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与分离经历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江会 郭丽 +2 位作者 卢婷 凌莉 龚家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流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与其分离经历的关系,为流动青少年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珠江角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六至八年级的16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与父母有分离经历达6个月及以上的学生纳入分离组(n=821),与... 目的:探讨流动青少年的情绪行为与其分离经历的关系,为流动青少年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珠江角地区五个地级市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六至八年级的16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与父母有分离经历达6个月及以上的学生纳入分离组(n=821),与父母无分离经历的纳入非分离组(n=781)。采用自编问卷、安全感(S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分别测量流动青少年的一般人口学情况、分离情况、安全感水平和情绪行为特点。结果:分离组的SDQ困难总分[(13.8±5.2)vs.(12.3±4.9),P<0.001]和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得分(均P<0.05)高于非分离组,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因子得分与非分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离组的SQ总分[(53.1±11.8)vs.(55.9±11.4),P<0.001]和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P<0.05)低于非分离组。多重线性回归显示,有分离经历流动青少年的安全感(β=-0.25)、母亲监护(β=-2.42)对困难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与父亲分离(β=2.38)对困难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安全感(β=0.91)、女性(β=0.02)对亲社会行为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有与父母分离经历的流动青少年情绪行为和心理安全感发展较差。卫生措施制订应促进流动父母尽量与子女共同生活,有利于促进其子女心理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青少年 情绪行为 分离经历 现况调查
下载PDF
针灸治疗有难治性幻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党亚梅 蔡骏逸 +4 位作者 崔娟 徐琰 黄雄 董江会 雷华为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9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难治性幻听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9例诊断为伴有难治性幻听的S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有用药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12周;对照组不做针灸治疗...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难治性幻听的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9例诊断为伴有难治性幻听的S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有用药不变的情况下治疗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12周;对照组不做针灸治疗。研究前及12周后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筛查量表(SDSS)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焦虑抑郁因子、思维形式障碍因子和总分数较基线小(t=2.10,P<0.05;t=2.19,P<0.05;t=2.29,P<0.01);患者的职业和工作、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家庭职能、责任心和计划性分较基线低(t=3.54,P<0.01;t=2.12,P<0.01;t=3.25,P<0.01;t=3.27,P<0.01;t=2.58,P<0.05;t=3.26,P<0.01)。结论:对伴有难治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本研究应用的一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有效,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难治性幻听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针灸治疗难治性幻听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党亚梅 朱志敏 +6 位作者 董江会 黄雄 徐琰 蔡骏逸 崔娟 陈翠薇 赖新生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7期207-20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SP)患者难治性幻听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诊断为伴有难治性幻听的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本用药如纳入研究前,治疗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MILLER幻觉量...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SP)患者难治性幻听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9例诊断为伴有难治性幻听的S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基本用药如纳入研究前,治疗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5次,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MILLER幻觉量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的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后幻觉的频度、持续时间、强度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频度、定向性、空间感受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幻觉、妄想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幻觉、妄想、SAPS总分、情感平淡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明显的副反应发生。结论:对具有难治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通过一定的量表评估、统计分析,提示在基本用药不变的情况下,结合针刺治疗能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情绪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针刺 难治性幻听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完美主义与自尊、内隐自尊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江会 宁静 郭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为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50例抑郁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45名正常对照,采用Frost完美主义问卷(the 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完美主义的关系,为抑郁症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50例抑郁症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45名正常对照,采用Frost完美主义问卷(the Chinese Frost multidimensional perfectionism scale,CFMPS)、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自我接纳问卷(self-acceptance questionnaire,SAQ)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并采用瑞文挫败实验设置失败反馈背景,在瑞文测试前后各完成一次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以评价前后两次内隐自尊水平,结果分别记为前测IAT和后测IAT。结果患者组SE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2)。对于IAT,分组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735);IAT的分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组IAT水平比对照组高(P=0.013);IAT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33),前测IAT水平比后测高(P=0.007)。CFMPS中,患者组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组父母期望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38);患者组条理性、个人标准维度得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患者组后测IAT与父母期望得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呈负相关(P<0.05),SES、SAQ得分分别与CFMPS中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维度得分、消极完美主义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消极完美主义与潜意识中自尊水平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尊 内隐自尊 完美主义
下载PDF
青年早期流动儿童心理困难及家庭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婷 郭丽 +3 位作者 朱麒臻 董江会 李梦洁 龚家辉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4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半年内困难体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来自广东省2 178名在校青年早期流动儿童用自编一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进行评定。结果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 目的了解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半年内困难体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来自广东省2 178名在校青年早期流动儿童用自编一般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学生版)进行评定。结果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近半年内的生活中困难体验较中国常模严重(P<0.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相处情况、儿童本身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家人的期望、流动和留守经历,以及儿童本身的性别、年龄均是青年早期流动儿童的困难体验的影响因素。结论较多的广东省青年早期流动儿童在生活中有困难体验,且不同性别、年龄、来源地、早年分离经历及家庭相处环境的流动儿童,困难体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早期 流动儿童 困难体验
下载PDF
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内隐态度及其与复吸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龚家辉 董江会 郭丽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1-624,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内隐认知态度的特点,揭示毒品内隐认知态度与其复吸行为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和47名年龄、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评估其对毒品的内隐态... 【目的】探讨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内隐认知态度的特点,揭示毒品内隐认知态度与其复吸行为的关系。【方法】纳入50例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和47名年龄、文化程度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评估其对毒品的内隐态度,采用自编吸毒情况问卷和毒品复吸高危量表(DRRS)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对毒品的内隐联想测验得分比对照组高[(-0.26±0.39)vs.(-0.6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其吸毒时长、初吸年龄、戒除概率、戒毒次数得分、复吸倾向得分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海洛因戒断者对毒品持相对积极态度,其对毒品内隐态度与复吸倾向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态度 复吸 海洛因 成瘾
下载PDF
早年分离创伤对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董江会 郭丽 +6 位作者 卢婷 朱麒臻 李孟洁 龚家辉 刘宝宝 杨松达 凌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青春期流动儿童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三角地区5个地级市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的1 602名学生(分离组儿童821名,非分离组儿童781名)作为... 目的探讨青春期流动儿童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三角地区5个地级市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的1 602名学生(分离组儿童821名,非分离组儿童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安全感量表(S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儿童版)进行测量。结果分离组在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得分和困难总分大于非分离组(t值分别为6.440,1.986,4.939,5.676,P值均〈0.05),分离组与非分离组在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离组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和安全感总分上低于非分离组(t值分别为-4.908,-4.421,-4.862,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安全感是分离组儿童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同伴关系、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因素;与父母均分离是分离组儿童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与母亲分离、同辈监护是分离组儿童多动因子的积极影响因素;母亲监护是分离组儿童多动因子、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年龄是分离组儿童同伴关系问题的消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情绪、品行、安全感造成影响。改善有留守经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可促进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分离 创伤和损伤 青春期 儿童 行为
原文传递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宝宝 郭丽 +2 位作者 卢婷 董江会 凌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 目的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评。结果留守组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维度及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低(t值分别为-5.63,-6.04,-5.53,-4.06,-6.97,-5.71,P值均<0.01);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维度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高(t值分别为5.62,3.31,2.59,P值均<0.0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母亲信任、母亲沟通、母亲依恋、父亲信任、父亲依恋、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1.30,-0.95,-2.88,-0.87,-1.34,-1.24),是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63,0.46,0.62,P值均<0.05);分离期间见面频率为每月都见是留守组儿童母亲依恋、父亲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9.67,10.52,P值均<0.01);与父母均分离是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66,-1.78,-4.36,P值均<0.05);留守期间隔代监护是留守组儿童父亲疏远及同伴疏远的消极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0.40,-0.68,P值均<0.05);分离年龄在4~5岁是留守组流动儿童同伴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5.79,P<0.01)。结论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造成影响。改善养育环境,制定增进父母与流动儿童共同生活等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儿童不良心理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客体依恋 青春期 回归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吸毒男性的依恋与药物渴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江会 郭丽 +5 位作者 朱麒臻 李孟洁 龚家辉 曾庆浪 李春强 黄凯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5-826,共2页
毒品滥用对吸毒者心理、生理和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已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与难题。毒品滥用药物的直接后果可分为生理(躯体)依赖及心理(精神)依赖两方面。心理依赖又称”心瘾”或”渴求”,是药物依赖和戒断后复吸的直接致病因... 毒品滥用对吸毒者心理、生理和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已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与难题。毒品滥用药物的直接后果可分为生理(躯体)依赖及心理(精神)依赖两方面。心理依赖又称”心瘾”或”渴求”,是药物依赖和戒断后复吸的直接致病因素[1-3]。Bowlby认为依恋是指儿童和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结[4],它能为个体提供安全和慰藉。在依恋形成过程中,个体逐渐形成一种认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表征,即内部工作模型。内部工作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伴随依恋对象不断地出现,个人的内部认知系统不断地修改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者 依恋 药物渴求 相关性 心理依赖 男性 毒品滥用 工作模型
原文传递
广州市城区儿童参加兴趣班现状及行为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董江会 卢婷 +3 位作者 朱麒臻 郭丽 陈业彬 魏双菊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7-11岁参加兴趣班的儿童心理行为现况,为儿童兴趣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城区590名7-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女童兴趣班参...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7-11岁参加兴趣班的儿童心理行为现况,为儿童兴趣班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自编问卷对广州市城区590名7-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女童兴趣班参加率(89.3%)高于男童(83.3%)(P〈0.05);男、女儿童参与兴趣班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童兴趣班种类偏向益智班和体育班,女童则偏向音乐班和才艺班;对兴趣班持积极主动态度的比例女童(86.7%)高于男童(74.7%)(P〈0.01);选择兴趣班由父母结合孩子意见决定的比例女童(97.9)高于男童(92.9%)(P〈0.01);46.6%的儿童0.5 a内上兴趣班费用超过3 000元。兴趣班男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各个因子异常率与非兴趣班男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兴趣班女童的总行为问题及分裂强迫、多动、违纪、攻击性、残忍因子异常率均低于非兴趣班女童(P值均〈0.05)。结论参加0.5 a以上兴趣班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未产生不利影响,参加兴趣班女童的心理行为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行为 儿童
原文传递
广州兴趣班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江会 卢婷 +3 位作者 郭丽 朱麒臻 陈业彬 魏双菊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5-767,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参加兴趣班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全面、有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广州市592名6~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广... 目的了解广州市参加兴趣班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全面、有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社会适应能力问卷对广州市592名6~11岁儿童进行评定。结果广州市城区儿童兴趣班参加率较高、时间长、种类多、态度较积极、意愿较主动、上兴趣班的年龄小;兴趣班男童和女童的社会能力总分及活动能力得分高于非兴趣班儿童(P值均〈0.05);对兴趣班喜欢程度高,意愿越主动,时间越长以及参加素养班、音乐班、才艺班是社会能力的保护因素。结论家长顺应孩子的意愿和爱好,让其适当参加兴趣班,将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