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细胞质膜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许振柱 于振文 +2 位作者 董庆裕 亓新华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0-375,T002,共7页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旗叶的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膜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异常,甚至裂解,质膜内陷,胞质液泡化,胞壁层次减少。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损害小麦旗叶细胞质膜及叶肉...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旗叶的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升高,膜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异常,甚至裂解,质膜内陷,胞质液泡化,胞壁层次减少。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损害小麦旗叶细胞质膜及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加速其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细胞膜 叶肉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灌溉与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农田小气候特征 被引量:63
2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于舜章 吴巍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09,共4页
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 采用4种灌溉方式和有无秸秆覆盖的组合处理,研究了灌溉与秸秆覆盖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农田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从2月份开始,覆盖处理在14:00时的土壤温度明显低于不覆盖处理。秸秆覆盖能够降低近地面空气湿度和提高近地面空气温度,在灌溉条件下表现尤为明显。灌溉能够降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系数和湍流热通量,提高潜热通量,而秸秆覆盖的作用相反。秸秆覆盖具有增强灌溉水入渗能力的作用。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小气候
下载PDF
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麦田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于舜章 吴巍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2,141,共4页
试验于2 0 0 2 2 0 0 3年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够增强灌溉水的入渗能力。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秸秆覆盖减少深层底墒水(SMBS)的消耗。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的耗... 试验于2 0 0 2 2 0 0 3年在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完成,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耗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够增强灌溉水的入渗能力。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秸秆覆盖减少深层底墒水(SMBS)的消耗。灌溉显著增加冬小麦的耗水强度,返青后,覆盖处理冬小麦的耗水强度大于不覆盖处理。在播种到返青期间,覆盖比不覆盖处理平均少蒸散5 2 2 5mm。返青后,覆盖处理的阶段耗水量大于不覆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特性研究 灌溉条件 2002-2003年 麦田 耗水强度 冬小麦 耗水特性 25mm 耗水量 试验站 中科院 灌溉水 灌溉量 底墒水 返青期 农田 播种 蒸散
下载PDF
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吴巍 于舜章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降低了冬小麦的基本苗、分蘖数及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但到生育后期,覆盖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反而升高.覆盖和灌溉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底层透射率和冠...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降低了冬小麦的基本苗、分蘖数及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但到生育后期,覆盖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反而升高.覆盖和灌溉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底层透射率和冠层反射率,使PAR总截获率升高.覆盖和灌溉主要增加了40~60cm高度的PAR截获率.覆盖处理籽粒光能利用率降低,茎叶光能利用率和总光能利用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灌溉 冬小麦 光能利用率
下载PDF
白首乌氮、磷、钾积累分配特点及其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被引量:42
5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3,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植株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首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及养分平衡指数(NBI)的增加呈直线增加...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与植株氮、磷、钾积累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对白首乌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及植株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白首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氮、磷、钾积累总量及养分平衡指数(NBI)的增加呈直线增加趋势,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白首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在移栽后60 d内对氮、磷、钾的吸收较少,仅占全部吸收量的16.8%、14.4%、15.6%;移栽后60~120d吸收量迅速增加,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部吸收量的68.7%、52.3%、58.2%;移栽120 d之后又有所下降.总的来说,植株对钾的吸收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内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沟播和垄作条件下冬小麦田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舜章 陈雨海 +5 位作者 余松烈 董庆裕 周勋波 李全起 吴巍 孙妮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通过冬小麦沟播和垄作试验,结果表明,沟播小麦不同灌水处理在0 12 0cm土壤层次中水分均呈下降趋势,0 90cm层次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较大,而10 0 12 0cm层次下降幅度较小。从沟播和垄作麦田土壤贮水量差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沟播麦田土壤贮水量... 通过冬小麦沟播和垄作试验,结果表明,沟播小麦不同灌水处理在0 12 0cm土壤层次中水分均呈下降趋势,0 90cm层次土壤水分下降幅度较大,而10 0 12 0cm层次下降幅度较小。从沟播和垄作麦田土壤贮水量差值的分析可以看出,沟播麦田土壤贮水量要明显高于垄作麦田,沟播的同一时期沟垄间的土壤水分差异在0 90cm土层要低于垄作的,而10 0 12 0cm土层就极其相近。从沟播和垄作的土壤水分纵深分布上比较,在各处理均没有灌水的情况下,沟播和垄作同一层次不同灌水处理的土壤水分极差均出现在0 10cm ,但随灌水处理灌溉次数的增加,沟播出现较大水分差异的土层下移,出现在10 2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动态变化 沟播 垄作 冬小麦田 土壤贮水量 灌水处理 土壤层次 灌溉次数 下降 土层 土壤水 幅度 分差 沟垄
下载PDF
覆盖与灌溉条件下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全起 陈雨海 +4 位作者 于舜章 吴巍 周勋波 董庆裕 余松烈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7-40,共4页
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相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不覆盖农田中,... 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禹城综合试验站进行,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相结合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重要作用。不覆盖农田中,灌溉可降低有机质含量。而覆盖农田中,这种降低作用不显著。在冬小麦生育期间,灌溉可使碱解氮的含量下降.覆盖处理下降的程度更大。秸秆覆蓝可明显提高速效磷的含量,灌溉可使其含量进一步增加。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耕层内速效钾的含量,夏玉米生育期间.灌溉处理速效钾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灌溉 一年两熟 速效养分 有机质
下载PDF
不同时期追施肥水对冬小麦根系、根系活性和植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刘殿英 石立岩 董庆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冬前至孕穗期不同生育期追施肥水,对根系的影响不同。追施肥水可提高根系活性,早施,根系活性最大值出现得早,后期根系活性降低得也快。开花、灌浆期的根系活性均以拔节、孕穗肥水为高。根系活性对叶片衰老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与地上部干... 冬前至孕穗期不同生育期追施肥水,对根系的影响不同。追施肥水可提高根系活性,早施,根系活性最大值出现得早,后期根系活性降低得也快。开花、灌浆期的根系活性均以拔节、孕穗肥水为高。根系活性对叶片衰老速度有明显的影响,与地上部干重、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施肥 根系 根系活性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白首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2-375,共4页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 目的:研究人为改变白首乌源库比后对产量、干物质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白首乌为材料,在生育期内人工摘除花蕾、果实或摘除主茎分枝,以不进行处理的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和时期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单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等指标。结果:在处理后前期,摘除主茎分枝虽然对叶片减少有补偿效应,单叶光合速率上升,但叶面积系数小,功能叶负荷大,叶绿素降解快,有早衰现象,物质积累低于对照。摘除花蕾和果实处理单叶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虽有降低,但叶绿素含量高,降解速度慢,明显延缓了植株衰老,并且叶面积系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光合产物供应充足,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对根部的分配显著高于对照和摘除侧枝处理,所以该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摘除白首乌花蕾能增加叶面积系数,减缓叶片叶绿素降解,延长绿叶功能期,从而可以提高干物质积累和运往根部比例,提高产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源库比 叶面积系数 叶绿素 光合速率
下载PDF
小麦亩产789.9kg高产栽培技术思路 被引量:60
10
作者 余松烈 于振文 +4 位作者 董庆裕 王东 张永丽 姚德常 王坚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栽培 亩产 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局 研究室 滕州市 农业部
下载PDF
不同栽培条件下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许振柱 于振文 +1 位作者 董庆裕 余松烈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24,共5页
旱地冬小麦能利用较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冬小麦利用土壤水分的深度不同。大田自然栽培条件下能较好地利用到深达210cm的土壤水分,而在防雨池栽条件下只能利用到160cm深的土壤水分。拔节至挑旗期间的日... 旱地冬小麦能利用较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亏缺程度不同,冬小麦利用土壤水分的深度不同。大田自然栽培条件下能较好地利用到深达210cm的土壤水分,而在防雨池栽条件下只能利用到160cm深的土壤水分。拔节至挑旗期间的日耗水量最大,土壤吸力迅速加大。结果表明在本地区旱地麦田应充分考虑利用较深层的土壤水分及加强拔节至挑期间土壤水分供应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冬小麦 耗水深度 耗水量 大田
下载PDF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产量品质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苗保河 刘波 +6 位作者 董庆裕 余松烈 李向东 张丽娟 何启平 朱陶 刘兴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60-2168,共9页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11.7... 2005~2006年,在菏泽市农科院试验田,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为试验材料,研究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以及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波浪冠层群体增产253.65kg/hm2,增产11.76%;株高降低1.21cm,降低1.46%;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各密度群体间株高和分枝数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百粒重差异不显著。波浪冠层群体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分别增加67.68μmo.lm-.2s-1和8.31μmo.lmol-1,分别增加5.06%和2.45%;湿度增加0.33mbar,增高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增加1.86℃,增加0.69%,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降低0.51%。光照、温度、湿度和CO2等微环境生态因子的变化,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波浪冠层 高油大豆 产量 品质 生态因子
下载PDF
不同栽培密度下白首乌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锋 王建华 +2 位作者 余松烈 陈雨海 董庆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了解栽培密度对白首乌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合栽培密度。方法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不同栽培密度(A60000、B90000、C120000、D150000株/hm2)与白首乌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活性成分量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栽培... 目的了解栽培密度对白首乌块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其最适合栽培密度。方法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不同栽培密度(A60000、B90000、C120000、D150000株/hm2)与白首乌的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活性成分量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栽培密度下白首乌个体块根干物质积累动态的拟合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不同密度处理单株块根干质量增加速率为A>B>C>D,而单位面积块根干质量增加速率C>D>B>A。处理D的光合速率在块根膨大关键时期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可能是处理D个体块根产量低的原因。密度对块根中部分有效成分的量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多糖和黄酮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C21甾苷量与密度无显著关系。结论密度对白首乌产量性状影响较大,但在群体和个体上表现不同,与个体块根产量呈负相关,与群体根的生物产量呈正相关。综合考虑块根产量与活性成分量两个方面,处理C为最佳种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栽培密度 产量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 被引量:55
14
作者 刘殿英 黄炳茹 董庆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03-110,共8页
在大田和盆栽的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最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不同程度干旱,单株次生根数、根干重、根系吸收面积皆减少。小麦根系以改变生态分布,提高TTC 还原强度、调节N 素营养与... 在大田和盆栽的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根系的影响。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最有利于小麦根系生长。不同程度干旱,单株次生根数、根干重、根系吸收面积皆减少。小麦根系以改变生态分布,提高TTC 还原强度、调节N 素营养与分配关系适应土壤干旱,其中,苗期抗旱能力最强,拔节期趋减,开花后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根系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波浪冠层群体微生态环境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苗保河 刘波 +5 位作者 李向东 余松烈 董庆裕 王凤娟 李凤兰 汪胜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0-236,共7页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 探讨波浪冠层群体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波浪冠层对鲁豆9号群体结构、微生态环境、光合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CK相比,株高平均降低1.41 cm、分枝减少0.08个,分别降低和减少1.38%和5.30%;群体光照度、CO2浓度和湿度分别增加67.68μm o l/(m2.s)和8.31μL/L和0.33 m bar,分别增加5.06%、2.45%和4.47%;低温生育期时温度提高0.06℃,高温生育期时温度平均降低0.17℃;植株中部透光率提高1.57%,光合速率提高4.04%;密度平均增加3.0万株/hm2,单产平均增加253.65 kg/hm2,增产11.7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籽粒脂肪总量提高1.52%基础上,亚油酸含量提高1.60%,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降低0.14%和7.20%。波浪冠层群体密度与脂肪和棕榈酸含量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1.00**和-0.90*);脂肪与亚油酸呈正相关(r=0.79),而与硬脂酸呈负相关(r=-0.55);油酸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均呈负相关(r=-0.74和-0.50),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r=-0.95*)。因此,波浪冠层群体调节了大豆生长发育的微生态环境,更利于高油大豆产量形成和品质改良,不仅能增产,而且提高高油大豆脂肪含量、优化脂肪酸组分、提高了营养价值,在生产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冠层 微生态环境 高油大豆 产量 品质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苗保河 李向东 +9 位作者 刘波 何启平 朱陶 刘兴坦 朱启玉 乔广法 樊廷安 陈成君 董庆裕 余松烈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3-680,共8页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 为探明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机理,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5-2006年以高油大豆(Glycinemax)品种‘鲁豆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浪冠层栽培模式对高油大豆叶片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CK相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增加1.56mg·g^-1,增加0.034%,其中结荚期最多,为9.43mg·g^-1,增加1.3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了3.82mg·g^-1,增加7.18%,其中开花期最多,为12.51mg·g^-1,高达48.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更利于C、N代谢和源、库、流的协调,其中,C代谢改善和提高的水平高于N代谢。保护性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平均增高20.13%,在结荚期最多,高达46.53%,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OD是关键保护性酶,其保护作用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SOD活性平均增高2.28%;CAT活性平均增高0.48%;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pe,MDA)含量降低。保护性酶POD、SOD和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作物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增强,延缓衰老。波浪冠层群体与对照保护性酶变化规律一致,即SOD活性高峰出现时期最早,CAT次之,POD最晚,这表明在大豆不同的生育期,不同保护酶分别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因此,该栽培模式对大豆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明显,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波浪冠层 高油大豆 保护酶活性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冬小麦增产技术中机械断根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钊钦 李汝莘 +2 位作者 董庆裕 尹克容 余松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冬小麦机械断根技术源于小麦高产的生产实践,是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重要配套技术,机械断根方式是影响小麦断根质量和断根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小麦机械断根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三种断根方式:锄铲断根、刀片断根、锄铲+刀片组合断根... 冬小麦机械断根技术源于小麦高产的生产实践,是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重要配套技术,机械断根方式是影响小麦断根质量和断根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小麦机械断根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三种断根方式:锄铲断根、刀片断根、锄铲+刀片组合断根,对三种断根方式的断根效果和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正确设计小麦断根机械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断根方式都有明显的断根效果和增产效果,断根率为25.8%~42.1%,与对照相比,小麦产量平均提高9.96%~11.41%。其中,锄铲+刀片组合断根工作稳定、不翻土、不损伤麦苗,单株断根率为42.1%,平均断根深度10.2cm、变异系数小,对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断根增产效果最显著,比对照提高11.41%。综合各项指标,小麦进行机械断根作业时的工作部件应选用锄铲+刀片组合方式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断根方式 断根效果 增产效果
下载PDF
鲁麦22号小麦亩产600kg群体结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庆民 于振文 +5 位作者 董庆裕 张华利 姜衍坤 宿安亭 李宪文 刘存臻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4期8-11,共4页
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每亩10万、15万、20万基本苗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挑旗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率减少,穗部性状变劣,但每亩15万基本苗的处理与每亩10万基本苗的... 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每亩10万、15万、20万基本苗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挑旗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率减少,穗部性状变劣,但每亩15万基本苗的处理与每亩10万基本苗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较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鲁麦22号 群体结构 分析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与国标法测定大豆蛋白质和脂肪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波 张丽娟 +7 位作者 苗保河 李向东 董庆裕 王凤娟 李凤兰 汪胜军 余松烈 刘立峰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对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3种品质类型的夏大豆品种进行了密度和氮磷的组合处理,并将收获后的籽粒分别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学测定方法进行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结果发现,同一份样品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吻合性... 对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的3种品质类型的夏大豆品种进行了密度和氮磷的组合处理,并将收获后的籽粒分别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和国家颁布的标准化学测定方法进行蛋白质和脂肪的测定,结果发现,同一份样品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测定的结果吻合性较高,其中脂肪含量平均相差仅为-0.03%,蛋白质含量平均相差0.37%。用两种方法测得的脂肪和蛋白质数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 蛋白质 近红外光谱法 国标法
下载PDF
甘薯施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汝娟 史春余 +2 位作者 董庆裕 余松烈 梁太波 《杂粮作物》 CAS 2005年第4期248-250,共3页
在甘薯栽秧之前,基施新型有机—无机缓释肥料。一方面,有利于甘薯早分枝、早结薯,增加结薯数和薯块重量,显著地提高了块根产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块根干物质率以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块根硝酸盐含量,有效地改善了块根品质。
关键词 甘薯 产量 品质 有机—无机缓释肥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