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 被引量:5
1
作者 董欣竞 李晓庆 周德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疗法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总结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草莓状、海绵状、混合性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4...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疗法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总结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及会阴部草莓状、海绵状、混合性血管瘤。一次未愈,间隔4~6周重复给药,同时指导家属护理,治疗或预防溃烂,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观察血管瘤消退情况。结果107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87.8%),显效率(9.3%),无效率(2.8%)。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曲安奈德 平阳霉素 注射治疗 血管瘤
下载PDF
瘤内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欣竞 周德凯 李晓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886-888,共3页
目的:观察和总结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如一次注射治疗未愈的,间隔4~6周重复给药,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 目的:观察和总结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如一次注射治疗未愈的,间隔4~6周重复给药,4次为一个疗程,醋酸曲安奈德总量不超过100mg,平阳霉素总量不超过40mg;观察肿瘤消退情况。结果:84例患儿,经1年随访,治愈率(90.4%),显效率(7.1%),无效率(2.4%)。结论:本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外观较满意,适合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曲安奈德 平阳霉素 瘤内注射 血管瘤
下载PDF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董欣竞 周德凯 李晓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诊断及治疗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行腹股沟探查手术,其中8例行肠切除肠吻合,5例睾丸切除。术后8例有并发症,死亡2例...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诊断及治疗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行腹股沟探查手术,其中8例行肠切除肠吻合,5例睾丸切除。术后8例有并发症,死亡2例。手术治愈率94.11%,并发症率22.52%,死亡率5.88%。结论: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积极营养支持治疗及防止中毒性休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腹股沟疝嵌顿
下载PDF
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欣竞 李晓庆 周德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88-2090,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不同年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病例,讨论新生儿一期行PSARP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用PSARP治疗的中... 目的 回顾性分析44例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治疗不同年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病例,讨论新生儿一期行PSARP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1993年2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用PSARP治疗的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44例,初步随访并总结术后疗效及排便功能。结果 15例在新生儿期行结肠造瘘术,术后3~7个月行PSARP;其余29例(9例新生儿、2个月至9岁20例)均一期行PsARP,2例新生儿术后死亡。21例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18例排便情况经临床评分结果为优良。结论 PSARP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疗效满意。新生儿在条件许可下,一期行PSARP,仍可获良好的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肛门直肠畸形 肛门成形术
下载PDF
新生儿脐膨出临床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董欣竞 周德凯 李晓庆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64-1365,共2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膨出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 30例脐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 3例 ,女 7例 ,年龄 0~ 9d,治愈 2 5例。小型脐膨出 16例 ,采用Ⅰ期修补术 ,均获痊愈。巨型脐膨出 14例 ,治愈 9例 ,其中 3例采...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膨出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 30例脐膨出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 3例 ,女 7例 ,年龄 0~ 9d,治愈 2 5例。小型脐膨出 16例 ,采用Ⅰ期修补术 ,均获痊愈。巨型脐膨出 14例 ,治愈 9例 ,其中 3例采用Ⅰ期修补术 ,死亡 2例 ;6例采用分期修补术 ,死亡 1例 ;5例采用囊膜结痂剂涂布 ,Ⅱ期修复腹壁缺损 ,治愈 3例。结论 对于小型脐膨出患儿应尽早实施Ⅰ期手术。巨型脐膨出应采用分期手术。此外预防感染 ,保暖和静脉输液是获得较好疗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膨出 外科治疗
下载PDF
1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顾秀文 金先庆 +5 位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董欣竞 李勤 冯卫 王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357-2358,2361,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全面认识,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1990-2009年6 607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详细资料32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并对其中1 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提高对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全面认识,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对1990-2009年6 607例小儿阑尾炎患者详细资料32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并对其中1 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1 179例,平均就诊时间为44.03 h,72 h以上组穿孔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程组,3岁以下组穿孔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与呕吐、腹部压痛、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细菌培养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弥漫性腹膜炎患者,术中腹腔冲洗组平均住院时间较未冲洗组短。阑尾穿孔患儿存在术后并发症38例,发生率为3.22%;1例死亡。结论阑尾穿孔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小年龄患儿的穿孔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降低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发病率的关键。右下腹持续疼痛和右下腹固定压痛是早期临床诊断阑尾炎的充要条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影响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阑尾炎 穿孔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小儿阑尾炎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30年10256例小儿阑尾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20
7
作者 金先庆 李晓庆 +8 位作者 周德凯 丁雄辉 董欣竞 李勤 蒲丛伦 向丽 王佚 刘伟 宋晓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总结连续30年10256例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出早期诊断的临床标准,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方法统计1980年至2009年本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病例10256例,使用32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核心... 目的总结连续30年10256例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治疗经验,提出早期诊断的临床标准,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方法统计1980年至2009年本院收治的小儿阑尾炎病例10256例,使用32项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核心诊断指标指导临床早期诊治。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分析前10年及后20年,阑尾炎病例在腹膜炎的发生率以及阑尾炎病理类型上的变化,探讨早期诊断标准在提高阑尾炎诊治水平方面的实际意义。结果10256例阑尾炎病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小于1/10000。8241例阑尾炎病例的有效统计中,持续性右下腹疼痛或伴哭吵不安症状的患儿8131例(98.67%),右下腹固定压痛8103例(98.33%)。实施早期诊断标准后,阑尾炎穿孔形成腹膜炎的发生率从早期的43.82%降低为29.88%。10256例中,595例为婴幼儿阑尾炎,466例并发阑尾周围脓肿。结论持续性右下腹疼痛及右下腹固定压痛是临床诊断小儿阑尾炎的核心指标,既是必要的,也是充分的。小儿阑尾炎的临床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早期诊断 儿童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瘤内注射治疗婴儿血管瘤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周德凯 李晓庆 +2 位作者 董欣竞 王莉佳 刘晓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岁以内血管瘤患儿30例,采用曲安奈德40mg/次及倍他米松磷酸钠5mg/次瘤内注射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3个月、6个月测定血清IgA...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岁以内血管瘤患儿30例,采用曲安奈德40mg/次及倍他米松磷酸钠5mg/次瘤内注射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3个月、6个月测定血清IgA、IgG、IgM及C3含量。治疗前后2~4周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含量无明显减少,治疗后血清IgA、IgG、IgM及C3平均值低于治疗前,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本研究所用剂量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儿血管瘤,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及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变化,说明对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投药和剂量 血管瘤/治疗 免疫 细胞 婴儿
下载PDF
后天性淋巴管瘤21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1 位作者 谈必龙 董欣竞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5-185,共1页
目的探讨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21例疑为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淋巴管瘤均有原发病因的存在,随原发病的好转或治愈,而淋巴管瘤好转或治愈.对部分治疗无效采用... 目的探讨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21例疑为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淋巴管瘤均有原发病因的存在,随原发病的好转或治愈,而淋巴管瘤好转或治愈.对部分治疗无效采用肿瘤内平阳霉素及确炎舒松A联合注射治疗1~3次治愈.结论淋巴管瘤并非完全为先天性脉管发育畸形,部分淋巴管瘤可能为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受压阻塞形成.临床医师应仔细地进行鉴别诊断,避免原发病的漏诊及漏治.针对原发病因治疗及肿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及确炎舒松A联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病因 继发性
下载PDF
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
10
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1 位作者 董欣竞 王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的临床经验,为局部注射治疗淋巴管瘤的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57例中,囊性120例,海绵...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的临床经验,为局部注射治疗淋巴管瘤的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57例中,囊性120例,海绵状25例,混合性12例。肿瘤直径〉5cm者达91例,其中〉10cm者40例。采用平阳霉素加确炎舒松-A瘤内注射治疗1~5次,痊愈137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8.7%。随访3~7年,疗效巩固。结论药物局部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安全,经济,简便,疗效好。在诊治小儿淋巴管瘤的过程中,应注意鉴别后天性或继发性淋巴管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淋巴管瘤/药物疗法 儿童
下载PDF
平阳霉素加缩丙酮确炎舒松囊内注射治疗儿童体表囊肿
11
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董欣竞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10期1252-1253,共2页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缩丙酮确炎舒松治疗儿童体表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体表囊肿患儿用平阳霉素加缩丙酮确炎舒松稀释后注入囊肿内 ,6~8周后可重复注射 ,不超过3次。结果 :42例中治愈38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结论 :平阳霉素加缩... 目的 :观察平阳霉素、缩丙酮确炎舒松治疗儿童体表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42例体表囊肿患儿用平阳霉素加缩丙酮确炎舒松稀释后注入囊肿内 ,6~8周后可重复注射 ,不超过3次。结果 :42例中治愈38例 ,有效2例 ,无效2例。结论 :平阳霉素加缩丙酮确炎舒松囊内注射治疗有广泛的适应证 ,是一种安全而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囊肿 平阳霉素 缩丙酮确炎舒松 囊内注射 治疗 儿童 疗效
下载PDF
平阳霉素协同缩丙酮确炎舒松治疗儿童腘窝囊肿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庆 周德凯 董欣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平阳霉素 缩丙酮确炎舒松 治疗 儿童 GUO窝囊肿
下载PDF
新生儿美克尔憩室穿孔一例
13
作者 吕隆政 董欣竞 《新生儿科杂志》 1996年第4期177-177,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美克尔憩室穿孔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新生儿外科厌氧菌感染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隆政 董欣竞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3年第6期338-339,共2页
对1985年2月以来,新生儿外科感染40例中,厌氧菌培养阳性为42.5%,其中腹部外科厌氧菌感染高于软组织感染(0.5>P>0.5)。软组织厌氧感染中坏死性筋膜炎高于皮下坏疽(P<0.25)。全组多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或... 对1985年2月以来,新生儿外科感染40例中,厌氧菌培养阳性为42.5%,其中腹部外科厌氧菌感染高于软组织感染(0.5>P>0.5)。软组织厌氧感染中坏死性筋膜炎高于皮下坏疽(P<0.25)。全组多为厌氧菌与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并存的混合感染(88.24%)。因此,对新生儿外科感染治疗应注意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厌氧菌感染 外科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