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时效期BH钢的烘烤硬化性能及其机理研究
1
作者 宋青 王立辉 +3 位作者 潘应君 黄峰 张彩东 董伊康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7-253,共7页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TEM/EDS、3DAP,分别对时效3个月和6个月的超低碳烘烤硬化钢(钢号HC180B)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析出相表征,并分析了烘烤硬化过程中的元素偏聚行为。结果表明,与时效3个月相比,钢板在时效6个月后仍具有优异的力... 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TEM/EDS、3DAP,分别对时效3个月和6个月的超低碳烘烤硬化钢(钢号HC180B)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组织、析出相表征,并分析了烘烤硬化过程中的元素偏聚行为。结果表明,与时效3个月相比,钢板在时效6个月后仍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展示出良好的抗时效性。TEM和3DAP分析显示,退火冷轧板中仅有C原子在晶界处轻微偏聚,B、Mn、Nb、Ti均匀分布在钢中;2%预拉伸变形后,这些元素在相同晶界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偏聚现象,TiN多呈矩形优先在晶界大量析出,NbC则少量析出;进一步烘烤后,C、B、Mn、Nb、Ti在晶界处的偏聚现象更为显著且连续,NbC呈椭球形大量析出。析出相与位错、晶界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了钢板的烘烤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 时效 原子空间分布 析出相 晶界偏聚
下载PDF
490MPa汽车外板用高强钢的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青 王立辉 +3 位作者 薛仁杰 董伊康 宋帅 于晓飞 《河北冶金》 2024年第8期34-40,共7页
采用OM和拉伸试验机等仪器分析了490 MPa级汽车外板用高强钢组织与性能,并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对试验钢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退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与岛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还有少量碳化物在晶界处分布;应... 采用OM和拉伸试验机等仪器分析了490 MPa级汽车外板用高强钢组织与性能,并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对试验钢的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退火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与岛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还有少量碳化物在晶界处分布;应力-应变曲线未出现明显的屈服平台,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达到300 MPa和550 MPa以上,在2%预应变下BH(bake hardening)值在60 MPa以上。结合试验钢材料特性,以某车型后车门外板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技术研究了490 MPa级高强钢抗凹性能及应用到车门外板的抗凹性,结果显示零件高强减薄后抗凹刚度下降,但抗凹性得到一定提升,满足外板抗凹性能的要求。490 MPa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满足汽车外板应用需求,连续硬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避免产生拉伸应变痕,证明490 MPa高强钢具备应用于汽车外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外板 490MPa 高强钢 微观组织 成形性 抗凹性
下载PDF
Cu/Al复合带固-液铸轧热-流耦合数值模拟及界面复合机理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华贵 季策 +1 位作者 董伊康 杜凤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3-629,共7页
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固-液铸轧成形是集快速凝固与轧制复合为一体的短流程新工艺,为揭示固相覆层金属带材与基体熔体在双辊铸轧区内的复合机理,以d160 mm×150 mm双辊实验铸轧机为对象,利用Fluent商用软件建立Cu/Al固-液铸轧复合过程... 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固-液铸轧成形是集快速凝固与轧制复合为一体的短流程新工艺,为揭示固相覆层金属带材与基体熔体在双辊铸轧区内的复合机理,以d160 mm×150 mm双辊实验铸轧机为对象,利用Fluent商用软件建立Cu/Al固-液铸轧复合过程二维热-流耦合计算模型,研究铸轧速度、浇注温度、铜带厚度和预热温度对熔池流场、KISS点位置与复合界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Cu/Al固-液铸轧复合实验结果表明,铸轧区内固-液接触区、固-半固态粘连区、固-固轧制复合区界面结合效果呈现递进式强化规律,显示出温度和轧制压力对界面复合的重要作用,对成形工艺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铸轧复合 Cu/Al复合带 双辊铸轧 热-流耦合 复合界面
下载PDF
热冲压镀锌钢板镀层组织分析与应用
4
作者 魏元生 熊自柳 +1 位作者 宋帅 董伊康 《河北冶金》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镀锌热成形钢是继铝硅镀层后一种新的镀层热成形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及阴极保护性能、防止钢板加热时表面高温氧化起皮和脱碳、优良的外观和冲压性能、较好的焊接和涂镀性能等优点。锌基镀层化学成分为99%Zn、<1%Al及其他杂质,当镀... 镀锌热成形钢是继铝硅镀层后一种新的镀层热成形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及阴极保护性能、防止钢板加热时表面高温氧化起皮和脱碳、优良的外观和冲压性能、较好的焊接和涂镀性能等优点。锌基镀层化学成分为99%Zn、<1%Al及其他杂质,当镀层温度<600℃时,Al与基体中的Fe在镀层与铁基体界面处生成约1μm厚的Fe 2Al 5抑制层,阻止基体中的Fe原子向镀层中扩散;镀层温度800℃时,镀层中的Al元素基本都迁移至镀层表面,形成连续的Al 2O 3薄膜阻碍Zn的蒸发。镀层温度增加≥700℃后,抑制层破坏,大量Fe元素扩散进入镀层形成Al、Fe化合物相,镀层体密度变化增厚。镀锌热成形钢的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入模成形温度对零件的耐腐蚀性、镀层液相脆性LME防控有直接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880℃、加热时间360 s、入模成形温度≤700℃。镀锌热成形钢板的焊接及涂装性能良好,在汽车车身安全结构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镀锌层 抑制层 扩散 入模温度 液相金属脆性
下载PDF
车用钢板材料硬化模型的适用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伊康 齐建军 +4 位作者 孙力 罗扬 王健 杨婷 邢承亮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86,共6页
以DX56D+Z、HC220BD+Z、HC420LA、HC420/780DP汽车钢板为研究材料,分别使用Ludwik、Swift、Hockett-Sherby、Voce、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硬化模型对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的... 以DX56D+Z、HC220BD+Z、HC420LA、HC420/780DP汽车钢板为研究材料,分别使用Ludwik、Swift、Hockett-Sherby、Voce、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硬化模型对单向拉伸试验获取的流动应力和塑性应变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的拟合精度;以HC420/780DP钢板为例,分析了6种硬化模型对大应变范围(颈缩点后)内流动应力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塑性变形阶段,Hockett-Sherby硬化模型所描述的流动应力增长方式与试验结果最为接近,拟合的流动应力与实测结果的重合度最高;采用6种硬化模型外推得到HC420/780DP钢在大应变范围内流动应力的差异较大,Swift-Hockett-Sherby和Swift-Voce混合模型拟合自由度更高,拟合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钢板 流动应力 硬化模型 数据拟合
下载PDF
DP590钢动态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董伊康 吝章国 +3 位作者 孙力 熊自柳 罗扬 王健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67,共7页
采用ZWICK HTM16020高速拉伸试验机测定了DP590钢在应变速率0.003~700s^-1范围内的真应力一应变曲线,讨论了应变速率对DP590钢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对DP590钢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590... 采用ZWICK HTM16020高速拉伸试验机测定了DP590钢在应变速率0.003~700s^-1范围内的真应力一应变曲线,讨论了应变速率对DP590钢力学行为的影响,并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对DP590钢的断裂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P590钢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材料强度持续增加,应变速率由准静态(0.003s^-1)增加到中应变速率(200s^-1)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幅最为明显,较准静态下分别增加49.8%和17.9%;材料塑性随应变速率增加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试样的宏观拉伸断面形貌由杯锥状向剪切型转变。基于实验结果,为表征DP590钢的动态力学相关特性,采用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建立了描述DP590钢应变速率特性的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钢 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断裂行为 应变速率
下载PDF
基于功率键合图的跳汰机交流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
7
作者 王巍 董伊康 赵静一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734-737,共4页
以圆形跳汰机交流液压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单相交流液压工作单元负载升程和回程工况下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推导了系统状态方程,并结合实际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工作液压缸负载速度和工作压力动态特性曲线... 以圆形跳汰机交流液压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单相交流液压工作单元负载升程和回程工况下的功率键合图模型,推导了系统状态方程,并结合实际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对其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了工作液压缸负载速度和工作压力动态特性曲线,为交流液压系统优化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键合图 交流液压 建模 仿真
下载PDF
不等厚DC56D+Z/HC180BD+Z钢激光拼焊焊接接头性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董伊康 罗扬 +2 位作者 孙江欢 宋月 王立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2-134,140,共4页
对1.5 mm厚的DC56D+Z与0.7 mm厚的HC180BD+Z两种常用汽车板材进行激光拼焊,测试了不等厚激光拼焊板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处与基体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与基体的组织形貌差异较大。... 对1.5 mm厚的DC56D+Z与0.7 mm厚的HC180BD+Z两种常用汽车板材进行激光拼焊,测试了不等厚激光拼焊板的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处与基体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焊缝与基体的组织形貌差异较大。焊缝两侧硬度呈非对称分布,焊缝处最高硬度达到200 HV,高于母材。接头的单向拉伸断裂发生在HC180BD+Z钢侧,强度略低于HC180BD+Z钢母材,但断后伸长率仅为HC180BD+Z钢母材的56.8%。杯突试验后,断裂位置均发生在薄板侧,随着薄板侧占比增大,其焊缝由直线型转变为抛物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拼焊 不等厚 焊接接头 性能分析
下载PDF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流场与钢-渣界面波动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董伊康 刘天武 +3 位作者 罗扬 王健 张琳 孔维明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2332-2336,共5页
基于Fluent商用有限元平台,以1 300×200 mm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实际生产工艺,利用VOF方法建模计算,并追踪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运动;分析了拉速和水口浸入深度对系统流场和钢-渣界面波动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水模实验验证... 基于Fluent商用有限元平台,以1 300×200 mm板坯连铸结晶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实际生产工艺,利用VOF方法建模计算,并追踪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运动;分析了拉速和水口浸入深度对系统流场和钢-渣界面波动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水模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准确性。同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结晶器钢-渣界面稳定性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拉速的增加会加剧结晶器弯月面处的界面波动,浸入深度的增加可有效抑制钢-渣界面波动,避免卷渣现象发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为获得稳定流场和减少界面波动,建议的工艺匹配值为:拉坯速度1.2 m/min,水口浸入深度28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 流场 钢-渣界面 FLUEN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强双相钢动态力学及断裂失效行为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伊康 薛仁杰 +2 位作者 张青 陈屹松 吴昊 《河北冶金》 2023年第11期47-51,56,共6页
先进高强钢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材料力学性能断裂模型的精准表征能够有效提升整车碰撞安全仿真精度。以车身部件常用材料HC340/590DP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方程拟合,描述了应变速率对HC340... 先进高强钢的应用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材料力学性能断裂模型的精准表征能够有效提升整车碰撞安全仿真精度。以车身部件常用材料HC340/590DP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测试及本构方程拟合,描述了应变速率对HC340/590DP钢力学行为的影响,采用DIC+CAE技术,对静态拉伸、R5和R20缺口拉伸、中心孔拉伸、剪切拉伸以及拉剪拉伸6种典型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应变和应力三轴度进行测试分析,分析了该钢种的断裂形态,建立了HC340/590DP钢的断裂失效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对标计算和试样拉伸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HC340/590DP钢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之增加;试验测得的不同应力状态下试样断裂模式及力-位移曲线均与数值仿真结果高度吻合,表明建立的材料模型适合用于工程仿真,能够对HC340/590DP钢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失效行为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双相钢 动态力学 断裂失效 GISSMO模型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典型汽车板的动态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伊康 熊自柳 +3 位作者 罗扬 王健 杨婷 王立辉 《河北冶金》 2021年第1期22-27,共6页
采用高速拉伸试验机,对车身常用板材DC06、HC340LA、HC420/780DP 3种汽车用钢,实施了不同应变速率(0.003 s^(-1)、20 s^(-1)、50 s^(-1)、100 s^(-1)、200 s^(-1)、400 s^(-1)、700 s^(-1))条件下的高速拉伸实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 采用高速拉伸试验机,对车身常用板材DC06、HC340LA、HC420/780DP 3种汽车用钢,实施了不同应变速率(0.003 s^(-1)、20 s^(-1)、50 s^(-1)、100 s^(-1)、200 s^(-1)、400 s^(-1)、700 s^(-1))条件下的高速拉伸实验,得到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其进行了动态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汽车钢均表现出应变速率敏感特性,材料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存在应变速率强化效应,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大于准静态条件下的相关指标。同时在高应变速率下,材料呈现出增塑特征,强度级别越低的材料,应变速率敏感性越大,并且屈服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要高于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汽车用钢 高速拉伸 应变速率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Evolution of bonding interface in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 of Cu/Al clad strip 被引量:12
12
作者 Hua-gui HUANG Yi-kang DONG +1 位作者 Meng YAN Feng-shan D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019-1025,共7页
Cu/Al clad strips are prepared using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SLCRB)technique with a d160mm×150mm twin-roll experimental caster.The extent of interfacial reactions,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an... Cu/Al clad strips are prepared using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SLCRB)technique with a d160mm×150mm twin-roll experimental caster.The extent of interfacial reactions,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and their micro-morphology evolution in the SLCRB process are investiga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and X-ray diffraction(XRD).In the casting pool,initial aluminized coating is first generated on the copper strip surface,with the diffusion layer mainly consisting ofα(Al)+CuAl2and growing at high temperatures,with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10μm.After sequent rolling below the kiss point,the diffusion layer is broken by severe elongation,which leads to an additional crack bond process with a fresh interface of virgin base metal.The average thickness is reduced from10to5μm.The reaction products,CuAl2,CuAl,and Cu9Al4,are dispersed along the rolling direction.Peeling and bending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acture occurs in the aluminum substrate,and the morphology is a dimple pattern.No crack or separation is found at the bonding interface after90°-180°bending.The presented method provides an economical way to fabricate Cu/Al clad strip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 clad strip solid.liquid cast-rolling bonding bonding interface reaction diffusion peeling test
下载PDF
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动态变形行为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自柳 吝章国 +3 位作者 孙力 董伊康 罗杨 王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8-23,36,共7页
对DP590钢板和CR340LA钢板在应变速率为0.003s-1(准静态)和20~700s-1(动态)下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板的动态拉伸变形行为、应变速率敏感性和动态断裂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板的动态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无屈服平台,屈服... 对DP590钢板和CR340LA钢板在应变速率为0.003s-1(准静态)和20~700s-1(动态)下进行了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试验钢板的动态拉伸变形行为、应变速率敏感性和动态断裂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板的动态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无屈服平台,屈服后真应力随真应变的增加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应变速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略高于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并且DP590钢板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和硬化指数均高于CR340LA钢板的;两种试验钢板的均匀伸长率均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DP590钢板中的位错密度增加,当应变速率不小于200s-1时出现位错胞;DP590钢板在准静态拉伸时发生明显颈缩,而动态拉伸时未发生颈缩,且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拉伸断口上的C形韧窝数量减少,等轴状韧窝数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伸 应变速率 高强汽车钢板 变形行为
下载PDF
汽车用IF钢DC04成形极限及拉延成形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薛峰 安治国 +2 位作者 董伊康 杨婷 赵楠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研究了汽车用冷轧IF钢DC04的组织和性能,并通过材料成形极限图对材料在冲压成形中出现的失效进行了分析。利用DC04钢成形极限图对深冲拉延过程中的起皱、隐裂、开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DC04钢 冲压 起皱 成形极限图(FLD)
下载PDF
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健 孙力 +2 位作者 熊自柳 罗扬 董伊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20,共5页
通过显微组织和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了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DP980钢矩形管在成形过程中,其弯角部位近内表面处的塑性明显低于近外表面处的;弯角处裂纹起裂于内表面,由内表面向外表面沿马氏体堆簇部位扩展;... 通过显微组织和微观形貌观察,分析了DP980钢板辊弯成形矩形管过程中的开裂行为。结果表明:DP980钢矩形管在成形过程中,其弯角部位近内表面处的塑性明显低于近外表面处的;弯角处裂纹起裂于内表面,由内表面向外表面沿马氏体堆簇部位扩展;裂纹始端呈穿晶扩展,始端断口呈现解理断裂特征,裂纹末端断口及人工断口呈现准解理断裂与韧性断裂混合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980钢 矩形管 辊弯成形 开裂行为
下载PDF
彩涂板发展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力 卢岳 +1 位作者 董伊康 张馨月 《江西建材》 2022年第6期17-19,22,共4页
文中概述了彩涂板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彩涂板中涂层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彩涂板未来的应用场景,未来可朝着装配式施工、家居家电一体化,智能化整体家居等方向发展,最后对彩涂板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彩涂板 装饰板 金属覆膜 涂层技术 装配式建筑
下载PDF
基于应力修正的高强钢韧性断裂失效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婷 张青 +2 位作者 杨西鹏 邢承亮 董伊康 《河北冶金》 2022年第5期24-30,共7页
基于高强钢材料的强度退化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强度退化模型,联合MULEI韧性断裂准则,建立了一种弱耦合的损伤失效预测模型。利用DP780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单轴拉伸试验,结合DIC表面应变场测试与有限元仿真对标分析方法,确定了DP780材... 基于高强钢材料的强度退化特征,提出了改进的强度退化模型,联合MULEI韧性断裂准则,建立了一种弱耦合的损伤失效预测模型。利用DP780材料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单轴拉伸试验,结合DIC表面应变场测试与有限元仿真对标分析方法,确定了DP780材料大变形的双Voce本构关系,获取了改进的强度退化模型参数,并校准了MULEI韧性断裂准则参数。应用ABAQUS用户子程序接口开发了断裂失效模型子程序,与非耦合失效模型及GISSMO耦合失效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强度退化的耦合失效模型对DP780材料的断裂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真实地反映材料损伤至断裂过程的应力应变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型 应力修正 韧性断裂准则 DP780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420 MPa级Nb微合金化高强度钢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辉 张青 +4 位作者 董伊康 李建英 武冠华 张彩东 张雲飞 《河北冶金》 2023年第8期20-24,共5页
微合金化高强钢多采用Nb、Ti、V、B单一或复合元素添加实现钢的微合金化。针对420 MPa级高强钢,河钢采用单一Nb微合金化技术,将Nb含量控制在0.04%~0.06%范围内,并通过控制终轧温度880~930℃、卷取温度560~600℃、退火保温温度800~850℃... 微合金化高强钢多采用Nb、Ti、V、B单一或复合元素添加实现钢的微合金化。针对420 MPa级高强钢,河钢采用单一Nb微合金化技术,将Nb含量控制在0.04%~0.06%范围内,并通过控制终轧温度880~930℃、卷取温度560~600℃、退火保温温度800~850℃、时效温度350~450℃等一系列工艺技术,生产出了420 MPa级Nb微合金化低合金高强钢。结合试验检测技术,分析了钢的显微组织、过程能力、成形极限、疲劳极限及磷化性能。结果表明,420 MPa Nb微合金高强钢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析出物,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过程能力指数均>1.33;FLCO≥20%,成形性良好;疲劳延伸系数0.14546,疲劳延性指数0.72641;磷化膜覆盖率100%,晶粒大小3~8μm。经批量生产使用,该钢种产品综合性能优良,具备稳定供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NB微合金化 显微组织 过程能力指数 成形性 磷化
下载PDF
终轧温度对180 MPa级烘烤硬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立辉 齐建军 +2 位作者 熊自柳 董伊康 张青 《河北冶金》 2021年第2期16-19,73,共5页
分析了不同终轧温度下,烘烤硬化钢HC180B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由860℃提高到940℃,HC180B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一定程度地下降,延伸率和n、r值则随之增加;金相组织均为等轴铁素体,且无任何析出物。920℃的... 分析了不同终轧温度下,烘烤硬化钢HC180B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终轧温度由860℃提高到940℃,HC180B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一定程度地下降,延伸率和n、r值则随之增加;金相组织均为等轴铁素体,且无任何析出物。920℃的终轧温度有益于冷轧退火后钢板{111}织构组分的发展,此温度下,HC180B钢的综合力学性能相对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烤硬化钢 HC180B钢 终轧温度 强度 组织 织构
下载PDF
后背门外板冲压颈缩缺陷分析与改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林林 陈小虎 +2 位作者 董伊康 王健 张博 《河北冶金》 2021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后背门外板的成形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与材料相匹配的冲压工艺参数。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涂油量等方面,对零件实际冲压过程中使用不同批次材料出现的局部颈缩缺陷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 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后背门外板的成形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与材料相匹配的冲压工艺参数。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涂油量等方面,对零件实际冲压过程中使用不同批次材料出现的局部颈缩缺陷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认为,仿真结果与实际冲压效果基本一致,材料的时效性较差,自然时效后强度升高、伸长率降低是造成板料冲压局部颈缩的主要原因。通过严格控制过剩碳含量,改善自然时效性,有效保证了冲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背门外板 有限无模型 颈缩 自然时效 冲压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