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的影响:最佳训练效应区间的探究
1
作者 王晓林 董德龙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4-123,共10页
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最佳训练效应区间.运用Stata 15.1和GrapfPad Prism8.0对所纳入81篇文献中的1 435名被试者进行周期、频率、量、间歇时间、负重等5个变量的效应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漏斗图对文献质... 研究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影响的最佳训练效应区间.运用Stata 15.1和GrapfPad Prism8.0对所纳入81篇文献中的1 435名被试者进行周期、频率、量、间歇时间、负重等5个变量的效应分析,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漏斗图对文献质量和发表偏倚进行检验评价,并根据爆发力指标计算平均效应量Cohen’s d值(ES)和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1)训练周期:各种爆发力指标(跳跃、冲刺、抛掷能力)随训练周期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无负重跳跃、冲刺和投掷能力在10周后达大效应(ES≥1.2);负重跳跃、冲刺能力在8周和9周后达到大效应.(2)组内间歇时间:30~60 s是发展爆发力的最佳组内间歇时间(中等效应,ES≥0.6).(3)组间间歇时间:发展跳跃和投掷能力的最佳组间间歇为0.5~1 min(青少年)和3~4 min(成年人);而发展冲刺能力的最佳组间间歇时间为0.5~1 min(青少年)和1~1.5 min(成年人).(4)周训练频率≤2次和>2次之间的平均效应量无显著差异(P>0.05).(5)周训练量:爆发力指标随训练量的增加整体呈现小幅度上升,但波动性较大.(6)额外负重%(自重):跳跃能力和冲刺能力分别在8%~10.5%和2.5%~8%的额外负重时达到峰值效应.研究结论为: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爆发力的影响在训练周期、间歇时间、额外负重%及训练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趋势,因此选择不同训练变量的最佳效应区间是训练设计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 爆发力 训练变量 训练方案 最佳效应
下载PDF
运动负荷与运动表现:适应-疲劳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2
作者 王晓林 董德龙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99,共8页
适应-疲劳模型(the fitness-fatigue model,FF模型)是模拟训练负荷和运动表现关系的经典数学模型工具之一.通过史料分析和实例应用,梳理了模型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方法、参数表达、应用及生理效应等.研究认为,目前主要有Busso修正模型和F... 适应-疲劳模型(the fitness-fatigue model,FF模型)是模拟训练负荷和运动表现关系的经典数学模型工具之一.通过史料分析和实例应用,梳理了模型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方法、参数表达、应用及生理效应等.研究认为,目前主要有Busso修正模型和Fitz-Clarke的影响曲线模型两种主流的FF模型.Busso修正模型能够根据运动负荷来描述和预测运动员的运动表现,验证不同负荷干预方案对运动员实际运动表现的影响效果.而Fitz-Clarke的影响曲线基于k_(1)、k_(2)、τ_(1)、τ_(2)这4个模型参数很好地解决了给定比赛日前何时强化训练和何时停训或减训的问题.然而,使用运动表现的初始测试数据代替模型初始值p^(*)以及模型参数的可变性可能会对预测精度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预加载和增加τ_(3)参数的形式对模型进行修正,可能会更好地实现模型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疲劳模型 运动负荷 运动表现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中国航天体育:运动应对方案建构的新视角
3
作者 董德龙 王立鑫 汪毅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96,共1页
运动应对(exercise countermeasures)是指航天员通过身体运动应对微重力环境中身体机能的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短期(<3周)的航天飞行后,人体会失去10%~20%的肌肉力量,最大摄氧量可下降15%~20%;长期(>90 d)无重力或微重力飞行后肌... 运动应对(exercise countermeasures)是指航天员通过身体运动应对微重力环境中身体机能的下降。研究结果显示:短期(<3周)的航天飞行后,人体会失去10%~20%的肌肉力量,最大摄氧量可下降15%~20%;长期(>90 d)无重力或微重力飞行后肌肉力量会下降50%,最大摄氧量下降30%~50%。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布的修订版人机系统标准(NASA-STD-3001)要求,使用防护措施后肌肉力量下降不得超过20%、最大耗氧量下降不得超过2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动应对方案在航天员的空间任务中展开,每天运动时间已达到2~2.5 h,形成了从持续有氧或单纯抗阻转向高强度间歇要求下的抗阻+有氧组合模式(concurrent training),如沿用至今的SPRINT方案(高强度低量运动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方案 最大摄氧量 肌肉力量 最大耗氧量 航天飞行 人机系统 组合模式 微重力环境
下载PDF
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现实差距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4
4
作者 董德龙 范安辉 梁建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我国已成为体育大国,如何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和目标。为此,首先对体育强国进行理论界定和评估构想分析,使其能够站在客观和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接着对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现实差距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体... 我国已成为体育大国,如何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和目标。为此,首先对体育强国进行理论界定和评估构想分析,使其能够站在客观和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接着对中国作为体育强国的现实差距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体育强国的4大板块支撑系统作为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强国 评估构想 路径选择
下载PDF
归属、规模、规制: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的认识——一种学科方向探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董德龙 刘文明 SEAMUS Kelly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89,共7页
当前,中国体育学科的话语地位及学科符号正在不断规范和前行,其中,围绕"学科归属"、"学科规模"、"学科规制"等问题的争论较为集中,理由在于,它们导致了中国体育学科体系分类不明、学位管理的混乱、学问... 当前,中国体育学科的话语地位及学科符号正在不断规范和前行,其中,围绕"学科归属"、"学科规模"、"学科规制"等问题的争论较为集中,理由在于,它们导致了中国体育学科体系分类不明、学位管理的混乱、学问与学说的缺失等问题的出现。然而,学科归属、学科规模及学科规制更应该是一种学科的外在标准,中国的体育学科在规模和规制上已基本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体系,问题关键在于学科的"内生"发展。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学科的基本方向应在学科内容上从学科分类走向问题关注,研究范式由描述研究走向解释研究,知识建构由联姻嫁接走向内生创新,以更快的实现由"历时态"发展走向"共时态"压缩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学科分类 学科归属 学科规模
下载PDF
临界功率(CP):释义与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德龙 王卫星 范安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4,共8页
探讨临界功率在运动训练中的生理表达、测评方法、作用机制以及与有氧耐力训练效应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发现:1)临界功率可以作为极限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有氧训练指标,可作为这一运动强度范围的下限;2)临界功率(CP)应该是高于乳酸阈(LT)... 探讨临界功率在运动训练中的生理表达、测评方法、作用机制以及与有氧耐力训练效应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发现:1)临界功率可以作为极限运动和高强度运动的有氧训练指标,可作为这一运动强度范围的下限;2)临界功率(CP)应该是高于乳酸阈(LT)这一指标,处于乳酸阈与最大耗氧量之间的一种运动强度,并且以临界功率水平运动,耗氧量将处于一种稳定状态,而在临界功率水平以上训练,其耗氧量将迅速达到最大值;3)全力运动测试作为一种对临界功率的测评方式,有较好的效度,但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而三参数模型是普遍认可的一种模型评价,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可能成为更为有效的测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功率 结束功率 全力运动测验 乳酸阈 最大耗氧量
下载PDF
我国体育从业人员人文素质调查及结构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董德龙 吴鸿春 马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参照《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数据库基础上,对我国体育从业人员人文素质从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史哲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6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就结构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及... 在参照《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数据库基础上,对我国体育从业人员人文素质从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文史哲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环保素质6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并就结构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及不均衡现象,文史哲素质及科学素质等对体育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大的贡献作用,在不同结构性因素的路径分析当中,经济水平及学历等对人文素质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从业人员 人文素质 差异 模型
下载PDF
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若干竞技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德龙 王卫星 徐玄冲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6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不同级别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若干竞技特征进行研究,如最好成绩年龄、训练年限、身高状况、参赛次数、攻防能力等特征。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身高、成才...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不同级别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若干竞技特征进行研究,如最好成绩年龄、训练年限、身高状况、参赛次数、攻防能力等特征。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身高、成才年龄等方面有着类似的特征,但参赛次数和训练年限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攻防能力方面呈现薄弱化态势,仅在55 kg,60 kg和84 kg级别的防守能力上与国外运动员有相似特征,其他级别的攻防能力均弱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 自由式摔跤 优秀运动员 竞技特征
下载PDF
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体能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点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董德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4-96,F0003,共14页
运用专家咨询、调研、测试及元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对新一轮备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测试和数据收集,重点从身体机能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1)就身体机能... 运用专家咨询、调研、测试及元分析等方法,完成了对新一轮备战的中国国家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测试和数据收集,重点从身体机能训练(有氧与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两个方面论证了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认为,1)就身体机能训练而言,实行"两极化"模式可能更优于"乳酸阈"模式,主要体现在有氧与无氧训练的强度和比例2个方面。2)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与功率下降率有着更为显著的相关性(r=-0.626,P=0.000),即有氧能力越强,功率下降率越低,通过元分析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氧能力与功率保持能力的显著相关关系(总效应落在有效区内);3)力量训练方面应突出全面性(r最大力量=0.614,r力量耐力=0.532和r快速力量=0.511),但应在最大力量基础上发展快速力量。同时,也证实,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对运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交互性作用(F=3.241,P=0.006,Et2α=0.176),进一步显示出单纯发展快速力量意义不大。4)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法上应体现两点,一是需增加快速力量的训练手段,如增强式(plyometric)训练内容;二是注重不同部位的力量训练,如上肢体现出最大力量的特点,下肢体现出快速力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男子 自由式摔跤 优秀运动员 体能训练 关键点
下载PDF
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理论的发展与“4G结构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德龙 梁建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77,共4页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尝试从空间学角度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理论构建与探讨,在最初确立的关于竞技空间结构3G(globe)(见《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实体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问题,进一步引入了竞技教...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尝试从空间学角度对运动训练过程进行理论构建与探讨,在最初确立的关于竞技空间结构3G(globe)(见《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实体理论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运动员竞技空间结构问题,进一步引入了竞技教育空间,确立了竞技空间结构的4G理论模型,以与热衷于该领域的广大研究者探讨与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能力 竞技行为 竞技表现 竞技教育
下载PDF
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及人格塑造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德龙 常金栋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5-87,共3页
以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表现为起点,将运动员人格作为其竞技表现的重要动力及构成要素,对竞技表现的人格魅力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运动员的人格三要素说,并最终确立竞技表现人格塑造的内容体系,以供教练员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竞技表现 人格塑造
下载PDF
运动认知水平心理测评量表的初步编制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德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29,共5页
针对现代运动心理及训练领域中运动认知的发展认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初步建立我国运动员运动认知水平的心理测评量表,内容分为运动表象、注意能力、运动知觉及思维能力等4个方面,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级别... 针对现代运动心理及训练领域中运动认知的发展认识,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初步建立我国运动员运动认知水平的心理测评量表,内容分为运动表象、注意能力、运动知觉及思维能力等4个方面,并探讨不同性别、不同级别及项目运动员在运动认知上的差异现象,明确了运动认知各维度的具体作用及其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认知 测评 量表 编制
下载PDF
全民健身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与空间集聚——基于省级数据(2011-2015)的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德龙 于永平 梁红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3,共7页
为了推动绿色运动空间理念的实施,实现全民健身与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运用熵权评价、协调度模型(D指数)、Moran’sⅠ指数及Markov链为主要分析手段,测评了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集聚... 为了推动绿色运动空间理念的实施,实现全民健身与绿色生态的融合发展,运用熵权评价、协调度模型(D指数)、Moran’sⅠ指数及Markov链为主要分析手段,测评了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全民健身发展水平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集聚效应和演进模式(2011-2015年)。结果表明:(1)全民健身服务与绿色生态协调发展度主要呈现四种协调类型低级协调(Ⅰ)、勉强协调(Ⅱ)、初级协调(Ⅲ)和中级协调(Ⅳ);(2)各年度全民健身服务与绿色生态的协调发展呈现波浪形演化特征,不同省份间的协调度差距非常大(D=0.05~0.80),且三大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间和地区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与绿色生态的空间协调存在一定的局部空间相关性,但空间高集聚效应还不明显(H-H类型仅4个省份)。结论:(1)全民健身发展与绿色生态未能呈现出协调发展的态势,绿色运动空间在省际范围内还未形成强联动区域;(2)加强绿色运动空间建设,尤其是城市层面的绿色运动空间,是不断扩大自主参与锻炼人群的重要途径;(3)城市绿地与健身设施布局的匹配规划可能是转变演进模式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绿色生态 时空特征 状态转移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中的问题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德龙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1-197,共7页
运用测试、调查等研究方法,完成对我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中的周期安排、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力量训练4个问题的讨论和论证。研究指出:(1)中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体现了“板块周期”的安排特点(每个阶段集中解决1-2项任务),... 运用测试、调查等研究方法,完成对我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中的周期安排、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力量训练4个问题的讨论和论证。研究指出:(1)中国男子自由跤队体能训练体现了“板块周期”的安排特点(每个阶段集中解决1-2项任务),但在持续时间上并不完全符合板块周期理论,持续时间相对较长(3个月左右),训练针对性不足。(2)专项耐力训练体现的是“乳酸阈”模式,有氧耐力训练比例较少,尤其是低强度有氧训练的比例明显不足(普遍高于75%HRmax),但研究显示,不同级别运动员的最大耗氧量有着显著地差别,随着运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且与功率下降率有着明显的线性负向变化关系,表明有氧能力对持续高强度做功能力的积极意义。同时,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实践中有氧能力训练存在计划与实践不符现象。(3)“高强度间歇”及“专项力量耐力”是该项目体能训练的基本模式,但功率下降率仍然非常突出(50%左右),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43%左右),训练效果并不明显。另外,从力量与有氧的比例、训练手段的部位与持续时间及训练与监控的衔接3种关系层面给出了一定的启示,藉此推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策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男子自由式摔跤 体能训练 机能监控
下载PDF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几点疑惑:来自部分项目的思考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德龙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6年第1期78-83,95,共6页
运动训练分期问题已经从最初的马特维耶夫(简称马氏分期理论)分期理论走向了多分期理论并存的局面,板块分期理论、单元训练理论、小周期理论及非线性分期理论成为训练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认为:(1)马氏分期理论中关于训练阶段与任务的... 运动训练分期问题已经从最初的马特维耶夫(简称马氏分期理论)分期理论走向了多分期理论并存的局面,板块分期理论、单元训练理论、小周期理论及非线性分期理论成为训练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认为:(1)马氏分期理论中关于训练阶段与任务的规划带有普适性,但在具体实践中或是某一训练阶段会表现出不一致现象;(2)多赛制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马氏分期理论的不适,两者并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因为马氏分期理论注重的是个体竞技状态的变化,只是在这种多赛制中竞技状态的个体变化可能会很小;(3)马氏分期理论更应该是一种哲学层面上的或是指导性理论,其他诸多分期理论是一种具体的实践应用,互相之间并不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练分期理论 板块分期理论 单元分期理论 非线性分期理论
下载PDF
运动员体能训练中需持续关注的五个问题——基于基础保障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董德龙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1年第2期82-89,共8页
对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基础与专项,关节角度训练的利与弊,有氧耐力的专项化和基础化,专项强度的长期与短期行为,周期策略的有序规划与短期转换等五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体能训练理念应克服专项至上主义,专项或基础... 对我国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基础与专项,关节角度训练的利与弊,有氧耐力的专项化和基础化,专项强度的长期与短期行为,周期策略的有序规划与短期转换等五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1)体能训练理念应克服专项至上主义,专项或基础体能应以能力发展为根本;(2)关节角度训练未能得到合理理解,故而出现了应用中的顾此失彼;(3)有氧耐力训练往往偏重专项耐力而忽视了基础耐力,致使基础保障不足;(4)专项强度存在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的倒置,于是伤病成为必然结果;(5)周期策略的有序规划和短期转换应是训练实施的辩证统一体,双向兼顾方能更为有效。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运动员体能训练应定位为短期上的专项化,长期上的基础保障,在周期化策略的有序规划与短期转化中,应该重视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目的与选择时机,且对基础体能训练的关注应该是运动员在运动生涯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基本逻辑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 体能训练 关节角度 专项强度 周期训练
下载PDF
运动员选材相关指标分析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德龙 《湖北体育科技》 2004年第2期173-174,共2页
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基础 ,确立科学合理的选材指标体系是科学选材的保证和前提 ,随着现代新兴学科及相关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必然对选材指标提出新的标准。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及结合实践经验就运动选材的相关指标进行探讨 ,力... 选材是训练成功的基础 ,确立科学合理的选材指标体系是科学选材的保证和前提 ,随着现代新兴学科及相关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 ,必然对选材指标提出新的标准。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及结合实践经验就运动选材的相关指标进行探讨 ,力求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为科学选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选材 指标分析 体系构建 皮纹指标 血型测试 软件指标
下载PDF
动态因素权重分析法在运动员成绩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18
作者 董德龙 惠艳 +1 位作者 梁建平 赵波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因素分析技术引入运动训练过程 ,对运动训练中影响运动员成绩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分析。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分析中样本量及样本分布规律的约束 ,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可为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运动员 成绩 克服 参考 过程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结果 样本量 常规分析
下载PDF
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莹 秦俭 +2 位作者 董德龙 梁建平 龙家勇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1,共5页
采用DEA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地区为16.7%,绝大多数地区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并且绝大多数地区的无效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因此,当前群众... 采用DEA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地区为16.7%,绝大多数地区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并且绝大多数地区的无效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因此,当前群众体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调整资源配置规模,实现"粗放型"投入向"集约型"投入的转变,优化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资源配置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下载PDF
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几个关键点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卫东 徐玄冲 +1 位作者 王卫星 董德龙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44,F0003,共10页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男14名,女12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女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31±2.46)w/kg和(9.21±1... 采用测试、对比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家跆拳道队优秀运动员(男14名,女12名)分别从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力量训练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男、女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分别为(11.31±2.46)w/kg和(9.21±1.07)w/kg,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相差不大[男(11.8±2.0)w/kg;女(7.23±0.37)w/kg];2)相对平均功率分别为(7.14±1.32)w/kg和(7.08±2.14)w/kg,功率下降率分别为(65.31±6.17)%和(60.42±11.54)%,这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跆拳道运动员;3)快速力量训练部位存在非衡化现象,且训练部位主要集中于下肢和全身(约占80%);4)不同角速度下的下肢肌力测试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左侧肌力存在优于右侧肌力现象,即左侧/右侧比值可能超过100%(男子运动员)。研究认为:身体机能训练中,优先改善运动员的功率下降率,即保持长时间高功率的能力是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变传统的"乳酸阈"模式为"两极化"模式;力量训练中,突出快速力量的核心地位,但一方面,需加强训练部位的均衡化,另一方面必须确立异侧稳定支撑力量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跆拳道 优秀运动员 体能训练 关键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