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系列PBL教学模式在甲亢教学中的应用
1
作者 沈晓喻 朱明瑛 +4 位作者 徐烨 尹元 樊珺 葛琛瑾 吴坚 《教育进展》 2023年第3期881-885,共5页
目的:探索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系列PBL教学模式在甲亢教学中应用。方法:融合多学科甲亢相关知识,形成3个经典的系列教学案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名规培研究生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甲亢的系列PBL教学,教学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学习能力量表(... 目的:探索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系列PBL教学模式在甲亢教学中应用。方法:融合多学科甲亢相关知识,形成3个经典的系列教学案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名规培研究生平均分为两组进行甲亢的系列PBL教学,教学前后进行理论考核、学习能力量表(学生自评)和综合能力量表评价表(教师评价),比较教学前后规培医师临床综合学习能力的变化,并对本次教学的课程和病例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1) 教学前后,规培医师的理论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均明显提高(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 内分泌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下载PDF
糖尿病足隐性期足部肌腱的多排螺旋CT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葛琛瑾 王培军 +3 位作者 舒政 曹烨民 邓小飞 陈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4-1577,共4页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隐性期是指Wagner 0级(即存在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出现足部溃疡的糖尿病足)。该期患者症状隐匿,临床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按照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糖尿病足隐性期是指Wagner 0级(即存在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但尚未出现足部溃疡的糖尿病足)。该期患者症状隐匿,临床容易忽视。研究认为肌腱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糖尿病足尚未发生足部溃疡时可能已出现肌腱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足 肌腱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心肌桥对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邓小飞 王培军 +1 位作者 舒政 葛琛瑾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来探讨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条件的患者79例,其中LAD心肌桥患者27例,无心肌...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来探讨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近端血管内径变化率的影响。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符合条件的患者79例,其中LAD心肌桥患者27例,无心肌桥作为对照组患者52例。对所收集的患者进行心动周期的45%(收缩期)及75%(舒张期)双期重建,利用Vitrea 2后处理工作站测量出RCA及LAD近端横截面的长径与短径,利用其均值代表该血管的直径。再利用血管内径变化率(inner diameter change rate,DCR)公式:冠状动脉血管内径变化率=(血管收缩期直径-血管舒张期直径)/血管收缩期直径×100%,从而计算出患者DCR。心肌桥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心肌桥组RCA近端DCR为13.41%±7.85%,对照组RCA近端DCR为10.40%±9.60%,两者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399,P=0.166,P>0.05),心肌桥组LAD近端DCR为10.85%±14.66%,对照组LAD近端DCR为11.81%±11.51%,两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318,P=0.751,P>0.05);但心肌桥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7.59%±7.05%,对照组LAD近端长径的DCR为12.75%±12.36%,心肌桥组LAD人品端长径的DC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t=-2.0,P=0.049,P<0.05),但LAD近端短径的DCR在两组中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078,P=0.938,P>0.05);心肌桥组RCA近端长短径与对照组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t=0.855,P=0.395,P>0.05及t=1.42,P=0.16,P>0.05)。结论:心肌桥患者LAD近端长径DCR低于对照组,表明心肌桥的存在对于壁冠状动脉近端的长径DCR存在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血管内径变化率 壁冠状动脉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CT表现与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2 位作者 钱帮伟 葛琛瑾 孙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CT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诊治的241例MG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按患者发病年龄分为4组,统计胸腺各种改变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胸腺正...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CT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7月住院诊治的241例MG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按患者发病年龄分为4组,统计胸腺各种改变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情况。结果:胸腺正常者118例(48.96%);胸腺增生者34例(14.10%);胸腺瘤89例(36.9%)。胸腺正常、胸腺增生以及胸腺瘤在四个组中的比例分别为71.05%、48.68%、35.41%、64.51%;23.68%、17.10%、12.50%、0%;5.27%、34.22%、52.09%、35.49%(χ2值为32.8,P<0.005)。胸腺正常主要出现在小于20岁年龄组(71.05%)及大于60岁年龄组(64.51%),胸腺增生主要发生20岁以下年龄组(23.68%),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比例逐渐降低;胸腺瘤主要出现在40~59岁年龄组(52.08%)。结论:MG患者的胸腺病变在不同的年龄组中,发病率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MDCT冠状动脉造影心外意外发现处理策略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2 位作者 葛琛瑾 孙凤 陈炯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造影心外意外发现(EIF)的处理策略。方法:通过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行MDCT冠状动脉造影的97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EIF,即除观察冠状动脉、心脏及心包解剖外,还用肺窗、纵隔...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造影心外意外发现(EIF)的处理策略。方法:通过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间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而行MDCT冠状动脉造影的97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EIF,即除观察冠状动脉、心脏及心包解剖外,还用肺窗、纵隔窗以及骨窗观察肺、纵隔、胸壁、大血管、脊柱以及部分上腹部脏器。在这些心外发现中去除已知的疾患,将EIF按照临床危险程度分为需要立即进一步检查并处理、需要近期随访以及暂时可不予以处理等三种类型。若存在多个EIF,按最严重的EIF进行分类。结果:在972例患者中,有EIF144例,占14.8%,需要立即进一步检查并处理的EIF 41例,占4.2%;需要近期随访的EIF60例,占6.2%,暂时可不予以处理的EIF 43例,占4.4%。三者在所有EIF中的比例分别为28.5%、41.7%以及29.8%。结论:MDCT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EIF的危险程度,应予以不同的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造影 心外发现 意外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差异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3 位作者 曹烨民 刘欣燕 葛琛瑾 杨景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与2型糖尿病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DF)患者30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与2型糖尿病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CTA)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间临床怀疑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伴有糖尿病足(DF)患者30例,2型糖尿病不伴有糖尿病足(DM)患者30例,进行冠状动脉CTA后,统计2组患者冠状动脉的钙化积分、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冠状动脉被累及的支数以及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在所收集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DF与DM组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总积分(Agatston积分)为23 716与10 749,冠状动脉钙化平均积分790.5与358.3。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冠状动脉斑块所致血管狭窄以及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DF组与DM组中,硬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分别为:6∶11;9∶1;11∶9,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25,P=0.022);DF组中尤以不稳定斑块为主(χ2=4.321,P=0.038),并且2组冠状动脉狭窄中,DF组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严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309,P=0.038)。结论 DF患者与DM患者在冠状动脉CTA中,DF患者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重度狭窄方面具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状血管 糖尿病足
下载PDF
下肢动脉低剂量CTA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葛琛瑾 舒政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51-253,共3页
下肢动脉CTA在外周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但高电离辐射一直是下肢CTA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近年来下肢动脉低剂量CTA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低剂量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外周血管疾病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诊断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1 位作者 葛琛瑾 陈雯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4年第1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多层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于5~10min后进行延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常规扫描及延迟扫描的容积数据进行双盲法诊...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多层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于5~10min后进行延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常规扫描及延迟扫描的容积数据进行双盲法诊断,然后将2名诊断医师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同时将常规扫描、延迟扫描与临床诊断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两名医师诊断结果在常规扫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P〈0.05),而在延迟扫描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889,P〈0.05)。常规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66.7%及92.3%,而延迟扫描组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0.0%及96.2%。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延迟扫描,能提高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及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梗死 延迟扫描
下载PDF
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邓小飞 舒政 +4 位作者 葛琛瑾 成建生 向青 邹银鸽 孙凤 《上海医学影像》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扩张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0年12月之间经MDCT诊断为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13例,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大小(横径)、病变范围(长度)、血管腔内有无血栓形成、数目以及是否合并心肌缺血。结果在13例患者中共有15个节段可以评价,其中病变发生在单支血管者11例,病变发生在两支冠状动脉者2例。弥漫性冠状动脉扩张10例,局限性冠状动脉扩张3例(2例为球形动脉瘤,1例为梭形动脉瘤)。扩张率为1.5~2.8,发生部位为:RCA 7例(7/15),LM 1例(1/15),LAD 3例(3/15),LCX 3例(3/15),Ramus 1例(1/15);9例伴硬化斑块形成,1例缺血性心脏病。结论冠状动脉扩张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具有其特征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扩张的一种良好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异常 64排螺旋CT
下载PDF
慢性阑尾炎包块误诊1例
10
作者 钱帮伟 舒政 +2 位作者 黄丙仓 葛琛瑾 孙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慢性阑尾炎 包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64排螺旋CT表现
11
作者 舒政 邓小飞 +2 位作者 张家美 葛琛瑾 孟文斌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方法:对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20名正常人及35例NSTEACS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部位、斑块累及血管支数、斑块性质(硬化斑块、非硬化...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方法:对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20名正常人及35例NSTEACS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部位、斑块累及血管支数、斑块性质(硬化斑块、非硬化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所致的狭窄以及主要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是否中断等影像特点。结果:在NSTEACS患者中,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心肌桥及斑块发生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狭窄率达15%~100%。结论:冠状动脉多发硬化斑块、斑块累及数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为NSTEACS影像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腹膜后淋巴管囊肿1例
12
作者 钱帮伟 舒政 +1 位作者 葛琛瑾 孙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1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管囊肿 CT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渺苗 崔燕 +1 位作者 葛琛瑾 施颖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1期3451-3459,共9页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起效的脑部响应机制。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1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 目的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功能活动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起效的脑部响应机制。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1月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选取双侧内关、心俞、膈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3次/周,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指标[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PRA)、醛固酮(ALD)水平,治疗4周后心力衰竭疗效(根据Lee氏评分评估)、中医症状疗效(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评估)、心功能疗效(根据NYHA分级评估)]和fMRI扫描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2组MLHFQ评分及血清NT-proBNP、ET、AngⅡ、PRA、AL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试验组MLHFQ评分及血清AngⅡ、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Lee氏评分改善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16/17)和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低频振荡振幅(ALFF)信号改变的脑区有右侧布洛德曼脑区13、左侧扣带回(BA24/BA31)、左侧中脑、左侧丘脑底核,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LFF信号改变的脑区有左侧扣带回(BA24/BA31)、额中回(BA46);2组治疗后相比,ALFF信号变化的脑区在左侧布洛德曼脑区3(BA3)、右侧额下回(BA44/BA47)。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改善内皮功能及生活质量,针刺对扣带回、中脑、丘脑底核、额叶等与认知、情绪、自主神经功能相关脑区的影响可能是针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中枢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荡振幅 中枢机制
下载PDF
MRI T2WI图像纹理分析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衡 张慧慧 +4 位作者 舒政 葛琛瑾 邓小飞 孙凤 曹胜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568-571,587,共5页
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 目的:探讨MRI纹理分析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34例)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20例),术前均行甲状腺MRI检查,在肿瘤最大截面的T2WI轴面图像上手动勾画ROI,利用纹理分析软件提取纹理参数(熵、标准差、对比、偏度、峰态、逆差矩、角二阶矩、均值、相关)。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的T2WI图像熵(t=-5.64)、相关(Z=-2.67)、角二阶矩(Z=-3.53)以及标准差(Z=-2.67)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熵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84,阈值为5.59,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70%;对比、偏度、峰态、逆差矩、均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医师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4.7%(22/34),特异度为60.0%(12/20)。结论:MRI T2WI图像纹理分析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淋巴转移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与狭窄程度及血流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晨炜 舒政 +3 位作者 孙凤 邓小飞 葛琛瑾 邹晓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与管腔狭窄程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接受CTA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的ASO患者40例共计62条股浅动脉。依据CTA血管狭窄程度将股浅动脉病变分为轻度狭窄组(<50%,A组)... 目的:探讨股浅动脉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TAG)与管腔狭窄程度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搜集接受CTA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的ASO患者40例共计62条股浅动脉。依据CTA血管狭窄程度将股浅动脉病变分为轻度狭窄组(<50%,A组)、中度狭窄组(50%~75%,B组)及重度狭窄组(>75%且≤100%,C组),分别测定TAG值。比较三组间TAG值有无统计学差异,并与PSV值作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30条,B组16条,C组16条,62条股浅动脉TAG平均值为(-2.3±2.3)HU/10mm,三组间TA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48.28,P<0.001),TAG的绝对值随着管腔狭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62条股浅动脉TAG值与对应的PSV呈正性相关(r=0.5223,P<0.0001)。结论:基于CTA的TAG能较好地反映股浅动脉不同的狭窄程度,且与PSV有相关性,有潜力在下肢动脉狭窄CTA形态学诊断的基础上补充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低剂量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16
作者 张慧慧 吴娟 +4 位作者 曹胜男 葛琛瑾 邓小飞 孙凤 舒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CTP)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例临床诊断PAOD患者,按照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120kV,1OOmAs)、B组(80kV,100mAs)、C组(80kV,120mAs),行下肢CTP检查,均联合... 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CTP)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例临床诊断PAOD患者,按照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随机分为A组(120kV,1OOmAs)、B组(80kV,100mAs)、C组(80kV,120mAs),行下肢CTP检查,均联合运用迭代重建降噪技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质量指标、灌注参数值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①76例148条下肢被纳入研究,3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0.05),具有可比性。②3组图像客观质量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SNR值、CNR值、主观质量评分均优于B组,A、C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3组灌注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3组辐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降低了49%。结论:对PAOD患者采用80kV、120mAs进行下肢低剂量CTP检查是可行的,能在不影响灌注参数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下肢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64层CT血管成像中腘动脉小剂量对比剂试验的意义 被引量:23
17
作者 舒政 邓小飞 +3 位作者 葛琛瑾 孙凤 邹银鸽 孟文斌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朋64层CT血管成像时,在腘动脉行小剂量对比利试验的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64层CT在两侧腘动脉(膝关节层面)各设置一ROI进行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明确显示峰值及达...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朋64层CT血管成像时,在腘动脉行小剂量对比利试验的意义。方法连续选取2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应用64层CT在两侧腘动脉(膝关节层面)各设置一ROI进行小剂量对比剂试验,明确显示峰值及达峰时间者认为曲线获取成功。分析两侧腘动脉峰值、达峰时间、左右两侧的差异,及其对下肢动脉CTA的影响,并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达峰时间与峰值的相关性。根据达峰时间采用快速模式启动扫捕,并将网像质量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按节段进行评价,计算优和良的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百分比即优良率。结果28例患者中获取腘动脉小剂量对比剂曲线的成功率为96%(54/56)。26例获得双侧小剂量对比剂曲线的患者中,胴动脉峰值及达峰时间差异较大,分别为60~178(135±28)HU,21~46(31±6)s.左右腘动脉峰值及达峰时间差异亦较大,19例左右峰值不一致,差值10~80Hu,平均(32±18)HU;21例左右达峰时间不一致,差值1~12S,平均(5±3)S。达峰时间与峰值呈负相关(r=-0.526,P〈0.01)。下肢CTA616个动脉节段中,成像质量优598个,良12个,优良率为99%(610/616)。结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采用64层CT血管成像时,应川胭动脉小剂量对比剂试验可以椎确把握扫描时机,从而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动脉闭塞性疾病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葛琛瑾 舒政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1,共3页
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于1985年首先应用于临床。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由于肾脏的分泌使对比剂在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内充盈,利用CT对受检部位进行连续扫... CT尿路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CTU)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于1985年首先应用于临床。受检者经静脉注入对比剂,由于肾脏的分泌使对比剂在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内充盈,利用CT对受检部位进行连续扫描,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后处理软件重组,获得整个泌尿系统的二维和三维图像。近年随着多排螺旋CT的普及,CTU技术发展很快。本文综述国内外CTU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造影 泌尿系统疾病 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排螺旋CT 三维图像 静脉注入 连续扫描 对比剂
原文传递
额骨成骨细胞瘤影像诊断一例
19
作者 赵江民 倪炯 +3 位作者 汤如勇 葛琛瑾 席芊 何瑶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0-331,共2页
患者 男,11岁。左眼球突出3个月余,无头确、恶心和呕吐。体检:左眼球向前突出约0.5cm,局部无红肿、无压痛,左眼球活动无障碍。
关键词 成骨细胞瘤 影像诊断 左眼球突出 额骨 眼球活动
原文传递
黄色肉芽肿性肾上腺炎的影像学特征
20
作者 葛琛瑾 倪炯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13-713,共1页
例1女,64岁。2010年3月26日因腹痛4d,加重伴发热1d入院。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 影像学特征 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