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云江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开兴 徐兆礼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44-752,共9页
根据2010—2011年在飞云江附近海域(27°46'N—27°75'N,120°66'E—121°01'E)秋、冬、春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布、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 根据2010—2011年在飞云江附近海域(27°46'N—27°75'N,120°66'E—121°01'E)秋、冬、春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布、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飞云江口附近水域秋、冬、春三季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0种,分属于11大类;秋季检出浮游动物9大类42种,冬季检出5大类20种,春季检出8大类34种;调查水域浮游动物丰度在秋、冬之间和冬、春之间有较大变化,秋、冬、春三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221.69、19.52和137.50 ind·m-3;秋、冬、春季种类数近岸较少,外海较多;三季中,秋季浮游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高值区位于调查水域的东南部,其次为春季,最高值出现在飞云江口外海域,冬季为三季最低,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水域北侧岛群之间;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冬、春季影响总丰度变化最主要的种类,秋季总丰度变化主要受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影响;各水团随季节变化此消彼长共同作用于研究水域,对该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群落组成产生相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云江口 浮游动物 群落 水团
原文传递
杭州湾内外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冬融 徐兆礼 +1 位作者 徐佳奕 董开兴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7-780,共14页
本文比较了杭州湾湾外海域(122.10°–122.58°E,30.54°–30.93°N)和湾内不同海域(北岸东侧:121.67°–121.87°E,30.68°–30.83°N;南岸东侧:121.60°–121.85°E,29.95°–30.24°... 本文比较了杭州湾湾外海域(122.10°–122.58°E,30.54°–30.93°N)和湾内不同海域(北岸东侧:121.67°–121.87°E,30.68°–30.83°N;南岸东侧:121.60°–121.85°E,29.95°–30.24°N;北岸西侧:121.31°–121.56°E,30.58°–30.77°N)秋季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累积优势度曲线以及多样性指数(H')等群落结构特征,并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湾外海域的群落组成与湾内海域的3个群落之间均有较大的差异。湾外海域的群落I是以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等近海种、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等沿岸低盐种为主,其次是外海种。湾内南岸东侧海域的群落II主要以左突唇角水蚤(Labidocera sinilobata)等沿岸低盐种为主,近海种次之。湾内北岸东侧海域的群落III是以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等沿岸低盐种、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等河口半咸水种组成的混合群落。湾内北岸西侧海域群落IV是以虫肢歪水蚤为代表的河口半咸水种为主的群落。总的说来,这一水域向西和向北方向出现更低盐度适应性的群落。从累积优势度曲线来看,湾外海域群落I与湾内北岸东侧群落III的累积优势度上升趋势均相对平缓,但群落III的初始累积优势度略高于群落I;而与群落I相比,湾内南岸东侧的群落II与北岸西侧的群落IV的初始累积优势度均很高。湾外海域群落I的初始累积优势度较低,显示出群落I的优势种较多,而单一优势种优势度低于湾内3个群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湾外海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与湾内3个海域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湾内各海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湾外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湾内海域。湾内外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之间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影响各自群落的主导水团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群落 累积优势度 浮游动物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