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食品中噬菌体多样性、辅助代谢功能及宿主互作研究进展
1
作者 戚少含 谭贵良 +4 位作者 陈穗 李向丽 李琳 赵力超 董修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0-310,共11页
噬菌体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和最丰富的生物实体。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生境中噬菌体组成和功能的研究日渐增多,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发酵食品中的噬菌体通过裂解循环和溶原循环两个生... 噬菌体是地球上多样性最高和最丰富的生物实体。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生境中噬菌体组成和功能的研究日渐增多,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发酵食品中的噬菌体通过裂解循环和溶原循环两个生命周期与细菌宿主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扮演重要生态角色,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噬菌体也具有潜在辅助代谢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酵食品风味物质形成。本文对发酵食品噬菌体研究现状和热点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发酵食品中噬菌体组成及多样性、噬菌体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辅助代谢功能以及噬菌体与宿主相互作用及机制(如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结合受体),最后对发酵食品领域噬菌体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以期为噬菌体在发酵食品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多样性 辅助代谢功能 相互作用 宿主 发酵食品
下载PDF
3种测定广式酱油中总糖含量的方法比较
2
作者 黄华丹 阚启鑫 +6 位作者 张乐宜 袁铭 邓广牒 曹庸 张灵芬 董修涛 贺丽苹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6-304,共9页
该研究通过比较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种方法测定广式酱油总糖含量的差异,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期筛选出一种适合广式酱油总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显示,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分别在0.50~8.00、0... 该研究通过比较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3种方法测定广式酱油总糖含量的差异,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以期筛选出一种适合广式酱油总糖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显示,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分别在0.50~8.00、0.00~0.08和0.00~0.0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直接滴定法、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的精密度试验的RSD值分别为1.07%、0.05%、0.05%,重现性试验的RSD值分别为0.88%、3.93%、3.24%,直接滴定法在24 h内显色稳定,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在1 h内显色稳定。而在加标回收率试验中,蒽酮硫酸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较高,为168.04%,RSD值为2.97%,直接滴定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4.67%,RSD值为2.07%,苯酚硫酸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3.85%,但其RSD值为8.04%,蒽酮硫酸法测定酱油总糖含量的准确度低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直接滴定法和苯酚硫酸法的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良好,理论上均具有可行性,蒽酮硫酸法不适合用于广式酱油总糖含量的测定。酱油中总糖含量是反映酱油品质的基本指标之一,筛选出适合酱油总糖含量的检测方法,对实际酱油生产监控和产品加工过程的品质控制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酱油总糖含量测定方法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总糖 直接滴定法 苯酚硫酸法 蒽酮硫酸法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酱油梯度盐分发酵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修涛 刘玉汝 +2 位作者 陈仕伟 杨康 刘建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4期111-112,共2页
该文研究了一种先低盐发酵,后补加精盐进行高盐发酵的酱油酿造工艺,使得发酵周期缩短,产能提升,并且利用该方法酿造的酱油酯香味突出,口感鲜美,且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没有差别。
关键词 酱油酿造 补盐 高盐稀态发酵
下载PDF
黄豆连续蒸煮在酱油生产中的运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修涛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22期128-128,131,共2页
酱油是当前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对于提升食物口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黄豆连续蒸煮在酱油生产中的运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以期提升酱油生产品质,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日常饮食需求。
关键词 黄豆连续蒸煮 酱油生产 运用措施
下载PDF
日式风味酱油酿造工艺的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易九龙 梁亮 +1 位作者 董修涛 吴远浩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4期26-27,31,共3页
日式酱油一般以豆粕和炒麦为原料,通过低温盐水入醪及密闭发酵罐控温发酵,且需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菌。通过该工艺所酿酱油风味优于传统广式天然油,醇香浓郁,后味突出,产品可定位于高端酱油市场。
关键词 日式酱油 发酵工艺 风味
下载PDF
基于改善酱油风味的微生物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听明 董修涛 陈仕伟 《中国食品》 2021年第13期132-132,共1页
酱油最早起源于我国,如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制作菜肴时的重要调味料。在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微生物和制造工艺还会对酱油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改善酱油风味,应合理运用微生物,并采用... 酱油最早起源于我国,如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人们制作菜肴时的重要调味料。在酱油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微生物和制造工艺还会对酱油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改善酱油风味,应合理运用微生物,并采用科学的工艺进行加工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调味料 酱油风味 合理运用 制造工艺 菜肴 制作
下载PDF
减曲发酵在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尹何南 刘建华 +2 位作者 董修涛 李兴周 陈素珍 《中国食品工业》 2019年第6期74-77,共4页
本研究利用减曲工艺生产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通过对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减曲工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减曲量为30%时,使用炒麦粉替代面粉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水分,同时也能赋予其更加浓郁的酯香;提高蒸煮的压力和时间能够使... 本研究利用减曲工艺生产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通过对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减曲工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减曲量为30%时,使用炒麦粉替代面粉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水分,同时也能赋予其更加浓郁的酯香;提高蒸煮的压力和时间能够使熟料消化率达到83.00%,有利于原料蛋白质的分解。在此工艺下生产的酱油产品理化指标也与我司的酱油相当,其色泽、口感和风味均能满足市场上对广式高盐稀态酱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曲 广式 高盐稀态酱油
下载PDF
制备富硒酱油的酿造方法研究
8
作者 周萌萌 董修涛 付寒奇 《现代食品》 2022年第15期213-216,共4页
实验考察普罗威登斯菌、酵母菌群和米曲霉3种菌群混合制曲与酵母菌群、米曲霉两种菌群混合制曲对酿造酱油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有机硒含量以及氨基酸态氮和总氮含量较高。实验组添加有机硒酱油产品抗... 实验考察普罗威登斯菌、酵母菌群和米曲霉3种菌群混合制曲与酵母菌群、米曲霉两种菌群混合制曲对酿造酱油理化指标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有机硒含量以及氨基酸态氮和总氮含量较高。实验组添加有机硒酱油产品抗氧化性高于对照组,可有效延缓被氧化的时间。3种菌群混合制曲的风味物质更加突出,品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威登斯菌 酵母菌 米曲霉 混合发酵
下载PDF
减曲发酵在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酿造中的应用
9
作者 尹何南 刘建华 +2 位作者 董修涛 李兴周 陈素珍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第11期72-75,共4页
本研究利用减曲工艺生产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通过对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减曲工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减曲量为30%时,使用炒麦粉替代面粉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水分,同时也能赋予其更加浓郁的酯香;提高蒸煮的压力和时间能够使... 本研究利用减曲工艺生产广式高盐稀态酱油,通过对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价的分析确定减曲工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减曲量为30%时,使用炒麦粉替代面粉能够降低混合料的水分,同时也能赋予其更加浓郁的酯香;提高蒸煮的压力和时间能够使熟料消化率达到83.00%,有利于原料蛋白质的分解。在此工艺下生产的酱油产品理化指标也与我司的酱油相当,其色泽、口感和风味均能满足市场上对广式高盐稀态酱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曲 广式 高盐稀态酱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