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寓“颂世之音”于“乡邑之思”——《洪崖山房图》卷诗跋新解
1
作者 华灵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20-29,共10页
《洪崖山房图》与王绂《湖山书屋图》在图式上具有关联,翰林官员所作同题诗文以“图诗卷”的形式表达明代官员的乡邑之思与颂世之音。明代早期政治文化语境中,官员定制思乡山水图体现了“忠孝一体”观念。将“洪崖山”置于“豫章十景”... 《洪崖山房图》与王绂《湖山书屋图》在图式上具有关联,翰林官员所作同题诗文以“图诗卷”的形式表达明代官员的乡邑之思与颂世之音。明代早期政治文化语境中,官员定制思乡山水图体现了“忠孝一体”观念。将“洪崖山”置于“豫章十景”中,是胡俨作为中央文官精英对家乡风景的重新构建,通过将豫章的景观纳入“八景诗”的书写模式中,从而建立家乡与京城的关联。在对家乡与京城山水的观看中,明代早期官员的仕宦生涯与归隐生活都被纳入王朝权力场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洪崖山房图》卷诗跋 北京八景 思乡山水 忠孝一体
下载PDF
书法国际传播的新样态——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为例
2
作者 王子金 华灵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6期49-65,共17页
本文从书法国际教育实践出发,对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中三所高校的书法教学进行比较研究。从施教者与受教者特点、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多维性三个角度分析海外高校书法教学现状,结合当前海外书法教育的整体情况总结归纳存在... 本文从书法国际教育实践出发,对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中三所高校的书法教学进行比较研究。从施教者与受教者特点、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多维性三个角度分析海外高校书法教学现状,结合当前海外书法教育的整体情况总结归纳存在问题,并提出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培养为核心的海外学堂教学体系完善措施。文章进一步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为书法国际传播的样本,探讨文化自信背景下书法国际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挖掘海外“兰亭书法学堂”的亮点与优势,为今后书法海外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兰亭书法学堂” 中国书法 书法国际教育 书法美育 书法海外传播
下载PDF
空间构建与身份认同:论电影对垃圾箱画派的影响
3
作者 华灵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5期72-80,共9页
20世纪初,垃圾箱画派艺术家来到陌生的纽约,以游荡者的姿态在纽约街头漫步,寻找绘画的主题与灵感。步行经验使他们获得了水平视角,而且这一水平运动与当时的电影放映与观看密切相关。新兴的镍币影院影响了20世纪初垃圾箱画派艺术家观察... 20世纪初,垃圾箱画派艺术家来到陌生的纽约,以游荡者的姿态在纽约街头漫步,寻找绘画的主题与灵感。步行经验使他们获得了水平视角,而且这一水平运动与当时的电影放映与观看密切相关。新兴的镍币影院影响了20世纪初垃圾箱画派艺术家观察城市的视角及画面的空间构建。在美国从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垃圾箱画派通过绘画表达了画家的现代城市经验与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箱画派 游荡者 电影 空间构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针对设计未来的元设计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汉娜·琼斯 华灵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作者汉娜·琼斯是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设计系,现为硕士课程"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课程负责人兼导师,汉娜对城市空间中的可持续性、元设计的方法与理论及设计与乌托邦很有研究。本文从"设计未来"硕... 本文作者汉娜·琼斯是伦敦大学哥德史密斯学院设计系,现为硕士课程"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课程负责人兼导师,汉娜对城市空间中的可持续性、元设计的方法与理论及设计与乌托邦很有研究。本文从"设计未来"硕士课程的设立背景出发,系统总结了该课程教学中的三种元设计方法,正是借助这些日渐丰富的方法的不断实践,我们才能进一步开启对未来的创造性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未来 元设计 变革代理人
原文传递
台阁体的溯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华灵 《中国书法》 CSSCI 2018年第4期200-201,共2页
文学中的台阁体 “台阁体”一词,《明史》中未有记载。在明代的文献中,“台阁体”最早指的是一种文学风格。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说:“杨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日台阁体.”
关键词 台阁体 文学风格 《明史》 王世贞 记载
原文传递
观看之道——马克·坦西绘画中的科学思想
6
作者 华灵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7-115,共9页
1984年,坦西阅读了《纽约时报杂志》上詹姆斯格雷克的一篇文章“解决混沌的数学难题”(Solvingthe Mathematical Riddle of Chaos)。
关键词 科学思想 绘画 马克 观看 数学难题 纽约时报 詹姆斯
原文传递
反思现代主义:马克·坦西的绘画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华灵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0-125,共6页
美国当代艺术家马克·坦西开始艺术创作的时候,正是"绘画死亡"这一观点流行的时代,但他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当时被大多数艺术家所抛弃的写实传统,成为后现代"回归架上"的代表。在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写实油... 美国当代艺术家马克·坦西开始艺术创作的时候,正是"绘画死亡"这一观点流行的时代,但他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当时被大多数艺术家所抛弃的写实传统,成为后现代"回归架上"的代表。在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写实油画一直是架上绘画发展的主流,中国不少写实画家更曾与马克·坦西有过交往。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马克·坦西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来探讨在如今艺术多元化发展下的架上绘画的价值与出路,并为当代国内写实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坦西 现代主义 形式主义
原文传递
娱乐化与故事化——美国便士报的革命与纽约垃圾箱画派
8
作者 华灵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士报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便士报的娱乐性和消费价值使得报刊插图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垃圾箱画派画家作为便士报的插图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光彩夺目、永无止境的都市生活画卷。便士报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士报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便士报的娱乐性和消费价值使得报刊插图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垃圾箱画派画家作为便士报的插图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光彩夺目、永无止境的都市生活画卷。便士报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关注,使垃圾箱画派画家的视角区别于城市精英和媒体记者,他们将目光聚焦于工人阶级和移民,展现了纽约城市公共空间的变迁与女性消费群体的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箱画派 纽约便士报 公共空间 消费文化
原文传递
主题的革命:垃圾箱画派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纽约城市的兴起
9
作者 华灵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9-70,共2页
20世纪初,罗伯特·亨利所领导的美国垃圾箱画派致力于表现现代纽约城市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笔下的精英阶层,也不同于现代主义者从几何、抽象的角度描绘城市,垃圾箱画派画家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世纪之交美国城市人口的大... 20世纪初,罗伯特·亨利所领导的美国垃圾箱画派致力于表现现代纽约城市的日常生活。不同于印象派画家笔下的精英阶层,也不同于现代主义者从几何、抽象的角度描绘城市,垃圾箱画派画家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世纪之交美国城市人口的大多数—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生活。正是通过这一主题的革命,垃圾箱画派抓住了进步主义时代美国的核心问题—城市工业化叙事,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绘,使城市场景成为美国经验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箱画派 印象派 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当代扇面书法创作刍议——以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为例
10
作者 华灵 《书法》 2020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一从怀袖雅物到展厅清赏——扇面书法创作的遗产继承与现代转型扇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绢制的圆形纨扇,明代开始流行折扇。扇子本身便于携带,方便出入怀袖,彰显文人风雅,因而有"怀袖雅物"的别称。在古代,... 一从怀袖雅物到展厅清赏——扇面书法创作的遗产继承与现代转型扇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绢制的圆形纨扇,明代开始流行折扇。扇子本身便于携带,方便出入怀袖,彰显文人风雅,因而有"怀袖雅物"的别称。在古代,扇面书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魏晋时期已经产生了题扇这一行为,并且,扇面书法与绘画在魏晋时期也开始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面书画 书法创作 遗产继承 扇子 书法与绘画 书法展 魏晋时期 第四届
原文传递
從楊士奇的法書碑帖收藏看明初閣臣的書法觀
11
作者 葛華靈 《书法研究》 2020年第2期93-110,共18页
本文從楊士奇收藏的法書碑帖入手,探討明代早期政治精英的書法觀。文章指出:明代早期閣臣的書法觀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書法是理學的審美外化。二、從趙孟頫上溯晋唐。三、初學者須以歐虞楷書爲本。四、普遍强調書法功力。
关键词 江西 閣臣 楊士奇 法書碑帖 書法觀
原文传递
批判性和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和框架
12
作者 凯伦.史密斯 华灵 《东方艺术》 2012年第15期80-89,169-182,共24页
区分"当代中国艺术"和"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虽然很细微,却十分必要的。后者是一种"去民族化"的视角。这种视角对于当今的中国十分重要。因为,今天在中国"民族主义"、"民族认同"和&qu... 区分"当代中国艺术"和"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虽然很细微,却十分必要的。后者是一种"去民族化"的视角。这种视角对于当今的中国十分重要。因为,今天在中国"民族主义"、"民族认同"和"中国性"(及其重要性)仍然是是批评写作领域的重大挑战。本文作者从"批判性:‘万能理论'"、"文化问题"、"道德问题"、"翻译问题"、"全球性问题"和"当今文化语境"这6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批判的过往及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文化语境 批判性 中国艺术 民族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