南及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分裂延迟时间在0.35~1.90 s之间。综合研究区域内前人发表的和本文的横波分裂结果,认为自新生代以来,伴随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华南地区西部软流圈物质向东流动进行补充,导致广东及广西的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上地幔橄榄石晶格大体上沿E-W方向定向排列。受控于海岸线处大陆岩石圈迅速减薄,广东沿海地区横波分裂多数沿NE-SW方向,与海岸线近似平行。特别是,海南岛附近沿海地区分布若干显著不具有横波分裂的台站;海南岛东北角的分裂方向很乱,且横波分裂快慢波到时差(δt)很小。这些观测结果都支持海南地幔柱可能存在于雷州半岛的东南方向,大致位于20.5°N,111.5°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海南地幔柱 各向异性 地幔流
下载PDF
华南中部地幔转换带厚度异常:海南地幔柱?
3
作者 王冠之 陈永顺 +4 位作者 张晨 盖增喜 郭震 杨挺 葛天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871-3880,共10页
本文利用84个布设于华南中部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239个远震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通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了华南大陆中部地区的地幔410 km和660 km间断面起伏与地幔转换带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华夏块体下方转换带厚度明显减薄10~25 km,... 本文利用84个布设于华南中部地区的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239个远震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通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了华南大陆中部地区的地幔410 km和660 km间断面起伏与地幔转换带厚度变化.结果表明在华夏块体下方转换带厚度明显减薄10~25 km,尤其是在南部靠近海岸线附近(23.7°N,114.5°E)存在一个直径约200 km的转换带厚度异常区域(减薄约25 km),可能揭示海南地幔柱在该处上涌穿透660 km间断面进入地幔,在地幔转换带向周围扩散,热的地幔物质穿过410 km间断面继续上涌,造成了华夏块体下方上地幔大范围的低速异常,以及在雷州半岛和沿岸造成大范围的新生代玄武岩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收函数 410km间断面 660km间断面 转换带厚度 华夏块体 扬子克拉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