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效康作品
1
作者 董效康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9期184-184,共1页
董效康,民进会员,讲师、工艺美术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广告学专业文学学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文学硕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工学部主任及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广... 董效康,民进会员,讲师、工艺美术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广告学专业文学学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文学硕士,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现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工学部主任及专业带头人,主要从事广告、品牌策划相关教学、视觉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美术师 广告学专业 作品 青年骨干教师 艺术学院 专业带头人 政法大学 东南大学
下载PDF
董效康〖插画作品〗
2
作者 董效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5-235,共1页
下载PDF
董效康作品赏析
3
作者 董效康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7-I0007,共1页
下载PDF
董效康作品
4
作者 董效康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12期187-187,共1页
下载PDF
大赛引入课堂,拓展工学结合新方式——广告与策划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董效康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大赛引入课堂教学,拓展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丰富了课程实训内容,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际岗位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 大赛引入课堂教学,拓展了"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丰富了课程实训内容,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际岗位能力,同时也为教师之间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以广告与策划专业为例,对大赛引入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工学结合 新方式 广告与策划
下载PDF
浅谈“双创”时代高职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董效康 《美术教育研究》 2016年第10期106-106,共1页
在"双创"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类人才。把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课... 在"双创"时代,高职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型人才有利于助推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进入转型与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更多的创新创业型艺术设计类人才。把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研究课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理念,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实践与探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高职 创新创业 研究
下载PDF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董效康 《美术教育研究》 2021年第4期96-98,共3页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与改革的重点。该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理念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高职包装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与改革的重点。该文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线,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理念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高职包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新时代艺术设计类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教学 包装艺术设计 课程教学 改革
下载PDF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之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董效康 《文教资料》 2020年第12期187-189,共3页
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立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艺术设计行业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平台建设、师资、学生管理、校企"双元"育人... 在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语境下,立足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接艺术设计行业人才需求,探索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是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平台建设、师资、学生管理、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建设等方面思考,探索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建设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验证工作室模式有利于提高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法 工作室模式
下载PDF
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传播策略探索 被引量:3
9
作者 董效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4期16-17,共2页
品牌的价值生发于传播中,本文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视角,对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形象的传播策略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认为将广告、人际口碑、推广平台、农事节庆活动以及文旅融合等传播渠道整合,多维度开展品牌的传播与推广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创意农业 品牌形象 整合营销 品牌传播 市场营销
下载PDF
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效康 《广东蚕业》 2020年第9期111-113,共3页
品牌化是湖南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立足湖南创意农业的发展实际,以品牌形象视角对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虽然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初显,但还存在品牌形象定位不明、识别不高、体验不强、推广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对策... 品牌化是湖南创意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立足湖南创意农业的发展实际,以品牌形象视角对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虽然湖南创意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初显,但还存在品牌形象定位不明、识别不高、体验不强、推广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创意农业 品牌形象
下载PDF
地域文化背景下湖湘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效康 《现代营销(下)》 2021年第11期85-87,共3页
地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是地方特色、人文以及精神内涵等,经过长久积累和变革,逐渐形成的文化形式。文创产品作为地区旅游文化的附加产业,包含了极为深厚且丰富的地域文化。因此,文创产品的设计应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地域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体系,是地方特色、人文以及精神内涵等,经过长久积累和变革,逐渐形成的文化形式。文创产品作为地区旅游文化的附加产业,包含了极为深厚且丰富的地域文化。因此,文创产品的设计应体现出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以此为背景,本文重点探究地域文化视野下湖南省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相关问题,借此为旅游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湖南省 旅游文创 产品设计
下载PDF
营销模式创新语境下湖南工艺美术品牌建设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效康 《现代营销(下)》 2017年第9期72-73,共2页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美术行业,在线下、线上营销模式共生的电子商务时代,应该在洞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重视品牌化战略,主动适应新的电子商务消费形态,顶层设计工艺美术产业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本...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工艺美术行业,在线下、线上营销模式共生的电子商务时代,应该在洞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重视品牌化战略,主动适应新的电子商务消费形态,顶层设计工艺美术产业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本文结合湖南工艺美术产业的现状与特点,论述了营销模式创新语境下,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品牌建设与传播策略的路径,即做好品牌战略规划、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价值、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设计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工艺美术 品牌 营销模式 传播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效康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2期130-131,共2页
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德才兼备的旅游文创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该文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文化熏陶等... 以旅游文创产品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德才兼备的旅游文创人才的培养。基于此,该文认为课程思政融入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推动学科融合、强化产教融合以及加强文化熏陶等方面的论述,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旅游文创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 高职 旅游文创人才 培养 路径
下载PDF
校企共建工作室的长效运作机制研究与实践——以包装设计工作室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效康 《科教导刊》 2020年第35期7-8,22,共3页
本文以包装设计工作室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运作机制的构建思路。内容结合包装工作室建设与运作的实践,重点围绕工作室管理体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实践,对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 本文以包装设计工作室为例,探讨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运作机制的构建思路。内容结合包装工作室建设与运作的实践,重点围绕工作室管理体制、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三个方面的实践,对校企合作工作室长效机制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探索实践性经验,期望能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室建设与运营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作室 运作机制 研究
下载PDF
对接电商产业,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建设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新媒体传播与策划专业为例
15
作者 董效康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2期164-164,170,共2页
2014年6月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文件中强调,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设置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随着我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我系在专... 2014年6月教育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文件中强调,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支持职业院校设置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随着我院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我系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水平也迈上了新的台阶,特别是今年我系主动对接产业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增开了新媒体传播与策划等几个新专业方向。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 专业设置 产业变革 人才培养水平 院校建设 教育体系建设 电子商务产业 电子商务平台
下载PDF
论中国绘画艺术视觉符号的意义世界
16
作者 董效康 文苑仲 《剧影月报》 2011年第4期85-86,共2页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就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而言,无论是生活体验、艺术构思,还是意象物化,其最终要迹化于可视的视觉形象。因此,构成视觉形象的艺术符号对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就... 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三个重要阶段"。就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而言,无论是生活体验、艺术构思,还是意象物化,其最终要迹化于可视的视觉形象。因此,构成视觉形象的艺术符号对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就显得举足轻重了。而对于鉴赏者而言,领悟中国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也必须经由艺术符号的引导,方能自悟其美哉。这也就是说,艺术符号对中国绘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和"阅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艺术 意义世界 视觉符号 艺术创作 艺术符号 生活体验 意象物化 艺术构思
下载PDF
关于环洞庭湖区域现代农业品牌建设的思考——以益阳市农业品牌建设为例
17
作者 董效康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7期211-212,共2页
益阳滨水而居,洞庭湖畔,青山绿水、人勤地丰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名。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益阳在吹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号角的当下,应以品牌为“媒”,做好农业品牌文章,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基于... 益阳滨水而居,洞庭湖畔,青山绿水、人勤地丰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名。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益阳在吹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号角的当下,应以品牌为“媒”,做好农业品牌文章,助推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对益阳市现代农业品牌现状的调研,提出了该市农业品牌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对同处于环洞庭湖其他区域的现代农业品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洞庭湖 农业 品牌 建设 益阳
下载PDF
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心理与行为对工艺美术产品营销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董效康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5期219-219,221,共2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的电子商务,正影响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与产业消费形态。当下,工艺美术产业在以"互联网+"的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时,要重视在AISAS搜索分享法则下研究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业已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的电子商务,正影响着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与产业消费形态。当下,工艺美术产业在以"互联网+"的形式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时,要重视在AISAS搜索分享法则下研究大众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针对消费者新的消费形态开展品牌开发与营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AISAS法则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下载PDF
关于对高职广告策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19
作者 董效康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0期179-179,181,共2页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的勃兴,促使广告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体系必须适时改革,以适应当下广告行业嬗变的需要。广告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兼顾对未来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课程安排应符合广告...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的勃兴,促使广告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体系必须适时改革,以适应当下广告行业嬗变的需要。广告策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兼顾对未来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双重培养,课程安排应符合广告运作的一般规律,同时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反映职业岗位需要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广告策划 课程体系 改革
下载PDF
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苑仲 董效康 《艺海》 2011年第8期74-76,共3页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仅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和信息,也重塑了我们的感官以及感受世界的方式,并导致了艺术和审美心理的转变。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新媒体艺术上。震撼与沉浸感、人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非线性以及非物... 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科技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不仅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和信息,也重塑了我们的感官以及感受世界的方式,并导致了艺术和审美心理的转变。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新媒体艺术上。震撼与沉浸感、人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非线性以及非物质性的体验构成了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震撼 沉浸 交互 非线性 非物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