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溴化阻燃剂DBDPE对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3-1的毒性研究
1
作者 王振余 张海晨 +11 位作者 肖倩倩 袁约瑟 葛建鸿 张琼 王晓芸 江宛谕 荘溢濛 崔原 孟庆贺 蒋建军 郝卫东 魏雪涛 《毒理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69-374,382,共7页
目的为了初步探索十溴二苯乙烷[1,2-Bis(2,3,4,5,6-pentabromophenyl)ethane,DBDPE]对人体的不良效应,以人源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ori3-1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甲状腺毒性及机制,为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BDPE染毒N... 目的为了初步探索十溴二苯乙烷[1,2-Bis(2,3,4,5,6-pentabromophenyl)ethane,DBDPE]对人体的不良效应,以人源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ori3-1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甲状腺毒性及机制,为其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BDPE染毒Nthy-ori3-1细胞24 h,通过MTT和CFSE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激素合成关键蛋白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hyroid peroxidase,TPO)、钠碘共转运体(sodium-iodine cotransporter,NIS)和调控蛋白同源盒蛋白8(paired box gene 8,PAX8)、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和甲状腺转录因子2(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2,TTF2)表达变化。结果2和20 mg/L DBDPE使细胞活力降低(F=2.59,F=11.43,P<0.05),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20 mg/L DBDPE使TPO蛋白表达降低(F=2.52,P<0.05),2和20 mg/L DBDPE使NIS蛋白表达降低(F=3.78,F=11.34,P<0.05)。进一步检测了控制关键蛋白合成的调控蛋白PAX8、TTF1和TTF2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 mg/L DBDPE使PAX8蛋白表达降低(F=3.78,P<0.05),2和20 mg/L DBDPE使TTF1蛋白表达降低(F=7.12,F=3.13,P<0.05),20 mg/L DBDPE使TTF2蛋白表达降低(F=4.05,P<0.05)。结论DBDPE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对人体可能具有甲状腺毒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溴二苯乙烷 Nthy-ori3-1细胞 甲状腺激素合成蛋白 调控蛋白
原文传递
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着色剂理论风险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建鸿 魏雪涛 +5 位作者 肖潇 徐海滨 杨大进 屈鹏峰 雍凌 宋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具有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和最大使用量的着色剂,开展理论风险评估,了解其使用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风险。方法首先使用丹麦预算法计算着色剂的理论每日最大摄入量。对... 目的针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具有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和最大使用量的着色剂,开展理论风险评估,了解其使用的安全性和人体健康风险。方法首先使用丹麦预算法计算着色剂的理论每日最大摄入量。对于预算法评估发现摄入量超过ADI的着色剂,进一步利用我国2012年总膳食研究的食物消费量数据和GB 2760—2014中着色剂的最大使用量,采用简单分布评估法开展理论风险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21种具有数值型ADI和最大使用限量的着色剂。预算法评估发现其中有15种每日摄入量高于ADI。对这15种着色剂进一步开展简单分布评估,显示我国一般人群的每日平均摄入量均低于ADI,但有2种着色剂的高食物量消费人群(P95)摄入量超过其ADI;消费人群的每日平均摄入量也均低于ADI,但有8种着色剂的P95摄入量超过其ADI。结论我国批准使用的大部分着色剂在我国人群中的摄入量较低,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仍有少部分着色剂的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每日理论摄入量超过ADI,需要进一步摸清这些着色剂在食品中的实际含量后开展更精确的风险评估,从而确定其对我国人群的健康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着色剂 风险评估 理论风险评估 预算法 简单分布评估
原文传递
硝酸铈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及免疫细胞病理学的影响
3
作者 葛建鸿 王晓芸 +7 位作者 江宛谕 王振余 袁约瑟 肖倩倩 孟庆贺 蒋建军 郝卫东 魏雪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21-25,3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硝酸铈对小鼠免疫功能以及免疫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超纯水)、0.2、2、20和200 mg/kg·bw硝酸铈剂量组,经30 d灌胃染毒后,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免疫细胞病... 目的本研究拟评价硝酸铈对小鼠免疫功能以及免疫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超纯水)、0.2、2、20和200 mg/kg·bw硝酸铈剂量组,经30 d灌胃染毒后,测定小鼠NK细胞活性、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免疫细胞病理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bw硝酸铈能明显降低小鼠的体重和脾脏系数(P<0.01)。对于适应性免疫而言,在20 m/kg·bw组观察到了T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P<0.05),以及肠系膜淋巴结中B淋巴细胞比例的明显降低(P<0.05);200 mg/kg·bw硝酸铈持续染毒30 d,能够明显抑制小鼠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降低外周血、脾(P<0.05)和肠系膜淋巴结中B细胞的比例(P<0.01),降低外周血中总T细胞的比例(P<0.05);此外,200 mg/kg·bw小鼠胸腺T细胞亚型中的双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同时Th细胞(P<0.01)和CTL细胞(P<0.05)的比例明显升高。在固有免疫中,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均未能观察到NK细胞活性的改变(P>0.05)。流式结果提示200 mg/kg·bw硝酸铈能够引起小鼠外周血和脾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比例以及肠系膜淋巴结中NK细胞比例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硝酸铈经口暴露的免疫毒性较弱,200 mg/kg·bw剂量下能引起小鼠机体免疫系统紊乱,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均有影响。初步得出硝酸铈免疫毒性的LOEAL值为200 mg/kg·b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铈 淋巴细胞增殖 免疫毒性 细胞病理学 小鼠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物PM2.5缺失数据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数据 被引量:11
4
作者 曹凯鑫 汤猛猛 +4 位作者 葛建鸿 李泽康 王晓芸 李国星 魏雪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9-305,共7页
[背景]地面监测站点大气污染物数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环境流行病学个体暴露评估中。鉴于大气监测等实时数据缺失信息无法弥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时,不同填补方法引起的预测误差将影响研究者对结果的判断。[目的]综合比较6种插... [背景]地面监测站点大气污染物数据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环境流行病学个体暴露评估中。鉴于大气监测等实时数据缺失信息无法弥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相关研究时,不同填补方法引起的预测误差将影响研究者对结果的判断。[目的]综合比较6种插值方法在大气污染物PM2.5数据中的填补效果,评估每种插值方法平均预测误差大小,为暴露评估中测量误差大小提供线索。[方法]基于2016年北京市35个监测站点PM2.5数据,选取3个有代表性的评价站点(东四、密云和房山),基于4个统计量(中位绝对误差、中位相对误差、均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6种插值方法(日均值、最近监测站点、多重线性回归、多重插补、反距离权重和克里金插值法)插值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6种插值方法中,在"东四"站点,多重线性回归插值法效果最优,其次为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日均值插值法最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67、8.19和52.19;日均值插值法中位绝对误差为19.00,其余各方法中位绝对误差均在4以内。"密云"站点多重插补法插值效果最优,其次为克里金插值法,日均值插值法最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8.34、11.76和42.53;日均值插值法中位绝对误差为16.00,其余各方法中位绝对误差均在5以内。"房山"站点克里金插值法效果最优,其次为多重插补法,日均值插值法最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8.74、22.73和50.93;日均值插值法中位绝对误差为27.50,其余各方法中位绝对误差均在10以内。3个站点综合分析,克里金插值法最优,其次为多重插补法,日均值插值法最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65、14.77和48.74;日均值插值法中位绝对误差为19.00,其余各方法中位绝对误差均在5以内。[结论]6种插值方法中,克里金插值法和多重插补法插值效果较优,日均值插值法效果最差;克里金插值法稳定性高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除日均值插值法外,各方法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监测点密度、地形等相关因素对插值效果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值填补 插值方法 交叉验证 大气污染物 克里金插值法 多重插补法
原文传递
硝酸镧对成年雌性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病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汤猛猛 葛建鸿 +5 位作者 曹凯鑫 李泽康 王晓芸 肖倩倩 蒋建军 魏雪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7-452,共6页
[背景]镧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能引起多种器官和系统损伤,然而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尚不全面,且目前我国尚未提出公认的镧的安全阈值。[目的]探讨硝酸镧对成年雌性小鼠免疫功能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 [背景]镧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能引起多种器官和系统损伤,然而其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尚不全面,且目前我国尚未提出公认的镧的安全阈值。[目的]探讨硝酸镧对成年雌性小鼠免疫功能和细胞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将5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灌胃给予硝酸镧溶液,剂量分别为0(超纯水)、0.2、2.0、20.0、200.0 mg·kg^-1,每日灌胃1次,连续灌胃30 d。染毒结束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用刀豆蛋白A(ConA)和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脾脏T、B细胞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法(LDH)测定脾脏NK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胸腺、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主要免疫细胞分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0、20.0、200.0 mg·kg^-1组小鼠脾T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是0.65±0.13、0.67±0.13、0.64±0.14 vs 0.85±0.20,P <0.05);20.0、200.0 mg·kg^-1组小鼠脾B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分别是0.34±0.10、0.29±0.05 vs 0.52±0.07,P <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r=-0.96,P <0.01)。仅在2.0 mg·kg^-1组观察到小鼠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0.28±0.06 vs0.45±0.04,P <0.01)。与对照组相比,2.0 mg·kg^-1组小鼠脾脏CD4^+/CD8^+值升高(2.27±0.29 vs1.81±0.33,P <0.01),200.0 mg·kg^-1组小鼠脾脏CD4^+CD8^-和CD4^-CD8^+型T细胞比例升高(分别是30.26±3.96 vs 24.19±2.70和21.01±5.11 vs 13.59±2.77,P <0.05)、脾脏B细胞比例下降(38.07±6.71 vs 50.63±6.71,P <0.01)、肠系膜淋巴结CD4^+CD8^-型T细胞比例下降(28.21±7.38vs 40.78±10.19,P <0.01);0.2、2.0 mg·kg^-1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CD4^+/CD8^+值升高(分别是3.64±0.24和4.55±1.01 vs 2.84±0.62,P <0.05和P <0.01);2.0 mg·kg^-1组肠系膜淋巴结CD4^+CD8^-型T细胞比例升高(55.55±4.03 vs 40.78±10.19,P <0.05),而CD4^-CD8^+型T细胞比例下降(0.43±0.30 vs 1.57±0.52,P <0.05)。[结论]经口摄入2.0、20.0、200.0 mg·kg^-1硝酸镧后能引起成年雌性小鼠机体免疫系统和肠系膜淋巴结局部免疫功能紊乱,产生免疫毒性作用。30 d硝酸镧灌胃染毒引起成年雌性小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最小毒性反应剂量为2.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镧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细胞病理学
原文传递
硝酸钇对成年雌性小鼠免疫毒性研究
6
作者 王晓芸 葛建鸿 +9 位作者 李泽康 江宛谕 王振余 袁约瑟 肖倩倩 蒋建军 孟庆贺 尚兰琴 郝卫东 魏雪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9,14,共7页
目的探究硝酸钇对成年雌性小鼠的免疫毒性。方法10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灌胃硝酸钇溶液0、0.2、2.0、20.0和200.0 mg/kg·bw,每日1次,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分离胸腺和脾称... 目的探究硝酸钇对成年雌性小鼠的免疫毒性。方法10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灌胃硝酸钇溶液0、0.2、2.0、20.0和200.0 mg/kg·bw,每日1次,连续30 d。染毒结束后,各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麻醉后处死,分离胸腺和脾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NK细胞活性以及外周血、胸腺和脾主要免疫细胞表型。其余小鼠,用抗原生成细胞试验(PFC)和足跖增厚法(DTH)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200.0 mg/kg·bw组小鼠体重和脾脏系数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2、2.0、20.0和200.0 mg/kg·bw组小鼠脾B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200 mg/kg·bw组小鼠溶血空斑数目少于对照组(P<0.05)。免疫细胞病理学结果表示,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bw组小鼠外周血和脾B细胞比例降低(P<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Th细胞和NK细胞,脾T细胞、Th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胸腺Th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摄入200.0 mg/kg·bw硝酸钇能抑制成年雌性小鼠脾B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外周血和脾B细胞比例,抑制体液免疫功能,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毒性作用。脾是硝酸钇免疫毒性作用的敏感靶器官,脾B细胞增殖能力是其免疫毒性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钇 小鼠 体液免疫 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病理学
原文传递
黑碳对RAW264.7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泽康 葛建鸿 +6 位作者 江宛谕 王晓芸 王振余 袁约瑟 李源 尚静 魏雪涛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93-96,103,共5页
目的探究黑碳(Black Carbon)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功能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33(IL-33)产生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含有不同浓度黑碳的DMEM培养液对RAW264.7细胞染毒24 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吞噬功能和C... 目的探究黑碳(Black Carbon)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功能的影响及白细胞介素33(IL-33)产生的相关机制。方法利用含有不同浓度黑碳的DMEM培养液对RAW264.7细胞染毒24 h,染毒结束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吞噬功能和CD54、CD86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33和IL-6 mRNA水平的变化;收集细胞后提取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CREB和p-IRF3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黑碳(40μg/cm^(2)以上)能产生明显细胞毒性,使细胞存活率低于70%(P<0.01);黑碳浓度为40μg/cm^(2)时细胞吞噬能力明显降低,CD54表达减少,细胞IL-33和IL-6 mRNA水平升高,同时染毒过程中p-CREB、p-IRF3表达也会分别出现降低和升高的趋势。结论黑碳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在高浓度下能够降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使IL-33、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其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黑碳通过影响转录因子p-CREB、p-IRF3表达变化而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RAW264.7细胞 IL-33 IL-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