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水提菜籽多糖工艺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万领 闫晓明 +4 位作者 程江华 王灼琛 何成芳 朱鸿杰 余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89,共3页
研究了从菜籽粕中水提菜籽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为因素,以菜籽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4 h、料液比1∶34、提取1次的条件下... 研究了从菜籽粕中水提菜籽多糖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料液比为因素,以菜籽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菜籽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4 h、料液比1∶34、提取1次的条件下,菜籽多糖得率为2.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 多糖 菜籽粕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舒城地区油茶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董万领 程江华 +2 位作者 朱鸿杰 王灼琛 胡卫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186,共5页
为探索油茶品种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给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舒城地区7个品种的油茶为对象,进行了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仁油率为30.13%~53.89%,干籽含油率在2.72%~20.56%之间,... 为探索油茶品种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给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舒城地区7个品种的油茶为对象,进行了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仁油率为30.13%~53.89%,干籽含油率在2.72%~20.56%之间,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果实质量及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油茶含油率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仁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干籽率、干籽含油率,种仁含水率与之呈显著负相关;与干籽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干籽率、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水率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选育生产中,可以主要通过选择干籽率高、含水率低的品种来提高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果实经济性状
下载PDF
彩色面条护色技术的研究
3
作者 董万领 程江华 +2 位作者 余龙梅 何成芳 朱鸿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2-344,421,共4页
本文对彩色营养面制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护色技术进行了研究。添加的果蔬在物理护色后再进行第二次护色处理。结果表明,以D-异抗坏血酸钠0.12%、食盐2.0%、山梨酸钾0.06%、柠檬酸0.30%作为护色配方为最优,能够有效保持果蔬颜色,可以... 本文对彩色营养面制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护色技术进行了研究。添加的果蔬在物理护色后再进行第二次护色处理。结果表明,以D-异抗坏血酸钠0.12%、食盐2.0%、山梨酸钾0.06%、柠檬酸0.30%作为护色配方为最优,能够有效保持果蔬颜色,可以得到色泽理想、可口且营养丰富的面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面条 食品添加剂 护色
下载PDF
SPME-GC/MS法测定红茶及红茶粉中的挥发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远景 王林 +5 位作者 董万领 张东吟 谢玄 范增涛 张平 郭秀秀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祁门红茶和红茶粉中主要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这些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香气成分的分析对比找出红茶加工成茶粉的过程中所丢失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红茶经过加工到红茶粉后...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祁门红茶和红茶粉中主要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这些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香气成分的分析对比找出红茶加工成茶粉的过程中所丢失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红茶经过加工到红茶粉后,其中主要的醇、醛、酯类物质大量减少,当样品量为1 g、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30 min时得到萃取结果最优。祁门红茶香气成份中共检测到醇、醛、酮、酯、酸类物质,主要特征性香气成份为反式-2己烯醛,苯甲醇,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亚硝基甲苯,水杨酸甲酯,香叶醇,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苯甲酸苄酯等,在红茶粉香气物质中占绝大部分成份,香叶醇是代表祁门香的主要物质,构成其特殊的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红茶
下载PDF
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及杀菌工艺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远景 王胜勇 +4 位作者 王林 董万领 王兵 倪岩柏 胡国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90-17192,共3页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 [目的]优化直投式白菜泡菜发酵工艺及杀菌工艺。[方法]比较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过程中总酸度、pH值和活菌总数的变化,并对泡菜进行感官评定;比较了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的效果;最后考察了白菜泡菜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接种发酵缩短了发酵时间,其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4%,盐浓度4.0%;以微波杀菌和超高压杀菌为代表的杀菌方式都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有望取代现有的热杀菌方式;泡菜发酵液具有抑菌活性,对延长泡菜货架期可产生积极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直投式白菜泡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投式 白菜泡菜 接种发酵 微波杀菌 超高压杀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程江华 王灼琛 +4 位作者 董万领 王苗苗 周蓓蓓 闫晓明 蒋业东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7期98-100,共3页
以野生葛根为主要原料,对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生产过程中及成品中总黄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葛根饮料生产中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在2h时达到最高峰,为0.26mg/mL,但在后续的酶解、灭酶、调配、均质、灭菌等工... 以野生葛根为主要原料,对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生产过程中及成品中总黄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葛根饮料生产中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在2h时达到最高峰,为0.26mg/mL,但在后续的酶解、灭酶、调配、均质、灭菌等工艺生产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略有变化,总体趋势平稳,最后成品为总黄酮浓度为0.21mg/mL。葛根植物饮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饮料 中试生产 总黄酮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荞麦糊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苗苗 程江华 +3 位作者 王灼琛 董万领 余丽 闫晓明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以荞麦糊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荞麦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功率作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在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温度6... 以荞麦糊为原料,采用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荞麦糊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功率作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在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温度67℃,料液比1∶16,提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际总黄酮得率为1.527 6%,总黄酮得率的预测值为1.596 5%,二者基本吻合,表明此方法应用于荞麦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筛选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糊 总黄酮 响应曲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小鼠肝微粒体UGTs诱导活性及扑热息痛代谢研究
8
作者 范远景 董万领 +4 位作者 张东吟 谢玄 王林 李鹏飞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6期12931-12933,12936,共4页
[目的]以染料木素(Gen)、葡萄糖醛酸内酯(Glu)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为体外代谢模型,考察不同条件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的活性及其对扑热息痛(APAP)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染料木素、葡萄糖醛酸内酯以及2种药物联合对小鼠进行... [目的]以染料木素(Gen)、葡萄糖醛酸内酯(Glu)处理的鼠肝微粒体为体外代谢模型,考察不同条件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的活性及其对扑热息痛(APAP)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染料木素、葡萄糖醛酸内酯以及2种药物联合对小鼠进行体内诱导,取诱导后小鼠肝脏制备微粒体,构建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加APAP到孵育体系中反应后再利用HPLC测定其含量。[结果]染料木素及2种药物联合诱导后的UGTs比活力分别为(0.553±0.039)和(0.696±0.046)U/mg,对照组和Glu组分别为(0.449±0.017)和(0.457±0.030)U/mg;在加入相同浓度APAP的情况下,Gen组APAP的剩余量低于空白组及Glu组。[结论]染料木素可以显著增强UGTs活性和提高APAP代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葡萄糖醛酸内酯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对乙酰氨基酚 微粒体 体外孵育
下载PDF
三羟异黄酮与葡萄糖醛酸内酯解毒保肝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李鹏飞 范远景 +2 位作者 黄南山 董万领 张东吟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目的比较三羟异黄酮(Gen)与药物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Glu)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解毒保肝效果。方法实验小鼠分成正常对照(control)、APAP模型(model)、Gen、Glu及联合组(GG)共五组,灌胃后分别测定各组小... 目的比较三羟异黄酮(Gen)与药物葡萄糖醛酸内酯(肝泰乐,Glu)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解毒保肝效果。方法实验小鼠分成正常对照(control)、APAP模型(model)、Gen、Glu及联合组(GG)共五组,灌胃后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以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清及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并观察肝组织切片。结果以APAP模型组为基准,Gen组小鼠血清AST、ALT活性降低幅度分别比Glu组高61.9%和7.6%(P<0.01),小鼠血清TP、ALB、GSH含量升高幅度分别比Glu组高3.20%、9.89%和25.25%(P<0.01),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GG组及Gen组肝细胞AgNORs染色颗粒数量及银染核仁面积/细胞核面积(IS)值均显著高于Glu组(P<0.05)。结论 Gen与Glu保肝解毒机制不同,前者效果优于后者,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细胞DNA转录活性有关。[营养学报,2012,34(6):595-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异黄酮 肝泰乐 对乙酰氨基酚 解毒保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