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对不同光强的光合响应 被引量:18
1
作者 姚志刚 王中生 +4 位作者 颜超 董卓瑶 徐卫祥 魏娜 安树青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3-88,共6页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50%和5%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 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100%、50%和5%自然光强),测定了濒危植物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及其相应的形态指标,以探讨银缕梅幼苗叶片光合功能执行及叶形态建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响应趋势。结果表明:银缕梅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随着光强下降而显著降低,表明当年生新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利用低强度光。全光强下银缕梅幼苗虽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但其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同样显著高于弱光下的幼苗,表明在幼苗建成阶段其强光利用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增加热耗散以散发过剩的光能。50%光强下的银缕梅幼苗叶片的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5%及100%光强下幼苗叶片的SLA,并且单株产叶数显著增加,说明在中等遮荫条件下银缕梅幼苗可进行有效的光合功能执行,并在形态建成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响应。5%光强下银缕梅幼苗的SLA最低,但单位面积及单位干质量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50%与全光照下幼苗的相应指标。银缕梅幼苗在光合功能执行以及叶形态建成等方面对低光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策略,较好地解释了自然种群中幼树(幼苗)个体占据绝对优势的现象。但作为典型的阳生性树种,生长后期的光资源限制则可能导致植株处于"光饥饿"的压制状态,严重限制其种群更新。光环境的改善将直接促使幼树(幼苗)从光制约状态释放出来,以利于银缕梅种群的顺利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缕梅 光合作用 光适应
下载PDF
基于BIOME4模拟未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生物群区的分布 被引量:4
2
作者 董卓瑶 欧阳琰 +4 位作者 李航 王磊 赵德华 安树青 刘世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7,共7页
利用生物地理耦合模型BIOME4,模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生物群区的潜在分布。根据中国气候-植被的关系对BIOME4的环境限制因子进行修正,运用经过修正的BI-OME4模拟现实与未来生物群区的分布。Kappa检验表明,BIOME4可以较精... 利用生物地理耦合模型BIOME4,模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生物群区的潜在分布。根据中国气候-植被的关系对BIOME4的环境限制因子进行修正,运用经过修正的BI-OME4模拟现实与未来生物群区的分布。Kappa检验表明,BIOME4可以较精确地模拟生物群区的分布,其中,热带常绿林、热带落叶林、亚热带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落叶泰加林和温带草原均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温带针叶林、冷温带针叶林的模拟结果不理想;在SRES-A1B情景下,模拟结果表明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泰加林的分布均发生了明显的北迁;在未来生物群区分布的主要变化区域位于海南沿海,热带和亚热带的交界处,北亚热带和温带大部分地区以及冷温带和寒温带境内大部分地区。热带森林、亚热带混交林、冷温带针阔混交林的面积分别增加了1.167 6×105、5.004 8×105与6.110 0×105 km2;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泰加林的面积分别减少2.089 0×105、2.162 8×105和2.517 0×105 km2;温带针叶林在未来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4模型 中国东部南北样带 生物群区
下载PDF
城市特殊性环境问题——南京市恶臭污染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董卓瑶 欧阳琰 +1 位作者 安树青 张予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449-19453,19467,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南京地区近年来关于恶臭污染较为集中的居民投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模拟得到了主要恶臭物种硫化氢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当主导风向为偏北或东北风且地面风速不太大时... 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南京地区近年来关于恶臭污染较为集中的居民投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模拟得到了主要恶臭物种硫化氢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当主导风向为偏北或东北风且地面风速不太大时,排放源易对主城区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模拟日当日,排放源主要影响主城区中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受影响较小。各地区硫化氢浓度与排放源相对位置远近有关,其中化纤新村处日均浓度为6.94μg/m3,玄武湖处日均浓度为3.96μg/m3。玄武湖以北地区作为硫化氢浓度高值地区恰好对应着居民投诉高发地区。大气化学反应对硫化氢环境浓度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恶臭污染 硫化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