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纬编单导凉感双面轻薄织物结构设计与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姚懿宸 董智佳 +1 位作者 姚馨馨 葛美彤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为改善常规凉感纤维吸水性差,无法有效吸收并排出汗液而造成皮肤黏附贴身的不适感,文章选用凉感聚乙烯纤维和改性涤纶,结合纬编双面组织结构,通过面料内外层的湿润梯度,达到织物单向导湿的效果,使亲肤面保持干爽,提高其接触凉感。文章设... 为改善常规凉感纤维吸水性差,无法有效吸收并排出汗液而造成皮肤黏附贴身的不适感,文章选用凉感聚乙烯纤维和改性涤纶,结合纬编双面组织结构,通过面料内外层的湿润梯度,达到织物单向导湿的效果,使亲肤面保持干爽,提高其接触凉感。文章设计5种组织结构,调整纤维原料、纱线配置等,开发系列纬编单导凉感双面多针道轻薄织物,并测试其相关性能,通过客观赋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E/PP皮芯结构复合纤维编织亲肤面的接触凉感较为优异,且当亲肤一侧形成凹凸状的单侧网眼时,可以有效减少面料与皮肤的贴附面积,显著提高单向导湿和接触凉感,同时满足织物轻薄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双面结构 凹凸效应 单向导湿 接触凉感 聚乙烯 速干性 轻薄
下载PDF
单向导湿纬编成形织物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
2
作者 丁玉琴 董智佳 +1 位作者 丛洪莲 葛美彤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89,共7页
为了解决夏季运动服装穿着出汗后内层潮湿且黏腻的不适感,基于差动毛细效应,选用55.5 dtex(14 f)的涤纶作为地纱,搭配93.3 dtex(384 f)超细纤维涤纶以及92.2 dtex(72 f)常规涤纶作为面纱,应用圣东尼单面无缝机设计了5种不同结构的织物,... 为了解决夏季运动服装穿着出汗后内层潮湿且黏腻的不适感,基于差动毛细效应,选用55.5 dtex(14 f)的涤纶作为地纱,搭配93.3 dtex(384 f)超细纤维涤纶以及92.2 dtex(72 f)常规涤纶作为面纱,应用圣东尼单面无缝机设计了5种不同结构的织物,研究和比较每种组织的单向导湿性能,以及不同结构织物的导湿规律。结果表明:93.3 dtex(384 f)纱线组得到的附加压力差大于92.2 dtex(72 f)纱线组,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能力,水分管理评级均在3级以上;组织结构中,地纱和面纱均成圈的均匀结构数量越多,导湿效果越显著,因此,均匀结构数量多的组织适合配置于出汗量较多的区域;与均匀结构相比,地纱和面纱不全成圈的松散结构轻薄透气,适合配置于过渡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纬编单面织物 成形结构 单向导湿 添纱组织 毛细效应
下载PDF
单向导湿纬编双面小提花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葛美彤 董智佳 +1 位作者 丁玉琴 孙菲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为解决传统纬编织物出汗后湿润且贴身黏腻,不能保持织物与皮肤接触内层的干爽舒适的问题,文章基于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原理,选用普通涤纶纤维和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设计了3种纬编双面小提花织物结构,通过调节纬编双面织物的2种纤维穿纱配... 为解决传统纬编织物出汗后湿润且贴身黏腻,不能保持织物与皮肤接触内层的干爽舒适的问题,文章基于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原理,选用普通涤纶纤维和超细涤纶纤维为原料,设计了3种纬编双面小提花织物结构,通过调节纬编双面织物的2种纤维穿纱配置,开发了6款具有单向导湿功能的纬编双面小提花织物。通过织物液态水分管理以及透气透湿实验,对成品面料进行性能测试与评价。结果表明:以5.55 tex(14f)涤纶纤维编织贴肤内层,8.25 tex(288f)涤纶纤维编织服用外层,所得的织物内层干爽,其组织结构中的连接点数量较少且分布均匀,且织物具有更好的单向导湿及透湿性能;织物的内外层纤维压力差与双层组织结构效应实现了稳定的单向导湿功能;双面织物紧密侧覆盖8.25 tex(288f)涤纶纱线线圈越多且双面连接点少时,织物透气性能越差,双面连接点均匀分布时,织物透气性相对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导湿 双面针织物 透湿性 透气性
下载PDF
凹凸点阵双面织物的结构与湿热管理评价
4
作者 葛美彤 董智佳 +1 位作者 丛洪莲 丁玉琴 《纺织学报》 EI CAS 2024年第7期47-54,共8页
为探究凹凸点阵双面针织物连接点数量、结构与分布对织物单向导湿能力的影响,以差动毛细效应为原理,选用了55.5 dtex(24 f)普通涤纶与93.3 dtex(384 f)超细涤纶为原料,设计了4种不同工艺的凹凸点阵双面织物,其中在工艺1和工艺2的成圈连... 为探究凹凸点阵双面针织物连接点数量、结构与分布对织物单向导湿能力的影响,以差动毛细效应为原理,选用了55.5 dtex(24 f)普通涤纶与93.3 dtex(384 f)超细涤纶为原料,设计了4种不同工艺的凹凸点阵双面织物,其中在工艺1和工艺2的成圈连接点处将55.5 dtex(24 f)涤纶替换为33.3 dtex(12 f)涤纶,共得到6款具有湿热管理功能的织物。对织物透湿性、透气率、液态水分管理能力、滴水扩散面积、蒸发速率、保温率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双面织物组织结构中的连接点较少且分布均匀时,织物滴水扩散面积变化较大,其单向导湿性能较好;当以连续集圈作为连接点时,圈柱纱段长、纱线堆积会导致织物透湿性、透气性下降;33.3 dtex(12 f)涤纶使织物网眼明显,有利于提高织物的透湿性、透气性及速干性;较薄的织物保温率较低,有利于散热。最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织物进行综合评价,在单位循环下,当织物轻薄且组织以集圈为主要连接点较少时,具有较好的湿热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导湿 双面针织物 热湿舒适 超细纤维涤纶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