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徽 武彩娥 董建琪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57-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的超声表现。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甲亢患者做心脏彩超 ,同时做心电图及心脏 X线摄片检查。结果 彩超与心电图、X线相比较 ,异常者高于心电图及 X线 (P<0 .0 1) ,甲亢患者的 BMR改善与左房的减小程度呈正相关系...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的超声表现。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甲亢患者做心脏彩超 ,同时做心电图及心脏 X线摄片检查。结果 彩超与心电图、X线相比较 ,异常者高于心电图及 X线 (P<0 .0 1) ,甲亢患者的 BMR改善与左房的减小程度呈正相关系 (r=0 .6 1,0 .0 5 >P>0 .0 1)。结论 彩超是发现甲亢心的有效方法 ,并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亢进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左心室纤维肌束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武彩娥 李徽 +4 位作者 朱天刚 王士昌 李惠玲 丁明发 董建琪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纤维肌束及其特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 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ERS组 ) ,简单随机法选择 10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检测其左室纤维肌束 ,并对左室纤维肌束发生率、左室纤维肌束位置及数目的构成比、... 目的 探讨左心室纤维肌束及其特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 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ERS组 ) ,简单随机法选择 10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 ,检测其左室纤维肌束 ,并对左室纤维肌束发生率、左室纤维肌束位置及数目的构成比、左室纤维肌束的长度、宽度及左室纤维肌束与室间隔的夹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R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 ,左室纤维肌束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两组左室纤维肌束的不同数目例数构成比、长度、宽度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两组之间左室纤维肌束位置的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ERS组起于室间隔中部而止于左室游离壁中段的左室纤维肌束约 47% ,对照组仅 2 % ;ERS组左室纤维肌束与室间隔的夹角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左室纤维肌束的位置及夹角是导致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推测其原因主要与左室纤维肌束对起止点的牵拉引起部分内膜下心肌较正常激动顺序提前复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纤维肌束 心室 心电图
原文传递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武彩娥 李徽 董建琪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075-107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致病因素。方法对 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及 6 2例健康正常人组的一般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ST段抬高导联的QTd显著高于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致病因素。方法对 3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及 6 2例健康正常人组的一般情况、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复极综合征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ST段抬高导联的QTd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两组左房、左室腔内径、右室前壁与左室后壁比值、左室纤维肌束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复极综合征更容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 ,左室腔大小不是其原发病因 ,对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左室纤维肌束相关特征及心肌细胞性激素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可能有助于明确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中药胃病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荣华 王士昌 +3 位作者 遇俊清 丁明发 董建琪 冯忠军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11期951-95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胃病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及肠上皮化生的逆转疗效.方法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患者3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给予胃病灵.对照组180例,给予市售猴头菌片,同服得乐冲... 目的观察中药胃病灵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及肠上皮化生的逆转疗效.方法经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患者3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给予胃病灵.对照组180例,给予市售猴头菌片,同服得乐冲剂(CBS),两组均用药8wk.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变,好转率均在80%以上.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各项检查结果不相一致.①胃泌酸功能:治疗前,两组胃酸均值BAO10mmol/h或MAO50mmol/h以下者192例,中药治疗后其泌酸功能均有提高,最高者达92mmol/h,治疗前后P<005~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②免疫指标:本组治疗前免疫功能多见失调,而治疗后得以调整.治疗前IgA,IgG均上升,补体C3,CH50少数偏高,多数活化下降;细胞免疫中淋转.E玫瑰花结下降.中药治疗后IgA,IgG呈波动状态,而C3,CH50明显升高,并有治疗前偏高者治疗后下降的双相反应现象.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之比P<001.③病理改变:中药治疗后多数患者病理改善.粘膜萎缩消失者48例(24%),转为轻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慢性 萎缩性胃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