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春忠 孙霞 +1 位作者 郑媛媛 朱元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 46...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 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及治疗建议 被引量:6
2
作者 董春忠 燕吉广 孙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3期43-44,共2页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K-B法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及百分比3年中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维持在5.0%左右;鲍曼不...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希望对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K-B法药敏纸片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数及百分比3年中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维持在5.0%左右;鲍曼不动杆菌病区分布:主要在ICU32.3%、呼吸科26.6%、神经外科16.1%;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析3年中我院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在2%左右。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有很强的耐药性,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在临床中如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我们建议:①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②哌拉西林/他唑巴坦;③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④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⑤多粘菌素E;⑥美洛培南+舒巴坦;⑦粘菌素+亚胺培南+利福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耐药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某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姜梅杰 张志军 +1 位作者 赵书平 董春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6-1000,共5页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 目的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23、blaOXA-50、blaOXA-51、blaOXA-58)、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armA]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携带情况。结果26株IRAB均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和OXA-5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和armA检出率均为96.15%,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基因携带率为65.38%。临床分离IRAB菌株92.31%来源于患者的痰液。结论该院临床分离IRAB多数携带相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消毒剂耐药基因
下载PDF
2011~2015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变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真 金炎 +2 位作者 郝莹莹 王鑫 董春忠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556-560,共5页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药敏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011~2015年Ab药敏变化趋势及不同部位菌株药敏情况。结果:2011~2015年共分离非重复Ab 1 355株,主要分布于痰、皮肤软组织、导管...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药敏变化,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2011~2015年Ab药敏变化趋势及不同部位菌株药敏情况。结果:2011~2015年共分离非重复Ab 1 355株,主要分布于痰、皮肤软组织、导管、尿、脑脊液等5个不同部位,分离自非ICU住院患者的菌株占67.23%;亚胺培南耐药株占53.50%,所有菌株对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90%,其他药物敏感率均<70%。2012年比2011年、2013年比2012年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中的11种敏感性显著升高(P<0.05);但2014年比2013年药敏变化不明显,2015年比2014年对各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下降(P<0.05);不同部位Ab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略有差异;除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药物敏感率均<30%。结论:Ab可能存在传播,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Ab大多为多重耐药菌,临床治疗可选药物有限,应监测药敏变化或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敏感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尿液分析三项指标对早期发现尿路感染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霞 董春忠 周卫岭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5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与尿培养相关性,快速准确诊断早期尿路感染。方法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液于无菌试管中送检。结果 205例尿液培养共检出195株细菌,阳性率95.1%。其中WBC≥2+、细菌数≥4 000的140例中检出细菌133株,阳性...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与尿培养相关性,快速准确诊断早期尿路感染。方法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留取患者清洁中段尿液于无菌试管中送检。结果 205例尿液培养共检出195株细菌,阳性率95.1%。其中WBC≥2+、细菌数≥4 000的140例中检出细菌133株,阳性率95.0%;WBC≥2+、亚硝酸盐阳性的25例中检出细菌23株,阳性率92.0%;亚硝酸盐阳性、细菌数≥4 000的30例中检出细菌26株,阳性率86.7%;WBC≥2+、细菌数≥4000、亚硝酸盐阳性的20例中全部检出细菌,阳性率100%。结论三项指标综合分析判断,二项阳性做尿液培养对早期发现尿路感染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培养阳性者根据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为临床成功治疗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C≥2+ 亚硝酸盐阳性 细菌计数≥4000 培养
下载PDF
妊娠中晚期TORCH感染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霞 董春忠 +2 位作者 陈玉香 马小玲 刘芳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TORCH感染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3594例,取空腹外周静脉血行TORCH检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感染组254例与非感染组3340例。随访至分娩,记录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对比不同感...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TORCH感染与出生缺陷发生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月本院产前检查孕妇3594例,取空腹外周静脉血行TORCH检测,根据筛查结果分为感染组254例与非感染组3340例。随访至分娩,记录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对比不同感染孕妇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分析与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性。结果:3594例中TORCH感染254例,感染率7.07%,CMV感染率(3.53%)最高,其次为TOX(1.53%),其他感染最低(P<0.05)。3954例新生儿有中49例伴有出生缺陷,其中单发畸形44例,多发畸形5例,总发生率为13.63‰。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5.56%)最高,其次为唇腭裂(3.90%),指/趾畸形(1.67%)、脊柱裂(1.39%),外耳畸形(1.11%)发生率较低(P<0.05)。感染组出生缺陷发生率(14.96%)高于非感染组(0.33%)(P<0.05)。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与CMV、TOX、RV及HSV感染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其他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唇腭裂发生与CMV感染呈显著正相关(r>0,P<0.05),与TOX、RV、HSV及其他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指/趾畸形、脊柱裂及外耳畸形与TORCH感染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V、TOX、RV及HSV感染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CMV感染与腭裂发生有一定关系,提示临床应重视孕期TORCH检查,加强预防与治疗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中晚期 TORCH感染 出生缺陷 相关性
下载PDF
289例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人痰培养及药敏分析
7
作者 胡建华 郑玉明 董春忠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7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药敏分析 不动杆菌 耐药率 头孢噻肟 亚胺培南 抗生素 病人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qacEΔ1基因检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董春忠 孙霞 +2 位作者 綦跃花 满思金 朱元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963,共3页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qacEΔ1基因分布,为医院规范消毒技术和减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分离的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qacEΔ1基因分布,为医院规范消毒技术和减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月-2013年11月分离的非重复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qacA/B、qacC、qacEΔ1、qacG、qacJ基因;药敏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株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84.7%;科室分布内科ICU检出最多,占53.9%;检出qacEΔ1基因阳性19株,阳性率73.1%;qacA/B基因2株,阳性率7.7%;未检出qacC、qacG、qacJ基因;26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3.1%、73.1%、96.2%,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仅对多黏菌素无耐药株,呈现多药耐药性。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消毒剂qacEΔ1基因携带率已非常高,规范消毒技术和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以控制或延缓细菌对耐消毒剂基因的产生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消毒剂 qacEΔ1基因
原文传递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检测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春忠 燕吉广 +2 位作者 周卫岭 孙霞 朱元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045-5048,共4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11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方...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基因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与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8-11月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26株,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PCR方法扩增菌株的碳青霉烯酶B类和D类基因;阳性产物经ABI基因测序仪测序确认。结果 26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无耐药株,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11.5%、73.1%、92.4%、96.2%,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26株鲍氏不动杆菌中检出blaOXA-64、blaOXA-51和blaOXA-23阳性率100.0%;blaIMP-1基因阳性率69.2%,未检出blaOXA-24、blaOXA-48、blaOXA-55、blaOXA-58、blaOXA-60、blaOXA-66、blaVIM-2和blaVIM-7基因。结论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OXA-23、blaOXA-51、blaOXA-64及blaIMP-1;blaOXA-64、blaIMP-1耐药基因共存同一菌株,是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医院鲍氏不动杆菌已呈现多药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性 基因
原文传递
戊糖片球菌感染引起心内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董春忠 孙霞 孟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54-855,共2页
戊糖片球菌是一种发酵乳酸菌,近年来研究证明片球菌可引起人类心内膜炎、败血症、腹膜炎、脓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我院于2011年9月从1例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戊糖片球菌,报告如下。
关键词 球菌感染 心内膜炎 文献复习 戊糖 尿路感染 乳酸菌 败血症 腹膜炎
原文传递
循环游离DNA联合16S rRNA基因检测在糖尿病烧伤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媛媛 张良 +3 位作者 马国英 董春忠 王加芬 王月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284-3287,3292,共5页
目的探讨循环游离DNA(cf-DNA)联合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糖尿病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糖尿病烧伤可疑脓毒症患者65例,采取常规血培养及16S rRNA基... 目的探讨循环游离DNA(cf-DNA)联合16S核糖体RNA(16S rRNA)基因检测在糖尿病烧伤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5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糖尿病烧伤可疑脓毒症患者65例,采取常规血培养及16S rRNA基因检测PCR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检测患者外周血炎症指标及血糖变化。分析PCR、血培养结果与各指标关系。结果16S rRNA基因检测PCR法检出65例标本,阳性30例,阳性率46.15%,血培养阳性18例,阳性率27.69%(P<0.05);PCR法检测所需时间低于常规血培养(P<0.05)。PCR法检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63.33%)、革兰阳性菌11株(占36.67%);血培养检出革兰阴性菌13株(占72.22%)、革兰阳性菌5株(占27.78%)。PCR检测阳性患者cf-DN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 h血糖(2h PG)均高于PCR阴性患者(P<0.05)。患者cf-DNA水平与外周血CRP、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培养阳性患者cf-DNA、CRP、TNF-α、IL-6、FBG以及2hPG均高于血培养阴性患者(P<0.05)。结论16S rRNA基因PCR检测可快速诊断糖尿病烧伤脓毒血症患者感染病原菌,联合cf-DNA运用,有助于糖尿病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16S rRNA 糖尿病 烧伤 脓毒症
原文传递
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析分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燕吉广 董春忠 +3 位作者 赵广敏 周卫岭 孙霞 王月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4092-4094,4097,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基因分布及MLST分型特点,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肠球菌112株,采用Phoenix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Van A...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屎肠球菌耐药基因分布及MLST分型特点,为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分离的肠球菌112株,采用Phoenix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Van A、Van B、Van C1、Van C2/3、Van D、Van E、Van G、VanM、TetM、ermB、TEM、aac(6′)-aph(2")、aph(3′)-Ⅲ、ant(6′)-Ⅰ等耐药基因;扩增7个管家基因adk、atpA、ddl、gdh、purK、gyd、pstS确定屎肠球菌的序列型。结果 3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2株Van A、1株Van B、3株ermB、3株aac(6′)-aph(2")、3株aph(3′)-Ⅲ基因阳性;MLST分型为3个ST型,1号菌株为ST78型,2号菌株、3号菌株为新的ST型分别是ST1014、ST1015;药敏试验显示,万古霉素MIC≥256μg/ml、替考拉宁的MIC≥256μg/ml或MIC 16μg/ml、对利奈唑胺MIC 2μg/ml。结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不断增多,医护人员应加强手卫生、接触隔离、环境消毒、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以控制VRE的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万古霉素 耐药 VAN A VAN B MLST分型
原文传递
反复肺炎患儿外周血IL-35及凝血纤溶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国英 郑媛媛 +4 位作者 张良 步晶晶 董春忠 周红岩 王月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46-3650,共5页
目的观察反复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0月于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1例反复肺炎患儿作为反复肺炎组,53例急性肺炎患儿作为急性肺炎组,... 目的观察反复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0月于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61例反复肺炎患儿作为反复肺炎组,53例急性肺炎患儿作为急性肺炎组,选取体检中心5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35的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5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Foxp3)mRNA和蛋白的表达;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FDP)和D-二聚体。结果对照组、急性肺炎组和反复肺炎组IL-35分别为(51.20±5.84)pg/ml、(34.19±5.06)pg/ml和(26.61±4.52)pg/ml,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肺炎组和反复肺炎组儿童血清中IL-35含量降低(P<0.001),与急性肺炎组比较,反复肺炎组儿童血清中IL-35含量降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35为(0.35±0.19)pg/ml和Fox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0.42±0.23)pg/ml]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肺炎组和反复肺炎组儿童的PT、APTT、FDP和D-二聚体升高(P<0.05);与急性肺炎组比较,反复肺炎组儿童的PT、APTT、FDP和D-二聚体升高(P<0.05)。结论反复肺炎患儿外周血中IL-35水平降低,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可能是反复肺炎发病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肺炎 白细胞介素-35 凝血纤溶系统 叉头状转录因子p3 调节性T细胞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对膀胱癌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良 马国英 +2 位作者 郑媛媛 董春忠 王月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40-3443,344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膀胱癌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为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17例,按照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膀胱癌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为膀胱癌术后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317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血浆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对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二聚体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317例膀胱癌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患者55例,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7.35%。55例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占61.90%)、革兰阳性菌18例(28.57%)、真菌6株(9.52%)。感染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84。生存情况分析显示,D-二聚体水平<3.0 mg/L患者术后生存情况优于D-二聚体水平≥3.0 mg/L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作为膀胱癌术后诊断的指标之一,同时对预测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具有着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膀胱癌 术后感染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Walk突变致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明涛 李慧 +6 位作者 燕小辉 朱建波 董春忠 常刚 李超 李凯述 欧阳修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964-1969,共6页
目的观察Walk基因突变所致的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进一步揭示h-VI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机制。方法收集山东省11家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200株,用含有16 g/L的胰酶... 目的观察Walk基因突变所致的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的生物学特性变化,进一步揭示h-VI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机制。方法收集山东省11家三甲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200株,用含有16 g/L的胰酶消化酪蛋白和4μg/ml的万古霉素脑心浸液琼脂筛选法进行初筛h-VISA,菌群分析曲线法(PAP/AUC)对初筛阳性的菌株进行确认。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技术对筛选出的h-VISA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观察有无Walk基因的突变。透射电镜观察其细胞壁的厚度,利用Trinton-X 100对细胞的破坏性原理,检测Walk突变h-VISA菌株的自行活性,RT-PCR技术测定Walk基因调控的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200株MRSA菌株中初筛阳性的h-VISA菌株有14例,PAP-AUC方法最终确认h-VISA菌株有6株,6株h-VISA菌株中,5株检测到Walk基因的突变,突变方式均为点突变;Walk基因突变的h-VISA菌株细胞壁较其他菌株明显增厚(P<0.05);Trinton-X 100诱导的Walk突变阳性的h-VISA菌株自溶能力较其他菌株明显减弱(P<0.05);walk基因调控的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如atlA,ssaA,isaA,lytM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在h-VISA菌株中,存在较高比例的walk基因突变,突变的h-VISA菌株通过下调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其细胞壁明显增厚,自溶活性明显减弱,使其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k突变 异质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胞壁
原文传递
肺奴卡菌感染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新安 董春忠 张嵩 《国际呼吸杂志》 2014年第12期893-896,共4页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对奴卡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报告3例肺奴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验和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该病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实验室诊断方法,提高对奴卡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报告3例肺奴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验和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该病临床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空洞,结节状及片状高密度阴影,容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验.结论 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引起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感染,细菌学检验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奴卡菌 诊断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蔚 王惠君 董春忠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9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确诊的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阿司匹林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瘙...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确诊的IC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给予阿司匹林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生化指标、瘙痒评分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瘙痒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BA、TBIL、ALT、瘙痒评分[(31.7±8.3)μmol/L、(33.9±5.8)Iμmol/L、(53.1±8.4)U/L、(0.48±0.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6.2±9.2)μmol/L、(56.9±8.2)μmol/L、(80.8±10.6)U/L、(0.81±0.04)分](P〈0.05)。观察组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8.9%(14/36)比71.4%(25/35)、11.1%(4/36)比31.4%(11/35)、5.6%(2/36)比22.9%(8/35),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改善ICP患者的生化指标、皮肤瘙痒症状和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熊脱氧胆酸 胆汁淤积 肝内
原文传递
热毒宁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蔚 王惠君 董春忠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452-1453,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病情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8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病情转归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退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6.41,P〈0.05),退热时间、少尿期时间、总病程明显缩短(t=2.356,2.071,5.125,均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巴韦林 热毒宁 流行性出血热
原文传递
急性非侵袭性腹泻应用抗菌药和非抗菌药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张芳 蒋红梅 +1 位作者 杨柳 董春忠 《中国实用医刊》 2012年第11期11-12,共2页
目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使用抗茵药物与否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腹泻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符合要求的200例急性非侵袭性腹泻患者,分别给予抗菌药物诺氟沙星(治疗组,100例)和非抗菌药物思密达(对照组,10... 目的比较急性腹泻患者使用抗茵药物与否的疗效。方法从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腹泻门诊就诊患者中选择符合要求的200例急性非侵袭性腹泻患者,分别给予抗菌药物诺氟沙星(治疗组,100例)和非抗菌药物思密达(对照组,100例)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两组间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显效86例,对照组显效8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78);治疗组有效14例,对照组有效1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42)。结论急性水样便或急性非侵袭性腹泻患者应以非抗茵药物为首选,不必要常规使用抗茵药物治疗,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侵袭性腹泻 诺氟沙星 思密达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刀伤感染侵肺巴斯德菌一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巩翠贤 董春忠 李炳法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26-926,共1页
侵肺巴斯德菌(Pasteurella pueumotroic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株致病性非发酵菌。2006年11月21日我们从1例刀外伤患者创面感染的渗出物内分离出1株侵肺巴斯德菌,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巴斯德菌 创面感染 刀伤 非发酵菌 外伤患者 致病性 渗出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