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情真意切 语隽句丽——《过印度洋》赏析 葛德均 |
葛德均
|
《语文月刊》
|
1996 |
0 |
|
2
|
小河名叫荷香沟 |
葛德均
|
《作文(初中年级)》
|
2024 |
0 |
|
3
|
关注中学语文的“群阅读” |
葛德均
|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4
|
摒弃积弊,回归真语文 |
葛德均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5
|
诚恕惟启 博约成秀——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学校文化解读 |
杨志冲
葛德均
|
《江苏教育》
|
2017 |
0 |
|
6
|
例谈几种讲析课文的方法 |
葛德均
|
《学语文》
|
2009 |
1
|
|
7
|
语文教育的人文回归与自主习得 |
葛德均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4 |
3
|
|
8
|
古诗“群阅读”举隅 |
葛德均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19 |
1
|
|
9
|
课堂提问的辩证艺术与逆反处理 |
葛德均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0 |
2
|
|
10
|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语文学力的有效途径 |
葛德均
|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
2008 |
5
|
|
11
|
积素养 悟技艺 范前贤——“读写联通”的若干探寻 |
葛德均
|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
|
2013 |
1
|
|
12
|
巴女骑牛唱竹枝——古代“少女”诗漫谈 |
葛德均
|
《语文天地(初中版)》
|
2012 |
1
|
|
13
|
真境:真语文的理想之境 |
葛德均
|
《基础教育课程》
|
2015 |
1
|
|
14
|
辫子·称谓·偷——鲁迅作品教学札记 |
葛德均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12 |
1
|
|
15
|
渲染·烘托·空白——用“诗画同源”的理论教《陌上桑》 |
葛德均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6
|
语文教育根于文化和素养 |
葛德均
|
《基础教育课程》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7
|
老屋的怀想 |
葛德均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8
|
人物·语言·结构——《驿路梨花》审美小札 |
葛德均
|
《昭通学院学报》
|
1986 |
0 |
|
19
|
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的启迪与实践 |
葛德均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5 |
0 |
|
20
|
借鉴宫廷演讲艺术 收获写作表达硕果 |
葛德均
|
《写作》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