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外群体视角下社会拥挤与广告诉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
1
作者 董文晓 卢宏亮 《商业经济》 2024年第3期63-66,共4页
社会拥挤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内外群体视角下社会拥挤与绿色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拥挤(外群体拥挤vs内群体拥挤)和绿色广告诉求(具体诉求vs抽象诉求)交互影响... 社会拥挤是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内外群体视角下社会拥挤与绿色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拥挤(外群体拥挤vs内群体拥挤)和绿色广告诉求(具体诉求vs抽象诉求)交互影响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在外群体拥挤的情境下,具体诉求的绿色广告使消费者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购买意愿;在外群体拥挤的情境下,抽象诉求使得消费者表现出更积极的购买意愿;加工流畅性在两者的匹配效应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着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拥挤 内外群体 广告诉求 加工流畅性
下载PDF
近35年山西飑线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概念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文晓 苗爱梅 +2 位作者 屈志勇 赵海英 刘宇庆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7期165-171,共7页
为减少飑线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1979—2013年信息化产品资料和MICAPS数据资料,对发生在山西境内的飑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境内飑线日数具有东部多于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飑线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 为减少飑线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1979—2013年信息化产品资料和MICAPS数据资料,对发生在山西境内的飑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境内飑线日数具有东部多于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飑线主要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出现的频次最高;飑线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其中16:00—17:00飑线发生的概率最大;近35年山西飑线日数以3.6天/10 a的速率减少;山西飑线的概念模型主要分为2类4型,2类主要是低涡类和西风槽类,4型分别为低涡加冷锋型、低涡无冷锋型、西风槽加冷锋型、西风槽无冷锋型;2类4型概念模型,低层均配合有冷式或暖式切变线;飑线过境时伴随的强对流天气取决于低层的湿度条件,当低层有湿舌相配合时常伴有短历时强降水天气,当低层被干舌控制时常伴有雷暴大风或下击暴流等强对流天气,当低层的温度露点差大于6℃且小于11℃时常伴有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飑线 时空分布 概念模型
下载PDF
新时代城市设计中智慧城市设计思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文晓 胡大卫 吴楠楠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5期146-148,共3页
智能信息技术的成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城市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即以智能技术为支撑,赋予城市空间智慧,进而创造智能化、共享化的空间环境。文章通过对智慧城市理念的解读,明确了智慧城市设计的意义,并从智慧社区、智... 智能信息技术的成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给城市设计工作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即以智能技术为支撑,赋予城市空间智慧,进而创造智能化、共享化的空间环境。文章通过对智慧城市理念的解读,明确了智慧城市设计的意义,并从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公园三方面对该理念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新时代的智慧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设计 智慧社区 智慧交通 智慧公园
下载PDF
晋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分析
4
作者 董文晓 屈志勇 张宁 《山西科技》 2016年第1期61-65,共5页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对2008年9月23—24日发生在山西北中部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此次暴雨的环流形势演变及影响系统,对此次暴雨的物理量和卫星云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是...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资料以及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对2008年9月23—24日发生在山西北中部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此次暴雨的环流形势演变及影响系统,对此次暴雨的物理量和卫星云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主要是在高低空急流、中低层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这3个影响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暴雨期间水汽比较充足,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暴雨区对流的发展;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说明暴雨的发生与中-β尺度对流系统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 环流形势 物理量分析 晋北地区
下载PDF
“8.26”长治大暴雨过程分析
5
作者 董文晓 《山西气象》 2008年第2期4-6,9,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27日发生在长治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3次不同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导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中层5880gpm和5920gpm...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8月26日-27日发生在长治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过程由3次不同的中小尺度降水系统导致产生;大暴雨发生在中层5880gpm和5920gpm之间,低层切变线偏南气流一侧,高空急流右侧;东南气流为这次暴雨提供了充分的水汽,大暴雨发生在强烈上升运动及层结不稳定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切变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下载PDF
山西一次春季降水过程相态变化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洪霞 苗爱梅 +2 位作者 董春卿 董文晓 郑皓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87-1794,共8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3月31日-4月2日春季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的相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700和500hPa高度上NE、SW、NW三支强风速带随高度的上升顺转是本次明显雨雪天气...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3月31日-4月2日春季一次降水天气过程的相态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50,700和500hPa高度上NE、SW、NW三支强风速带随高度的上升顺转是本次明显雨雪天气过程的流型配置特征。冷空气侵入导致中低空温度下降,0℃层高度降低是降水相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00hPa暖式切变线是降水相态的分界线,切变线以北为固态降水,以南为液态降水,切变线附近降水相态为固液相混,降水相态分界线随800hPa暖式切变线的南压而南压;850hPa温度≤4℃是山西北部和中南部海拔>1000m站点降水相态发生转变的临界值,925hPa温度≤0℃是山西中南部海拔<1000m站点降水相态发生转变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空温度下降 降水相态变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黍稷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海茹 张永清 +3 位作者 董文晓 闫江艳 冯晓敏 李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20-1426,共7页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水氮耦合对黍稷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黍稷幼苗株高、叶面积、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与总根长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供水量相同时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随... 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水氮耦合对黍稷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水量相同条件下,黍稷幼苗株高、叶面积、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与总根长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供水量相同时根冠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相同条件下随灌水量的增加黍稷幼苗各指标呈相似变化趋势,各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不同的水氮处理组合,黍稷叶片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高水高氮的W3N3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70%~80%,尿素用量4.6 g.kg 1(土)]为最大值,低水低氮的W1N1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30%~40%,尿素用量为0 g.kg 1(土)]为最小值;灌水量相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施氮量相同,叶绿素含量也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和氮素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协同效应;黍稷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趋势则相反。黍稷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低水中氮的W1N2处理[土壤田间持水量30%~40%,尿素用量2.3 g.kg 1(土)]为最高,达213.71 U.g 1(FW);W3N3最低,为72.93 U.g 1(FW)。水分相同条件下黍稷幼苗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相同时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根系活力则相反,且各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适当的增施氮肥可以提高苗期黍稷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增加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与总根长,降低根系丙二醛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稷 幼苗 水氮耦合 形态指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2009年冬季黄河中游一次由旱转雨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桂香 秦春英 +3 位作者 赵彩萍 张运鹏 董文晓 范英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64-874,共11页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出现在5...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出现在500hPa环流形势平直,极地冷空气活动较弱,在地面回流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背景下,系统浅薄,降水量级难以把握。(2)熵诊断揭示,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的出现对未来12~24h强降水有先兆指示意义,强降水中心出现在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与700hPa温度露点差<3℃的叠加区。(3)水汽诊断表明,强降水出现前,黄河中游及其上游西南地区的可降水量显著增加,为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水汽的积聚,而降水开始后,低空超低空东南急流则是水汽的主要补充来源;强降水并不是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内,而是在水汽通量大值区西北侧、等值线密集带附近,同时又有风辐合的区域。(4)这次雨雪过程中,干冷空气主要来自对流层高层,在雨雪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呈"漏斗"状,该过程中从贝加尔湖地区南下的西北和东北气流沿漏斗壁下滑向低层传播;而中低层湿区呈倒扣的"碗状"向上伸展,中低层西南和东南两支暖湿气流沿"碗壁"爬升,在对流层中层耦合加强,与干冷空气交汇,产生强降水。(5)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干侵入,使得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有利于其前方西南急流的稳定加强和对流性不稳定的持续发展,是导致强降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6)强降水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稳定加强期间,降水落区在辐合区及其东南侧;辐合区内强烈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使熵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干侵入 中尺度辐合
下载PDF
近30a山西不同相态降水的统计特征及概念模型 被引量:19
9
作者 苗爱梅 董文晓 +2 位作者 贾利冬 李苗 王洪霞 《干旱气象》 2014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山西省1981~2010年108站的地面降水观测数据,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为指标,对山西108个县市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寨(山西西北部)和陵川(山西东南部)平均降雨日数、平均降雪日数、平均雨夹... 利用山西省1981~2010年108站的地面降水观测数据,以降水量≥0.1 mm的日数为指标,对山西108个县市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寨(山西西北部)和陵川(山西东南部)平均降雨日数、平均降雪日数、平均雨夹雪日数都位于全省之首;30 a间山西的降雨日数和降雪日数分别以3.333 d/10 a和1.529 d/10 a的趋势减少,而雨夹雪日数则以0.34 d/10 a的趋势增多;山西区域降雪和降雨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都具有西部减少趋势高于东部的特征,雨夹雪日数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则具有东部增多趋势高于西部增多趋势的特征;朔州和忻州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趋势最强的区域,运城是降雨日数减少趋势最强的区域,晋城是雨夹雪日数增多趋势最强的区域。应用328个多相态降水过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侵入导致中低空温度下降,0℃层高度降低是降水相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3℃和0℃是山西中南部降水相态转变时850 hPa和925 hPa的临界值;3.5℃则是山西北部和高海拔地区降水相态发生转变时850 hPa温度的临界值;西北路冷空气侵入多相态降水过程,地面冷锋是降水相态的分界线,东路冷空气侵入多相态降水过程,低空切变线则是降水相态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相态 统计特征 概念模型
下载PDF
RPG-HATPRO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和湿度数据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建强 李新生 +1 位作者 董文晓 吕菁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7年第6期89-95,共7页
以太原地区常规探空观测资料为参考,选取2015年2月13日至2016年6月21日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的00时次和12时次温度与露点温度的配对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同址德国RPG-HATPRO型微波辐射计... 以太原地区常规探空观测资料为参考,选取2015年2月13日至2016年6月21日地面、925 hPa、850 hPa、700 hPa、500 hPa、400 hPa、300 hPa的00时次和12时次温度与露点温度的配对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同址德国RPG-HATPRO型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和湿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等压层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与探空观测的温度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数据相对探空观测的温度数据系统性偏小。微波辐射计反演的和探空观测的温度数据同步性较强,二者相关系数为0.89以上,二者露点温度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60以上。综合分析可知,降水对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影响均较大。为了验证不同等压层微波辐射计反演温度数据的偏差准确性,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微波辐射反演温度的订正模型,采用滑动均值订正法和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法对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进行订正,订正偏差为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滑动均值法 配对T检验法 订正
下载PDF
2015年5月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海英 董文晓 +2 位作者 赵珺 申李文 赵建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127-132,共6页
为了研究飑线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为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利用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造成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地面倒槽相配... 为了研究飑线带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特点,为日后此类天气的预报工作提取可利用的预报指标,利用稠密气象观测资料,对山西中南部一次飑线造成的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次飑线过程发生在高空冷涡与地面倒槽相配合的不稳定大气环境下。飑线的发生、发展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密切相关,强对流天气区有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并表现出气压陡增、温度骤降、风速变大的飑线天气特征,垂直结构表现为高层冷平流叠加在低层暖平流之上,垂直风切变很大,湿度层结下湿上干,低层湿空气很薄,中高层干燥,这种层结特征决定了这次飑线过程以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为主。在雷达拼图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飑线弓形回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过程 强对流天气 地面中尺度辐合线 垂直结构
下载PDF
2013年山西5次典型强对流天气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桂香 闫慧 董文晓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3期113-121,共9页
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预防冰雹、减少灾害损失提供有效的气象预报服务,利用多种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5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发生在高能、高湿以及较强抬升条件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大尺度强迫抬升、低层中尺... 为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预防冰雹、减少灾害损失提供有效的气象预报服务,利用多种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5次典型强对流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冰雹发生在高能、高湿以及较强抬升条件的有利天气背景下,大尺度强迫抬升、低层中尺度露点锋和地面辐合线是强对流天气的重要触发机制。(2)冰雹极易发生在午后,SI明显减小,Ki指数、500 h Pa与850 h Pa温差以及CAPE明显增大,同时垂直风切变较大、0℃和-20℃层高度分别在600 h Pa和400 h Pa左右的情况下,湿度条件较好时会伴随短时强降水天气,强气流控制下常伴随雷暴大风。(3)冰雹常出现在对流云团成熟时、TBB等值线梯度最大值东南侧,且组合反射率因子强度>55 d BZ的对流单体内。(4)地面温度异常变化、气压梯度较大、风向顺时针旋转及风速极值同时出现,可视为强对流天气发生前的一种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环境参数 卫星和雷达产品 自动站资料特征
下载PDF
基于“城市双修”理念的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探析——以平顶山市湖滨路中段白龟湖滨水景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文晓 李建勋 牛利康 《四川建筑》 2023年第4期25-27,共3页
在“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对平顶山市湖滨路中段白龟湖滨水景观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该路段沿岸现状滨水景观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存在的现状问题与需求,然后提出优化设计原则与目标,最后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2个层面提出湖滨路... 在“城市双修”理论背景下,对平顶山市湖滨路中段白龟湖滨水景观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该路段沿岸现状滨水景观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存在的现状问题与需求,然后提出优化设计原则与目标,最后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2个层面提出湖滨路中段白龟湖滨水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对该段滨水景观的优化设计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白龟湖滨水景观 优化设计 空间活力
下载PDF
山西省一次冬季强寒潮天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斯荣 苗爱梅 +1 位作者 董文晓 赵建峰 《山西气象》 2016年第1期1-4,8,共5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12月21—23日山西省出现的一次强寒潮天气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天气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寒潮爆发的...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2年12月21—23日山西省出现的一次强寒潮天气的成因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天气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乌山脊崩溃、横槽的转竖、地面冷高压的加强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而叠加在长波槽上的短波槽在贝加尔湖西部强烈发展,形成了异常强的冷高压、锋区、冷温度中心和冷温度平流,对寒潮的爆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次寒潮过程中,涡度、温度平流等物理量特征也很明显。EC850hPa温度场的预报,对判断能否产生强寒潮天气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物理量特征 数值预报 山西
下载PDF
“07.30”山西区域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洪霞 苗爱梅 +1 位作者 郑皓文 董文晓 《科技与创新》 2014年第2期140-141,145,共3页
利用NCEP/NCAR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西区域雨量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2012.07—30—3l的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北侧的偏东气流与副热带高... 利用NCEP/NCAR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西区域雨量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2012.07—30—3l的暴雨天气过程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北侧的偏东气流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是本次暴雨的水汽来源;暴雨中心出现在低层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和下风方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之间,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在水平梯度≥30mnl/°N(E)的区域(干、湿空气的交汇区)暴雨区水汽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辐合,低层东西向的水汽辐合是其主要贡献者,南边界水汽输入的突然增大或减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输送分别对应山西北部和南部暴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GPS大气可降水量
下载PDF
“07.30”山西区域性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16
作者 王洪霞 苗爱梅 +2 位作者 郑皓文 董文晓 安娜 《山西气象》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利用NCEP/NCAR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西区域雨量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2012年7月30—3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北侧的偏东气流与副热带高压... 利用NCEP/NCAR逐6h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西区域雨量站和GP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对2012年7月30—31日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辐合带北侧的偏东气流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偏南气流足本次暴雨过群的水汽来源;暴雨中心出现在低层水汽通量大值中心及下风方的水汽通量辐合中心之间,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水平梯度≥30mm/° N(E)的区域(于、湿空气的交汇区)。暴雨区水汽主要来自对流层中低层的水汽辐合,低层东西向的水汽辐合是其主要贡献者,南边界水汽输入的突然增大、减小对暴雨的发生、发展及消亡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输送分别对应山西北部及南部暴雨区,同时水汽输送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强降水出现时间有1—3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GPS 大气可降水量
下载PDF
江淮地区夏季旱涝环流特征分析
17
作者 郑皓文 董文晓 杨娜 《山西气象》 2012年第4期7-11,32,共6页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夏季旱涝环流特征,发现江淮地区夏季旱涝天气形成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减弱或者偏北加强、西风带异常、西南暖湿空气输送至江淮地...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及中国160个测站月降水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夏季旱涝环流特征,发现江淮地区夏季旱涝天气形成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减弱或者偏北加强、西风带异常、西南暖湿空气输送至江淮地区有关。江淮地区早年时,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强、偏北,江淮地区被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江淮地区以北为反气旋式异常环流,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北抬;江淮地区为负涡度区,高层辐合、低层辐散,同时西南气流偏弱,不利于暖湿气流进入江淮地区,从而不利于降水。反之,江淮地区涝年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明显偏弱、偏南,江淮地区以北为气旋式异常环流,江淮地区以南为反气旋式异常环流,江淮地区受副高西北部偏南气流的影响,高层辐散、低层辐合,有利于在江淮地区产生多阴雨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大气环流 指标
下载PDF
近33a山西不同强度和范围雾日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苗 苗爱梅 +1 位作者 王洪霞 董文晓 《干旱气象》 2015年第2期249-256,共8页
利用1980~2012年山西108站雾观测资料,研究山西不同范围和不同强度雾日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风力、降水、平均相对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对雾日增减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西不同强度雾日都具有西... 利用1980~2012年山西108站雾观测资料,研究山西不同范围和不同强度雾日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风力、降水、平均相对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对雾日增减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西不同强度雾日都具有西北向东南递增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治、晋城、晋中东山以及忻州东部是山西不同强度雾日的多发区;(2)小范围和区域性的雾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大范围的雾则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初冬季节。大雾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浓雾以上天气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强浓雾和特强浓雾主要出现在9~12月,其中以11月为最多;(3)近33 a间,小范围、区域性以及大范围的雾日分别以1.16 d/10 a、0.76 d/10 a和0.61 d/10 a的速率增多。大雾、浓雾和特强浓雾分别以0.36 d/10 a、0.13 d/10 a和0.23 d/10 a的速率增多,强浓雾则以-0.07 d/10 a的速率减少;(4)风速〈3 m·s-1时,风日数与雾日数为正相关,风速≥5 m·s-1时,风日数与雾日的增减转为反相关,其中对雾日增减趋势影响最明显的是风速≥12 m·s-1的日数;(5)雾日的空间分布与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呈正相关,与大风日的空间分布呈反相关;(6)区域性和大范围的年降水日和日平均相对湿度≥80%日数的增减对年雾日的增减变化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雾天气 不同范围雾天气 气候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山西不同强度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苗 苗爱梅 +1 位作者 王洪霞 董文晓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238-247,共10页
为了揭示山西不同强度、不同范围霾天气发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及其相关联的气象要素变化对霾天气发生的影响,利用1980—2012年山西108站霾观测资料,研究山西不同范围和不同强度霾日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风力... 为了揭示山西不同强度、不同范围霾天气发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及其相关联的气象要素变化对霾天气发生的影响,利用1980—2012年山西108站霾观测资料,研究山西不同范围和不同强度霾日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风力、降水、平均相对湿度等条件的变化对霾日增减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山西不同强度的霾日都具有盆地多于山区,南部多于北部,高值区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霾日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轻微霾和轻度霾分别在太原盆地和临运盆地发生的日数最多;中度霾和重度霾在临运盆地和长治盆地发生的日数最多;临运盆地的侯马是全省各种强度霾日的高发中心。(2)秋冬是出现区域性以上和中等强度以上霾日的多发季节,其中12月和1月是区域性以上霾日的多发时段,11月是重度霾的多发时段;春季风力大,夏季降水日数多是区域性以上和中等强度以上霾天气少发的主要原因。(3)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霾日分别以48 d/10 a、15 d/10 a、3 d/10 a和3 d/10 a的速率增多;小范围、区域性以及大范围的霾日分别以26 d/10 a、46 d/10 a和1.88 d/10 a的速率增多;区域性的霾日增多出现在1995年以后,大范围的霾日增多出现在2003年以后;(4)风速<3 m/s时,风力与霾天气为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07;风速≥5 m/s时,风力与霾日数的增减为反相关,相关系数为-0.815;(5)年降水日和日平均相对湿度≥80%日的增减对年霾日变化影响显著,尤其是区域性以上的年降水日增减对年霾日的增减变化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强度霾天气 气候特征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斑背大尾莺鄱阳湖繁殖亚群初报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芬奇 林剑声 +1 位作者 黄小江 董文晓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繁殖 鄱阳湖 亚群 中国种群 华北北部 东北地区 俄罗斯 蒙古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