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MER理念的麻醉学临床胜任力培养的研究
1
作者 于剑锋 陈静 +4 位作者 高文洁 董沛娜 任占杰 王桂芝 张倬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9期15-18,共4页
目的探索本科麻醉学专业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提升基于GMER理念培养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方法2016年9月—2018年6月将该校麻醉学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50名:传统教学对照组(CON组),GMER教学组(GMER组),后者接... 目的探索本科麻醉学专业新的教学改革思路,提升基于GMER理念培养麻醉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岗位胜任能力。方法2016年9月—2018年6月将该校麻醉学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50名:传统教学对照组(CON组),GMER教学组(GMER组),后者接受新的课程内容,包括临床能力、疾病预防、信息管理、医学知识与学习、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科研能力和个人修养,以临床技能成绩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GMER组总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ER组的教学模式能更好提升整体素质,培养更强的临床能力,更符合临床工作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学 教育改革 临床胜任力 GMER
下载PDF
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杏仁体外侧核HDAC5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静 于剑锋 +3 位作者 高文洁 董沛娜 赵恒宇 任占杰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8-581,共4页
目的评价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杏仁体外侧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阿米替林组(A组)。采用坐... 目的评价阿米替林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杏仁体外侧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阿米替林组(A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A组于造模后第14~35天时,每天腹腔注射阿米替林10 mg/kg,S组和NP组每天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28和35天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造模后第36天时,行强迫游泳实验,记录大鼠不动时间、攀爬时间和游泳时间。随后处死大鼠,取杏仁体外侧核脑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杏仁体外侧核HDAC5和磷酸化HDAC5(p-HDAC5)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杏仁体外侧核HDAC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NP组各时点MWT降低,不动时间延长,游泳时间和攀爬时间缩短,A组造模后第14、21和28天时MWT降低,杏仁体外侧核p-HDAC5表达下调,HDAC5 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A组造模后第21、28和35天时MWT升高,不动时间缩短,攀爬时间延长,杏仁体外侧核p-HDAC5表达上调,HDAC5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结论阿米替林改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抑郁的机制与促进杏仁体外侧核HDAC5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神经痛 抑郁 基底外侧核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原文传递
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PSD-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沛娜 于剑锋 +4 位作者 高文洁 孙昕培 韩雨佳 巴彦哲 张枫苹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和吗啡组(NP+Mor组),每组6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SNI)的... 目的观察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和吗啡组(NP+Mor组),每组6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SNI)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吗啡组大鼠在处死前2h注射吗啡(15mg/kg)。术前、术后第3、7、14天、吗啡用药后30min测各组大鼠右后足机械痛阈,计算50%缩足阈值。术后14d吗啡用药2h后,处死大鼠,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脊髓背角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NP组50%PWT降低,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NP组比较,Mor组50%PWT升高,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吗啡急性用药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脊髓背角区PSD95蛋白表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PSD95 脊髓背角 SNI 吗啡
原文传递
阿米替林对SNI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杏仁体外侧核5-HT2CRmRNA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陈静 于剑锋 +4 位作者 杨舟静 任鹏程 高文洁 董沛娜 赵恒宇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88-190,216,共4页
目的研究阿米替林(AMI)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产生的抑郁样行为以及杏仁体外侧核(BLA)5羟色胺2C受体(5-HT2C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到3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0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和阿米替林... 目的研究阿米替林(AMI)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产生的抑郁样行为以及杏仁体外侧核(BLA)5羟色胺2C受体(5-HT2CR)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到3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0组)、神经病理性疼痛组(NP组)和阿米替林组(AMI组),每组8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保留性损伤(SNI)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AMI组大鼠在术后第14~35天每天腹腔注射阿米替林(10mg/kg)。术后第3,7,14,21,28,35天测各组大鼠右后足机械痛阈,计算50%缩足阈值(50%PWT)。术后第36天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随后处死大鼠,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大鼠BLA脑区5-HT2C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O组比较,NP组50%PWT降低,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延长,5-HT2CR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与NP组比较,AMI组50%PWT升高,强迫游泳静止时间缩短,5-HT2CR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阿米替林可改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并降低BLA脑区的5-HT2CR mRNA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SNI 抑郁 杏仁体外侧核 5-HT2CR
原文传递
吗啡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诱发大脑伏隔核RGS9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高文洁 陈静 +3 位作者 于剑锋 董沛娜 赵恒宇 巴艳哲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52-35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短期(7d以内)小剂量使用吗啡(5mg·kg^(-1)·d^(-1))是否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NP)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9(RGS9)的表达。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模型注射吗啡组(SNI+M... 目的观察短期(7d以内)小剂量使用吗啡(5mg·kg^(-1)·d^(-1))是否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NP)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和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9(RGS9)的表达。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模型注射吗啡组(SNI+Mor)、模型注射吗啡和纳洛酮组(SNI+Mor+Nal),每组6只。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的方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I+Mor组大鼠在术后第1~7天腹腔注射吗啡(5mg·kg^(-1)·d^(-1))。术后第3,7天测各组大鼠右后足机械痛阈,计算50%缩足阈值(50%PWT)。术后第3天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价大鼠抑郁样行为,随后处死大鼠,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大脑伏隔核(NAc)和脊髓背角中RGS9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痛阈降低,FST时间延长,脊髓背角中的RGS9表达升高;与SNI组比较:SNI+Mor组痛阈升高,FST时间缩短,伏隔核中RGS9的表达在第3天升高,第7天降低。与SNI+Mor组比较:SNI+Mor+Nal痛阈降低,FST时间延长,伏隔核中RGS9的表达在第3天降低。结论吗啡可以改善NP早期的抑郁样行为,并对NP早期诱发的大脑NAc中RGS9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吗啡 伏隔核 脊髓背角 RGS9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孙昕培 韩雨佳 +5 位作者 董沛娜 祁钰杰 徐赓 张凤萍 张倬宁 于剑锋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每组均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每组均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各组局麻药均不加肾上腺素。Con组(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前注射曲马多100mg;B10组~B30组:臂丛神经阻滞前分别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20μg/kg,30μg/kg。观察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患者术中追加咪达唑仑剂量或是否更改麻醉方式为指标进行术中麻醉满意程度评价;在术后2,4,8,12h和24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术后8h,12h时B10组、B20组和B30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术后12h时B20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10组(P<0.05),术后24h时B20组、B30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10组和Con组(P<0.05)。结论采用中等浓度布托啡诺超前镇痛效果较好,可增强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超前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