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南渡江河口动力沉积模式 被引量:9
1
作者 谢华亮 戴志军 +5 位作者 吴莹 陈炜 林益帆 魏稳 葛振鹏 高近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4-892,共9页
河口是一个迅速变化的、动态的海岸巨系统。作为陆地河流和和海洋过程的重要链接,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和焦点内容。本文基于2011年8月在南渡江河口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技术(EOF... 河口是一个迅速变化的、动态的海岸巨系统。作为陆地河流和和海洋过程的重要链接,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和焦点内容。本文基于2011年8月在南渡江河口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技术(EOF)对河口的动力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河口海床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沉积物总体偏粗;河口的动力沉积特征自陆向海可分为三种动力沉积模式:1波控模式,该模式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10 m以浅的近岸区域,呈与岸线平行的带状分布,其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砂为主,分选较差;2径、潮流耦合作用下的沉积模式,在径流和潮流的共同控制作用下,沉积物主要表现为粒径较粗,该模式呈扇形分布,其中20 m以浅河口海床受控于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20 m以深海床表现为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3台风或风暴潮控制的沉积模式,即整个河口海床都表现出受控于台风或者风暴潮作用的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是以粗砂为主。常态作用下,河口以径、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为主,波浪、径流和潮流以及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自陆向海的规律性分布体现出南渡江河口近岸以波浪作用为主,而离岸则受河口尤其是洪水作用形成的喷射流以及沿岸潮流的影响。此外,尽管南渡江河口在过去的成果中将其归纳为波控河口,但目前的研究发现:该河口区域沉积类型变化明显受控于不同的动力作用,河口形态以及琼州海峡的障蔽和"狭管效应"为河口沉积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河口喷射流 沉积模式 南渡江河口 EOF 分析
下载PDF
强潮海滩响应威马逊台风作用动力沉积过程研究——以北海银滩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树式 戴志军 +4 位作者 葛振鹏 庞文鸿 魏稳 梅雪菲 黄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8,共10页
研究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沉积过程不仅可加深极端海况下的海滩冲淤变化理解,而且有利于海滩资源的保护与海岸工程保护。以强潮海滩——北海银滩为例,通过采集北部湾海区1409号威马逊超强台风作用前后的沉积物、剖面高程及水文资料,探讨强... 研究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沉积过程不仅可加深极端海况下的海滩冲淤变化理解,而且有利于海滩资源的保护与海岸工程保护。以强潮海滩——北海银滩为例,通过采集北部湾海区1409号威马逊超强台风作用前后的沉积物、剖面高程及水文资料,探讨强潮海滩的动力沉积过程。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沙丘-滩肩-沙坝体系的地貌状态基本不变,其中沉积物组分均为砂,细砂、极细砂和中砂三组分平均含量占所有组分的95%以上;与台风作用前比较,台风后的地貌在维持先前形态的条件下,发生局部侵蚀和后退,沉积物相对变粗且细砂含量增加了10%。2)台风作用后后滨沙丘侵蚀,且沉积物滚动组分增加;冲流带和滩肩前缘沉积物的搬运由双跳跃转为单一的跳跃形式。3)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沉积物主要变化过程可由两个模态表征,其中主要模式反映了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以细砂为主的动力沉积变化特征,该模式受控于区域波浪和潮汐的长期耦合作用,并以波浪为主导因素。台风作用前的次要模式反映潮汐作用控制下的海滩沉积横向振荡特征;台风作用后的次要模式表征了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横向沉积物偏粗、冲流带-低潮带振荡及其沉积分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威马逊台风 强潮海滩 北海银滩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环境灾害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黎树式 戴志军 +2 位作者 葛振鹏 谢华亮 黄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来北部湾北部流域入海通量变化及其海湾生态环境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991年来北部湾北部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海岸则以较快速率侵蚀后退,海湾水质明显恶化。同时,海湾溢...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来北部湾北部流域入海通量变化及其海湾生态环境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991年来北部湾北部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海岸则以较快速率侵蚀后退,海湾水质明显恶化。同时,海湾溢油污染和赤潮等生态环境灾害在规模上出现扩大和蔓延趋势。此外,影响北部湾北部的台风、风暴潮在频率上有增加、强度上增强。考虑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剧,北部湾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灾害预期将会加剧,海湾资源环境则可能遭受更大威胁。由此,进一步指出应加强流域-海湾系统全过程监控、海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人类活动 全球变化 生态环境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海湾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葛振鹏 戴志军 +3 位作者 谢华亮 魏稳 林益帆 高近娟 《上海国土资源》 2014年第2期49-53,共5页
人类活动对我国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作为海湾变化的重要表征-海湾岸线自然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北部湾海湾岸线为对象,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反演1991、2005及2010年北部湾1595km的大陆... 人类活动对我国海湾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作为海湾变化的重要表征-海湾岸线自然成为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北部湾海湾岸线为对象,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反演1991、2005及2010年北部湾1595km的大陆岸线;选择1991~2010年间北部湾北部变化强烈的40个岸段,分析岸线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北部湾海湾曲折岸线的固有属性已发生改变,岸线平直化趋势明显;海湾岸线冲淤交互存在,相对遮蔽的岸段岸线积极向海推进,年淤积速率为23m/a,无防护地带的岸线以侵蚀为主,年平均侵蚀速率为24m/a;在不同类型的海湾岸线中,生物海岸与砂质海岸表现为向陆蚀退,年平均侵蚀14m/a,淤泥质海岸为向海淤积,年平均淤积速率为9m/a,基岩海湾岸线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岸线 Landsat影像 分形方法 冲淤演变 北部湾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流域—海岸—海湾”环境集成管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黎树式 黄鹄 +2 位作者 戴志军 葛振鹏 欧业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5-59,共5页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入湾河流污染物通量增加、海湾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赤潮范围扩大、溢油污染风险增大以及海湾岸线变化明显,加强广西北部湾"流域—海岸—海湾"环境集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尽早建立"流域—海岸—海湾&qu...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入湾河流污染物通量增加、海湾水质恶化趋势明显、赤潮范围扩大、溢油污染风险增大以及海湾岸线变化明显,加强广西北部湾"流域—海岸—海湾"环境集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尽早建立"流域—海岸—海湾"三位一体研究体系,并构建海湾适应性管理平台,搭建国际合作研究平台,共建中国—东盟生态经济海湾,对广西北部湾"流域—海岸—海湾"环境进行集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 流域-海岸-海湾 环境变化 集成管理
下载PDF
广西海岛岸线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树式 黄鹄 +3 位作者 戴志军 葛振鹏 魏稳 劳燕玲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7-448,共12页
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海岛岸线空间资源是海岛开发利用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理统计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分析广西646个海岛的岸线长度、岸线系数及岸线空间资源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 海岛的可持续发展关乎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海岛岸线空间资源是海岛开发利用价值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数理统计和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分析广西646个海岛的岸线长度、岸线系数及岸线空间资源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广西海岛岸线长度小,大部分海岛的岸线长度小于2 000m,可利用岸线资源贫乏。2)岸线系数超过0.2的海岛仅占海岛总数的5%,大部分海岛的岸线空间利用价值不大。3)广西海岛岸线资源利用可分为4个模态,其中第一模态反映了岸线资源利用为特征的主要模态,相关指标包括三通一平、近陆距离、海岛面积、海岛侵蚀能力;第二模态仍是表征岸线资源利用为主的模态,但指标主要包括最高点高程和海岛侵蚀能力;第三、四模态是海岛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次要模态,包括植被覆盖、最高点高程两个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资源 海岛 广西 经验正交函数
下载PDF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顾靖华 葛振鹏 王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9-178,共20页
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是理解河口海岸过程与变化机理、提高... 河口海岸为陆海耦合作用敏感地带,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受全球海平面上升、入海泥沙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多重影响,河口海岸环境面临严峻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能力建设是理解河口海岸过程与变化机理、提高对其未来变化认识与预测的首要条件.基于此,从河口海岸区位特殊性角度对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共5个方面综合论述河口海岸环境的监测要素与监测方法.在对比监测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在极端天气下的监测以及长时间尺度的监测中存在不足,亟须全面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 监测手段 监测指标
下载PDF
基于LiDAR观测的长江河口南汇南滩近期动力地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杰 戴志军 +5 位作者 魏稳 葛振鹏 庞文鸿 马彬彬 梅雪菲 于亚文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56-768,共13页
南汇潮滩是长江河口重要的后备国土资源,其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可敏锐反映河海相互作用的强弱。本文利用地面LiDAR获取了南汇南滩2016年4月—2017年5月逐月大潮低潮期间滩面地貌高分辨率点云数据,根据平均小潮高、低潮位将潮滩划分为上... 南汇潮滩是长江河口重要的后备国土资源,其地貌的动态变化过程可敏锐反映河海相互作用的强弱。本文利用地面LiDAR获取了南汇南滩2016年4月—2017年5月逐月大潮低潮期间滩面地貌高分辨率点云数据,根据平均小潮高、低潮位将潮滩划分为上、中和下部,由此结合水文泥沙资料分析区域潮滩动力地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潮滩在观测期间整体向海淤涨,其一年间垂向淤积值为10 cm,其中潮滩中部面积增大,而潮滩上部和下部的面积均减小;(2)滩面变化具有明显的夏秋季弱侵蚀调整、冬春季强淤积推进的季节性特征,潮滩地貌侵蚀-淤积则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在潮滩上部中侧-中部西侧形成贯通的冲刷带(10—80cm),上部沿堤西侧植被区出现强淤积带(20—85cm),整个滩面中东部潮滩出现大面积的弱淤积(5—30cm);(3)南汇南滩并未因长江入海泥沙的剧烈减少而遭受侵蚀,这可能受控于局地基本未变的动力环境和悬浮泥沙浓度,冲刷-淤积的纵向分带性则与区域海堤导致的潮流流向发生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LiDAR技术 动力地貌 南汇南滩 长江河口
下载PDF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演变与失稳风险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盛皓 戴志军 +3 位作者 梅雪菲 葛振鹏 黎树式 高近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市最大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开展该水库前沿河床稳定性和失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基于此,利用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2000年至2013年期间实测的高精度地形资料,分析青草沙水... 位于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的青草沙水库是上海市最大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开展该水库前沿河床稳定性和失稳风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指导价值。基于此,利用长江口南北港分流口2000年至2013年期间实测的高精度地形资料,分析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近期地貌变化特征,为水库库堤安全预警提供相关理论支撑。结果表明:青草沙水库前沿河床冲淤变化在建库前后有明显差异,建库前总体表现为河槽冲刷、沙洲淤积,呈现准冲-淤振荡的性质;建库后变为幅度逐渐减弱的持续冲刷;沿河床河槽形态由U型向U型与V型河槽叠加的复式河槽转变。青草沙水库前沿沙体沿落潮主流方向下移,成形沙体呈先增长、再减少,最后趋于平衡的态势,隐形沙体大体呈减少趋势。青草沙水库库堤前沿近600 m位置是河床失稳的重点风险区域,尤其是水库库堤中上部河床处于不稳定状态,如前沿边坡所在河槽进一步逼近水库前沿,则河床面临进一步冲刷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青草沙水库 长江口 水库前沿 分流口 河槽冲刷
下载PDF
长江河口近底层悬沙和沉积物的交换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益帆 戴志军 +3 位作者 谢华亮 魏稳 葛振鹏 高近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10,共12页
大河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中水体泥沙的垂向交换是河口动力一沉积机制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年12月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湾采集的大范围、高密度的近底层悬沙、海床表层1~2cm(表层沉积物)和... 大河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中水体泥沙的垂向交换是河口动力一沉积机制分析中的关键环节。基于2011年12月对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湾采集的大范围、高密度的近底层悬沙、海床表层1~2cm(表层沉积物)和垂向向下约2~10cm的沉积物(次表层沉积物)同步3组303个样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河口地区的悬沙和沉积物交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底层水体悬沙的空间分布模式主要以粉砂粒级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性不大;表层及次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模式相似,但较近底层水体悬沙的分布复杂,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中南汇边滩水域中部辐散区的沉积物表现为粗粉砂一细砂模式,其他区域由粉砂组分模式组成。近底层水体悬沙、表层和次表层沉积物的第一模态主要反映了粒径较细的泥沙运动,第二模态主要反映了粒径较粗的泥沙运动。在近底层水体悬沙与表层沉积物的垂向交换中,主要交换粒级为粉砂组分粒级。在表层沉积物与次表层沉积物的垂向交换中,南汇边滩中部辐散区的主要交换粒级为粗粉砂一细砂组分粒级,其他区域主要为粉砂组分粒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沉积物 泥沙垂向交换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长江口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海滩垃圾快速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钰滢 葛振鹏 +3 位作者 李道季 施华宏 韩震 戴志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6-162,共7页
全球日益增多的海滩垃圾,不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对生物栖息地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海滩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是处置海滩垃圾过程的技术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长江口南汇边滩为实验区,通过... 全球日益增多的海滩垃圾,不仅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也对生物栖息地有着不可估计的影响。如何高效准确地对海滩垃圾进行监测和识别,是处置海滩垃圾过程的技术难点之一。基于此,本文以长江口南汇边滩为实验区,通过在海滩上设置常见垃圾样品,随后利用激光雷达记录的全波形数据和BP神经网络模型,以快速鉴别海滩垃圾类型。结果表明:基于激光雷达提取的垃圾全波形数据中回波振幅和回波宽度的差异,可用来识别海滩垃圾。构建的BP神经网络可有效将海滩垃圾分为泡沫类、布类、金属类、纸类及塑料类,最高识别率达到79%。此外,由于不同材质海滩垃圾的原材料成分存在相似或同质,会对精确识别区分垃圾类型造成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神经网络的识别率。可见,将激光雷达应用于识别海滩垃圾,为海滩垃圾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BP神经网络 海滩垃圾识别
下载PDF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生态自组织斑图及其涌现属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葛振鹏 刘权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31-1443,共13页
近30年来,自组织理论已经发展成为解释生态系统呈现规则空间格局的有效理论。伴随着生态系统自发有序空间格局的生成,自组织过程产生一系列的涌现属性,这些特征对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将介绍这一正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主要... 近30年来,自组织理论已经发展成为解释生态系统呈现规则空间格局的有效理论。伴随着生态系统自发有序空间格局的生成,自组织过程产生一系列的涌现属性,这些特征对生态系统功能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将介绍这一正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进展。首先,叙述了自组织这一概念的发展历程与定义,详细阐述了自组织理论的两个经典理论框架:图灵原理与相分离原理。然后,根据几个典型的生态自组织研究案例,描述了图灵原理与相分离原理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具体数学模型表达形式。接着,分别阐述了图灵原理的涌现属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相分离原理的涌现属性对细胞功能的作用。最后,从多尺度自组织斑图、瞬态斑图和生物个体行为自组织3个方面对未来生态自组织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自组织研究在生态学与生物学研究中方兴未艾,希望更多的学者在未来关注与参与该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组织 规则空间格局 图灵原理 相分离原理 生态模型 生态系统功能
原文传递
三峡大坝对长江宜昌——城陵矶河道沙洲动力地貌演变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杰 戴志军 +3 位作者 梅雪菲 楼亚颖 魏稳 葛振鹏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8年第5期629-646,共18页
Sandbars are of vit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ch however,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of the Chan... Sandbars are of vit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which however, have been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 Morphodynamic processes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channel immediately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Gorges Dam(TGD), are assess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tween 2000 and 2016.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ntire area of sandbars reduces drastically by 19.23% from 149.04 km~2 in 2003 to 120.38 km~2 in 2016, accompanied with an increase in water surface width.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sediment grain size and anti-erosion capacity, sandbar area in the upstream sandy gravel reach(Yichang-Dabujie) and downstream sandy reach(Dabujie-Chenglingji) respectively decreases by 45.94%(from 20.79 km~2 to 11.24 km~2) and 14.93%(from 128.30 km~2 to 109.14 km~2). Furtherl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s of sandbars are affected by channel type: in straight-microbend channel, mid-channel sandbars exhibit downstream moving while maintaining the basic profile; in meandering channel, point sandbars show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convex and concave bank respectively, with mid-channel sandbars distributing sporadically; in bending-branching channel, point sandbars experience erosion and move downstream while mid-channel sandbars show erosion in the head part along with retreating outline. We document that the primary mechanism of sandbars shrinkage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GD induce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ecreasing and increasing in unsaturation of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Additionally, channel type can affect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sandbars. Along the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sandbars in straight-microbend channel are more affected by water flow than that in bending-branching cha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bars morphodynamics Three Gorges Dam(TGD) remote sensing images Yichang-Chenglingji Reach Changjiang Riv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