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探青铜器的补铸与套铸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子俊 翟慧萍 +1 位作者 杨相宏 张亚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8期32-35,共4页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成型的鼎、斝、爵等青铜器,说明此时的青铜范铸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与此同时,为修补铸造缺陷,在一些青铜器上使用了补铸技术。通过对西周銮铃和马衔的范铸模拟铸造实验,发现随着范铸工艺的成熟,为了解决器身与附件的装...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成型的鼎、斝、爵等青铜器,说明此时的青铜范铸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与此同时,为修补铸造缺陷,在一些青铜器上使用了补铸技术。通过对西周銮铃和马衔的范铸模拟铸造实验,发现随着范铸工艺的成熟,为了解决器身与附件的装配问题,衍生了分铸、套铸技术,都应源于补铸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铸 套铸 马衔实验
下载PDF
中国古代铸造青铜器泥型烘焙温度的理论分析及浇注模拟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成达 徐来五 +2 位作者 董子俊 董亚巍 秦颍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8-651,共4页
泥型焙烧是青铜器浇注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最后浇注的成败及铸件的质量。有关古代泥型的焙烧温度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文中从泥料可能的矿物组成、焙烧的目的及青铜器模拟浇注实验等方面讨论了古代泥型焙烧的下限温度、上限温度等... 泥型焙烧是青铜器浇注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最后浇注的成败及铸件的质量。有关古代泥型的焙烧温度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文中从泥料可能的矿物组成、焙烧的目的及青铜器模拟浇注实验等方面讨论了古代泥型焙烧的下限温度、上限温度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泥型焙烧温度的下限应不低于所含有的粘土矿物脱去结构水的温度。而只要不变形,或在合范时能经过处理校正,泥型即使“陶化”了也可用来浇注。青铜浇注时的温度在1100℃左右,如果泥型中含有较多在此温度内分解产生气体的其它矿物(如碳酸盐类),这些矿物的分解温度也是焙烧温度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泥范 焙烧温度 矿物组成 发气性
下载PDF
东周青铜马衔的套接工艺及范铸模拟实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秋彤 董子俊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3-706,共4页
以结构较简单的东周时期两节直杆式马衔为例,进行了铸造模拟实验。主要过程包括制模、翻范、浇注、套合及二次浇注等,最终铸造出两环相扣的马衔。本次铸造模拟实验验证了套接工艺的部分技术细节,对于认识商周时期其他类型套接器物的铸... 以结构较简单的东周时期两节直杆式马衔为例,进行了铸造模拟实验。主要过程包括制模、翻范、浇注、套合及二次浇注等,最终铸造出两环相扣的马衔。本次铸造模拟实验验证了套接工艺的部分技术细节,对于认识商周时期其他类型套接器物的铸造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马衔 范铸工艺 套接
下载PDF
周原庄李铸铜遗址西周銮铃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
4
作者 宋江宁 董子俊 《三代考古》 2021年第1期610-620,共11页
銮铃是商周时期流行的车器构件,《诗经》多有如"两百彭彭,八鸾锵锵""鸾声嘒嘒,载骖载驷"之类的记载;考古中也常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銮铃,可以说在我国青铜时代銮铃起到了实用与礼制的双重作用。对銮铃的... 銮铃是商周时期流行的车器构件,《诗经》多有如"两百彭彭,八鸾锵锵""鸾声嘒嘒,载骖载驷"之类的记载;考古中也常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数量众多的銮铃,可以说在我国青铜时代銮铃起到了实用与礼制的双重作用。对銮铃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器物本身,更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礼制有更为清晰的认知。目前学界对銮铃的定名^([1])、分期^([2])、形制^([3])、族属及其功用^([4])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青铜时代 銮铃 铸铜遗址 高等级墓葬 模拟实验研究 出土数量 礼制
原文传递
古镜中的同模镜
5
作者 徐美华 董子俊 《收藏家》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在同一个镜模上夯制出许多的镜范后,镜范经阴干、焙烧成陶范,再用这些相同的陶范浇铸出许多相同的铜镜,我们把这些尺寸一样、纹饰相同的铜镜称之为同模镜。
关键词 镜模 陶范 铜镜 收藏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