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卜令全 葛尊天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伟大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础来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源性现代化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二者的内在逻辑互联互通,存在共同性特征,主要集中于主体力量的同一性、实践发展的关联性、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当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需要以“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政治原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推进民族地区‘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为基本支撑,以“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外部环境保证,以此协同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下载PDF
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径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葛尊天 张家飞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入探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 全面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入探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国家治理的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人民性”特质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困境和难题的突破。而协同意识与规范意识不强、传统管理思维下导致的治理主体地位不平等和各治理主体间的权责界限不清晰正成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重塑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理念、整体提升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及优化协同共治的结构体系,为消解困境难题提供新思路和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多元主体 协同共治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的生成逻辑理路 被引量:1
3
作者 葛尊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6-42,共7页
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奋进新时代、建立新功勋的精神内核,其生成包含了充实而坚定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红色基因,党的百年奋斗中传承了紧跟党走、艰苦斗争的光荣传统... 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奋进新时代、建立新功勋的精神内核,其生成包含了充实而坚定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红色基因,党的百年奋斗中传承了紧跟党走、艰苦斗争的光荣传统,共青团百年奋斗史中总结了不怕困难、奋勇斗争的先进经验。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蕴含了发扬斗争精神的科学理论指导,五四青年斗争精神凝聚了青年敢于拼搏、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人青年观书写了青年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实践指南。从现实逻辑来看,新时代青年斗争精神是进行具有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感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立合作共赢国际格局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 斗争 三重逻辑
下载PDF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路径研究
4
作者 葛尊天 张家飞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第6期43-49,共7页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浮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于全新历史方位,以科学规范的系统思维和辩证法思想,为国家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理论...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浮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于全新历史方位,以科学规范的系统思维和辩证法思想,为国家安全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要树牢和坚定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继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系统思维 辩证方法 现代化
下载PDF
源头、特质、旨归: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维探析
5
作者 葛尊天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5-28,共4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基础上并实现了新超越与新发展的全新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统一体。“人类文明新形态”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萌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基础上并实现了新超越与新发展的全新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统一体。“人类文明新形态”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萌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历程中得以诞生,其包含有人民性、整体与协调性、和平与包容性等多种特质,丰富、变革了世界人类文明话语体系,加速推动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文明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家飞 葛尊天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2期31-4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各类文明协调发展,在文明主体、发展理念、进步路径等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和外延,创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发展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