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朱自清在杭州的教育活动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董校昌
-
出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35-39,共5页
-
文摘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深孚众望的教育家和著名学者。他一生服务于教育事业,而杭州是他开始教学生涯的第一个工作岗位。那是在一九二0年夏天,他因在三年内修完了四年的课程,提前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暑假过后,他偕同夫人武钟谦女士,来到了校址在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
-
关键词
朱自清
教育活动
杭州
著名学者
教育事业
工作岗位
教学生涯
北京大学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采掘民族文化的瑰宝——杭州民间文学四十年述略
- 2
-
-
作者
董校昌
-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89-95,共7页
-
文摘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贯穿在整个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并且积极地影响于社会与文坛。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中国文学本身而论,健康的民间文学是整个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和最丰富的文学,它与进步的作家文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华民族极其辉煌的文学殿堂。
-
关键词
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
西湖
杭州市民
四十年
民族文化
文艺
搜集整理
劳动人民
太阳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冯雪峰在杭州的文学活动
- 3
-
-
作者
董校昌
-
出处
《浙江学刊》
1984年第1期45-49,共5页
-
文摘
(一) 冯雪峰同志是二十年代初在杭州西子湖畔起步,走上新文学道路的,西湖可说是他文学生活的摇篮。一九二一年春天,他在金华第七师范学校读书时,因带头反抗学校当局的专横压制,发动罢课而被学校开除。这年秋天,他负笈来到杭州,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南方最革命的学校之一”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有我国新文学运动的前辈作家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等师长,又有热切追求真理的潘漠华、赵乎复(柔石)、魏金枝等进步同学。冯雪峰在这样的民主与进步的环境熏陶下,进一步受到了“五四”新思潮的洗礼。冯雪峰爱好文学,进校不久,他就以新诗为武器参加了坚持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他的自然、明快的诗篇。
-
关键词
师范学校
追求真理
优异成绩
冯雪峰
文学活动
汪静之
朱自清
笔名
封建礼教
应修人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鲁迅与《越风》
- 4
-
-
作者
董校昌
-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33-39,共7页
-
文摘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与刊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不同政治倾向、背景的刊物,鲁迅的态度却是泾渭分明,有着强烈的爱憎。鲁迅对《越风》的态度,就表明了他高度的革命警惕性和原则立场。《越风》
-
关键词
黄萍荪
许广平
政治背景
原则立场
《无题》
报仇雪耻
胡健中
政治倾向
而已集
贰臣传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正确理解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
- 5
-
-
作者
毛英
董校昌
高松年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1980年第3期56-56,共1页
-
文摘
我们并不否认,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有时候确是极为复杂的。创作在先,效果在后,有好的动机,不一定完全能达到好的效果;创作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而读者、观众却是社会上的一切人。“一人难调百口”;作品一经问世。
-
关键词
正确理解
社会效果
文艺作品
黑话
创作意图
积极效果
社会责任感
观众
动机
全能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关于“湖畔诗社”的几点史实
- 6
-
-
作者
董校昌
陆耀东
-
出处
《文学评论》
1982年第6期140-141,共2页
-
文摘
一今年《文学评论》第一期上,发表了陆耀东同志的《论“湖畔”派的诗》一文,作者对“湖畔”派的诗作,从思想、艺术和风格上作了全面、公正的评析;对“湖畔”派盛衰的原因等作了有益的探讨。拜读之后,获益匪浅。最近,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也接触到一些“湖畔诗社”的史料,感到陆耀东同志的文章所涉及的史料,有些可商榷之处。一、叶圣陶、朱自清先生并非“湖畔诗社”的顾问。
-
关键词
湖畔诗社
汪静之
朱自清
应修人
叶圣陶
冯雪峰
文学评论
史实
史料
文章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