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素水平对大豆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小竟 李永平 +3 位作者 宋爽 周琦 王鑫 董守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的硫素水平对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来豆2号’和‘合丰55号’为试材,用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测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数据。‘来豆2号’和‘合丰55号’的GOGAT和SS酶活性在16... 为了探究不同的硫素水平对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以大豆品种‘来豆2号’和‘合丰55号’为试材,用浇灌营养液的方法测大豆苗期和花期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数据。‘来豆2号’和‘合丰55号’的GOGAT和S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来豆2号’GS酶活性在160 mg/L处理下酶活性峰值最强,‘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26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花期峰值是硫营养最低的20 mg/L处理下;‘来豆2号’SPS酶活性在40 mg/L处理下达最大值,而‘合丰55号’苗期峰值是硫营养较高的80 mg/L处理,花期峰值是硫素水平最高的260 mg/L处理。结果表明,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酰胺合成酶(G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开花期酶活性显著大于苗期,品种间呈相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素水平 大豆 碳氮代谢 酶活性 苗期 花期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高校生产实习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董守坤 杨亮 刘丽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7期95-96,共2页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巧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这就要求农科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和思考能力。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巧性非常强的学科,同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这就要求农科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实践和思考能力。生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农业人才的需要,同时依据农学学科特点,本文从生产实习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生产实习现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启示与思考,有效地提高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力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农科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生产实习 农学专业 高等教育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春大豆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3
作者 董守坤 赵坤 +4 位作者 刘丽君 孙聪姝 郭茜茜 阮英慧 王利彬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49-953,共5页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生育时期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相对含水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苗期>开花期>结荚... 以抗旱性不同的3个春大豆品种为材料,对各生育时期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根系相对含水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根系相对含水率显著降低;根系活力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根系相对含水率鼓粒期>结荚期>开花期>苗期。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根系活力在苗期、开花期和结荚期,均表现为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根系相对含水率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黑农57>改良168>绥农26。当田间持水量为30%~75%时,根系相对含水率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系活力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春大豆 叶绿素 根系活力 根系相对含水率
下载PDF
利用^(15)N标记研究氮素水平对大豆根瘤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5 位作者 孙聪姝 张冰 马秀峰 焦光纯 马春梅 龚振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5-988,共4页
为了明确氮肥对大豆根瘤生长的影响,以东农47为试验材料,采用15N标记和砂培的方法,进行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根瘤生长及与根瘤固氮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根瘤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浓度为50 mg/L... 为了明确氮肥对大豆根瘤生长的影响,以东农47为试验材料,采用15N标记和砂培的方法,进行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根瘤生长及与根瘤固氮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根瘤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浓度为50 mg/L时,有利于根瘤的生长;根瘤生长需要一定量"启动氮","启动氮"的作用维持到第3片复叶完全展开时(V3)对大豆根瘤的生长最有利;在盛荚期(R4)和鼓粒始期(R5)补充外源氮的供给抑制根瘤的生长。根瘤干重与植株中根瘤氮积累量、根瘤氮比例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瘤干重与植株中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根瘤干重 根瘤固氮
下载PDF
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3
5
作者 董守坤 龚振平 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作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浓度为50 mg/L时...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作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营养液氮浓度为50 mg/L时,植株氮素积累量和子粒产量最大。在R4和R5期补充氮肥的供给明显增加植株对氮的积累,并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大豆生长需要一定量的"启动氮","启动氮"的作用维持到V3期对大豆氮的积累和产量形成效果最好。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吸收外源氮的比例增加,根瘤固氮所占比例降低,外源氮和根瘤固氮积累量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氮浓度为100 mg/L时,有利于植株对外源氮的吸收,当氮浓度为50 mg/L时,有利于根瘤固氮的积累,"启动氮"的作用维持到V3期根瘤固氮的积累明显增加;在R4和R5期补充外源氮的供给可以显著增加对外源氮利用,以R5期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外源氮 根瘤固氮 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4 位作者 马秀峰 唐远征 孙占峰 马春梅 龚振平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5,共3页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 秸秆还田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培肥土壤,是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数量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的玉米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但对土壤全氮的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可以增加大豆生长后期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其影响较小。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而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秸秆全量还田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而根茬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表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白浆土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氮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与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4 位作者 孙聪殊 李小梅 马春梅 龚振平 祖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6-839,844,共5页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对白浆土有机质与氮素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白浆土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值,20~30 cm土壤于R4期达到最大值;白浆土全氮含量随生... 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施用方式对白浆土有机质与氮素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白浆土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增加的趋势,至收获期达到最大值,20~30 cm土壤于R4期达到最大值;白浆土全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于R2~R4期达到最大值;碱解氮含量随生育进程呈单峰曲线,0~20 cm土壤于R5期、20~30 cm土壤于R2期达最大值。种肥施氮增加了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氮肥使10~3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种肥施氮增加了R2期以前土壤全氮含量,追施氮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种肥施氮使20~30 cm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对0~20 cm土壤影响不大,追施氮肥使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白浆土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含量、碱解氮含量与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大豆 氮肥 有机质 氮素
下载PDF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3 位作者 马春梅 孙聪姝 龚振平 祖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1-914,共4页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大豆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董守坤 马玉玲 +2 位作者 李爽 董娜 刘丽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明确大豆耐旱机制,以黑农44(耐旱型品种)和黑农65(敏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于大豆初花期作胁迫处理,而后复水。研究不同土壤含水率及复水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为明确大豆耐旱机制,以黑农44(耐旱型品种)和黑农65(敏感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于大豆初花期作胁迫处理,而后复水。研究不同土壤含水率及复水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降低改变ASA-GSH循环非酶和酶成分,诱导丙二醛(MDA)积累。ASA-GSH循环中,干旱胁迫处理下还原型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先升后降,脱氢抗坏血酸(DHA)、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呈升高趋势,ASA/DHA呈先升后降趋势,GSH/GSSG呈高-低-高-低变化趋势,复水后ASA、DHA、GSH含量升高,GSSG含量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复水后APX、GR、MDHAR、DHAR活性升高。黑农44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高于黑农65,MDA含量低于黑农65。研究为大豆抗旱筛选及抗氧化机制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土壤含水率 ASA-GSH循环 复水
下载PDF
利用^(15)N标记确定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3 位作者 张冰 马春梅 龚振平 祖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5,共4页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营养液中氮为50 mg.L-1时产量最高;前期高氮后期低氮处理... 以东农47为试材,采用15N标记的(NH4)2SO4为氮源,利用砂培方式研究了氮素营养水平对大豆籽粒氮素构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氮水平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营养液中氮为50 mg.L-1时产量最高;前期高氮后期低氮处理时,随高氮处理的时间延长产量降低;于R4或R5期提高外源氮水平可以增加大豆产量。对大豆产量与籽粒中肥料氮所占比例、大豆产量与根瘤固氮所占比例分别作回归分析,经求导分析得出大豆籽粒中外源氮所占比例为39.1%、根瘤固氮所占比例为61.5%时大豆产量最高。由此推断,当外源氮对籽粒的贡献率为40%左右、根瘤固氮贡献率为60%左右时,能够同时满足大豆对根瘤固氮和外源氮的需求,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外源氮 15N标记 根瘤固氮 产量
下载PDF
大豆植株中酰脲含量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守坤 马春梅 +2 位作者 李姚 金喜军 龚振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9-552,共4页
试验对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茎部酰脲含量高于叶片和叶柄,从苗期茎酰脲含量开始逐渐增加,至R5或R6期达到最高值;叶片酰脲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变化较小;叶柄酰脲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于R6期达... 试验对大豆植株各部位的酰脲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荚果和茎部酰脲含量高于叶片和叶柄,从苗期茎酰脲含量开始逐渐增加,至R5或R6期达到最高值;叶片酰脲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变化较小;叶柄酰脲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并于R6期达到最大值;荚果酰脲含量于R4或R5期达到最大值。大豆植株各部位尿囊酸与尿囊素的比例不同,叶片中尿囊酸含量与尿囊素含量相近,茎、叶柄、荚果尿囊酸含量显著高于尿囊素含量,其顺序为:茎>荚果>叶柄>叶片。尿囊酸含量与酰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酰脲 尿囊酸 尿囊素
下载PDF
不同浓度生长促控剂PBOG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鑫 宋爽 +3 位作者 周琦 王玺越 武子豪 董守坤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0期1-4,共4页
为揭示生长促控剂PBOG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究其适宜的施用浓度,选用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6’为材料,在大豆初花期使用不同浓度梯度PBOG(0、0.5、1、2、3 g/L)进行叶面喷施,探究PBOG对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 为揭示生长促控剂PBOG对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探究其适宜的施用浓度,选用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垦丰16’为材料,在大豆初花期使用不同浓度梯度PBOG(0、0.5、1、2、3 g/L)进行叶面喷施,探究PBOG对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OG浓度为3 g/L时,株高与底荚高度降幅最大且差异显著,两者分别下降了41.9%、44.1%;而百粒重在此浓度下达到最大值19.05 g,增加13.3%;PBOG浓度为1 g/L时,主茎节数、有效荚数、单株粒数显著增加;产量随着PBOG浓度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 g/L时最大,涨幅21.6%,而后逐渐降低,在3 g/L时低于对照组。综上,对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垦丰16’,PBOG最适施用浓度为1 g/L,此浓度下增产幅度达21.6%,且提高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PBOG浓度 株高 产量 产量性状
下载PDF
不同NH_4^+-N和NO_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守坤 祖伟 +2 位作者 马春梅 金喜军 龚振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5,共5页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NH4+-N和NO3--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随氮素水平增加呈单峰曲线,NH4+-N水平对大豆苗期生长影响大于NO3--N。以NH4+-N做为氮源时,氮素浓度125 mg·L-1时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达最大值;以NO3--N做为氮源,氮素浓度在275 mg·L-1时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较高,500 mg.L-1时较低。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H4+-N做为氮源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大于以NO3--N为氮源。氮素水平对苗期根系生物量影响不大,当氮素浓度为50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根系生物量均较低,其它水平之间相差不大。根冠比随氮素浓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当氮素浓度高于125 mg·L-1时根冠比变化较小。当氮素浓度为20 mg.L-1时,两种氮素形态之间根冠比没有明显差异,当氮素浓度大于20 mg·L-1时,以NO3--N做为氮源根冠比明显大于NH4+-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铵态氮 硝态氮 生长
下载PDF
连作和轮作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调查
14
作者 曲志鹏 周新宇 +1 位作者 刘宁 董守坤 《大豆科技》 2023年第6期31-35,共5页
菌核病为大豆连作的主要病害之一,连作大豆花期易感染。文章以喜海3号为试验材料,对连作和轮作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无效荚数增多。其中株高与节数... 菌核病为大豆连作的主要病害之一,连作大豆花期易感染。文章以喜海3号为试验材料,对连作和轮作地块大豆菌核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连作大豆感染菌核病后株高、节数、有效荚数、百粒重和产量降低,无效荚数增多。其中株高与节数分别下降12.5%和10.6%,大豆减产36.0%,百粒重降低9.8%,有效荚数减少34.5%,无效荚数增加844.8%。连作地块菌核病平均发病率为45.2%,轮作地块未感染大豆菌核病。连作条件下大豆感染菌核病几率增加,减产严重,在生产中应避免大豆连作且应对染病地块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对大豆产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连作 轮作 菌核病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田玉妹 刘士彬 董守坤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9期168-169,共2页
试验以春玉米东农264为试验材料,采用中耕、免中耕两种不同的耕作方式。在秋季玉米收获后,测定玉米穗长、穗重、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含水量等指标,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下春玉米产量的差异,为选择合适的玉米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玉米 中耕 免中耕 产量影响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16
作者 周欣宇 王美玲 +3 位作者 曲志鹏 田玉妹 刘士彬 董守坤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5期23-24,28,共3页
为研究喷施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宝满仓)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喷施清水(ck)、微生物菌剂(宝满仓)10mL/L、15mL/L、25mL/L,每个处理1248m2。收获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 为研究喷施不同量的微生物菌剂(宝满仓)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个处理,分别为喷施清水(ck)、微生物菌剂(宝满仓)10mL/L、15mL/L、25mL/L,每个处理1248m2。收获后对大豆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后,可以有效降低大豆的底荚高度,增加有效荚数和单株粒数,提高百粒重和产量。其中,喷施10mL/L的微生物菌剂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其有效荚数、单株粒数、产量分别比对照(ck)提高了25.25%,24.79%和16.03%;底荚高度与对照相比降低了4.74cm。由此可见,适量喷施微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大豆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微生物菌剂 产量
下载PDF
提高农学专业农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被引量:4
17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2 位作者 孙聪姝 马春梅 龚振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年第1期169-170,共2页
本文针对农学专业的的特点,阐述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加强农业生产实习质量的重要性和措施,以期为加强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学专业 生产实习 对策措施
下载PDF
农学专业“五位一体”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守坤 唐鑫华 +2 位作者 刘化龙 张朝澍 杨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6期105-108,共4页
农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仅依靠课堂教学会导致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必然。在国内外生产实习模式的基础之上,通过“校内生产实习平台+校外生产实习+地方推广部门+农场实地操作+... 农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仅依靠课堂教学会导致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是必然。在国内外生产实习模式的基础之上,通过“校内生产实习平台+校外生产实习+地方推广部门+农场实地操作+企业合作”五种实施方式的深入分析,探索出农学专业“五位一体”生产实习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易实现、效率高和训练全面的优势,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五位一体”新模式的实践对理论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为相关院校生产实习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实习 农学专业 “五位一体”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董守坤 刘丽君 +4 位作者 李小梅 马春梅 龚振平 孙聪姝 祖伟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促进了大豆营养器官生长,以NH4+的效果最明显,NO3-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以NH4+作为氮源,R5期之前高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R5期以后... 试验以东农47为材料,利用砂培方法研究了氮素对大豆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促进了大豆营养器官生长,以NH4+的效果最明显,NO3-没有明显促进作用;以NH4+作为氮源,R5期之前高氮水平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低氮处理,R5期以后低氮条件下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处理,致使R6?R8期低氮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高氮;低氮促进了大豆根系的生长,以NO3-效果明显;根冠比随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V4?R4期低氮水平下根冠显著高于高氮处理,R4期以后根冠比差异不大。高氮条件下株高、节数显著高于低氮处理,单株粒数、单株子粒重显著低于低氮处理,收获指数和表观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高氮条件下促进了植株生长,但不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大豆植株氮素营养日变化动态
20
作者 董守坤 闫中帅 +3 位作者 刘丽君 龚振平 马春梅 祖伟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4期3-4,11,共3页
试验选用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于R1和R4期分别测定了大豆植株中氨态氮、硝态氮和酰脲含量的日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氨态氮含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于中午;硝态氮含量也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h,R1期硝态氮含量大于R4期;R1期茎酰脲... 试验选用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于R1和R4期分别测定了大豆植株中氨态氮、硝态氮和酰脲含量的日变化动态。结果表明:氨态氮含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于中午;硝态氮含量也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h,R1期硝态氮含量大于R4期;R1期茎酰脲含量从早晨开始呈降低趋势,并于18h达到最低值,叶片、叶柄酰脲含量日变化幅度小,酰脲含量以茎最高,叶柄次之,叶片最低;R4期荚酰脲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总的趋势是早晨最高,各部位酰脲含量均大于R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素营养 日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