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素斑品种菁松的茶斑限性定向转育
1
作者 廖鹏飞 李琼艳 +7 位作者 罗顺高 刘敏 朱红涛 李继娅 白红英 陈海佺 范永慧 董占鹏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 为在家蚕现行素斑品种菁松的幼虫发育早期进行雌雄性别鉴别,实现雌雄分养分缫差异化利用目的,用普斑限性品系云蚕7A的雌与茶斑品系Cb的雄杂交后,再分别与现行素斑品系菁松A、菁松B杂交,其后代连续数次回交素斑亲本后自交,结合分类选择进行个体和蛾区选择淘汰,将云蚕7A的普斑限性基因和Cb的茶斑基因转入现行素斑品种菁松中,定向转育得到菁A茶限和菁B茶限。结果表明:转育过程中,幼虫斑纹分化成颜色与形状易于分辨的茶斑与非茶斑2种类型,转育得到的菁A茶限和菁B茶限幼虫在3龄初期就会呈现茶斑颜色深浅明显不同的分化,能准确分辨雌雄,其虫蛹率分别为96.91%和96.40%,全茧量分别为1.62 g和1.56 g,茧层率分别为23.78%和23.26%,经济性状与其轮回亲本的差异较小,表现出健康好养、茧质优良等特性。研究结果可为创建特殊性状的育种材料、差异化利用雌雄蚕,以及降低雄蚕种繁育成本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普斑限性 素斑 茶斑限性 定向转育
下载PDF
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对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
2
作者 刘敏 李继娅 +4 位作者 范永慧 廖鹏飞 杨海 李国灿 董占鹏 《中国蚕业》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优良的抗BmNPV家蚕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进行了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研究,调查分析了这些家蚕育种素材24 h疏毛率、2眠蚕体质量及3龄蚕存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 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适应性优良的抗BmNPV家蚕品种,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保存的25份抗BmNPV家蚕育种素材进行了人工饲料育适应性研究,调查分析了这些家蚕育种素材24 h疏毛率、2眠蚕体质量及3龄蚕存活率。结果表明:供试的25份家蚕育种素材中,24 h疏毛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18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5份;人工饲料育2眠蚕体质量多数低于桑叶育,但是其中有5份高于桑叶育,明8C高出桑叶育43.08%;3龄蚕存活率在90.10%~100%之间的有6份,在80.10%~90.00%之间的有13份,在60.10%~80.00%之间的有6份;24 h疏毛率在80.00%以上且与3龄蚕存活率差距在10个百分点以内的有11份,对该11份家蚕育种素材的24 h疏毛率和3龄蚕存活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相关系数为0.634,呈显著相关。通过本试验,筛选出24 h疏毛率高和3龄蚕存活率高的家蚕育种素材,为选育出对人工饲料育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抗BmNPV家蚕新品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抗BmNPV 育种素材 人工饲料 疏毛率 3龄蚕存活率
下载PDF
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经济性状与繁殖力的影响
3
作者 李涛 刘敏 +3 位作者 刘增虎 范永慧 廖鹏飞 董占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3-100,共8页
【目的】探明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经济性状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溴虫腈在蚕桑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个家蚕品系(p50和QBA)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mg/L溴虫腈处理新鲜桑叶并晾干叶面水分后连续饲喂其5龄幼蚕1 d(处理1)、3 d(... 【目的】探明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经济性状和繁殖力的影响,为溴虫腈在蚕桑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个家蚕品系(p50和QBA)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mg/L溴虫腈处理新鲜桑叶并晾干叶面水分后连续饲喂其5龄幼蚕1 d(处理1)、3 d(处理2)、5 d(处理3)、7 d(处理4)至上簇结茧,以相同时间饲喂等量清水处理桑叶为对照(CK),研究其5龄幼蚕存活率、结茧率、化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以及雌雄蛾羽化率、单雌蛾产卵数和受精卵率的变化。【结果】不同处理2个家蚕品系5龄幼蚕存活率、结茧率和化蛹率分别为91.11%~98.89%/94.44%~98.89%、80.42%~100.00%/90.64%~100.00%和57.60%~100.00%/78.00%~100.00%;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p50和QBA雌/雄蚕各处理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重呈下降趋势,雌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分别为0.84~1.29 g/1.31~1.69 g、0.09~0.15 g/0.26~0.33 g、10.70%~11.66%/19.26%~19.97%和0.74~1.14 g/1.05~1.36 g,雄蚕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重分别为0.64~0.97 g/1.09~1.35 g、0.09~0.14 g/0.26~0.30 g、13.49%~14.86%/22.50%~24.11%和0.55~0.83 g/0.83~1.05 g,QBA雌/雄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重均大于p50;2个家蚕品系的雌蛾和雄蛾羽化率随着饲喂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同处理雌蛾羽化率低于雄蛾,在已羽化的各处理中,p50和QBA的雌蛾羽化率分别为59.84%~98.15%和40.67%~97.22%,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2和处理3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雄蛾羽化率分别为67.22%~100.00%和28.25%~98.15%,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3和处理4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在已羽化的各处理中,p50和QBA各处理单雌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304~430粒和298~545粒,均以CK最高,分别以处理2和处理3最低,显著和极显著低于CK;各处理受精卵率分别为95.30%~96.16%和88.14%~95.08%,与CK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溴虫腈对家蚕具有一定的慢性累积毒性,且溴虫腈胁迫对家蚕的经济性状和繁殖力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虫腈 家蚕 经济性状 繁殖力 累积毒性
下载PDF
南疆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贡献及决策系数分析
4
作者 李长喜 董占鹏 +3 位作者 关永虎 刘金伟 李航 梅拥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6-1502,共17页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 研究陆地棉亲本及F1组合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性状的遗传,为育种工作者对某些性状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30个陆地棉品种(系)及其206个F1组合的4个农艺性状和4个产量性状的观察结果进行了遗传贡献分析和决策系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亲本的8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5.54%~50.83%之间, F1组合则在3.96%~55.87%之间。农艺性状(除第一果枝节位对衣分外)对产量性状的加性贡献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贡献率在4%~100%),五瓣铃率和株高对单株铃数和铃重的加性贡献率和显性×环境互作贡献率均达0.01以上的正向极显著水平。遗传效应中受加性效应控制有第一果枝高度、株高、五瓣铃率、铃重和衣分,其中衣分为最大。株高除加性效应较小外,其显性效应、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和互作广义遗传率均为最大。确定了提高陆地棉杂交种后代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和限制性状。陆地棉变异系数幅度较大;五瓣铃率和株高对提高单株铃数和铃重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的主要决策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产量性状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遗传贡献分析 决策系数分析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作用及两者在桑树上的分布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昌雄 刘增虎 +3 位作者 杨伟克 李琼艳 李涛 董占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为了明确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在桑树上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作用和防治潜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使用叶片采集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和龟纹瓢虫分布进行了调查,在室内开展... 为了明确桑蓟马Pseudodendrothrips mori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在桑树上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作用和防治潜力,本试验采用五点取样法,使用叶片采集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和龟纹瓢虫分布进行了调查,在室内开展了龟纹瓢虫2龄、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在桑叶背面的种群数量更高,主要分布在第2至第5叶位上。龟纹瓢虫对桑蓟马若虫和成虫的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龟纹瓢虫3龄幼虫对桑蓟马的控制能力大于2龄幼虫,2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91.74头和55.56头,3龄幼虫分别为344.83头和196.08头。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龟纹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数量受自身密度的影响。龟纹瓢虫在室内对桑蓟马的2龄若虫和成虫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且其在田间具有分布,可以作为桑蓟马生物防治的潜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桑蓟马 种群分布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桑蓟马种群动态及异色瓢虫对其的捕食功能反应
6
作者 胡昌雄 杨伟克 +4 位作者 刘增虎 李涛 李琼艳 范永慧 董占鹏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为明确桑蓟马在桑树上的种群活动情况以及异色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能力。采用5点取样,使用盘拍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在室内选取异色瓢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开展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发生高... 为明确桑蓟马在桑树上的种群活动情况以及异色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能力。采用5点取样,使用盘拍法对桑树上的桑蓟马种群动态进行调查,在室内选取异色瓢虫2龄幼虫和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开展捕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桑蓟马发生高峰期与桑树生长旺盛期一致,即在4月下旬至5月桑蓟马数量迅速增加。桑蓟马若虫数量在发生早期、主要发生期和发生晚期,均要高于桑蓟马成虫,若虫最高数量为103.49头/枝。异色瓢虫对桑蓟马若虫和成虫的捕食作用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桑蓟马相同龄期时,异色瓢虫3龄幼虫的控制能力大于2龄幼虫,异色瓢虫3龄幼虫对桑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上限最高为416.67头。异色瓢虫2龄幼虫对桑蓟马成虫的捕食上限最低为104.17头,异色瓢虫对桑蓟马的捕食数量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异色瓢虫对桑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潜力,并且对桑蓟马若虫的捕食数量高于对桑蓟马成虫的捕食数量。本研究可为采用异色瓢虫对桑蓟马进行生物防治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桑蓟马 种群动态 捕食功能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春秋兼用雄蚕新品种云蚕7×红平2的育成 被引量:6
7
作者 董占鹏 廖鹏飞 +9 位作者 白兴荣 黄平 丁善明 陈松 吴克军 杨文 朱树帧 祝新荣 何克荣 孟智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2-357,共6页
雄蚕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对于提高叶丝转化效率与生丝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以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30作为供体亲本,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作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改良的方法,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用该品系与限性皮斑中... 雄蚕品种的培育和应用对于提高叶丝转化效率与生丝品位具有重要作用。以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30作为供体亲本,普通家蚕品种云蚕8作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改良的方法,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2,用该品系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云蚕7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云蚕7×红平2。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饲养鉴定,该雄蚕品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且具有强健好养,产量稳定,茧丝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其中在四川、湖南、贵州、浙江4省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提高0.63个百分点、155 m、154 m、1.9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茧丝洁净达到97.2分。该雄蚕品种适合在云南蚕区春秋期推广饲养,可生产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原料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雄蚕品种 云蚕7 红平2
下载PDF
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系统发生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占鹏 柴春利 +4 位作者 代方银 潘敏慧 杜周和 胡海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3-753,共11页
B型清道夫受体(SR-B)是清道夫受体超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脂类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保护、宿主免疫损害防御、凋亡细胞清除和细胞粘附等重要生命过程。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获得了14个家蚕B型清道夫... B型清道夫受体(SR-B)是清道夫受体超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机体的脂类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或保护、宿主免疫损害防御、凋亡细胞清除和细胞粘附等重要生命过程。基于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获得了14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至少5条染色体上,其内含子的大小从几十到近万个碱基对。系统发生分析表明,14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分布在3个类群:第1类群中分布的9个基因和第3类群中分布的3个基因,分别与类群中其它昆虫的同源基因形成明显的直系同源关系;第2类群中分布有2个基因,此类群中不同昆虫的同源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较为复杂。EST数据和芯片数据分析表明,多数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具有转录活性。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有8个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在5龄第3天幼虫组织中表达,并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推测这些基因可能行使不同的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诠释家蚕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型清道夫受体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系统发生 组织表达
下载PDF
春秋兼用雄蚕新品种蒙草×红平4的育成 被引量:3
9
作者 董占鹏 白兴荣 +9 位作者 廖鹏飞 黄平 丁善明 杨文 陈松 罗正宏 罗顺高 祝新荣 何克荣 孟智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0-825,共6页
采用回交法,利用常规家蚕品系红云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28,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4,并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蒙草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蒙草×红平4。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蒙草×红平4的雄蚕率达98%以... 采用回交法,利用常规家蚕品系红云回交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材料平28,育成了新的日系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红平4,并与限性皮斑中系品种蒙草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蒙草×红平4。经实验室和农村鉴定,蒙草×红平4的雄蚕率达98%以上,健康易养,茧丝质优,产量和产值稳定,是一个优良雄蚕品种,适宜云南春季和秋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平衡致死系 雄蚕品种 蒙草 红平4
下载PDF
印度北方养蚕试验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占鹏 吴克军 +4 位作者 丁善明 罗坤 陈松 沈正伦 黄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9期22-23,27,共3页
在印度北方的养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饲养条件下,供试品种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平均盒种产茧量是印度对照种的1.8 ̄2.03倍,茧丝质优,张种产值收入是印度蚕种的2.1 ̄2.3倍,农村饲养经济效益好。供试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能够适... 在印度北方的养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地饲养条件下,供试品种体质强健好养,产茧量高,平均盒种产茧量是印度对照种的1.8 ̄2.03倍,茧丝质优,张种产值收入是印度蚕种的2.1 ̄2.3倍,农村饲养经济效益好。供试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能够适应印度实施地的饲养环境,适宜于该地秋季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二化性品种 一代杂交种 印度北方 小区试验 印度 试验简报 养蚕 北方 综合经济性状
下载PDF
印度蚕桑生产状况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占鹏 罗坤 +2 位作者 丁善明 吴克均 杨卫 《中国蚕业》 2004年第4期97-100,共4页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的印度半岛上,国土面积297.47万km2,地处热带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终年温暖,昼夜温差小,夏期高温多雨,春季凉爽干旱,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和琥珀蚕丝的国家,也是全球蚕丝第二大生产地.2003~2... 印度位于南亚大陆的印度半岛上,国土面积297.47万km2,地处热带地区,年降雨量较少,终年温暖,昼夜温差小,夏期高温多雨,春季凉爽干旱,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生产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和琥珀蚕丝的国家,也是全球蚕丝第二大生产地.2003~2004年云南美誉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与印度中央蚕丝委员会开展蚕业科技合作,笔者作为中方公司及研究机构代表,对印度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在印蚕种试验,了解到印度蚕丝业生产的一些状况,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蚕桑生产 蚕业科技 蚕丝业 状况 公司 南美 昼夜温差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蓖麻蚕
下载PDF
云南省家蚕病毒病的分布、危害状况与防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占鹏 黄平 +2 位作者 白兴荣 丁铭 张仲凯 《云南农业科技》 2002年第1期21-23,共3页
关键词 云南 家蚕 病毒病 种类 分布 危害状况 发生规律 防治
下载PDF
印度桑蚕饲养方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占鹏 吴克军 +4 位作者 杨卫 丁善明 罗坤 沈正伦 陈松 《蚕桑通报》 2005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印度半岛 饲养方式 桑蚕丝 亚热带地区 生产历史 克什米尔 饲养规模 蚕茧生产 一年四季
下载PDF
家蚕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占鹏 陈松 +1 位作者 罗坤 沈正伦 《广西蚕业》 2002年第3期14-18,共5页
家蚕分子育种是依据分子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理论 ,利用 DNA重组技术来改良家蚕品种的新型手段。本文就三个方面 :应用于家蚕的转基因方法 ;家蚕转基因产物的检测方法和转基因家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对他们的研究加以系统综述 。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 分子育种 基因工程
下载PDF
蚕类抗菌肽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董占鹏 《蚕学通讯》 2003年第3期14-20,共7页
抗菌活性肽被认为是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普遍存在的一类防御性多肽 ,被称之为“第二防御体系” ,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抑癌活性 ,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 ,对抗菌肽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抗菌活性肽被认为是从细菌到高等哺乳动物都普遍存在的一类防御性多肽 ,被称之为“第二防御体系” ,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抑癌活性 ,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 ,对抗菌肽的研究已成为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领域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蚕类抗菌肽的种类、作用机理、生物活性、抗菌肽基因的分子设计、克隆与表达以及抗菌肽在转基因动植物方面的研究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类抗菌肽 种类 作用机理 生物活性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转基因
下载PDF
二化性家蚕品种一代杂交种在印度的小区试验报告
16
作者 董占鹏 吴克军 +5 位作者 杨卫 罗坤 丁善明 陈松 沈正伦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733-736,共4页
2004年在印度南部进行了2次二化性家蚕品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印度实验室条件下,供试品种生长强健,抗病、抗逆性强,发育整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印度凉季,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好,各性状与对照种基本一致,且茧层率高,丝质较优。在... 2004年在印度南部进行了2次二化性家蚕品种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印度实验室条件下,供试品种生长强健,抗病、抗逆性强,发育整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印度凉季,供试品种的生产性能较好,各性状与对照种基本一致,且茧层率高,丝质较优。在印度暑季,供试品种的各项性状均较对照种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二化性品种 一代杂交种 印度 小区试验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白兴荣 冉瑞法 +2 位作者 董占鹏 董家红 黄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98-2101,共4页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 为研究家蚕病毒弱毒株系对强毒株系的交互保护作用,探索利用弱毒苗添食防治家蚕病毒病,试验收集了8种云南不同地区的BmNPV多角体,经纯化后,配制成102~108个/ML7种浓度多角体悬浮液,分别添食3龄起蚕,每种病毒的每种浓度为1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小区,每小区30头蚕,调查记录各区蚕死亡头数,连续调查至供试蚕上蔟,累计死亡头数,计算各区蚕死亡率。参照吉田的方法计算其LC。结果表明,8种云南不同地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家蚕致死中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mNPV(Heqing)〉(BmNPV(Xiangyun)〉(BmNPV(Mengzi)〉(BmNPV(Qiaojia)〉(BmNPV(Luliang)〉(BmNPV(Mojiang)〉(BmNPV(Zhanyu)〉(BmNPV(Baoshan)。毒力最强的是保山株,其对3龄起蚕的致死中浓度为5.75×104个/mL,次强是沾益株和墨江株同在一个数量级,陆良株、巧家株和蒙自株中等在同一个数量级,其次是祥云株,最弱为鹤庆株,LC50为8.81×109个/mL,其与最强的保山株(LC50为5.75×104个/mL)相差5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致病力 交互保护作用
下载PDF
中国7省(市)现行主推春用家蚕品种在云南实验室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平 白兴荣 +4 位作者 董占鹏 朱水芬 冉瑞法 达爱斯 廖鹏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57-1162,共6页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家蚕品种 菁松×皓月 871×872 比较分析
下载PDF
琥珀蚕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钟健 刘增虎 +2 位作者 杨伟克 朱峰 董占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6-949,共14页
【目的】分析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很好地指示昆虫物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水平上了解大蚕蛾科(Saturniidae)属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的... 【目的】分析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能很好地指示昆虫物种的亲缘关系。本研究旨在探索琥珀蚕Antheraea assama线粒体基因组并在线粒体水平上了解大蚕蛾科(Saturniidae)属及种间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采用PCR步移法并结合克隆测序的策略,测定了珍稀绢丝昆虫琥珀蚕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采用邻近距离法(NJ)构建大蚕蛾科及外群共14种昆虫线粒体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琥珀蚕在大蚕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 312 bp(Gen Bank登录号:KU301792),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核糖体rRNA基因和一段332 bp的A+T富集区,呈现典型的鳞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基因排布顺序。分析结果表明,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中A+T含量高达80.18%,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了COX1以CGA为起始密码子,其他均为典型的起始密码子ATN。COX1、COX2和ND5均以不完整的T为终止密码子,其余基因都是以典型的TAA或TAG为终止密码子。预测的22个tRNA二级结构中,除tRNASer(AGN)缺乏DHU臂外,其他21个tRNA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由线粒体蛋白质基因串联序列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琥珀蚕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天蚕Antheraea yamamai、明目大蚕Antheraea frithi构成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Antheraea这一分支。在9种大蚕蛾科昆虫中,琥珀蚕与柞蚕属的天蚕亲缘关系最近,与巨大蚕蛾属Attacus的乌桕大蚕Attacus atlas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琥珀蚕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方式同其他已测定的鳞翅目昆虫的完全相同。基于线粒体基因组的大蚕蛾科昆虫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学结果一致,即琥珀蚕隶属于柞蚕属Anthera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蚕蛾科 柞蚕属 琥珀蚕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基于amy基因的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周和 刘俊凤 +4 位作者 刘斌彬 董占鹏 余泉友 鲁成 陈义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8-1348,共11页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 为探索中国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家蚕B.mori的系统发育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少数样本克隆测序)获得34个家蚕和野桑蚕样本淀粉酶基因amy序列片段(715bp)。分析发现56个多态性位点,鉴定出28种单倍型(haplotype);核苷酸多样性π=0.01390±0.00103,单倍型多样度Hd=0.988±0.011。核苷酸不配对分析(mismatchan alysis)和Fu’sFs检测表明中国野桑蚕曾发生过种群扩张。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野桑蚕传差异主要在种群内,种群间和地理组群间差异不显著。聚类树上34个样本聚为3枝/3蔟,野蚕和家蚕都不按地理区域或系统(类型)聚类,A枝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和不同类型的家蚕混合构成,并且进一步分成3个亚枝,每一亚枝也同时包含家蚕和野蚕,B枝由3个家蚕和1个野蚕混合构成,C枝全部由来自不同地区的野蚕构成。网络分析没有发现"祖先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结果提示,淀粉酶基因是一个多态性丰富的分子标记,中国野桑蚕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据此推测家蚕起源于多种生态类型混杂的野桑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遗传多样性 系统发育 淀粉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