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类虚拟主播对受众认知与态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葛梓涵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第20期9-11,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角色、虚拟主播等数字化形象正逐渐成为现代新闻传播领域的热门话题。在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大众。然而,传统主持人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角色、虚拟主播等数字化形象正逐渐成为现代新闻传播领域的热门话题。在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主持人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声音和肢体语言,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大众。然而,传统主持人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工作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及个体特征的局限性。新闻类虚拟主播的出现,为新闻行业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可能性,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可定制的形象、多语言支持等。这引发了相关领域对新闻类虚拟主播如何影响受众认知和态度的探讨。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新闻类虚拟主播对受众认知与态度方面的影响,在认知方面,特别关注信息传递效果、媒介感知和情感联结等内容。在形象方面,则关注形象塑造认同感、情感与共情效应,以及外貌因素与态度形成。研究得出,受众认知与态度是研究新闻类虚拟主播影响的重要理论基础,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起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虚拟主播在语音合成、情感表达和与受众的真实互动习惯等方面的建议,旨在为新闻传播和虚拟主播的应用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播 数字化形象 新闻主播 受众认知 受众态度
下载PDF
《何以为家》中真实场景的叙事美学
2
作者 葛梓涵 《中国报业》 2021年第2期80-81,共2页
电影《何以为家》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则令人动容的故事。影片以赞恩的儿童视角回忆了赞恩的悲惨经历,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导演娜丁·拉巴基将镜头对准了嫩巴黎难民营中的中东妇女和孩童,以怜悯和仁... 电影《何以为家》以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为观众讲述了一则令人动容的故事。影片以赞恩的儿童视角回忆了赞恩的悲惨经历,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导演娜丁·拉巴基将镜头对准了嫩巴黎难民营中的中东妇女和孩童,以怜悯和仁爱的态度对他们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质疑和披露。电影没有提及难民一词,但依旧把大众的眼光聚焦于难民问题上,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以为家》 叙事方式 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