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工工序烟丝结构的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张增辉 董一雷 +4 位作者 王天怡 韩航航 赵龙 刘拓 张珊珊 《轻工科技》 2024年第1期20-23,37,共5页
通过灰色关联法对烘丝后、加香后、卷烟机料斗处、跑条处等环节的烟丝结构关联性及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质量进行关联性分析,为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关系研究做理论支撑,得到更加理想的烟草制品。结果表明:制丝线上各区间烟丝所占比例不仅... 通过灰色关联法对烘丝后、加香后、卷烟机料斗处、跑条处等环节的烟丝结构关联性及烟丝结构与卷烟物理质量进行关联性分析,为烟丝结构与物理指标关系研究做理论支撑,得到更加理想的烟草制品。结果表明:制丝线上各区间烟丝所占比例不仅与下一相邻环节所对应烟丝尺寸的区间具有较强关联性,而且还与下一相邻环节对应区间的下一尺寸的烟丝区间分布关系密切;烘丝后2.50mm~3.35mm尺寸的烟丝与加香后2.50mm~3.35mm尺寸的烟丝、加香后1.00mm~3.35mm尺寸的烟丝与料斗处1.00mm~2.50mm尺寸的烟丝、料斗处2.50mm~4.00mm尺寸的烟丝与跑条处1.00mm~3.35mm尺寸的烟丝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跑条处不同尺寸的烟丝均与各成品烟支物理质量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有效控制跑条处2.50mm~4.00mm尺寸的烟丝区间分布比例,可以得到较为适宜的卷烟物理质量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丝结构 加工工序 灰色关联 卷烟物理指标
下载PDF
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应用及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一雷 张增辉 +1 位作者 王鹤达 王天怡 《石河子科技》 2023年第1期13-15,共3页
随着各行各业对烟草的持续关注,在加香加料方面的研讨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在烟叶中使用焦甜香料物质,目的是能够提升烟丝的物理性能、柔和香气、改进吸味、润饰吃味、树立产品的韵调。在一定程度上,浸染着消费者的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而... 随着各行各业对烟草的持续关注,在加香加料方面的研讨取得了长远的进步,在烟叶中使用焦甜香料物质,目的是能够提升烟丝的物理性能、柔和香气、改进吸味、润饰吃味、树立产品的韵调。在一定程度上,浸染着消费者的味觉、嗅觉和触觉,进而提高消费者对卷烟的可接受性。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的合成与应用在卷烟行业逐渐得到重视,能够有效地醇和烟气,协调卷烟中的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了麦芽酚和乙基麦芽酚不同合成实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不同之处,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及合成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酚 乙基麦芽酚 合成方法 应用
下载PDF
二氢麦芽酚的合成工艺研究
3
作者 董一雷 赵龙 +1 位作者 张增辉 田云恒 《石河子科技》 2023年第2期13-14,共2页
本课题分别采了Swern氧化、Dess-Martin氧化、PCC氧化等实验方法,利用麦芽酚来合成二氢麦芽酚,并采用GC-MS对他们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不同之处,讨论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对目标产物二氢麦芽酚的影响... 本课题分别采了Swern氧化、Dess-Martin氧化、PCC氧化等实验方法,利用麦芽酚来合成二氢麦芽酚,并采用GC-MS对他们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及其不同之处,讨论了不同氧化实验方法对目标产物二氢麦芽酚的影响及实验条件对目标产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麦芽酚 麦芽酚 结构分析 氧化合成
下载PDF
高影响霾天气污染物输送沉降的激光雷达观测
4
作者 毛敏娟 刘厚通 +1 位作者 邓芳萍 董一雷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41-552,共12页
污染物区域间输送是大气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2012―2015年间浙江省污染程度较高的霾天气过程激光雷达观测数据,根据Mie散射理论和Fernald反演方法计算污染物垂直浓度,开展了高影响霾天气区域间污染物输送沉降特征定量研究。结果... 污染物区域间输送是大气环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2012―2015年间浙江省污染程度较高的霾天气过程激光雷达观测数据,根据Mie散射理论和Fernald反演方法计算污染物垂直浓度,开展了高影响霾天气区域间污染物输送沉降特征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高影响霾天气多发生于高压前部转高压控制的情况,高压前部利于外来污染物输入,而高压控制利于本地污染物累积;(2)不同过程及同一过程不同时刻外来污染物输送高度、质量浓度、结构组成都不相同,污染物集中输送高度一般介于4.5~7.5km之间,输入最大质量浓度一般介于450~1200μg·m^(-3)之间,输入污染物中粗颗粒物居多,污染物类型主要包括沙尘和城市污染物;(3)个例分析表明,输入污染物仅有25%~35%沉降到近地面,重力和气温下降是影响沉降的重要原因,其中重力对粗颗粒物沉降作用更大,而气温下降对细颗粒物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微波辐射计 MIE散射 输送 沉降
下载PDF
温度对不同规格卷烟烟丝弹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王天怡 姚二民 +3 位作者 董一雷 郭斌 韩航航 张增辉 《轻工科技》 2023年第6期40-43,70,共5页
为深入研究卷烟机内环境温度对卷烟质量的影响,以常规支、细支、中支三种不同规格卷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度下各规格卷烟的烟丝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烟丝弹性影响较大,两者之间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常规卷烟:Y=-0.013X^(2)+0.881... 为深入研究卷烟机内环境温度对卷烟质量的影响,以常规支、细支、中支三种不同规格卷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度下各规格卷烟的烟丝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烟丝弹性影响较大,两者之间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常规卷烟:Y=-0.013X^(2)+0.881X+42.818;细支卷烟:Y=-0.010X^(2)+0.622X+49.562;中支卷烟:Y=-0.018X2+1.241X+35.883)可以更好地预测烟丝弹性。烟丝弹性增大,各规格卷烟硬度上升,端部落丝量和含末率下降。可通过控制卷烟机内环境温度,影响烟丝弹性,进而改善卷烟机卷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烟丝弹性 卷烟质量
下载PDF
长三角背景区域一次污染过程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一雷 姚杰 +1 位作者 单萌 赵莅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55-62,共8页
该文基于偏振拉曼激光雷达探测及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9年12月2-16日长三角背景区域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上升与边界层降低存在较好的时空一致性,边界层降低... 该文基于偏振拉曼激光雷达探测及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对2019年12月2-16日长三角背景区域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开展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浓度上升与边界层降低存在较好的时空一致性,边界层降低8 h后,颗粒物浓度上升至峰值,PM;浓度为107.4μg/m^(3)。污染过程开始时,垂直尺度的消光系数廓线逐渐抬升,污染地区上空出现消光系数的高值区,高度为500~600 m,与边界层高度一致。污染期间消光系数变化规律与洁净期间背景值存在时间差异,洁净期间的高值出现在14-18时,污染期间高值出现在20-22时,垂直尺度方面两者保持一致。污染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局地输送、静稳天气形势和边界层高度下降使污染物浓度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过程 气溶胶颗粒物 垂直结构 拉曼激光雷达
下载PDF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单萌 徐晓飞 +2 位作者 董一雷 俞向明 岳毅 《浙江气象》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分析了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3—2017年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数据,在年、月、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月平均浓度在1.22~6.81μg/m^3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2.98±1.... 分析了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3—2017年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数据,在年、月、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月平均浓度在1.22~6.81μg/m^3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2.98±1.08)μg/m^3。黑碳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且幅度较大,有明显的峰值谷值,谷值出现在夏季,峰值出现在冬季,此变化特征与当地气候特征以及冬季取暖化石燃料燃烧等有关。黑碳气溶胶日变化规律明显,有双峰值特征,峰值一般出现在7—9时之间以及18—20时之间,谷值出现在13—14时以及3—4时之间。这与人类活动以及大气层结逆温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黑碳气溶胶浓度每年平稳下降,这与长三角城市群逐渐重视大气环境的治理有密切关系。风向风速对黑碳气溶胶的浓度有一定的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受远距离的输送影响不大,受区域内的颗粒物排放以及扩散清除过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 气溶胶 变化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CO_(2)浓度本底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庞宇婷 徐宏辉 +2 位作者 单萌 浦静姣 董一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53,共14页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GHGs),直接观测大气CO_(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_(2)浓度则有助于明晰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GHGs),直接观测大气CO_(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_(2)浓度则有助于明晰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本文利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8-12—2020-11不同高度(距地面21 m、53 m)处的CO_(2)在线观测数据,结合日变化及地面风的影响,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以及大气远距离传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CO_(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高低层大气CO_(2)日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特点;低层CO_(2)浓度大于高层,冬季高低层浓度差小于其他三季;日较差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大气CO_(2)本底季节变化由于受到风向和气团传输的影响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点;潜在源贡献分析得到浙江省东部的污染源是导致临安站CO_(2)浓度高的重要来源.此外,新冠疫情期间的CO_(2)浓度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低层为5.86×10^(-6)(摩尔比,下同),高层为5.67×10^(-6),新冠疫情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电力、运输业以及水泥生产部门排放的CO_(2)减少.减少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人为排放CO_(2)是降低长三角地区CO_(2)浓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