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迈蒙尼德的宇宙生成论-先知论
1
作者 董修元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中世纪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在其两部主要的哲学-神学著作《迷途指津》和《律法再述》中,就宇宙生成论和先知论问题作出了两种相互歧异的观点表述。就前者论,《律法再述》持宇宙永恒观,而《迷途指津》则系统批判宇宙永恒论而支持从虚无创... 中世纪犹太思想家迈蒙尼德在其两部主要的哲学-神学著作《迷途指津》和《律法再述》中,就宇宙生成论和先知论问题作出了两种相互歧异的观点表述。就前者论,《律法再述》持宇宙永恒观,而《迷途指津》则系统批判宇宙永恒论而支持从虚无创世说;就后者看,《律法再述》暗示先知是人类理智与道德德性完善的自然结果,《迷途指津》则着重指出神握有阻止具备资质之人成为先知的否决权。实际上,两书的宇宙生成论-先知论表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分别代表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和一神论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理论立场。迈蒙尼德为何在两部著作中持不同观点,他究竟倾向于何种立场,则成为中世纪哲学研究界长期争论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生成论 先知论 迈蒙尼德 辩证论证 教化意识
下载PDF
奥古斯丁可能性观念的偶态形而上学分析
2
作者 董修元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7,共8页
奥古斯丁在反佩拉纠主义系列论文中,围绕"人有无罪的可能"和"人必然犯罪"这两个论题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不同于希腊化思维的可能性观念,即在上帝的可能与神所择定的可能。他开辟出从可能性出发理解现实性的思路,... 奥古斯丁在反佩拉纠主义系列论文中,围绕"人有无罪的可能"和"人必然犯罪"这两个论题的兼容性问题,提出一种不同于希腊化思维的可能性观念,即在上帝的可能与神所择定的可能。他开辟出从可能性出发理解现实性的思路,对希腊化哲学的中心概念"自然-本性"予以解构和重新赋义。而当代基督教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的偶态形而上学理论与奥古斯丁的可能性辨析,在思想出发点与深层结构上,具有诸多相互发明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性 自然-本性 可能世界
下载PDF
国家主义倾向: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被引量:3
3
作者 江华 董修元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7-70,共4页
王安石的新法体系是一套国家理性全面控制社会运行的设计蓝图,它将儒家学说中人为干预的理论倾向发挥到极致,与社会分化,政企分开的现代社会模式背道而驰,从而造成了必然失败的历史命运。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国家主义 自然与人为 义利 理性控制
下载PDF
以色列大学创新理念与机制——访萨拉·斯钟萨教授 被引量:2
4
作者 董修元 孙玥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7-142,共16页
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包括以色列的全方位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7年3月,中国与以色列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建立创新全面... 在“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引领下,中国与中东国家包括以色列的全方位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7年3月,中国与以色列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在创新体系运行中,高校与科研院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中国教育部宣布从2017年起全面启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理念 以色列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授 萨拉 中国政府 全面伙伴关系
原文传递
阿维森纳与阿维罗伊论形而上学的主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董修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共9页
面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与神学双重主题设定,阿维森纳在亚历山大和法拉比的提示下将形而上学的主题确定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在他看来,神学是形而上学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通过普遍存在论分析达到的。阿维罗伊从亚里士多德... 面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与神学双重主题设定,阿维森纳在亚历山大和法拉比的提示下将形而上学的主题确定为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在他看来,神学是形而上学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通过普遍存在论分析达到的。阿维罗伊从亚里士多德文本出发对阿维森纳的形而上学进路提出批评,认为神作为最核心意义上的存在者属于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从物理学中接受神的存在,并通过对可感事物的存在本性的探究而获得关于神的知识。阿维森纳与阿维罗伊之于形而上学主题的对立性理解,基本划定了中世纪后期西方哲学家们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范围,进而预示了形而上学学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逍遥派 形而上学 存在论 神学
原文传递
迈蒙尼德论萨比教 被引量:1
6
作者 董修元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79,共8页
萨比教,是中世纪穆斯林学者对亚伯拉罕传统之外的具有一定的一神论倾向的异教的称呼。其实质是产生于古代晚期的异教一神教的阿拉伯变种。生活于阿拉伯世界的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运用当时流行的萨比文献,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萨比叙事,以此... 萨比教,是中世纪穆斯林学者对亚伯拉罕传统之外的具有一定的一神论倾向的异教的称呼。其实质是产生于古代晚期的异教一神教的阿拉伯变种。生活于阿拉伯世界的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运用当时流行的萨比文献,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萨比叙事,以此为亚伯拉罕一神教的诞生和摩西立法的缘由提供历史背景的解释。在评述萨比教神话、教义与仪式的过程中,迈蒙尼德发掘出萨比教潜在的一神论预设,并深入揭示萨比教由原始一神教蜕化为偶像崇拜的宗教认识论根源。而他对萨比教社群的分层处理,更折射出他在萨比教与古代哲学之间关系问题上的微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比教 一神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
原文传递
迈蒙尼德《迷途指津》中的目的论思想研究
7
作者 董修元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103,共10页
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中对目的论问题进行了辩证探讨。他将自然物的存在目的分为最初目的(内在目的)和最终目的(外在目的),并将后者确立为探讨的主题。通过分别考察基于"世界永恒"与"有始前提"的各种目的论或反... 迈蒙尼德在《迷途指津》中对目的论问题进行了辩证探讨。他将自然物的存在目的分为最初目的(内在目的)和最终目的(外在目的),并将后者确立为探讨的主题。通过分别考察基于"世界永恒"与"有始前提"的各种目的论或反目的论观点(包括亚里士多德式自然主义、人类中心论和唯意志论等),迈蒙尼德最终得出结论:一切存在物都有内在目的,即维持和延续自身的存在、实现所属物种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一部分存在物具有最终目的,即服务于比这些存在物更完善、同时又需要由它们提供物质条件的事物;人不是世界的目的,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外在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目的 宇宙永恒论 人类中心论 可能性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
原文传递
迈蒙尼德与朱熹论礼法对于实现人之完善的作用
8
作者 董修元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在12世纪文化危机与政治危机交织的复杂局势下,迈蒙尼德和朱熹作为中世纪犹太教与儒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试图通过重新解释和系统整理礼法的方式来提供解困之道。两人共通的思路是运用哲学思辨揭示礼法的宗旨,在某种泛质形论的人性观基础... 在12世纪文化危机与政治危机交织的复杂局势下,迈蒙尼德和朱熹作为中世纪犹太教与儒教思想的集大成者,试图通过重新解释和系统整理礼法的方式来提供解困之道。两人共通的思路是运用哲学思辨揭示礼法的宗旨,在某种泛质形论的人性观基础上论证礼法对于实现人类完善的普遍价值。同时,在这一框架下,两位思想者各自所采取的整合经典传统与哲学资源的模式(协调互补与择取熔铸)也呈现出极具类型学意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蒙尼德 朱熹 礼法 犹太律法学 礼学
原文传递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论形而上学
9
作者 董修元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4期46-47,共2页
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纳和阿维罗伊所代表的阿拉伯逍遥派,上承古代晚期的亚里士多德注疏传统,下启西方经院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探索。因此,对两人相关观点及其分歧的研究,将有助于澄清形而上学学科史上的这一关键环节。
关键词 阿维森纳 经院哲学 论形而上学 学科史 阿拉伯 古代晚期 中世纪 亚里士多德
原文传递
迈蒙尼德医学著作和思想述评
10
作者 董修元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18年第2期81-93,263-264,共14页
迈蒙尼德代表着中世纪犹太社群的最高理智成就:不仅是最伟大的犹太律法学家和哲学家,也是最杰出的犹太医生。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声望,在他所置身的更广大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甚至要超过他作为一位哲学家的声望。迈蒙尼德的医学著作可... 迈蒙尼德代表着中世纪犹太社群的最高理智成就:不仅是最伟大的犹太律法学家和哲学家,也是最杰出的犹太医生。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声望,在他所置身的更广大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中,甚至要超过他作为一位哲学家的声望。迈蒙尼德的医学著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当时某位穆斯林权贵委托而写的针对赞助人所关切的某种病症或保健方法的专题论文,如《论哮喘》《论毒物及其解药》《论养生之道》等;另一类是出于本人的知识兴趣而写作的医学汇纂评注,如《〈希波克拉底医学箴言〉评注》和《摩西医学箴言》。这两类著作分别体现了迈蒙尼德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和作为一位医学科学家的双重自我定位。在医学科学方面,迈蒙尼德一方面接受以盖伦为代表的古希腊医学的基本范式,另一方面又对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等古典医学权威提出批评,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科学方法论上。追随法拉比,迈蒙尼德认为医学因其实用性与经验依赖性是一门技艺而非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然而,不同于其他技艺,医学更需要建基于科学原理和逻辑论证。事实上,迈蒙尼德是试图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科学标准引入医学研究和实践而提升医学的确定性及可靠性。迈蒙尼德的医学方法论批判主要围绕'经验/实验'和'妄言(伪科学)'这两个概念进行,后两者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而且还和他反对神秘主义(被他定性为偶像崇拜—巫术化倾向)、改革犹太教的计划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迈蒙尼德 中世纪医学 科学方法论
原文传递
真与是之间--阿威罗伊论阿维森纳的存在-本质区分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修元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133,161,共7页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集大成者阿维森纳系统区分了存在与本质。阿威罗伊为了应对神学家的挑战、抵制哲学与神学合流的趋向,对这一区分进行了全盘批判。他指责阿维森纳将"存在"理解为偶性,而后者只是观念性的偶性,并无形而... 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集大成者阿维森纳系统区分了存在与本质。阿威罗伊为了应对神学家的挑战、抵制哲学与神学合流的趋向,对这一区分进行了全盘批判。他指责阿维森纳将"存在"理解为偶性,而后者只是观念性的偶性,并无形而上学意义。通过对相关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归因"并不成立,对于真实的本体论的理解并非阿维森纳独创,而是源自亚里士多德,阿维森纳与亚里士多德在存在—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源于对可能性观念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本质 阿维森纳 阿威罗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