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环境与生理因子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彪 陈立欣 +6 位作者 吴应明 胡旭 付照琦 高雅洁 葛艳灵 田沁瑞 林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40,共14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整个生长季减雨50%),连续监测刺槐的树干液流变化,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和水分生理变化,分析环境和水分生理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的液流速率(Js),干旱处理下平均Js(0.92 g/(cm^(2)·h))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下的平均Js(1.87 g/(cm^(2)·h)),但其变化规律相似。(2)干旱处理影响了刺槐的枝、叶相对含水量,且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枝、叶相对含水量降低。不同处理条件下,刺槐枝、叶水势和水容均呈“V”字型变化,干旱处理下的枝、叶片水势(-1.22 MPa、-0.72 MPa)低于对照处理(-1.15 MPa、-0.60 MPa)。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降低,分别为0.52 g/(cm^(3)·MPa)和1.05×10^(-2)g/(cm^(2)·MPa)。(3)刺槐树干液流的变化受气象因子、土壤水分条件和水分生理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蒸散的主控因子均为太阳总辐射,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对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减弱,表明相较于干旱处理,对照条件下刺槐更依赖于组织水容储水来满足蒸腾耗水。【结论】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液流速率,但未改变其液流活动规律。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主导因子依次为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和水分生理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条件下人工林的蒸腾耗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对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黄土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液流 水分生理 干旱处理 结构方程模型 刺槐人工林
下载PDF
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毒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冯琳钧 许瀚文 +5 位作者 王艺霏 张雪 葛艳灵 黄蓉 兰静 葛艳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共7页
该研究选取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结合大型溞的各项生命指标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 该研究选取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结合大型溞的各项生命指标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对大型溞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9.30、141.11、29.30 mg/L。与对照组相比,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大型溞首次产溞时间、首次怀卵时间都呈一定的延后趋势,其每代产溞数、产溞代数、存活时间、产溞总数都有减少的趋势。相比于其他2种抗生素,氨曲南对大型溞各项生命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3种抗生素对大型溞的毒性为氨曲南>阿莫西林>头孢哌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大型溞 毒性效应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8种典型林分降雨再分配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旭 付照琦 +6 位作者 王彪 田沁瑞 葛艳灵 林峰 高雅洁 张志强 陈立欣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3-1563,共11页
为揭示黄土区冠层降雨再分配的潜在分配特征,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8种典型林分(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辽东栎林、山杨林和辽东栎-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降雨再分配过程并利用增强回归树(BRT)... 为揭示黄土区冠层降雨再分配的潜在分配特征,本研究以晋西黄土区8种典型林分(油松林、刺槐林、侧柏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辽东栎林、山杨林和辽东栎-山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降雨再分配过程并利用增强回归树(BRT)模型量化林分结构和气象环境因子的相对贡献,并根据BRT模型提取的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同时利用挖掘数据进行模拟验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8种典型林分的穿透雨、树干茎流和冠层截留占降雨量的比例分别为24.5%~95.1%、0~13.6%和0.7%~55.7%;产生穿透雨的单次降雨阈值中,针叶林(3.06±1.21 mm)显著高于阔叶林(1.97±0.52 mm),但与针阔混交林无显著差异(3.01±0.98 mm);产生树干茎流的单次降雨阈值中,不同组成林分中无显著差异。BRT模型中,对于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林分结构因子的影响占比较小,而对于冠层截留,林分结构因子则占主导地位;降雨量是决定穿透雨和树干茎流最重要的因素;树高是决定冠层截留最重要的因素,降雨量、冠幅面积、胸径和林分密度分列其后。对比一般线性函数和幂函数,本研究建立的BRT预测模型对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预测效果有所提升,对冠层截留的预测仍需探究。综上,BRT模型可较好定量化评估林分结构和气象环境因子对降雨再分配各组分的影响,且所建预测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可为制定林木配置优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 树干茎流 冠层截留 增强回归树 相对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