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习方式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学习方式转变的困境 被引量:8
1
作者 葛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13,共3页
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目标,它的状况直接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实中学习方式转变得并不顺利,它正在陷入一种困境。本文笔者试图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教师应该学会“平衡”和... 学习方式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目标,它的状况直接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但是在现实中学习方式转变得并不顺利,它正在陷入一种困境。本文笔者试图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并提出教师应该学会“平衡”和“渐进”、研究人员应该实现研究重心由“理论”转向“行动”和“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方式 转变 困境 方式转变 新课程改革 “平衡” “问题” 研究重心 研究人员 实中
下载PDF
论新课程实施中农村教师“日常反抗”的正向功能 被引量:2
2
作者 葛春 费秀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09-112,共4页
"日常反抗"是"弱者"自我保护和抗争的"武器",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在控制所施加的持续性地、隐密性的抵制与不合作。在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的"日常反抗"行为普遍存在,它主要表现为:在认识上将&... "日常反抗"是"弱者"自我保护和抗争的"武器",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在控制所施加的持续性地、隐密性的抵制与不合作。在课程改革中,农村教师的"日常反抗"行为普遍存在,它主要表现为:在认识上将"课程改革"事件化;在话语争夺上充当地方教育、家长的"代理人";在行动中"新瓶装旧酒"。虽然农村教师的"日常反抗"具有增加改革成本等负向功能,但是它也有着"安全阀"、"纠偏仪"以及"警醒决策者"和"保存旧传统"的正向功能。辩证地看待日常反抗的正向功能,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从农村教师的立场来认识新课程改革,同时促使研究者和决策者思考如何尽可能地挖掘日常反抗的正向功能,进而探索更加符合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教师内在需要的教育变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 农村教师 正向功能
下载PDF
中国农村教师社会地位演进概述 被引量:6
3
作者 葛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7-50,共4页
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一直是国家力量无法触及的领域,与此对应,农村教师也成为国家权力之外的"体制外人员"。在传统乡村社会,塾师阶层中的蒙师是农村教师的主体;近代以后,私塾、新式学堂、教会学校以及公办学校中的教师... 长期以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一直是国家力量无法触及的领域,与此对应,农村教师也成为国家权力之外的"体制外人员"。在传统乡村社会,塾师阶层中的蒙师是农村教师的主体;近代以后,私塾、新式学堂、教会学校以及公办学校中的教师共同构成农村教师整体,其中前三类人群处于国家的体制之外。建国后,国家曾经试图将农村教师整体"体制内化",但限于财力不得不鼓励地方办学,此后民办教师人数激增,民办教师一度成为农村教师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以及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加大,国家开始有步骤地将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同时大量清退了代课教师,最终从整体上基本实现了农村公办学校教师的"体制内化"。虽然农村教师成功进入体制,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但是与其他体制内人群相比,他们又处于"体制内"的底层,是体制内的"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外人 体制内弱者 农村教师 社会地位
下载PDF
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葛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1-95,共5页
价值观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它不仅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学术课程等显性课程,还包括大学规章制度、服务学习活动、师生互动、仪式庆典、宗教活动、学生咨询服务等隐性课程。目前,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 价值观教育课程是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它不仅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学术课程等显性课程,还包括大学规章制度、服务学习活动、师生互动、仪式庆典、宗教活动、学生咨询服务等隐性课程。目前,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具有课程目标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课程实施方式的综合化和多样化以及课程内容的隐身化等特点。研究美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至少可以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学价值观教育课程变革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大学教育 价值观教育课程
下载PDF
美国公立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复兴及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葛春 葛建平 《教育导刊(上半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4-47,共4页
受道德相对主义、激进个人主义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冲击,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衰落。20世纪中叶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道德与社会问题,价值观教育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近来,提出要以"核心价值观&qu... 受道德相对主义、激进个人主义以及社会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冲击,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在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衰落。20世纪中叶后,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道德与社会问题,价值观教育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近来,提出要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品格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并注意对实施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方法及教师等因素进行考察。美国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的学校德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复兴 启示
下载PDF
弱者的“日常反抗”及其农村教师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春 夏正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2-34,共3页
"日常反抗"是斯科特用以研究农民反抗的社会学概念,是指处于弱者地位的一方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在强势控制力所施加的持续性、隐秘性的不合作与抵制。斯科特的"日常反抗"对研究国内处于"体制内弱者"地位的... "日常反抗"是斯科特用以研究农民反抗的社会学概念,是指处于弱者地位的一方在日常生活中对外在强势控制力所施加的持续性、隐秘性的不合作与抵制。斯科特的"日常反抗"对研究国内处于"体制内弱者"地位的农村教师而言,将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反抗 农村教师 适用性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偏离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葛春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始于千年交替之际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原有课程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和课程理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教育美景。但是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矛盾和偏离,这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人... 始于千年交替之际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针对原有课程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和课程理念,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乌托邦"式的教育美景。但是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矛盾和偏离,这引起了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争论。文章试图从"文化堕距"、"迟发展效应"等社会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认为争论或矛盾都或多或少可以归因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理论与实践 社会转型
下载PDF
从“分离”走向“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路的重要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春 刘丽伟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6-47,共2页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由于人们的思维长期受到“二元论”思维的局限,结果导致人们总是喜欢对事物做出简单的二选一的排他性选择,这在当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路方面就表现为从“分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但由于人们的思维长期受到“二元论”思维的局限,结果导致人们总是喜欢对事物做出简单的二选一的排他性选择,这在当前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路方面就表现为从“分离”到“整合”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 “整合” 分离 新课程改革 “二元论” 排他性 思维
下载PDF
论农村教师的“生存伦理”及“日常反抗”——基于皖中L县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春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1,共4页
生存伦理是美国政治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研究东南亚农民问题时所使用的分析性概念。斯科特认为,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所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与东南亚农民相异,我国的... 生存伦理是美国政治人类学家詹姆斯.斯科特在研究东南亚农民问题时所使用的分析性概念。斯科特认为,在"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下,农民所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较低的风险分配与较高的生存保障。与东南亚农民相异,我国的农村教师更多地追求的是较低生存风险的"稳定第一"原则。此外,基于"稳定第一"原则的生存伦理对于农村教师而言主要是在道义经济和道德观念的层面上适用。从道义经济层面来看,农村教师的生存伦理就是使自己在当地能够维持一种类城市人的生活模式和相应的生活水准;从道德观念层面来看,农村教师的生存伦理就是使自己与其参照人群相比时能够做到相对公平的"同工同酬",避免出现与他们过于悬殊的收入、声望等落差。当农村教师的生存伦理受到威胁时,农村教师多采用"日常反抗"等形式进行生存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生存伦理 日常反抗 生存抗争
下载PDF
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春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35,共4页
美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历史悠久,其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成分;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为主要目标;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道德品格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基... 美国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历史悠久,其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核心成分;价值观教育以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为主要目标;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道德品格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学校正式课程与各种辅助性活动是实施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模式以及价值观教育方法突出道德实践能力、呈现可操作性与多元整合的特点等。这些为我国的学校德育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 特点 启示
下载PDF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债务透析及其化解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5-16,共2页
2007年江苏省两会期间,吴成良、周玉梅、洪韩等十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的建议和提案,为此江苏省教育、财政部门专门邀请各位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讨论该问题,并随即... 2007年江苏省两会期间,吴成良、周玉梅、洪韩等十多位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的建议和提案,为此江苏省教育、财政部门专门邀请各位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讨论该问题,并随即开展了大规模的调研活动和债务摸底清算工作,目前江苏省正委托中介机构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核算,以为下一步化解债务工作做好准备。江苏的情况只是中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债务问题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债务问题 化解策略 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透析 政协委员 江苏省 人大代表
下载PDF
课堂和谐:教育和谐的微观领域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春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29,共2页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等。既然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那么教育自身也应该和谐。而教育的和谐在微观领域的主要体现就是课堂的和谐。一个课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性 课堂 微观 社会保障 安全网 学生
下载PDF
试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债务问题及其化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春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4-105,共2页
农村中小学债务问题是当前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棘手问题,该问题的形成可以归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合理与不完善、软预算约束下造成的学校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以及义务教育学校产权的国有性及其造成的浪费等。对此... 农村中小学债务问题是当前阻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棘手问题,该问题的形成可以归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不合理与不完善、软预算约束下造成的学校扩张冲动和投资饥渴以及义务教育学校产权的国有性及其造成的浪费等。对此,政府应该承担起主要责任,并采取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育债务的风险监测和摸底统计工作、加快建立教育规划和财政投资的绩效评估机制等措施来加以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债务 形成 化解
下载PDF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2
14
作者 葛春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出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启动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改革遇到了许多问题,大略可以分为教育外部和教育内部两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利益、文化等社会因素,因此为了消解这两... 出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启动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改革遇到了许多问题,大略可以分为教育外部和教育内部两种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涉及利益、文化等社会因素,因此为了消解这两方面的阻抗,我们一方面要注意按“公正”的要求理顺课程改革中的利益分配秩序,排除权力等因素对该领域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问题,区别对待各种文化要素,既要敢于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性文化,又要勇于破除自己文化中的劣性文化,同时注意保持中性文化的相对稳定,以减少课程改革中的文化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阿普尔的课程改革思想述评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春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阿普尔认为课程改革实质上是围绕官方知识的政治,是各权力团体争取自身知识合法化的角斗场。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民主取向的批判理论家,阿普尔猛烈地批判了当前美国右翼势力对教育和课程民主的颠覆,并呼吁每位普通人都要敢于对任何反民主... 阿普尔认为课程改革实质上是围绕官方知识的政治,是各权力团体争取自身知识合法化的角斗场。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民主取向的批判理论家,阿普尔猛烈地批判了当前美国右翼势力对教育和课程民主的颠覆,并呼吁每位普通人都要敢于对任何反民主的事物说“不”,同时他还提出对一切改革都要做一种“道德性”和“历史性”的反思,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决定。阿普尔的课程改革思想过于强调课程改革的意识形态性,具有泛政治化倾向。但他追求社会公正、投身教育实践、坚持教育民主的学术品质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普尔 课程改革思想 批判性 述评
下载PDF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基于任职能力的职业技术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春 《消费导刊》 2012年第9期219-219,共1页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起着培养、引导、教育、传授的重要作用。开展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影以教师建设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教师 职业技术 教学改革 岗位任职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中苏中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葛春 《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第30期10-11,共2页
目前,苏中各区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存在整体办学水平与苏南等地差距较大、县域内办学条件差异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苏中地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建议: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帮扶共同体;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进"... 目前,苏中各区县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存在整体办学水平与苏南等地差距较大、县域内办学条件差异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苏中地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路径选择建议: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帮扶共同体;改革办学模式大力推进"名校+"办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苏中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路径与机制
下载PDF
当前我国公立普通高校贷款问题的形成与化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葛春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0-23,共4页
高校贷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当前随着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它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承受之"重"。高校贷款问题的产生可以归因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的相对不足、高校贷款使用中的... 高校贷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现实性问题,当前随着我国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它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可承受之"重"。高校贷款问题的产生可以归因于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投入的相对不足、高校贷款使用中的低效与浪费以及政府在高校贷款行为中的监管失责等。因此,化解高校贷款问题,首先应当明确政府的还贷责任,确立政府还贷的政策口径;然后促成相关各方理解,筹措必要的还贷资金;最后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并提高高校融投资能力,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贷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贷款 形成 化解
下载PDF
课程知识社会学分析诸范式述评
19
作者 葛春 夏正宝 吴志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2-55,共4页
知识社会学是课程社会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对知识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武对课程及其知识内容的社会学分析具有巨大借鉴价值。通过对知识社会学中既有的对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三大范武,即整体功能论范武、整体决定论范武及分层决定... 知识社会学是课程社会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其对知识进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范武对课程及其知识内容的社会学分析具有巨大借鉴价值。通过对知识社会学中既有的对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三大范武,即整体功能论范武、整体决定论范武及分层决定论范武的逐一述评,得出虽然它们都存在一些理论分析的局限性,但是这些范式对课程及其知识内容的研究仍然有其独到与深刻之处,因此年幼的课程社会学注意吸收知识社会学的有关学术成果依然是有益和明智选择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知识 社会学分析 范式 述评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实验室发展对策
20
作者 葛春 王虹 魏建波 《消费导刊》 2012年第8期178-178,共1页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理论教学以任务驱动为引领,提高了职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在分析当前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专业教学 实验室建设 职业教育 岗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