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影像组学预测T1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气腔播散
1
作者 葛慧捷 曹玉娟 +3 位作者 王琳 郭娟 全帅 鄂林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4-681,共8页
目的探究基于胸部CT的影像组学对T1期周围型肺癌气腔播散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T1期非小细胞肺癌173例,根据有无气腔播散分为阳性组49例与阴性组124例,比较两组肺癌患者... 目的探究基于胸部CT的影像组学对T1期周围型肺癌气腔播散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T1期非小细胞肺癌173例,根据有无气腔播散分为阳性组49例与阴性组124例,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灶CT形态学特征差异,并对两组病灶进行影像组学分析,以7∶3分为训练组122例与验证组51例,以肺癌原发区(病灶主体)、外周浸润区(沿病灶边缘向外扩大5mm环形区域)及肿瘤边缘区(沿病灶边缘向内回缩5 mm环形区域)为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肿瘤原发区模型、外周浸润区模型及肿瘤边缘区模型3个影像组学模型,并联合CT形态学特征,建立3个联合模型,评价各模型效能,筛选最优模型。结果肺癌气腔播散阳性组比阴性组中病灶分叶征更多见(χ^(2)=9.946,P=0.002)。基于3个感兴趣区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9、0.825、0.840,验证组AUC分别为0.876、0.811、0.832,AUC最高的模型为肿瘤原发区影像组学模型(P=0.043、P<0.001、P=0.017),加入分叶征建立的联合模型AUC分别为0.917、0.835、0.851,验证组AUC分别为0.912、0.832、0.845,其中肿瘤原发区联合模型AUC最高(P<0.001、P=0.017、P=0.049)。结论利用影像组学探究肺癌气腔播散具有一定可行性,分叶征可作为肺癌气腔播散的危险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气腔播散
下载PDF
肺癌气腔播散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2
作者 葛慧捷 武志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3-746,752,共5页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肺癌分类中将气腔播散(STAS)确定为肺癌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STAS的存在将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术前准确预测STAS对选择最优手术方案尤其重要。目前研究发现,STAS阳性病灶实性成分更多,直径更大,且更易发生转移,这些影...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肺癌分类中将气腔播散(STAS)确定为肺癌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STAS的存在将影响患者预后,因此术前准确预测STAS对选择最优手术方案尤其重要。目前研究发现,STAS阳性病灶实性成分更多,直径更大,且更易发生转移,这些影像学发现将有助于术前预测STAS的存在,本文拟从STAS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气腔播散 放射学 综述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对胃癌脉管浸润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静 李勇爱 +5 位作者 赵亮 武俊波 郭钰 杜康佳 葛慧捷 肖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对胃癌脉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2例,女23例;年龄为(64±8)岁。135例患...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对胃癌脉管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1月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2例,女23例;年龄为(64±8)岁。135例患者中,发生脉管浸润92例,无脉管浸润43例。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检查。观察指标:(1)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一致性评估。(2)不同脉管浸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3)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4)血管进入征诊断价值评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采用一致性检验(Cohen′sκ)评估观察者一致性(κ值>0.8为一致性良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1)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一致性评估。2位医师对血管进入征的评估一致性较好(κ值=0.823),2位医师采用血管进入征检出脉管浸润的独立检出率分别为76.1%(70/92)和73.9%(68/92)。(2)不同脉管浸润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发生脉管浸润和无脉管浸润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CA19‑9、血管进入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为T3期及T4期、临床N分期为N3期、血管进入征是影响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3.255,11.242,7.203,3.426,95%可信区间为1.079~10.453,3.125~46.744,2.267~28.902,1.317~9.271,P<0.05)。(4)血管进入征诊断价值评估。以血管进入征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95%可信区间为0.573~0.747),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739、0.581、0.689、0.638、0.922。结论CT增强检查血管进入征是胃癌患者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胃癌脉管浸润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脉管浸润 血管进入征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