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年际变化的主要模态及产生机理
- 1
-
-
作者
尹秋超
王璐
葛子安
高庆九
-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区域海洋动力学与数值模拟功能实验室
-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7-1673,共1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A06089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5108、42075032。
-
文摘
本文基于1961~2017年中国逐日最高温度资料(CN05.1),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揭示了中国夏季极端高温日数(EHTD)年际变化的主导模态,探究了导致各模态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和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第一模态表现为横贯中国的纬向型分布,该模态主要与北极涛动(AO)有关。AO正位相时从北欧向南传播的罗斯贝波列加强横贯中国的纬向高压异常。(2)第二模态表现为经向偶极子型分布,该模态主要受从北大西洋向东亚地区传播的极地—欧亚型遥相关波列(POL)和赤道西太暖池区上升支加强局地哈德来环流的共同影响,使得华南地区(中国北方)受高压(低压)的控制。前两个模态的极端高温日数增加均与局地高压异常造成的降水减少引起的入射太阳短波辐射增加有关。(3)第三模态的分布集中在青藏高原,主要受从地中海向下游传播的纬向波列的影响。与该波列对应的环流异常一方面会造成水汽辐散、上升运动减弱,从而使得云量减少、向下的云—短波辐射增加,另一方面会造成大气增温、从而使得晴空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加,二者共同为极端高温日数增加提供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夏季极端高温变化特征的认识,并为未来开展极端高温的季节预测提供理论参考。
-
关键词
极端高温日数
年际变化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中纬度罗斯贝波
-
Keywords
Extremely-high-temperature day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Mid-latitude Rossby wave
-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