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游记》孙悟空故事的印度渊源 被引量:3
1
作者 葛维钧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共8页
梳理《西游记》研究中孙悟空形象文学来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在文献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孙悟空形象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经》中的猕猴同哈奴曼的关系又至为密切,从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它源于印... 梳理《西游记》研究中孙悟空形象文学来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在文献比较的基础上指出孙悟空形象直接或间接源于以《六度集经》为典型的佛教故事,而《六度集经》中的猕猴同哈奴曼的关系又至为密切,从而得出哈奴曼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它源于印度,传至中国,经过改造,发展成了孙悟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孙悟空 渊源 印度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无支祁 《六度集经》 《罗摩衍那》 哈奴曼
下载PDF
古代印度的时间观念妨碍了历史学的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葛维钧 《西域研究》 CSSCI 1992年第2期78-83,共6页
印度古代缺乏历史,它的根本原因是以解脱为重心的宗教伦理哲学思想占据了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头脑,使史学的产生发展失去了土壤。这里我要谈的,是与这一原因或多或少相关的另一个古代印度人的思想特征,即他们对于时间的认... 印度古代缺乏历史,它的根本原因是以解脱为重心的宗教伦理哲学思想占据了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头脑,使史学的产生发展失去了土壤。这里我要谈的,是与这一原因或多或少相关的另一个古代印度人的思想特征,即他们对于时间的认识。它的大尺度计算方式和它在进程上的悲观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印度 历史学 哲学思想 宗教伦理 知识分子 思想特征 计算方式 印度人
下载PDF
“穷人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惯于争鸣的印度人》译本序 被引量:3
3
作者 葛维钧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8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阿马蒂亚·森,印度人,在西方和印度早负盛名,但是中国人——首先是学术界——熟悉他,当在他荣获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进入新世纪这几年,他的著作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来,接二连三,看来有一些热。热是好事,
关键词 阿马蒂亚 印度人 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译本 争鸣 穷人 中国人
下载PDF
曲从方言 趣不乖本——谈《妙法莲华经》的灵活译笔 被引量:2
4
作者 葛维钧 《东南文化》 CSSCI 1994年第2期132-135,共4页
鸠摩罗什(Kumā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受,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 鸠摩罗什(Kumā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受,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不被他人乃至名家的重译所取代。他的译经实践,形成了佛典翻译史,以至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公认的高潮。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后秦政权对于佛教的大力提倡,前此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竺法护等人勤恳努力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绕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大正藏》 方言 活译 鸠摩罗什 中国翻译史 根本依据 安世高 竺法护 舍利弗
下载PDF
台湾流通业6大趋势预测
5
作者 葛维钧 《中国科技产业》 1993年第10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台湾 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渠道
下载PDF
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行的若干构想
6
作者 王传松 袁璋 葛维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2期21-25,共5页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计划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转换。本文着重探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过程中若干具体解决方案,供实际操作选择。一、规范计划调节行为,准确到位计划与市场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计划这一头。因而规范计划调节行为...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计划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转换。本文着重探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过程中若干具体解决方案,供实际操作选择。一、规范计划调节行为,准确到位计划与市场是一对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计划这一头。因而规范计划调节行为,是发育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的前提。为此,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计划调节采取什么方式,二是界定各种方式的调节对象、调节内容。计划调节在我国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调节,一种是间接调节。前者直接调节经济主体,可称为有主体型调节;后者直接调控市场,可称为无主体型调节。前者靠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后者靠政策和机制导向,靠调整经济杠杆的力度来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节 国有资产所有者 市场调节 计划与市场 扩大再生产 中心城市 指令性计划 劳动者 行业协会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下载PDF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作的若干构想(上)
7
作者 王传松 袁璋 葛维钧 《集团经济研究》 1992年第2期18-19,共2页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计划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转换,本文着重探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作过程中若干具体解决方案,供实际操作选择。一、规范计划调节行为,以求准确到位。规范计划调节行为,是发育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的前提。为此,要解... 我国经济运行正在向计划调控下的市场机制转换,本文着重探讨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运作过程中若干具体解决方案,供实际操作选择。一、规范计划调节行为,以求准确到位。规范计划调节行为,是发育市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的前提。为此,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计划调节采取什么方式,二是界定各种方式的调节对象、调节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调节 国有资产收益 中心城市 市场调节 扩大再生产 指令性计划 计划调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经济杠杆 大型企业集团
下载PDF
关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动作的若干构想(下)
8
作者 王传松 袁璋 葛维钧 《集团经济研究》 1992年第3期13-15,共3页
四、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增加计划同市场的中介发展行业协会(可视为现代的社会化的同业公会)在我国有两大作用:一是有利于规范的市场机制形成;二是推进政府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逐步解脱同企业的隶属关系。当前可做... 四、加快行业协会组织和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增加计划同市场的中介发展行业协会(可视为现代的社会化的同业公会)在我国有两大作用:一是有利于规范的市场机制形成;二是推进政府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逐步解脱同企业的隶属关系。当前可做四件事: 1.把半行政性的行业协会组织起来; 2.增强行业协会在产品开发、技术开发、装备更新开发、人才开发、信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协会组织 计划调节 市场调节 信息咨询业 信息开发 劳动者 国有企业 补偿性分配 技术开发 职能转变
下载PDF
论《心经》的奘译 被引量:6
9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2-9,共8页
建立中国翻译史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工作之一就是核校原文和译文,通过比较,研究翻译家的翻译手法,进而考察他们的特点,评论他们的地位。这样一条研究道路,早在40多年前就有学者指出了。工作有时相当琐细,真是一砖... 建立中国翻译史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要做细致的准备工作。工作之一就是核校原文和译文,通过比较,研究翻译家的翻译手法,进而考察他们的特点,评论他们的地位。这样一条研究道路,早在40多年前就有学者指出了。工作有时相当琐细,真是一砖一瓦慢慢垒,但是非如此又的确不能给翻译史以实证的基础。 玄奘在中国翻译史上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对他的研究当然更应该深入而且精细。五十年代初期,印度学者柏乐天(P.Pradhan)和中国学者张建木曾就玄奘《俱舍论》和《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大正藏》 玄奘 中国翻译史 鸠摩罗什 般若 译文 敦煌宝藏 删略 汉译本
原文传递
文虽左右,旨不违中——谈《妙法莲华经》的灵活译笔 被引量:3
10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52-55,共4页
鸠摩罗什(Kum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不... 鸠摩罗什(Kumarajiva,公元343年-413年),意译童寿,佛典四大译家中的第一位。他活动的时代,应属佛典汉译史的早期。但是他的若干译本却能经历一千五百年漫长时间的考验,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不被他人乃至名家的重译所取代。他的译经实践,形成了佛典翻译史,以至中国翻译史上第一个公认的高潮。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后秦政权对于佛教的大力提倡,前此安世高、支娄迦谶、支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大正藏》 鸠摩罗什 活译 中国翻译史 佛典翻译 支娄迦谶 根本依据 安世高 舍利弗
原文传递
湿婆和“赞辞之王”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2003年第2期65-71,共7页
湿婆是印度教神殿中的重要神  ,对于他的赞美 ,亦遍见于印度教各典籍。赞美方式之一 ,即称颂名号。印度教在其发展过程中 ,曾将千余名号奉献给湿婆。本文首先就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他的来源、围绕他建立的有关宗教理论 ,以及对他的赞颂... 湿婆是印度教神殿中的重要神  ,对于他的赞美 ,亦遍见于印度教各典籍。赞美方式之一 ,即称颂名号。印度教在其发展过程中 ,曾将千余名号奉献给湿婆。本文首先就湿婆神的传说故事、他的来源、围绕他建立的有关宗教理论 ,以及对他的赞颂的一般情况 ,做一必要说明 ,然后将这些名号自梵文原典译出并加注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婆神 “赞辞之王” 印度教 神祗 宗教理论 历史渊源
原文传递
毗湿奴及其一千名号 被引量:2
12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48-53,共6页
要了解现实的印度,就必须参透其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历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形象、来源和发展、围绕他展开的化身故事、形成的各种玄理、对他的赞颂,以及他众多名号的含义。从微观入手阐释印度教的发展是本文的独到... 要了解现实的印度,就必须参透其历史与文明发展的历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毗湿奴的形象、来源和发展、围绕他展开的化身故事、形成的各种玄理、对他的赞颂,以及他众多名号的含义。从微观入手阐释印度教的发展是本文的独到之处与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号 文明发展 印度教 含义 微观
原文传递
吠陀时代业报说的萌芽——“业报理论源流探索”之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6年第Z2期42-46,共5页
印度学者基里特·焦希发表过多种人文科学著作。他在《吠陀和印度文化》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印度曾经是一个特殊的探求人生意义的地方。在这种探求中,它毫不含糊地坚持并尝试过那些甚至极具否定性的假说或主张。'①我以为... 印度学者基里特·焦希发表过多种人文科学著作。他在《吠陀和印度文化》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印度曾经是一个特殊的探求人生意义的地方。在这种探求中,它毫不含糊地坚持并尝试过那些甚至极具否定性的假说或主张。'①我以为此话不虚。殚智竭虑,对于人乃至人以外一切生物的生存意义进行不倦的思考,是印度固有的传统,其源既远,其流亦长;而其思考后的结论或时带有强烈的否定性,也是事实。这里准备谈的业报思想,就是印度古代圣贤长久探求的结果。这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义书 印度教 古代印度 否定性 人生意义 科学著作 祭祀 时代 印度文化 理论源流
原文传递
毗湿奴及其一千名号(续三) 被引量:1
14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62-69,共8页
关键词 毗湿奴 神性理论 玄学 罗摩 黑天
原文传递
湿婆和“赞辞之王”(续二)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2期49-56,共8页
关键词 湿婆 《赞辞之王》 宗教信仰 优波曼纽 名号
原文传递
毗湿奴及其一千名号(续二) 被引量:1
16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2006年第1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印度教 中国 毗湿奴
原文传递
试谈业报理论的产生——“业报理论源流探索”之四
17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48-51,共4页
业和业报理论是印度伦理学说的核心观念,它是印度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出来的。 远古吠陀时代的印度人并无业报意识。人死后升入天堂,理所固然,并不是报应的结果。那里原是阎摩为尘世上一切逝去者找到的永久安息之地,... 业和业报理论是印度伦理学说的核心观念,它是印度文化在长期的发展演进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出来的。 远古吠陀时代的印度人并无业报意识。人死后升入天堂,理所固然,并不是报应的结果。那里原是阎摩为尘世上一切逝去者找到的永久安息之地,人们在这块光明的地方同自己的祖先团聚,享受宁静和快乐。通篇《梨俱吠陀》,没有一处提到阎摩或其他神祇审判或惩罚有恶行的死者的事情。地狱观念在这里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它在大地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源流 业报 《摩奴法论》 奥义书 印度教 婆罗门 耆那教 伦理化 尚未出生的后代 发展演进
原文传递
业报说成熟于沙门思想——“业报理论源流探索”之二
18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41-48,共8页
业报理论在印度源远流长。吠陀时代以后,明确、清楚而且有体系地提出业报理论的,是沙门思想家。 沙门,佛教经典从宗教概念出发,说是出家人的总称,实际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开始出现,包括一切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思想相对立的自由思想... 业报理论在印度源远流长。吠陀时代以后,明确、清楚而且有体系地提出业报理论的,是沙门思想家。 沙门,佛教经典从宗教概念出发,说是出家人的总称,实际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开始出现,包括一切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思想相对立的自由思想家。他们代表的思潮名目繁多,佛教说有“四种沙门”、“十沙门僧团”、“六十二见”、“九十六外道”,耆那教说有“三百六十三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思想 耆那教哲学 理论源流 业报轮回 《经集》 婆罗门 早期佛教 《大正藏》 地狱 《阿含经》
原文传递
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妨碍了历史学的建立(续)
19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42-47,共6页
4、人生四要和四期人,包括古代印度的哲学家们在内,都是生活在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中的,受着七情六欲的支配。谁都知道:所有那些世界虚无、人生如寄的理论,均是尚待证明的假设,而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存在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印度教本... 4、人生四要和四期人,包括古代印度的哲学家们在内,都是生活在丰富多采的物质世界中的,受着七情六欲的支配。谁都知道:所有那些世界虚无、人生如寄的理论,均是尚待证明的假设,而物质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存在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印度教本着现实态度,为其信徒设计了人生四要和四期的生活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古代印度 宗教哲学 印度教 奥义书 物质世界 人生观 社会生活 最高存在 解脱
原文传递
古代印度的宗教哲学妨碍了历史学的建立
20
作者 葛维钧 《南亚研究》 CSSCI 1991年第1期19-27,3,共10页
在拙文《古代印度原应是有历史的》里面,我曾说古代的印度本来是可能有史家和历史著作的,然而却终于没有。其中的原因尽管会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我以为,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拙文《古代印度原应是有历史的》里面,我曾说古代的印度本来是可能有史家和历史著作的,然而却终于没有。其中的原因尽管会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我以为,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起了多重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学 古代印度 宗教哲学 印度教 印度人 经验世界 奥义书 印度宗教 现实世界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