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枯竭城镇生态转型发展问题与对策
1
作者 何雄 李楠 +3 位作者 董好 张赛 陈丽 王神坤 《可持续发展》 2021年第4期454-466,共13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鄂东发展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归纳和实地调研的角度分析了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基础、转型发展现状、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将示范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鄂东发展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归纳和实地调研的角度分析了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基础、转型发展现状、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并将示范区分为资源型城市、山区和沿江城市三种类型。在根据政府对示范区的定位以及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转型发展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加速转型发展的三大模式和路径:一是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模式,二是大别山、幕阜山山区绿色发展驱动模式,三是鄂东沿江地区临空、临港经济协同驱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地区 发展模式 转型路径 政策建议
下载PDF
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铅锭贮藏坑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际根 霍慧军 +17 位作者 董好 吴健聪 汤毓赟 王祁 何晓歌 荆志淳 何毓灵 张坤 刘晓阳 卢一祎 陈翔 刘晓宇 赫德川 刘小贞 何凯 王博 刘煜 廉海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41,2,共10页
2015年8月,在安阳殷墟刘家庄西北发现一处商代铅锭贮藏坑,出土铅锭293块,总重量达到3404千克。完整的铅锭略呈龟背行,前端宽,后端略窄,背部隆起,底部较平,长约10~70厘米。这批铅锭的出土,对于研究商代铸铜规模、铸铜工艺,以及商代铸铜... 2015年8月,在安阳殷墟刘家庄西北发现一处商代铅锭贮藏坑,出土铅锭293块,总重量达到3404千克。完整的铅锭略呈龟背行,前端宽,后端略窄,背部隆起,底部较平,长约10~70厘米。这批铅锭的出土,对于研究商代铸铜规模、铸铜工艺,以及商代铸铜工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殷墟 刘家庄北地 铅锭贮藏坑 殷墟四期文化
原文传递
1978年安阳殷墟王陵区侯家庄北地一号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宝成 唐际根 +3 位作者 牛世山 董好 盛伟 刘小贞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56,F0003,共38页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王陵区发掘了一座带单条墓葬的大墓,编号78AHBM1。1982年,该队发表简报公布了其中部分资料。简报将该墓年代推定为"不晚于殷墟三期"。洹北商城发现后,新材料可证78AHBM1的年... 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王陵区发掘了一座带单条墓葬的大墓,编号78AHBM1。1982年,该队发表简报公布了其中部分资料。简报将该墓年代推定为"不晚于殷墟三期"。洹北商城发现后,新材料可证78AHBM1的年代实际早于殷墟时期,是一座商代中期墓葬。本报告首次全面报道了78AHBM1的文物标本和相关考古现象。根据该墓在空间位置、年代、墓葬形制、随葬品等多方面的特殊性,报告提出墓主或为洹北商城时期的一位国王;若非,也当为地位极高的王室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王陵区 侯家庄北地一号墓 商代中期 王室成员
原文传递
殷墟地区出土石容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好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10,共14页
殷墟地区所出土的石容器,数量较多,制作精美,器形多样,包括鬲、簋、豆、碗、盒、尊、罐、罍、瓿、壶等常见器形,也包括有调色碟、舟形容器、椭圓形四足容器等特殊器形。这些石容器多为大理岩制作而成,主要发现于殷墟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 殷墟地区所出土的石容器,数量较多,制作精美,器形多样,包括鬲、簋、豆、碗、盒、尊、罐、罍、瓿、壶等常见器形,也包括有调色碟、舟形容器、椭圓形四足容器等特殊器形。这些石容器多为大理岩制作而成,主要发现于殷墟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尤以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内出土石容器最为精美。石容器器物形态与陶器特别是青铜器极为相似,可能为仿青铜而制,部分容器可能具有礼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石容器 墓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