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外科机器人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宗路杰 干旻峰 +2 位作者 杨惠林 王华铮 董仲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4-758,共5页
自从1987年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微创手术已经在各个外科领域迅猛发展。由于脊柱局部解剖复杂且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脊柱外科对于精准的要求更高。传统手术需要广泛暴露,无辅助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移1mm以上的概率可达37.... 自从1987年完成首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以来,微创手术已经在各个外科领域迅猛发展。由于脊柱局部解剖复杂且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脊柱外科对于精准的要求更高。传统手术需要广泛暴露,无辅助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偏移1mm以上的概率可达37.5%[1],其原因可能是术中无法实时观测器械或螺钉与相关解剖标志的位置关系。即使有术前CT、术中透视甚至导航等多种辅助手段,置钉的失败率仍高达4.1%~2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局部解剖 血管神经 解剖标志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传统手术 临床应用进展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茅於博 李苏成 +3 位作者 董仲琛 孟斌 杨惠林 周峰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量,确定影响隐性失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符合所有纳入标准。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7~79... 目的评估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隐性失血量,确定影响隐性失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符合所有纳入标准。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37~79岁,平均(59.90±9.75)岁。记录术前和术后的红细胞压积,根据Sehat公式计算隐性失血量,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血糖、美国麻醉师学会评分、手术时间。结果本组隐性失血量平均为(230.29±169.70)mL,占总失血量的(35.1±25.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手术时间对隐性失血量有显著影响,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的隐性失血量为(283.11±194.68)m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154.82±82.91)mL,P=0.034。手术时间与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结论隐性失血量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总失血量中占很大比例。男性患者和更长的手术时间是隐性失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身高、体重、BMI、血浆白蛋白、血糖、美国麻醉师学会评分与隐性失血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隐性失血 围手术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影响分析
3
作者 董仲琛 郑又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的82例 OP脊椎骨折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和VAS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 分析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的82例 OP脊椎骨折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和VAS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在的椎体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椎体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患者采取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VAS评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VAS评分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用于关节内靶向递送药物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宗路杰 吴乾 +2 位作者 董仲琛 黄立新 杨惠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8-914,共7页
目的 对关节内靶向递送纳米材料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关节内靶向递送纳米材料治疗OA的相关文献,对其靶向策略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关节内注射药物主要受限于驻留时间短,不能充... 目的 对关节内靶向递送纳米材料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关节内靶向递送纳米材料治疗OA的相关文献,对其靶向策略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关节内注射药物主要受限于驻留时间短,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关节内靶向递送纳米材料不但可以明显提高游离药物在关节内的驻留时间,还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靶向策略,实现对特定关节组织的药物递送。结论随着各种新兴组织或细胞特异性药物的不断研发,纳米材料靶向递送药物治疗OA有望实现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内注射 纳米材料 靶向递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