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外科教学联合PBL模式对学生临床思维培养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董天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7期0139-01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了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学习(PBL)模式对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法对比,提示PBL模式在案例驱动的学习、综合能力提升、自主学习促进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在临床... 本研究探讨了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式学习(PBL)模式对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法对比,提示PBL模式在案例驱动的学习、综合能力提升、自主学习促进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在临床分析、推理和决策方面的能力培养。然而,PBL模式也存在时间管理、教学指导的复杂性和适应个体学习差异等方面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乳腺外科教学中PBL模式在临床思维培养过程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外科教学 问题驱动式学习(PBL) 临床思维培养 教学方法 综合能力。
下载PDF
非甲状腺综合征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汪瑞 董天赋 +4 位作者 沈俊 李淑琴 黄韬 王莹 康秀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4-319,共6页
目的 评价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入院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与患者院内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89例HF患者,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FT3指标,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非甲状腺疾病综... 目的 评价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入院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与患者院内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89例HF患者,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FT3指标,根据患者是否患有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将患者分为低FT3组(n=91)与正常FT3(n=98)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院内结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患者住院时间与其他变量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FT3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呈负相关(R=-0.590,P=0.013)。与正常FT3组患者比较,低FT3组患者住院时间[12(8,25)d vs.8(7,20)d,Z=5.268,P<0.001]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比例[8.8%(8/91)vs. 2.0%(2/98),χ2=28.841,P<0.001]均显著增加。低FT3组与正常FT3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91)vs. 0,χ2=1.154,P=0.283]。入院FT3水平与患者住院时间独立相关[OR=0.617,95%CI 0.494~0.770,P<0.001]。入院第7天,25例低FT3组患者T3恢复正常(T3恢复组,n=25),与66例T3未恢复(T3未恢复组,n=66)患者比较,T3恢复组患者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比例、再入院患者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低T3水平预示着急性HF患者较差的院内结局,而低T3水平恢复正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院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非甲状腺综合征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
下载PDF
核磁共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汪瑞 周军 +4 位作者 沈俊 董天赋 王培顺 高希涛 李淑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2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采用乳腺钼靶摄片和乳腺B超发现肿块的病例76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MRI检测的符合率。结果:MRI检测乳腺增生符...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3月采用乳腺钼靶摄片和乳腺B超发现肿块的病例76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分析MRI检测的符合率。结果:MRI检测乳腺增生符合率为92.00%,乳腺良性腺瘤符合率80.00%,乳腺癌符合率为97.56%。扫描成像显示所有肿瘤形态为团块状,"毛刺症"和内部信号不均匀是主要诊断特征,其中,6例(14.63%)病灶曲线为I型,9例(21.95%)为Ⅱ型,26例(63.41%)为Ⅲ型;5例(12.20%)患者的肿块为分割样强化,20例(48.78%)花边样强化,10例(24.39%)为片状强化,6例(14.63%)为均匀强化。结论:MRI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乳腺癌 动态增强扫描 钼靶检查 超声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
4
作者 董天赋 柴浩 +3 位作者 陈圣林 熊新魁 孙道一 成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0-416,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侵袭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免疫组化(IHC)比较PKM2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人肝癌细胞株(HepG2)PKM2干扰和过...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侵袭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免疫组化(IHC)比较PKM2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人肝癌细胞株(HepG2)PKM2干扰和过表达的细胞株,分析PKM2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Real-time 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分析肝癌组织及转染后的HepG2细胞STAT3的磷酸化、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肝癌标本(106/115)中PKM2、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中高于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显示肝癌组织中的PKM2、HIF-1α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在体外实验中,干扰PKM2能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过表达PKM2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侵袭;PKM2过表达促进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的磷酸化,上调HIF-1α的表达。结论:PKM2通过促进STAT3磷酸化,上调HIF-1α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侵袭,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肝癌 肿瘤侵袭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ATP7B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高铜环境中生存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邵存华 陈圣林 +1 位作者 董天赋 成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ATP7B基因能否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高铜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lson病模型LEC大鼠的MSCs;构建含有ATP7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WPT-ATP7B及对... 目的:探讨慢病毒转染ATP7B基因能否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高铜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lson病模型LEC大鼠的MSCs;构建含有ATP7B基因的慢病毒载体pWPT-ATP7B及对照慢病毒载体pWPT-GFP并转染MSCs,获得表达ATP7B基因的MSCsATP7B细胞及对照组MSCsGFP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Real-time PCR、Western blot长期监测ATP7B基因表达;并以HepG2细胞系作为阳性对照,利用SRB法监测给予不同浓度铜离子处理的干细胞增殖情况。结果:MSCs CD90、CD29表达阳性,CD45、CD11b表达阴性;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blot及RT-PCR显示MSCsATP7B细胞的ATP7B基因能够长期稳定表达;SRB结果显示,高铜环境中MSCsATP7B细胞的生存能力显著高于MSCsGFP细胞及HepG2(P<0.05)。结论:ATP7B基因修正的LEC大鼠MSCs可有效对抗铜蓄积损害,为Wilson病的治疗提供可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7B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WILSON病 LEC大鼠
下载PDF
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汪瑞 周军 +7 位作者 毕铁强 董天赋 沈俊 王培顺 李淑琴 高希涛 王岩 王昭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5期6926-6928,6865,共4页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荧光组(n=120)及染色组(n=120),其中以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为荧光组,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为染色组... 目的:比较吲哚菁绿和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荧光组(n=120)及染色组(n=120),其中以吲哚菁绿作为示踪剂为荧光组,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为染色组,两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术后,行I、II水平腋窝淋巴清扫,比较术后两种示踪剂检出率、假阴性率及前哨淋巴结(SLN)检出个数,比较S型与M型淋巴引流的患者比例差异。结果:荧光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9.7%(116/120),染色组为93.3%(112/120),与染色组相比,荧光组检出率提高,组间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组假阴性率为5.2%,染色组假阴性率为8.4%,两组平均检出前哨淋巴结数量分别为荧光组(4.4±1.5)枚,染色组(4.2±1.6)枚,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菁绿检出率高于染料法,更适合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组织检查 示踪剂
原文传递
MA技术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研究
7
作者 郭长春 王平 +2 位作者 程志 董天赋 朱品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5期211-213,共3页
目的:观察哌替啶肌注镇痛(MA)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输注镇痛,观察... 目的:观察哌替啶肌注镇痛(MA)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静脉输注镇痛,观察组给予哌替啶肌注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应激指标、免疫指标和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h和术后1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应激指标无差别,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前免疫指标无差别,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00%。结论:MA技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改善应激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注 镇痛 乳腺癌 不良反应 哌替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