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刘劭之乱与元嘉体制的瓦解
1
作者 葛焕礼 徐新猛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元嘉时期,宋文帝有鉴于景平政局的失衡,一方面重用士族,另一方面又倚重于彭城王刘义康,以加强皇权。士族与宗室二者互相合作又彼此制衡,形成了元嘉体制。刘义康长期辅政,与士族形成紧密的关系。以刘湛为首的部分士族甚至积极谋划拥立刘... 元嘉时期,宋文帝有鉴于景平政局的失衡,一方面重用士族,另一方面又倚重于彭城王刘义康,以加强皇权。士族与宗室二者互相合作又彼此制衡,形成了元嘉体制。刘义康长期辅政,与士族形成紧密的关系。以刘湛为首的部分士族甚至积极谋划拥立刘义康继位,因而对宋文帝与太子刘劭形成严重威胁。刘义康集团的膨胀不仅使刘劭缺乏士族势力的支持,更使其对宗王失去信任。由元嘉体制而引发的主相之争,最终造成刘劭在政治上处于孤立的局面。诚然,主相之争是导致刘劭之乱的重要政治事件,但元嘉体制的不稳定性却是刘劭之乱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劭 宋文帝 元嘉体制
下载PDF
魏博牙兵与唐末五代政局的变动 被引量:3
2
作者 葛焕礼 王育济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57-161,共5页
魏博牙兵是唐后期、五代政局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但是此前一直未曾被学者充分注意。本文在考察魏博牙兵建置始末、兵员组成、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魏博牙兵“素骄”的原因、节帅对其所施制衡措施以及它对唐末五代政局变... 魏博牙兵是唐后期、五代政局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但是此前一直未曾被学者充分注意。本文在考察魏博牙兵建置始末、兵员组成、经济来源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魏博牙兵“素骄”的原因、节帅对其所施制衡措施以及它对唐末五代政局变动所产生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末 五代 魏博牙兵 政局变动
下载PDF
论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葛焕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45,共6页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除却人所熟知的尊经排传,而又兼采三传、变专门为通学外,更有着理念层面上的内容:独特的《春秋》宗旨说建立了经文义说的主体性;记实书法原则的运用开启了“汉”、“宋”经学义理依据的转化;...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除却人所熟知的尊经排传,而又兼采三传、变专门为通学外,更有着理念层面上的内容:独特的《春秋》宗旨说建立了经文义说的主体性;记实书法原则的运用开启了“汉”、“宋”经学义理依据的转化;重以义例解经极大地加强了经文解说的自主性;重以“讥贬之义”解经暗含着其论说立场的转变;强烈的现实关怀再建了《春秋》经世学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春秋》学 学术转型
下载PDF
《左传》学与纪事本末体之源起 被引量:3
4
作者 葛焕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101,共21页
与编年体、纪传体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的纪事本末体,有一个历史性的生发源头,即《左传》学中的纪事类编学。由于《左传》叙事存在"隔断",在六朝至宋代极为流行的《左传》学中,出现了类编《左传》纪事的系列著作。在南... 与编年体、纪传体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史书体裁的纪事本末体,有一个历史性的生发源头,即《左传》学中的纪事类编学。由于《左传》叙事存在"隔断",在六朝至宋代极为流行的《左传》学中,出现了类编《左传》纪事的系列著作。在南宋前期治史为鉴的思潮下,这一《左传》纪事类编学与逐渐兴起的《资治通鉴》学相结合,产生出被清四库馆臣称为纪事本末体典范和创例之作的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徐梦莘撰著《三朝北盟会编》,亦受其影响。此后,纪事本末体史书编纂续成传统。鉴于《左传》纪事类编学形成更早,四库馆臣所谓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创纪事本末之例",当是误说,但在史学著作范畴内,袁枢此书可视为史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学 纪事本末体 《春秋》学 袁枢 纪事类编学
下载PDF
纪事本末体创始说辨正 被引量:3
5
作者 葛焕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关于纪事本末体之创始,传统观点多归于南宋袁枢撰著《通鉴纪事本末》,但史学界还存在着几种未经深入辨正的说法。不可忽略的是,"纪事本末"被确立为独立史书体例的标志,是清修《四库全书》"纪事本末"类目的设立。据... 关于纪事本末体之创始,传统观点多归于南宋袁枢撰著《通鉴纪事本末》,但史学界还存在着几种未经深入辨正的说法。不可忽略的是,"纪事本末"被确立为独立史书体例的标志,是清修《四库全书》"纪事本末"类目的设立。据四库馆臣所认知的"纪事本末"类史书之基本特征辨正诸说,其中属纪事本末体者只有《通鉴纪事本末》和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后者实先于前者而撰作,故虽然主要靠《通鉴纪事本末》及其效仿者而确立起纪事本末体,但其创始之作,当归于《三朝北盟会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事本末体 创始 《通鉴纪事本末》 《三朝北盟会编》
下载PDF
汉宋《春秋》学的异同——基于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条目及相关典籍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葛焕礼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论析汉、宋《春秋》学的延变异同,以期有助于推进汉、宋学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汉代 宋代 《春秋》学 异同
下载PDF
孙觉《春秋经解》四库本讹误考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葛焕礼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1-44,共4页
以四库本为代表的孙觉《春秋经解》“十三卷”本第一、二卷内容全部冒用自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第一、二卷,这是导致史籍记载该书卷数有“十三”、“十五”卷之差异的原因所在。此“十三卷”本的讹误应当出现在宋宁宗嘉定丙子年(1226)... 以四库本为代表的孙觉《春秋经解》“十三卷”本第一、二卷内容全部冒用自孙复《春秋尊王发微》第一、二卷,这是导致史籍记载该书卷数有“十三”、“十五”卷之差异的原因所在。此“十三卷”本的讹误应当出现在宋宁宗嘉定丙子年(1226)汪纲补修之后、王应麟《玉海》著录之前这一段时期内,可能是因该书残缺而为人“访合”的结果。该书(并其《提要》)被清廷四库全书处送交“聚珍处”的抄本当是纪昀家藏本,很可能“聚珍处”在校对刊印时发现了其中的错讹,遂删改、取用原《提要》而刊印了另外一种版本,这是聚珍本不同于四库本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觉 《春秋经解》 《四库全书》本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下载PDF
崔子方的《春秋》学 被引量:2
8
作者 葛焕礼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88,共8页
崔子方是北宋苏氏蜀学派的重要人物,以《春秋》学显名。他在认可《春秋》最大程度保留“鲁史”成分的基础上,极大强调了经文所含王道大义。为此,他发明了独特的经义表述和经文解读方法,并在解释中表露出独具特色的思想认识。
关键词 崔子方 北宋 蜀学 《春秋》研究
下载PDF
孙复生平事迹及著作考辨 被引量:3
9
作者 葛焕礼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60-67,共8页
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是振起宋学的重要人物。关于孙复的生平交游及著作,相关史料记载和后人说法中多有含混甚至扞格之处。其实,范仲淹远早于石介而与孙复相识,庆历二年他与富弼是因朝廷"赦书"而荐举了孙复,并非... 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是振起宋学的重要人物。关于孙复的生平交游及著作,相关史料记载和后人说法中多有含混甚至扞格之处。其实,范仲淹远早于石介而与孙复相识,庆历二年他与富弼是因朝廷"赦书"而荐举了孙复,并非缘自石介对孙复的延誉;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有定本和讲本之分,定本为十二卷,李焘未细究其关系,遂以定本为讲本,不妥当地将孙复退居泰山"著《尊王发微》十二篇"写入《续资治通鉴长编》;孙复和胡瑗确曾同学泰山,但时间当是在景祐初年以前;"孙复恶胡瑗"说当得其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复 交游 著作 宋代
下载PDF
石介儒学思想析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葛焕礼 《东岳论丛》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石介是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 ,但此前学者对其思想所作研究多拘于其排佛老、斥时文和废传注等外显的层面 ,而从其儒学思想的内在层面分析 ,石介基于“明道致用”这一根本思想 ,释儒弘儒 ,一为己任。其思想虽不够系统圆熟 ,但于... 石介是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的重要人物 ,但此前学者对其思想所作研究多拘于其排佛老、斥时文和废传注等外显的层面 ,而从其儒学思想的内在层面分析 ,石介基于“明道致用”这一根本思想 ,释儒弘儒 ,一为己任。其思想虽不够系统圆熟 ,但于传统经学营垒中启“好议论”之风 ,实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他对后世理学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方面 :一是其思想学说“一出于孔氏” ,抬升了儒学的地位。二是提出了一些供后世理学家继续探讨乃至借鉴的命题和思想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介 儒学思想 明道致用
下载PDF
唐宋思想文化转型:国内不同学科范式下的研究与认知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焕礼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6,111,共10页
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学者在经学史、哲学史、思想史等学科范式下,对唐宋思想文化转型的过程、原因等问题已形成相异或又相联的丰富论说。这些论说中寓含着如汉宋经学转变的过程、理学的发生过程、世界观的新旧交替过程等多种具有典型性... 自20世纪初以来,国内学者在经学史、哲学史、思想史等学科范式下,对唐宋思想文化转型的过程、原因等问题已形成相异或又相联的丰富论说。这些论说中寓含着如汉宋经学转变的过程、理学的发生过程、世界观的新旧交替过程等多种具有典型性的分析模式。研究表明,当以"唐宋思想文化转型"为题进行考量时,学科间视域和方法的融通实属必要,否则,只能陷入不同学科范式的"自语"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思想文化 学科范式 转型 研究史
下载PDF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著作考辨 被引量:4
12
作者 葛焕礼 《西部学刊》 2015年第4期17-29,共13页
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是中国古代《春秋》学风尚转变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春秋》学著作尚存诸多未发之覆,后人既有认识中亦多有未妥之见。本文认为:啖助著有《春秋集传集注》、《春秋统例》,前... 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是中国古代《春秋》学风尚转变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春秋》学著作尚存诸多未发之覆,后人既有认识中亦多有未妥之见。本文认为:啖助著有《春秋集传集注》、《春秋统例》,前者的基本体例是在《春秋》经文之后列载摘取的三传传文,传文之后附有对不当传文的辨驳,杂糅了旧注和啖助己说,后者是一部义例之作;赵匡全面损益了啖助的上述两部著作;陆淳纂会啖、赵著作,编撰成《春秋集传》、《春秋集传纂例》和《春秋集传辨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啖助 赵匡 陆淳 《春秋》学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论与道家道教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焕礼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3,共5页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论"的形成,是以现代科学中的新进展和19世纪以来日益侵染了哲学界的有机整体思想为认识基础的,其直接来源则当归于怀特海。它的一些重要命题,如宇宙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体系、所有原初的个体都是有机体、...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机论"的形成,是以现代科学中的新进展和19世纪以来日益侵染了哲学界的有机整体思想为认识基础的,其直接来源则当归于怀特海。它的一些重要命题,如宇宙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体系、所有原初的个体都是有机体、存在远距离的作用、整体的信息包含在每一部分之中、强调"向下的原因"等,与道家道教思想有着深刻的类同关系,虽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论说的自觉性、成熟度等方面尚存在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有机论” 道家道教思想 “类同性”
下载PDF
《四库全书》易类书前提要优长处举证
14
作者 葛焕礼 王娟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 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书前提要相较于《四库全书总目》的优长状况及程度的认知,尚多属臆测。本文在系统比勘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和相应文渊阁本书前提要的基础上,录列书前提要优长处多则,并作辨证,以见《总目》之误。经统计,两种《易》类提要差异间所呈现之正误状况,亦略可确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前提要 《四库全书总目》《易》类 比勘研究
下载PDF
论李荣重玄学说与程朱理学的关联
15
作者 葛焕礼 《船山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9-72,共4页
初唐重玄学大师李荣是为宋代理学开辟道路的"早期思想家"之一。他视"道"为"理",将"理"上升为具有宇宙本体意义的最高哲学范畴;从内在固有属性的角度,他通过二分方式解释"性"的善恶之... 初唐重玄学大师李荣是为宋代理学开辟道路的"早期思想家"之一。他视"道"为"理",将"理"上升为具有宇宙本体意义的最高哲学范畴;从内在固有属性的角度,他通过二分方式解释"性"的善恶之端,认为"本性"来自于"道",有着"复性"说及在道、气生成过程中论"性"的致思路向。这都表明李荣思想中已蕴含着程朱理学一些根本性论说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荣 重玄学 程朱理学 关联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有机论与道教科技研究
16
作者 葛焕礼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在,道教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学界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在姜生教授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道教与科学的研究,在...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在,道教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已成为学界瞩目的焦点问题之一。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在姜生教授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道教与科学的研究,在组织国际学术团队进行"九五"至"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大型多卷本《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同时,探讨阐发道教思想对于科学的意义,蔚为特色,受到国际学界推重。2005年2月在国际竞争中,姜生教授学术团队荣获由美法两国学者联合主持的"科学与信仰全球透视"(GPSS,2005-2006)国际奖励计划"道教与科学"项目奖,2006年11月又在国际竞争中荣获"科学与信仰全球透视·重大奖励计划"(GPSS-MAP,2006-2009)之"科学、道教与再启蒙"项目大奖。本期我们编发一组该研究团队部分成员的笔谈文章,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多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科技 有机论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范式与问题:美国的唐宋思想转型研究
17
作者 葛焕礼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3-146,167,168,共16页
赖肖尔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与中国哲学史界的研究认识相结合,形成从佛学转向新儒学的唐宋思想转型叙事,这直接影响到狄百瑞。狄百瑞对新儒学的阐释,又得到陈荣捷新儒家哲学研究的支撑和强化,从而建立起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观念史研... 赖肖尔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与中国哲学史界的研究认识相结合,形成从佛学转向新儒学的唐宋思想转型叙事,这直接影响到狄百瑞。狄百瑞对新儒学的阐释,又得到陈荣捷新儒家哲学研究的支撑和强化,从而建立起一个颇具影响力的观念史研究范式。自20世纪70年代起,这一研究范式及其叙事受到三种历史主义研究范式的挑战,即刘子健等学者着眼于新儒学正统地位确立的政治文化史研究,余英时、田浩等学者以“探讨具体历史情境中的思想”为旨归的文化史研究,包弼德等学者基于郝若贝、韩明士的唐宋精英转型说而形成的社会文化史研究。这些研究范式及其所含括的一些有着复杂异同认识的问题,使得思想史成为美国的中国中叶史研究领域颇具活力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思想转型 美国汉学 狄百瑞 余英时 包弼德
下载PDF
胡安國《春秋》書法説發微
18
作者 葛焕禮 《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 2023年第1期180-206,共27页
胡安國認爲,孔子用抄録魯史、據事直書、删削魯史舊文、變文示義、據例書寫等書法修《春秋》,在“不没其實”的基礎上,廣泛注入他的思想理念。雖然孔子或删削魯史載事、變其舊文,但《春秋》所載事物,一依魯史爲據,未作增益。《春秋》書... 胡安國認爲,孔子用抄録魯史、據事直書、删削魯史舊文、變文示義、據例書寫等書法修《春秋》,在“不没其實”的基礎上,廣泛注入他的思想理念。雖然孔子或删削魯史載事、變其舊文,但《春秋》所載事物,一依魯史爲據,未作增益。《春秋》書法根本上是爲表義服務的,義的表達是決定經文書寫、書法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胡安國 《春秋》學 書法
下载PDF
历史世界中的儒家和儒学——田浩(Hoyt C.Tillman)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浩 葛焕礼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4,共5页
田浩(Hoyt C.Tillman)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宋代儒学史、思想史,代表性著作有《朱熹的思维世界》、《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等。田浩教授一向主张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特定时期的儒学思想,与余英时等学者一起,代表了当今北美儒学研... 田浩(Hoyt C.Tillman)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宋代儒学史、思想史,代表性著作有《朱熹的思维世界》、《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等。田浩教授一向主张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特定时期的儒学思想,与余英时等学者一起,代表了当今北美儒学研究格局中的一个重要阵营。本刊刊发葛焕礼副教授对田浩教授的访谈,由其求学、治学经历,表述出一些著名中国学学者的信息和他对美国儒学研究状况及儒学发展问题的认识。其观点纷纭,可尽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思想 儒家 世界 历史 访谈录 功利主义 思想史 中国
下载PDF
晚唐五代小说中的“仙境”:文士与道士构建之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焕礼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93,共20页
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以"洞天福地"为代表的道教仙境教理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无论仙境场域类型的比较,还是与司马承祯、杜光庭"洞天福地"关系的比较,皆显示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道教仙境有着相当程度... 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以"洞天福地"为代表的道教仙境教理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无论仙境场域类型的比较,还是与司马承祯、杜光庭"洞天福地"关系的比较,皆显示文人小说中的仙境与道教仙境有着相当程度的重合性和关联性,这或许表明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仙境的设置,受到道教仙境教理说的影响应该远较之前文学传统中的仙境说大;再加杜光庭大规模抄编文人小说之事实,表明当时文人与道教界有着广泛的思想融通和知识交流。另一方面,晚唐五代文人小说中的仙境有着鲜明的世俗特色;杜光庭的狭义"洞天福地"系统之构建,严格遵循了道教内部的教理传统,几乎未受到文人小说仙境说的影响,而且除着重表达"二十四化"外,并未特意用仙境的形式在其小说中阐扬其他洞天福地;他突破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而将十洲三岛、仙地两界五岳及诸神山海渎等仙境组合纳入其广义"洞天福地"系统,又显然受到世俗仙境传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五代小说 仙境 杜光庭 司马承祯 洞天福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