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5
1
作者 傅容珊 黄建华 +2 位作者 董树谦 张群山 常筱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2-778,共7页
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 .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 (或密度 )不均匀分布 ,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程 ,顾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 ,直接将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 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 .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 (或密度 )不均匀分布 ,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程 ,顾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 ,直接将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引入基本方程 ,反演计算地幔对流 .本文在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用SH12WM13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数据 ,计算了全球地幔对流格局 .结果表明 ,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热动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所确定的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显示了地幔中复杂的对流格局 ,特别是区域性层状对流以及多层对流环可能在地幔中存在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地幔热动力学 地幔对流 热流体动力学 热输运方程
下载PDF
多种驱动力作用下东亚大陆形变及应力场演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祖宁 傅容珊 +1 位作者 郑勇 董树谦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6,共10页
将印度板块持续地向北推进、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剥蚀作用视为形成现今东亚大陆形变和应力场格局的主驱动力 .在一梯形区域内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东亚大陆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剥蚀率系数及... 将印度板块持续地向北推进、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剥蚀作用视为形成现今东亚大陆形变和应力场格局的主驱动力 .在一梯形区域内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研究了东亚大陆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剥蚀率系数及不同的岩石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形变及应力场格局 .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GPS)以及利用地震观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 ,本文模型预测的结果与上述的观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其西部地区比东部吻合得更好 .说明控制东亚大陆西部形变和应力场基本格局的主驱动力 ,来源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 ,而对东部地区还应当考虑其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 .与此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大陆 形变 应力场 岩石层 印度板块 搬离作用 剥蚀作用 地震观测 地壳运动
下载PDF
地震层析成像之密度异常驱动地幔对流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傅容珊 董树谦 +1 位作者 黄建华 常筱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1期5-11,共7页
地震层析成像展现了地球内部横向不均匀性 ,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 ,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建立了地幔密度异常 (温度异常 )直接... 地震层析成像展现了地球内部横向不均匀性 ,其描述的地幔结构正是地幔演化热动力学过程的现代表现。然而 ,如何利用这些最新的观测成果去研究地球特别是地幔的动力学过程是对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挑战。建立了地幔密度异常 (温度异常 )直接驱动地幔对流的新方法 ,并利用现代地震层析成像模型计算了对应的地幔对流的格局 ,探讨了其和全球构造相关的地幔问题。结果表明 ,在单层地幔粘滞结构条件下 ,对流格局仍然以全地幔大尺度对流为主体 ;所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来源的地幔层析成像的数据 ,可以用于探讨不同边界条件和地幔参数对应的地幔对流模型 ,也可以用于使用大地水准面异常检验对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析成像 地幔对流 地幔粘滞性 大地水准面 温度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patterns of the East Asia continent under multi-driving force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祖宁 傅容珊 +1 位作者 郑勇 董树谦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2年第1期18-28,共11页
The India plates continuous motion to the north, the convective removal to the thickening lithosphere caused by small-scale mantle conv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denudation on the uplifted plateau are regarded as main d... The India plates continuous motion to the north, the convective removal to the thickening lithosphere caused by small-scale mantle conv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denudation on the uplifted plateau are regarded as main driving forces that make the patterns of stress field of East Asia continent at present time. The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used to study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field of East Asia continent under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different denudation coefficients and different rock mechanics parameters within a trapezoid geological frame.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odern space geodetic technique (such as GPS)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seism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data by our model can fit them very well. The degree of the fitness in the west i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east.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patterns of the west part of East Asia continent may come from the collision and compress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the Eurasia plates. The interaction to the Pacific and the Philippines plates in the east part need to be considere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convective removal to the thickening lithosphere caused by small-scale mantle convection and the effect of denudation cannot be negligible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ess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Asia continent DEFORMATION stress pattern LITHOSPHE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