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T/CT与增强CT对肺癌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吴仪仪 张建 +7 位作者 左长京 程超 董爱生 葛继元 周围 高明军 崔斌 孔令山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10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vs[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 分期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中的价值及诊断标准探讨 被引量:5
2
作者 葛继元 张建 +7 位作者 吴仪仪 崔斌 高明军 邱爽 张英英 张卫 鄂继福 左长京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7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PET-CT以不同淋巴结短径和SUVmax为标准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差异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在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 目的探讨PET-CT以不同淋巴结短径和SUVmax为标准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差异以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在术前1周内行18F-FDG PET-CT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分别以淋巴结短径≥3、5、8、10mm,淋巴结SUVmax≥1.0、1.5、2.0、2.5为标准对结直肠癌进行术前N分期,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结果 8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5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短径≥3、5、8、10mm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8.8%、66.3%、51.3%、43.8%,Kappa值分别为0.528、0.473、0.274、0.171;以淋巴结SUVmax≥1.0、1.5、2.0、2.5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62.5%、63.8%、52.5%、53.8%,Kappa值分别为0.435、0.459、0.297、0.317。经卡方检验,淋巴结短径≥3mm与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淋巴结短径≥3mm与8mm以及10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7);淋巴结SUVmax≥1.5与1.0以及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P=0.096),淋巴结SUVmax≥1.5与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淋巴结短径≥5mm与SUVmax≥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7)。结论以淋巴结短径≥5mm,SUVmax≥1.5为标准诊断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可操作性较好,Kappa检验与手术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前N分期方面的价值和诊断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结直肠癌 淋巴结 N分期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钼靶X线摄影联合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3
作者 葛继元 钱超颖 罗一烽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钼靶X线摄影以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4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DCIS在钼靶X线和增强MRI上的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钼靶X线摄影以及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的优势。方法收集本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DCIS及DCIS伴微浸润的4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DCIS在钼靶X线和增强MRI上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并评价钼靶X线联合增强MRI的诊断效能。结果钼靶X线可见钙化28例(28/45,62.2%),其中簇状钙化12例(12/28,42.9%),段样分布钙化13例(13/28,46.4%),区域分布钙化3例(3/28,10.7%)。增强MRI可见非肿块样强化33例(33/45,73.3%),其中段样分布强化11例(11/33,33.3%),线样分布强化10例(10/33,30.3%),局灶性强化9例(9/33,27.3%),区域分布的强化3例(3/33,9.1%)。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可见集群状强化18例(18/33,54.5%),不均匀强化13例(13/33,39.4%),均匀强化2例(2/33,6.1%),簇状环形强化21例(21/33,63.6%)。钼靶X线摄影、增强MRI及两者联合诊断对DCIS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3.3%、71.1%、86.7%,3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钼靶X线上簇状或段样分布的钙化灶,增强MRI上线样或段样分布的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呈集群样强化或簇状环形强化,是DCI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钼靶X线摄影与增强MRI的联合诊断可以优势互补,提高DCIS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导管原位癌 乳房X线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极端气候对西部生态脆弱区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利军 陈一琳 +1 位作者 葛继元 葛宇航 《世界农业》 CSSCI 2019年第8期96-103,共8页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 本文借鉴C-D-C生产函数形式,将气候因素加入生产函数中,构建西部地区10个省份的经济—气候模型,并选取1987—2016年的数据,对影响农民农业收入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极端高温日数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极端低温日数对农民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极端强降水天数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虽然民族自治地区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但极端气候对农民农业收入的影响在民族地区和西部其他地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西部地区应提高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水平、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制度以及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政策等,以提高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西部生态脆弱区 C-D-C生产函数 农民农业收入
下载PDF
膀胱憩室合并感染误诊为盆腔异位肾脓肿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颜红菊 李卫萍 +2 位作者 侯建国 冯黎慧 葛继元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697,共1页
患者女,24岁,主因“停经68天,下腹痛、血尿1周余”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尿红细胞8~10/HP,尿白细胞25/μl;妊娠试验(+)。首次经腹超声:双子宫畸形,右侧宫内孕,单活胎,
关键词 膀胱憩室 盆腔肿瘤 异位肾脓肿
下载PDF
以胸腔积液首诊的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
6
作者 赵嘉豪 张云平 +4 位作者 吴艳 葛继元 毛旭华 乔国洪 孙瑶湘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99-1103,共5页
患者女,69岁,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10 d伴左侧胸腔积液收治入院。入院后最初通过胸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大量可疑恶性淋巴瘤细胞,为临床下一步诊疗指引了方向。结合影像学、骨髓及肺穿刺活检病理等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肺... 患者女,69岁,以咳嗽、咳痰、胸闷气急10 d伴左侧胸腔积液收治入院。入院后最初通过胸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大量可疑恶性淋巴瘤细胞,为临床下一步诊疗指引了方向。结合影像学、骨髓及肺穿刺活检病理等检查,患者被诊断为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采用R-CHOP方案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治疗,因在第六个化疗周期结束后,患者未进行定期复查及治疗,于9周后死于呼吸衰竭。原发性肺DLBCL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漏诊和误诊,伴有大量恶性胸腔积液的DLBCL进展迅速,预后不良。胸腔积液常规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简单、形态直观,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关键信息,初步为临床提供诊疗思路,并为疾病诊断提供精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肺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形态学
原文传递
18F—FDG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7
作者 蒯玉娴 葛继元 +7 位作者 周围 崔斌 张卫 龚海峰 刘启志 马俊 刘鹏 左长京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8例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7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在PET/CT图像上测量区域淋巴结长径、短径及SUVmax,...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48例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7岁),术前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在PET/CT图像上测量区域淋巴结长径、短径及SUVmax,将目标淋巴结同术后病理对照,确定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2组间长径、短径、SUV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AUC,确定上述指标最佳诊断界值,比较不同指标及指标组合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48例患者共切除淋巴结739枚,其中204枚(转移性淋巴结88枚,非转移性淋巴结116枚)可与PET/CT图像上淋巴结准确匹配。以SUVmax≥2.5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8.6%(34/88)、95.7%(111/116)、71.1%(145/204)。非转移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的长径分别为(6.13±1.94)和(8.49±3.78) mm,短径分别为(4.73±1.51)和(6.37±2.57) mm,SUVmax分别为1.13±0.74和2.54±1.76,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88、-5.691和-7.775,均P〈0.01)。淋巴结长径、短径和SUVmax判断淋巴结转移的ROC AUC分别为0.709、0.731和0.851;最佳界值分别为7.50 mm、5.05 mm和1.45。分别以各界值为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54.5%(48/88)、67.0%(59/88)和68.2%(60/88),特异性分别为:86.2%(100/116)、85.3%(99/116)和87.9%(102/116),准确性分别为:72.5%(148/204)、77.5%(158/204)和79.4%(162/204)。将短径≥5.05 mm、SUVmax≥1.45二者满足其一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基于单个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4.1%(74/88)、83.6%(97/116)和83.8%(171/204)。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SUVmax≥1.45为诊断标准的诊断价值优于长径≥7.50 mm、短径≥5.05 mm; SUVmax≥1.45、短径≥5.05 mm二者满足其一作为转移性淋巴结诊断标准时准确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失独父母脑白质微结构扩散张量成像纵向改变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兰青悦 曹志宏 +8 位作者 戚荣丰 罗一烽 张丽 葛继元 戴欢欢 刘波 陈峰 李凌江 卢光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760-1765,共6页
目的探讨失独不伴精神疾病的父母脑白质微结构扩散张量成像的纵向改变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江苏省失独且不伴任何精神疾病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TENP组,32名),在基线期和5年随访结束时接受... 目的探讨失独不伴精神疾病的父母脑白质微结构扩散张量成像的纵向改变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江苏省失独且不伴任何精神疾病的父母作为研究对象(TENP组,32名),在基线期和5年随访结束时接受MRI扫描,同时采用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评估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另外招募与基线期TENP组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无精神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27名),并接受同样的MRI扫描方案。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横向分析基线期TENP组和对照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差异,并进一步将横向差异脑区作为感兴趣区,对TENP组进行纵向随访。同时采用偏相关分析纵向差异脑区FA值变化与CAPS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基线期TENP组右侧扣带回、钩束、上纵束、皮质脊髓束、下额枕束、下纵束和大钳FA值下降(0.613±0.032比0.631±0.034,0.539±0.048比0.563±0.045,0.534±0.033比0.558±0.039,0.560±0.038比0.580±0.030,0.519±0.023比0.549±0.024,0.489±0.038比0.518±0.027,0.499±0.027比0.533±0.032;均P<0.05)。由基线期到随访结束,TENP组的创伤再体验症状及回避/麻木症状得分降低[(5.2±2.8)比(8.1±4.9)分,(4.0±3.2)比(6.6±5.4)分;均P<0.05];右侧皮质脊髓束、下额枕束、下纵束和大钳FA值下降(0.523±0.049比0.537±0.049,0.568±0.052比0.590±0.050,0.540±0.063比0.559±0.059,0.520±0.059比0.547±0.059;均P<0.05);右侧下额枕束、右侧下纵束FA值的减低与回避/麻木症状得分的减低呈负相关(r=-0.458、-0.374,均P<0.05)。结论失独创伤可导致失独者脑白质微结构完整性损伤。随着失独时间的推移,失独父母在不发展为PTSD等精神疾病且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其脑白质微结构损伤仍在持续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失独 扩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白质 创伤后应激症状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应对方式在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发展中作用的脑结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戴欢欢 罗一烽 +8 位作者 戚荣丰 葛继元 刘波 兰青悦 张丽 陈峰 曹志宏 李凌江 卢光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9-995,共7页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探讨大脑灰质体积在应对方式影响PTSD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来自中国江苏省、自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失独的父母219例, 根据受试者是否伴PTSD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应对方式对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探讨大脑灰质体积在应对方式影响PTSD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来自中国江苏省、自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失独的父母219例, 根据受试者是否伴PTSD将其分为伴PTSD组(57例)和不伴PTSD组(162例)。采集受试者静息态脑功能MRI数据。采用体素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受试者应对方式主效应、诊断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对大脑灰质体积影响显著的脑区, 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与应对方式有关的脑区灰质体积、应对方式评分、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APS)评分及各项目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的方法, 分析脑区灰质体积在应对方式对失独致PTSD者临床症状的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 (1)所有受试者的应对方式主效应对大脑灰质体积的影响不显著, 诊断主效应对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积极应对方式与诊断的交互作用对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伴PTSD组受试者的积极应对方式对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影响显著。(2)伴PTSD组受试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5), 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均与CAPS-C5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 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均与CAPS-C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3)伴PTSD组受试者中, 积极应对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受试者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P<0.05), 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可以反向预测回避相关症状(P<0.05)。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影响失独致PTSD患者的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及右侧舌回灰质体积;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可能通过影响相关脑区, 从而使其回避相关症状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式 失独 创伤后应激障碍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急慢性创伤对失独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功能影像度中心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波 罗一烽 +8 位作者 戚荣丰 葛继元 戴欢欢 兰青悦 张丽 陈峰 曹志宏 李凌江 卢光明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6-51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创伤对失去独生子女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51例失独所致PTSD父母,按失独原因分为子女死于突发事件的PTSD父母3... 目的探讨急慢性创伤对失去独生子女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51例失独所致PTSD父母,按失独原因分为子女死于突发事件的PTSD父母35例(急性失独所致PTSD组)及子女死于疾病等慢性因素的PTSD父母16例(慢性失独所致PTSD组),另招募50名当地成年人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采用临床用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评估受试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功能MRI数据并计算DC值。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三组间DC值的差异,采用post-hoc分析比较任意两组间DC值的差异;并将显著差异脑区的DC值与CAPS总得分及各子项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间DC值差异脑区为右侧颞下回(MNI:x,y,z=66,-27,-21)、右侧颞极(MNI:x,y,z=54,15,-9)、右侧眶部额下回(MNI:x,y,z=42,21,-15)、双侧内侧额上回(MNI:左x,y,z=-3,60,18;右x,y,z=6,63,12)、左侧顶下缘角回(MNI:x,y,z=-45,-36,51)及左侧中央后回(MNI:x,y,z=-45,-33,51)。与HC组相比,急性与慢性失独所致PTSD组DC值升高的脑区均为右侧颞下回(MNI:急性x,y,z=63,-27,-21;慢性x,y,z=63,-21,-27),急性失独所致PTSD组DC值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颞极(MNI:x,y,z=45,21,-15)及右侧眶部额下回(MNI:x,y,z=48,24,-12),慢性失独所致PTSD组DC值降低的脑区为左侧顶下缘角回(MNI:x,y,z=-45,-36,51)及左侧中央后回(MNI:x,y,z=-45,-33,51)。与慢性失独所致PTSD组相比,急性失独所致PTSD组DC值升高的脑区为左侧顶下缘角回(MNI:x,y,z=-33,-39,42)及左侧中央后回(MNI:x,y,z=-45,-33,51),DC值降低的脑区为右侧颞极(MNI:x,y,z=51,12,-9)、右侧眶部额下回(MNI:x,y,z=42,21,-15)及双侧内侧额上回(MNI:左x,y,z=0,57,15;右x,y,z=3,57,15)。慢性失独所致PTSD组左侧中央后回DC值与CAPS中C1(回避创伤相关想法感受)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28)。急性失独所致PTSD组左侧内侧额上回DC值与D4(警觉过高)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6,P=0.020)。结论急性与慢性失独所致PTSD患者存在多个脑区功能异常,其中前者高度警觉症状可能与前额叶-杏仁核神经环路异常相关;而后者更显著的回避行为则可能是由中央后回等躯体感觉相关脑区的功能异常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 急性创伤 慢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度中心度 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影像定量分析预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蒯玉娴 葛继元 +2 位作者 王振 杨剑 左长京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和MRI定量分析参数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上海长海医院的直肠癌患者80例(男63例、女17例,年龄37~85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W...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和MRI定量分析参数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上海长海医院的直肠癌患者80例(男63例、女17例,年龄37~85岁),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8F-FDG PET/CT检查,且均有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多阈值自动分割法测量原发病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采用总体勾画法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20%SUVmax、30%SUVmax、40%SUVmax、50%SUVmax为阈值(依次为阈值1~5),由系统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计算相对应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1~SUVmean5、代谢体积(MTV)1~MTV5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1~TLG5。使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ADC值的相关性。 结果80例患者中,44例(55%)发生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病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152.0~555.0,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原发病灶ADC值[0.96(0.93,1.02)×10^-3 mm^2/s]小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07(1.01,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SUVmax、SUVmean1~SUVmean5、MTV1~MTV5、TLG1~TLG5、ADC值同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χ^2值:7.730~48.198,均P〈0.05);多因素分析示,仅MTV1[比值比(OR)=0.110,95% CI:0.014~0.840]、MTV2(OR=0.075,95% CI:0.007~0.852)及ADC值(OR=0.034,95% CI:0.003~0.381)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阈值分别为:20.26 cm^3、18.47 cm^3和1.00×10^-3 mm^2/s。 结论由18F-FDG PET/CT测得的体积代谢参数MTV1、MTV2及MRI-DWI测得的ADC值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肩胛骨孔的MSCT表现及法医学意义
12
作者 盛雪霞 吴小雨 +6 位作者 闵志刚 徐龙 袁戴海 刘怡文 葛继元 谈欣 单海荣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研究肩胛骨孔在多排螺旋CT的表现,总结发生率和分型,归纳其与骨折的区别,以指导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方法在某医院1个月内进行胸部CT检查的7649例患者中筛选出有肩胛骨孔的病例,对肩胛骨孔进行分类并描述其CT特征。结果共... 目的研究肩胛骨孔在多排螺旋CT的表现,总结发生率和分型,归纳其与骨折的区别,以指导肩胛骨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方法在某医院1个月内进行胸部CT检查的7649例患者中筛选出有肩胛骨孔的病例,对肩胛骨孔进行分类并描述其CT特征。结果共筛选获得有肩胛骨孔的患者464例,男性的肩胛骨孔发生率(6.64%)显著高于女性(5.37%)(P<0.05)。肩胛骨孔表现为局限性骨质缺失,孔的边缘骨质均较光滑,周围骨质厚薄较为均匀,形态自然。其中1型肩胛骨孔位于冈上窝的外侧,最为多见,形态大小较为固定;其余3型肩胛骨孔的位置各异,形态与大小均不规则。结论1型肩胛骨孔为特异性结构,易与骨折区分;鉴别其余类型肩胛骨孔和骨折时需要结合案情、体格检查、影像学表现、动态观察情况等综合分析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肩胛骨孔 多层螺旋CT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