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阿卡迪亚到启示录——小说《路》的生态主义解读 被引量:7
1
作者 董小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70-73,共4页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虚拟了一个荒凉暗淡的末世景象,"男人"和"男孩"父子面对现代文明消失殆尽的人吃人的世界时的道德抉择。末世景象的呈现和启示成为当代学者考量研究的重心。生态批评的阅读方式进入...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虚拟了一个荒凉暗淡的末世景象,"男人"和"男孩"父子面对现代文明消失殆尽的人吃人的世界时的道德抉择。末世景象的呈现和启示成为当代学者考量研究的重心。生态批评的阅读方式进入当代小说阅读视野已久,并将人与自然及人在自然当中的存在意义放置到各种文本之中。小说当中穿插出现的大灾难之前的极简描述值得注意:作者将灾难前正常的世界的描述穿插于末世景象中,灾难前后两者的强烈对比为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提供可能性。本文旨在通过生态批评对于阿卡迪亚或田园景象,以及小说世界末日的天启景象的解读,进一步挖掘作者小说创作的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 生态批评 阿卡迪亚 天启
下载PDF
国家、种族、阶级:《黑人文学》与“哈莱姆文艺复兴”在中国的早期译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小希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杨昌溪出版于1933年的《黑人文学》是中国对非裔美国文学首次较为系统的研究。杨昌溪解读"哈莱姆文艺复兴"为中心的非裔美国作品的视角,与中国20世纪前30年的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黑人文学》所呈现出的译介内容... 杨昌溪出版于1933年的《黑人文学》是中国对非裔美国文学首次较为系统的研究。杨昌溪解读"哈莱姆文艺复兴"为中心的非裔美国作品的视角,与中国20世纪前30年的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黑人文学》所呈现出的译介内容,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中国20世纪前30年以杨昌溪为代表的译介非裔美国文学的范式;同时从《黑人文学》所呈现出的误读、漏读,研究了译介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历史理解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昌溪 《黑人文学》 非裔美国文学 译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