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航条件下跨河公路桥梁钢围堰分段拼装方案设计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增春 毛文涛 吕涛 《河南科学》 2023年第11期1638-1644,共7页
为应对跨河公路桥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钢围堰下沉过程倾斜和钢围堰着床后平面位置偏差问题,设计了通航条件下跨河公路桥梁的钢围堰分段拼装方案.首先,布置钢围堰分段拼装现场,初步加工钢板桩围堰,配合安装短节钢管和钢围堰承台内支撑,封... 为应对跨河公路桥梁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钢围堰下沉过程倾斜和钢围堰着床后平面位置偏差问题,设计了通航条件下跨河公路桥梁的钢围堰分段拼装方案.首先,布置钢围堰分段拼装现场,初步加工钢板桩围堰,配合安装短节钢管和钢围堰承台内支撑,封底浇筑混凝土.其次,将分节制作好的钢套箱围堰起吊到施工平台,进行拼装、焊接、定位、垂直下沉.最后,通过公式计算支撑稳定性,经检验后回填基坑,实现钢围堰分段拼装施工.为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选取一跨运河两岸的公路桥梁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方案时,主梁节点成桥位移明显减小,同时成桥后桥梁各结构最大正应力与最大剪力也明显减小,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河公路桥梁 分段拼装 钢套箱 围堰拼装 稳定性
下载PDF
新建公路与铁路隧道小净距交叉段施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枋胤 何川 +4 位作者 潘文韬 寇昊 谢金池 董增春 晏启祥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6-146,共11页
为探明公路与铁路小净距交叉段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及合理施工方案,依托甬舟公铁路隧道大交角小净距交叉段与小交角小净距交叉段,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扰动、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施工工法等影响,确定小净距交叉段的合理... 为探明公路与铁路小净距交叉段近接施工的相互影响及合理施工方案,依托甬舟公铁路隧道大交角小净距交叉段与小交角小净距交叉段,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小净距隧道施工扰动、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施工工法等影响,确定小净距交叉段的合理施工方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针对大交角极小净距交叉隧道,塑性区发生贯通,初支应力出现在交叉隧道连线;为减小塑性区、初支受力与二衬受拉,并避免铁路隧道拱顶隆起及公路隧道拱腰收敛过快增长,选择先铁路后公路的顺序;为减小支护受拉、横通道锚杆受力与铁路隧道初支受压并避免应力偏移选择全断面施工;针对小交角小净距交叉隧道,塑性区集中于隧道上下侧及交叉隧道中夹岩,交叉隧道水平变形连通并在公路隧道拱顶发生较大初支变形。先开挖铁路隧道塑性区分布及围岩隧道受力变形更优,在公路隧道开挖后再施作二衬会增大铁路隧道四周及拱底塑性区并造成围岩隧道受力变形增大,全断面在锚杆受力及隧道变形上最优因而被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铁路隧道 小净距交叉隧道 施工顺序 施工工法 二次衬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岩溶隧道施工阶段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
3
作者 吕涛 董增春 高文立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结合某岩溶隧道,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三维模拟,对各个关键断面下的位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溶洞所处位置,对预留核心土以及CRD法开挖过程与隧道围岩变化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
关键词 岩溶隧道 围岩稳定性 核心土环形开挖法 施工工法
下载PDF
微型钢管桩在隧道临时掌子面加固中的应用
4
作者 吕涛 董增春 高文立 《交通世界》 2022年第19期42-45,共4页
为防止隧道明洞段临时边仰坡开挖时,支护土体过大松动导致边坡整体失稳,以义东高速公路西甄山隧道进洞口明暗洞交界处临时掌子面垂直开挖时局部滑塌为例,采用先原状土回填,再微型钢管桩结合喷锚支护的方案对掌子面进行加固,掌子面顶部... 为防止隧道明洞段临时边仰坡开挖时,支护土体过大松动导致边坡整体失稳,以义东高速公路西甄山隧道进洞口明暗洞交界处临时掌子面垂直开挖时局部滑塌为例,采用先原状土回填,再微型钢管桩结合喷锚支护的方案对掌子面进行加固,掌子面顶部沉降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加固后沉降数据收敛,加固效果良好。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掌子面的加固效果,推测临时掌子面整体位移变形,为此类工况的处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管桩 隧道掌子面 数值模拟 边坡监测
下载PDF
浅埋偏压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合理开挖顺序、工法与明洞施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增春 毛文涛 +4 位作者 潘文韬 晏启祥 吴枋胤 寇昊 谢金池 《公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399,共11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施工工法及明洞施工影响,基于甬舟公铁路中公路涨茨隧道与铁路洋山隧道并行段,建立三维偏压山体与三洞并行模型,对不同开挖顺序与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展开比选研究,并对明洞...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施工工法及明洞施工影响,基于甬舟公铁路中公路涨茨隧道与铁路洋山隧道并行段,建立三维偏压山体与三洞并行模型,对不同开挖顺序与工法下围岩、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展开比选研究,并对明洞施工的作用效果及合适施作时机展开研究。(1)铁路隧道与公路左线拱底隆起区、与公路右线拱顶沉降区产生贯通,且公路隧道塑性区集中于近铁路隧道中下侧;隧道开挖导致自身洞周变形加速,相邻隧道拱顶、地表隆起,近侧拱腰扩张、对侧拱腰收敛。(2)公路左线拱顶、地表在相邻隧道施工时会出现隆起,且先开挖左线隆起时间最短,先开挖左线的工法中顺序3(公路左线-公路右线-铁路隧道)在围岩支护体系受力变形最优。(3)考虑施工速度及减小偏压隧道工法导致围岩扰动,提出三洞采用CD-二台阶-反向CD的新工法。该工法能进一步减小结构受力变形,并对铁路隧道拱腰收敛改善效果显著。(4)左线明洞施工回填土处未发生塑性破坏,且可以改善支护结构受力数值及不均匀(初支在左拱腰、二衬在右拱脚受力较大)的情况;左线明洞-左线暗洞-右线为最佳明洞施作时机,减小了支护体系的受力变形以及铁路隧道与右线的拱底隆起,并对右线左拱肩、明洞护坡、右线左拱脚以及右线侧上方土体塑性区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小净距三洞并行 开挖顺序 施工工法 明洞施工 数值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