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课程思政+专创融合”的高校手工印染课程教学设计
1
作者 葛梦嘉 刘大玮 张腾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手工印染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作为传统文化技艺类课程,专业课程一直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高校传统手工艺课程伴随着课程思政等元素展开,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高校手工印染课程建设的教学基本要求出发,阐述了高校手工印染... 手工印染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专业任选课,作为传统文化技艺类课程,专业课程一直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高校传统手工艺课程伴随着课程思政等元素展开,基于此,文章主要从高校手工印染课程建设的教学基本要求出发,阐述了高校手工印染课程建设的思政及总体目标,探讨了高校手工印染课程建设内容,通过课程思政与专创融合模式相融合,以此拓展专业课程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印染 传统技艺课程 专创融合 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绒花传统制作技艺及传承现状
2
作者 葛梦嘉 刘大玮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3,43,共4页
绒花是传统丝绒工艺中极具特色的一项技艺,是将天然蚕丝经过处理制成绣绒后,加以细金属丝固定制作而成的绒制工艺品。“铜丝为骨,蚕丝为肉”的绒花制作极为繁复,所用之材料以天然蚕丝与黄铜丝为主,需历经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传统绒花... 绒花是传统丝绒工艺中极具特色的一项技艺,是将天然蚕丝经过处理制成绣绒后,加以细金属丝固定制作而成的绒制工艺品。“铜丝为骨,蚕丝为肉”的绒花制作极为繁复,所用之材料以天然蚕丝与黄铜丝为主,需历经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传统绒花制作又分为南北两派,南方以南京绒花为代表,北方以北京绒花为代表。如此温润细腻的女子簪头之花,今日南北两地传承者竟皆为男子,不得不让人惊叹其刻楮功巧之能。文章从绒花的发展历史出发,主要针对绒花的制作与传承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唤醒人们重视绒花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项美丽的传统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丝绒工艺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纺织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吉强 饶蕾 +3 位作者 梁艳 张立杰 夏鑫 葛梦嘉 《纺织服装教育》 2018年第6期448-451,共4页
新疆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并增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修订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以期培养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管理能力的纺织... 新疆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并增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修订2017版本科培养方案,以期培养适应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科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管理能力的纺织类复合型应用人才,促进新疆地区纺织工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纺织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PDF
柯尔克孜族传统“喀贾热”织花毯工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爱民 葛梦嘉 +3 位作者 张俐敏 张爱佳 王义 迪丽达·马塔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5-39,共5页
柯尔克孜族毛织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艺术性和独特的织造工艺。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记录了传统“喀贾热”织花毯的织造过程和方法,从中提取了制作“喀贾热”的特色工艺。研究显示:“喀贾热”是在原始三角织机上采用经线分层排列、三... 柯尔克孜族毛织品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艺术性和独特的织造工艺。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记录了传统“喀贾热”织花毯的织造过程和方法,从中提取了制作“喀贾热”的特色工艺。研究显示:“喀贾热”是在原始三角织机上采用经线分层排列、三梭控制分层的方法织造而成的经线显花的复杂经二重组织织物,其反面呈现的长浮线与正面图案相同,通常由女工根据经验和预设图案手工挑经形成。此研究分析有助于对柯尔克孜族“喀贾热”传统织造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喀贾热 织花毯 工艺 探析
下载PDF
山普拉墓地出土绞编毛绦带编织技术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葛梦嘉 蒋玉秋 +3 位作者 刘大玮 肖爱民 饶蕾 方丹丹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3-87,共5页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7条绞编毛绦带组织结构复杂,织物密度极高,可作为研究古代手编绦带技艺的技术样本。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样本与考古出土绞编纺织品实物进行比较。在织造工具方面,通过对新疆本地区民族学现存的综版织机类型分...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7条绞编毛绦带组织结构复杂,织物密度极高,可作为研究古代手编绦带技艺的技术样本。文章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样本与考古出土绞编纺织品实物进行比较。在织造工具方面,通过对新疆本地区民族学现存的综版织机类型分析比对,并采用实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基于实地测量所得样本数据,利用四孔综版织机,从技术角度对毛绦带进行工艺复原实践。最终实现了编织方法、织物组织结构、经纬密度、图案外观等基础数据的一致。研究认为,汉晋时期的西域地区已出现二孔及四孔综版式织机,并广泛用于编织毛绦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版编织 绞编 山普拉 毛绦带 复原
下载PDF
新疆地织机织造技艺考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梦嘉 肖爱民 +3 位作者 方丹丹 饶蕾 程露 刘鹏林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6,共6页
目前针对于史前织造技艺的研究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文章以民族学中织机织造技艺考察为重点,通过对新疆相关乡镇的田野考察,获取地织机织造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从织造技术的角度来探究地织机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中所... 目前针对于史前织造技艺的研究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文章以民族学中织机织造技艺考察为重点,通过对新疆相关乡镇的田野考察,获取地织机织造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从织造技术的角度来探究地织机在中国古代纺织史中所处的时期。由调查可知,新疆地织机主要构件为:线综、分经棍、打纬刀,对应“纺”的工具为纺轮,所用纱线以毛纤维为主,根据分析得出地织机的出现时间应不晚于商周时期。地织机的使用范围覆盖全疆,可织造出平纹与平纹地提花织物,掌握地织机织造技艺的民族主要涉及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织机 原始腰机 线综 织造 毛纺织
下载PDF
从捣练的起源到纺织品砑光处理的专业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葛梦嘉 孙晓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本文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特种使用需求及织物后整理中的捣练技术,并对其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和梳理。为此,笔者以捣练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考古出土实证资料为研究样本,并结合古代文献,分析捣练技术的对象与工具,论证捣... 本文目的在于,探索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特种使用需求及织物后整理中的捣练技术,并对其历史发展与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和梳理。为此,笔者以捣练技术为研究对象,以考古出土实证资料为研究样本,并结合古代文献,分析捣练技术的对象与工具,论证捣练技术的工艺流程与制作方法。笔者认为纤维截面形态呈扁平状的出土纺织品是捣练技术背景下的产物,明清之际的“踹布技术”应随捣练技术衍变而来,现代纺织领域中轧光工艺亦属捣练技术现代化、机械化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捣练 捣衣 砑光 轧光 织物整理
下载PDF
“一带一路”历史背景下新疆蒙古族女性袍服的演变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梦嘉 蒋玉秋 《服装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41-445,共5页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服饰具有显著的民族与地域特点,同时新疆位居古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借鉴从未中断。通过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3个...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服饰具有显著的民族与地域特点,同时新疆位居古丝绸之路的东西方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借鉴从未中断。通过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3个地区的卫拉特蒙古族女性袍服的分析,得出新疆不同地区蒙古族袍服的装饰手法、纹样以及色彩迥异,并从蒙古袍服色彩及装饰纹样两个方面,探究了"比西米特"袍服突破传统袍服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蒙古族 女性袍服 伊斯兰艺术 藏传佛教
下载PDF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服装综合设计课程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葛梦嘉 饶蕾 +1 位作者 张瑜 赛娜娃尔·苏里坦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第6期137-138,141,共3页
在高校文化自信以及"互联网+"的指导背景下,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背景,将文化自信的内涵融入到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专业课程与新时代教育教学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突出对文化自信教育与专业育人并举的育人导向。
关键词 服装综合设计 成衣设计 互联网+
下载PDF
传统制绳工艺考释
10
作者 葛梦嘉 孙晓 +1 位作者 蒋玉秋 赛娜娃尔·苏里堂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103,共5页
“绳”应是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初的动力来源。多孔制绳器及绳车是古代主要的制绳工具,其使用范围遍及全国。文章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以新疆地区现存的传统绳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绳”及文献中的“绳车”使用记... “绳”应是古代先民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也是最初的动力来源。多孔制绳器及绳车是古代主要的制绳工具,其使用范围遍及全国。文章通过田野考察的方式,以新疆地区现存的传统绳车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绳”及文献中的“绳车”使用记载,对制绳工具的起源、发展及使用方式进行剖析,并探讨制绳工艺与纱线合股的工艺源流。从民族学田野考察来看,部分考古出土的多孔器其实用属性应为原始制绳工具。后续绳车制绳是最初的机械能动设计思维的转化,综合运用了人机工程学及力学的设计思维,是古代纺织器具中重要的机械设计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车 多孔器 制绳 合股 马镳 民族学 工艺
下载PDF
新疆柯尔克孜族地织机织造技艺与服饰结构考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文奇 葛梦嘉 +3 位作者 肖爱民 刘鹏林 饶蕾 麦合普热提·艾力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109,共7页
针对当代柯尔克孜族研究“饰”重于“技”,以及史学研究注重文献研究而较缺乏实证考据的研究现状,文章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更侧重实物研究的二重考证方法,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等相关县乡的... 针对当代柯尔克孜族研究“饰”重于“技”,以及史学研究注重文献研究而较缺乏实证考据的研究现状,文章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更侧重实物研究的二重考证方法,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等相关县乡的传统地织机织造技艺进行田野考察,并与传承人交流学习,分析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织造技艺的织造流程与织机类型对布幅的限制,并由此来分析柯尔克孜族传统袍服的结构,佐证布幅决定结构这一概念。通过对其传统织造技艺的分析,得出地织机织造的局限性影响布幅的幅宽,幅宽决定了服装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地织机 袷袢 布幅 新疆
下载PDF
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璐 葛梦嘉 +1 位作者 曹吉强 夏鑫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 探讨成纱号数与捻系数对色纺纱色差的影响。通过改变色纺纱生产流程中细纱工序的重要工艺参数,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即分别纺制不同号数和不同捻系数的纱线,分析其相应颜色值,以探讨其色差变化规律。针对11组单色纤维,通过改变细纱牵伸倍数纺制出3种不同号数的色纱;针对9组混色纱,仅改变细纱捻系数纺制出4种不同捻系数的色纱,并对各组色纱色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单色纱线,成纱号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对混色纱线,细纱捻系数相差越大色差越大。认为:无论是对于单色纱线还是混色纱线,改变其号数和捻系数,必然会产生相应色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纺纱 粗纱定量 捻系数 明度 饱和度 色度 光谱反射率 色差
下载PDF
“中外服装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讨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梦嘉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期28-30,共3页
中外服装史课程是对古今中外服饰文化及创作理念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对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映射。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强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从课程性质、学科分类、教学目的、授课方式等方面来看,本课程适合... 中外服装史课程是对古今中外服饰文化及创作理念的概括与总结,也是对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映射。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强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从课程性质、学科分类、教学目的、授课方式等方面来看,本课程适合作为思想教育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史论 课程思政 教学
下载PDF
新疆艾德莱丝绸工艺调查研究
14
作者 葛梦嘉 刘大玮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4-9,共6页
新疆艾德莱丝绸是采用扎经染色的工艺,与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不同,是先给经线染色后织造的一种方式。艾德莱丝绸织物纹样因而形成了自然晕染的效果,极具伊斯兰装饰风格,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均有发现。文章从新疆传统养蚕缫丝、地理... 新疆艾德莱丝绸是采用扎经染色的工艺,与我国传统的扎染工艺不同,是先给经线染色后织造的一种方式。艾德莱丝绸织物纹样因而形成了自然晕染的效果,极具伊斯兰装饰风格,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诸多国家均有发现。文章从新疆传统养蚕缫丝、地理生态环境、植物染色的选取等方面对其工艺的产生进行了梳理和研究,从而揭示了艾德莱丝绸的织造工艺与形成因素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德莱丝绸 扎染 缫丝 织造工艺 新疆
下载PDF
产学研结合的设计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文奇 葛梦嘉 饶蕾 《工业设计》 2019年第9期28-30,共3页
学生因实践能力不足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是当前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将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通过系统梳理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确立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因实践能力不足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是当前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可将设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设计实践能力。通过系统梳理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确立设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构建“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研究引入设计实践环节教学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理性研究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索设计学专业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模式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竞赛 项目 实践能力 创新
下载PDF
域里欲外——新疆柯尔克孜族服饰艺术形成与嬗变之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文奇 葛梦嘉 《设计艺术研究》 2019年第5期27-32,43,共7页
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地多山而少耕地,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服饰是其民族文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取材多以牲畜的皮毛和毛织品为主,色彩斑斓且注重装饰,具有显著的游牧文化特色。通过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的二重考证法,以生态... 中国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地多山而少耕地,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服饰是其民族文化的直接表征之一,取材多以牲畜的皮毛和毛织品为主,色彩斑斓且注重装饰,具有显著的游牧文化特色。通过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的二重考证法,以生态环境与服饰的形成、宗教信仰与服饰的形成等方向为切入点,探寻新疆柯尔克孜族服饰艺术的审美取向与文化艺术价值,进而探讨中国民族服饰形成与嬗变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服饰艺术 生态环境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古代针织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晶 刘大玮 葛梦嘉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25,共4页
以文物发掘报告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地点为轴线,采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织物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古代针织技术研究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古代针织技术的研究现状,反映古代针织技术在现代针织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为... 以文物发掘报告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地点为轴线,采用类型学研究方法,对织物组织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古代针织技术研究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古代针织技术的研究现状,反映古代针织技术在现代针织技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为现代针织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多研究样本与理论依据,最后提出目前对于古代针织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针织 针织历史 手工针织 研究综述 纺织技术
下载PDF
河北隆化鸽子洞出土的元代面衣工艺技术研究
18
作者 谷雨珊 刘大玮 +1 位作者 葛梦嘉 石晶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3-36,共4页
以河北隆化鸽子洞出土的一件元代棕色马尾毛环编方棋纹面衣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角度对面衣的组织结构进行考证。通过实地考察文物、对比同期实物等方法,对此面衣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认为该面衣是我国元代时期手工针织重要的史实资料,... 以河北隆化鸽子洞出土的一件元代棕色马尾毛环编方棋纹面衣为研究对象,从技术角度对面衣的组织结构进行考证。通过实地考察文物、对比同期实物等方法,对此面衣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比,认为该面衣是我国元代时期手工针织重要的史实资料,其组织结构与西方同时期出土的Nalbinding的组织结构相同,是我国元代时期手工针织重要的史实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织 面衣 环编 Nalbinding 针织技术史
下载PDF
新疆原始腰机织造技艺考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葛梦嘉 蒋玉秋 +2 位作者 方丹丹 饶蕾 刘鹏林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原始腰机是我国最原始的织机类型之一,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本文以民族学考察中的原始腰机织造技艺为研究对象,获得关于织造技艺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将织造技艺由口传心授的方式转化为文字形式记录。原始腰机以"织"为主要生... 原始腰机是我国最原始的织机类型之一,为提供可靠的实证考据,本文以民族学考察中的原始腰机织造技艺为研究对象,获得关于织造技艺的第一手图文资料,并将织造技艺由口传心授的方式转化为文字形式记录。原始腰机以"织"为主要生产工具时,对应"纺"的工具为纺轮,所使用的纤维以毛纤维为主,所织出的织带主要用于捆扎毡房、装饰服装等,目前在天山南北范围内的各民族中均可见腰机的使用。原始腰机主要机械结构有:分经棍、线综、打纬刀。通过分经棍所产生的自然梭口与手提线综所产生的线综梭口的沉浮,即可织出平纹与平纹地提花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腰机 线综 纺轮 毛纤维
原文传递
新疆蒙古族两孔综版及四孔综版织造比对研究
20
作者 葛梦嘉 蒋玉秋 +2 位作者 肖爱民 闫文奇 饶蕾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本文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更侧重实物研究的二重考证方法,对新疆土尔扈特及和硕特部蒙古族女性袍服上装饰的综版织带技术进行考证。通过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两个地区的相关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关于... 本文采取文献与实物研究相结合、更侧重实物研究的二重考证方法,对新疆土尔扈特及和硕特部蒙古族女性袍服上装饰的综版织带技术进行考证。通过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这两个地区的相关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关于综版织造的第一手文图资料,由此来分析两孔综版与四孔综版的织造差异性,得出当四孔综版旋转180度进行打纬织造时,其原理相当于使用两孔综版织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版织造 蒙古袍 新疆蒙古族 土尔扈特 和硕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