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中身份型虚拟数字人的风险及其刑法规制
1
作者 葛金芬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应用也不断深化。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中的核心交互载体,虽然能够在元宇宙应用场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以其为对象或将其作为工具所引发的风险也陆续出现。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并非传统的财产权客体,...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应用也不断深化。身份型虚拟数字人作为元宇宙中的核心交互载体,虽然能够在元宇宙应用场景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以其为对象或将其作为工具所引发的风险也陆续出现。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并非传统的财产权客体,也非权利主体,而是兼具数据属性和人格属性的人格物,其不仅关涉人的人身安全、隐私利益、名誉甚至性方面的个人法益,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管理秩序、国家安全等超个人法益。考虑到元宇宙中数字行动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在进行刑法规制时,一方面,需要积极改变行为规制思路,转向框架规制路径,提高风险规制能力,实现事前的风险预防,坚持刑法的最后手段性;另一方面,刑法介入需要以存在元宇宙与现实世界法益交汇点为前提,处罚真实的法益侵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型虚拟数字人 元宇宙 数据 虚拟现实 法益
下载PDF
网络游戏虚拟物数据本质之回归——兼论非法获取网络游戏虚拟物的行为认定 被引量:15
2
作者 皮勇 葛金芬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19年第2期27-35,共9页
目前对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虚拟物的性质认定仍久争不决,主要体现为财物说和系统数据说,而非法获取该类虚拟物的相关刑事案件处理结果也尚不统一,罪名认定分歧主要表现为盗窃罪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从根本... 目前对游戏装备、游戏币等为代表的网络游戏虚拟物的性质认定仍久争不决,主要体现为财物说和系统数据说,而非法获取该类虚拟物的相关刑事案件处理结果也尚不统一,罪名认定分歧主要表现为盗窃罪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从根本上来说,网络游戏虚拟物的本质并非财物,而是游戏玩家与游戏运营商缔结的服务合同项下为合同完全履行所必备之"工具",是游戏开发者以二进制01串进行的编码,以电磁记录的方式存在,本质上应是可以进行商业化利用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因此称之为"网络游戏虚拟物"而非"虚拟财产"更适宜,非法获取该类虚拟物的,应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服务合同 游戏虚拟物 系统数据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车辆事故中驾驶员的刑事责任及边界 被引量:6
3
作者 葛金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8-52,共5页
在智能交通领域,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在不同程度上接管了人类驾驶活动,驾驶行为的控制源多样化,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更加复杂。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内容发生变化,亦使得驾驶员的注意义务有所改变,对其... 在智能交通领域,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在不同程度上接管了人类驾驶活动,驾驶行为的控制源多样化,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也更加复杂。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将使得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内容发生变化,亦使得驾驶员的注意义务有所改变,对其在交通事故中的刑事责任认定产生影响。自动驾驶车辆驾驶员仍存在科处交通肇事罪的空间,此外,在其即便没有违反注意义务却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还应负有救助义务。未实施必要救助行为的,可能构成交通领域的遗弃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驾驶员 注意义务 交通肇事罪 遗弃罪
下载PDF
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的刑事责任认定与规制 被引量:5
4
作者 葛金芬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9-26,共8页
在驾驶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条件下,未来行车模式呈现出“人+系统”共同控制或系统独立控制之势,自动驾驶产品安全将成为重中之重。受人工智能技术特征影响,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作为重要的风险防控主体,将在产品生产制造阶段及产品使用阶... 在驾驶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条件下,未来行车模式呈现出“人+系统”共同控制或系统独立控制之势,自动驾驶产品安全将成为重中之重。受人工智能技术特征影响,自动驾驶车辆制造商作为重要的风险防控主体,将在产品生产制造阶段及产品使用阶段负担更多义务,除了对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外,还需承担风险管理、监督失职犯罪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制造商 刑事责任 失职 过失犯罪 归责机制
下载PDF
基因编辑犯罪刑罚正当性根据的检视 被引量:5
5
作者 葛金芬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CSSCI 2021年第3期55-64,共10页
基因编辑风险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因“人为决定”而产生的风险,属于风险社会所指的生物安全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人为性等特征。不少国家已经将基因编辑行为作为犯罪加以规制,只是规制范围有所不同。我国刑法对此也予... 基因编辑风险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过程中因“人为决定”而产生的风险,属于风险社会所指的生物安全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人为性等特征。不少国家已经将基因编辑行为作为犯罪加以规制,只是规制范围有所不同。我国刑法对此也予以关注,但是,基于预防导向将风险发展走向不明确的行为犯罪化,就需要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根据,即解释刑罚何以适用于基因编辑行为。分析基因编辑犯罪的刑罚正当性根据,也有利于反思、考察刑法介入的正当性。基因编辑犯罪中,将刑罚积极一般预防作为刑罚正当性根据更加适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风险预防 刑罚正当性根据 刑罚积极一般预防
下载PDF
规避技术措施型侵犯著作权罪的刑法归责研究——以技术措施附随问题为切入 被引量:1
6
作者 葛金芬 《电子知识产权》 2023年第7期38-47,共10页
虽然技术措施旨在保护权利人的作品免受不法侵害,但技术措施本身存在大量附随问题,如技术措施可能导致合理使用萎缩、权利人滥用技术措施形成外部侵害、技术措施蕴含着“科林里奇困境”等,这给权利人利益保护与公共利益保障的平衡机制... 虽然技术措施旨在保护权利人的作品免受不法侵害,但技术措施本身存在大量附随问题,如技术措施可能导致合理使用萎缩、权利人滥用技术措施形成外部侵害、技术措施蕴含着“科林里奇困境”等,这给权利人利益保护与公共利益保障的平衡机制带来巨大挑战。在认定规避技术措施型侵犯著作权罪时,需要克服技术措施的附随问题,以免刑法工具化、过度化。刑法介入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时,应严格考察具体行为是否侵害著作权法益,并着重判断以下方面:被规避的技术措施是否属于以保护著作权法益为目的而设置的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本身是否属于保护著作权法益的有效性措施、实施规避技术措施行为的行为人是否是为了合理使用。当具体规避行为欠缺法益侵害性时,不应仅凭形式上的规避行为而作为犯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措施 著作权 侵犯著作权罪 合理使用
下载PDF
人类冷冻胚胎法律属性探讨及权属设想
7
作者 葛金芬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6年第5期47-49,53,共4页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为了增加成功生育的几率,多余的胚胎会被冷冻起来备用。对于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理论界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主体说、伦理物说、人格物说和介于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中间态说。围绕着对冷冻胚胎法律属性的争议,其权属划定...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为了增加成功生育的几率,多余的胚胎会被冷冻起来备用。对于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理论界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主体说、伦理物说、人格物说和介于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中间态说。围绕着对冷冻胚胎法律属性的争议,其权属划定也大相径庭。面对来自伦理、技术和法律层面的不同认识,对这种被创造而非被发现的新现象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冷冻胚胎的法律属性,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有关冷冻胚胎是否可以继承,偷盗、毁损冷冻胚胎的行为应如何定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胚胎 法律属性 权属 法律保护
原文传递
紧急避险在生命权、身体权等人格权中的适用问题
8
作者 葛金芬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18-21,共4页
财产性权利在紧急避险制度适用方面已无较大争议点,但在生命权、身体权等人格权是否可以适用紧急避险这一问题上,司法实践中尚未达成一致。紧急避险制度的合法性依据有社会法益衡量和第三人容忍义务等。基本人权不应该适用紧急避险。
关键词 紧急避险 违法阻却事由 人格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