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画跋跋》的创作动机与王世贞“鉴赏家”形象的解构
1
作者 葛恒新 《美术大观》 2024年第5期56-59,共4页
在孙鑛《书画跋跋》一书中,不论是采用反问、陈述、“跋之再跋”等创作形式,还是揭示王世贞的鉴赏谬误、完善王世贞的鉴赏内容、提出新的鉴赏观念,都是孙鑛将自己的认知世界、情感张力和鉴赏材料折叠进《书画跋跋》的实践。从话语权竞... 在孙鑛《书画跋跋》一书中,不论是采用反问、陈述、“跋之再跋”等创作形式,还是揭示王世贞的鉴赏谬误、完善王世贞的鉴赏内容、提出新的鉴赏观念,都是孙鑛将自己的认知世界、情感张力和鉴赏材料折叠进《书画跋跋》的实践。从话语权竞争语境下看孙鑛《书画跋跋》的创作实践,可以发现孙鑛创作《书画跋跋》的情感褶层,即是为了解构王世贞的“鉴赏家”形象与地位,以建构孙鑛自己的鉴赏家形象,从而获得文化地位,并掌握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权竞争 书画跋跋 孙鑛 王世贞 鉴赏家
下载PDF
论碣的文化表征与记忆重构
2
作者 葛恒新 《文物春秋》 2023年第4期3-11,共9页
通过对窆石、监囿守丘刻石、石鼓和秦始皇刻石等早期石质遗存进行分析,结合金石学家对“碣”字的释义可推知,碣的早期形制是单独高耸的坚顽巨石,对其的祭祀起源于原始灵石崇拜习俗。秦始皇东巡祭祀名山时,碣被纳入国家祭祀仪式中,由民... 通过对窆石、监囿守丘刻石、石鼓和秦始皇刻石等早期石质遗存进行分析,结合金石学家对“碣”字的释义可推知,碣的早期形制是单独高耸的坚顽巨石,对其的祭祀起源于原始灵石崇拜习俗。秦始皇东巡祭祀名山时,碣被纳入国家祭祀仪式中,由民间祭祀的对象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政权表征物。魏晋以后,人们开始使用“碑”的广义概念,碣的面貌逐渐模糊。到隋唐时期,人们依据对碣圆形的历史记忆将圆首方趺碑指称为“碣”,用于代表中层官员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典制固定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类刻石 灵石崇拜 文化表征 文化重构
下载PDF
身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解析——以口、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葛恒新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5-98,103,共5页
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身体词"口、嘴"词语衍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步发展出一系列和"口、嘴"有关的词语。分析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隐喻和转喻的特征,并且发掘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有助于人... 隐喻和转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身体词"口、嘴"词语衍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逐步发展出一系列和"口、嘴"有关的词语。分析并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隐喻和转喻的特征,并且发掘其丰富的文化蕴涵,有助于人们从文化方面理解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并且对语言学习者的词汇认知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林义光生平及其作品考述 被引量:3
4
作者 葛恒新 安忠义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20-25,共6页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古文字学家、经学家,林义光据古音、古字与三代器物解说《诗》,开于省吾《诗经新证》之先河,其《文源》是首部系统地利用钟鼎铭文考释文字构形规律、订正《说文解字》的著作。然而林义光的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一直隐没... 作为清末民初重要古文字学家、经学家,林义光据古音、古字与三代器物解说《诗》,开于省吾《诗经新证》之先河,其《文源》是首部系统地利用钟鼎铭文考释文字构形规律、订正《说文解字》的著作。然而林义光的生卒年月及生平履历,一直隐没学术界,尚未有明确而肯定之定论。依据《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及《积微居友朋书札》等文献资料中多处相关林义光的叙述,可以对其生平履历、治学思想与交往经历予以考证说明,并梳理其两部主要著作《文源》《诗经通解》及其它一些著述的内容以及主要贡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义光 生平 作品 考述
下载PDF
明末重臣颜继祖行事考述 ——以法图藏《双鱼集尺牍汇编》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恒新 安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45-49,共5页
作为明末重臣的颜继祖,其生平事迹、历史贡献等却不为学术界所重视。现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双鱼集尺牍汇编》二十八卷,结合明末历史背景,考察他的生平履历、艺术成就以及交游酬唱等内容,同时对于综合研究崇祯朝的社会风貌、政局迭变... 作为明末重臣的颜继祖,其生平事迹、历史贡献等却不为学术界所重视。现根据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双鱼集尺牍汇编》二十八卷,结合明末历史背景,考察他的生平履历、艺术成就以及交游酬唱等内容,同时对于综合研究崇祯朝的社会风貌、政局迭变以及文坛境况亦有借鉴意义。颜继祖为官谨慎、关爱民生,为文本色于真,虽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终恪守道德底线,值得学界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继祖 《双鱼集尺牍汇编》 做官经历 艺术成就
下载PDF
论碑刻过朱法产生的时间
6
作者 葛恒新 《美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4,共6页
过朱法是刻碑工序中墨迹由纸上石的重要过程,指的是一种描摹墨迹的技法,即用银朱做红线在墨迹的背面进行双钩,有的还会在轮廓中填上朱色。根据点误符号的使用,可以考知刻工在刊刻《张玄墓志》时运用了过朱法,而在北朝出现过朱法的主要... 过朱法是刻碑工序中墨迹由纸上石的重要过程,指的是一种描摹墨迹的技法,即用银朱做红线在墨迹的背面进行双钩,有的还会在轮廓中填上朱色。根据点误符号的使用,可以考知刻工在刊刻《张玄墓志》时运用了过朱法,而在北朝出现过朱法的主要动因如下:一是书丹技艺的要求高,且操作不方便;二是北朝书艺与刻艺的水平低下。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技术的提高和响搨技法的出现均为过朱法的产生提供了契机,其中南朝《萧景墓阙》的铭文一正一反,由反文与正文一致,可以推知采用了过朱法的方法。故此可知过朱法的产生时间当在南朝,对北朝的刻碑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朱法 《张玄墓志》 点误符号 反书
原文传递
论《语石》的知识生成与石刻学理论
7
作者 葛恒新 《汉籍与汉学》 2021年第1期203-211,共9页
《语石》是中国石刻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通论性著作。虽然引起了现代学术界的重视,而关于《语石》的知识生成及其所阐发的石刻学理论,值得进一步分析与探讨。考察《语石》知识的生成背景,探索哪些客观因素、内在规律参与或影响了... 《语石》是中国石刻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通论性著作。虽然引起了现代学术界的重视,而关于《语石》的知识生成及其所阐发的石刻学理论,值得进一步分析与探讨。考察《语石》知识的生成背景,探索哪些客观因素、内在规律参与或影响了叶昌炽学术建构的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语石》的撰作意义。《语石》的知识积累可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方式,石刻学理论及其品评标准与叶昌炽的石刻学思想关系密切,这些方面均反映了叶昌炽深厚的石刻学素养,及其意图包罗石刻百科的胸怀,可为进一步了解叶昌炽及其《语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石》 叶昌炽 知识生成 石刻学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