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竹提取物的钙拮抗作用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娥 董润璁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10期140-140,共1页
目的:分析山竹提取物的钙拮抗作用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实验一进行体外Ca跨膜测量,实验二,阳性对照组、山竹提取物组各纳入40只实验大鼠,制成心肌缺血模型,记录Ⅱ导联变化,统计对比J点偏移均值。结果:研究显示,山竹提取物浓度与45C... 目的:分析山竹提取物的钙拮抗作用及对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实验一进行体外Ca跨膜测量,实验二,阳性对照组、山竹提取物组各纳入40只实验大鼠,制成心肌缺血模型,记录Ⅱ导联变化,统计对比J点偏移均值。结果:研究显示,山竹提取物浓度与45Ca内流量呈负相关;0.50mg/ml山竹提取物测定心、动脉、肝、肾45Ca外溢内流量低于正常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5、10、30min,山竹提取物组大鼠J点偏移均值低于对照组,给药1min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竹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钙拮抗作用,可抑制钙离子外溢、内流,且有助于缓解心肌缺血,但在注射前1min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提取物 钙拮抗作用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山竹提取物有效成分测定及其多糖组成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娥 董润璁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11期281-281,共1页
目的:测定山竹提取物有效成分,并分析多糖组成。方法:精确称取山竹果壳碎末10g各5份,回流提取,又取新鲜山竹果肉800g干燥至恒重,同法提取,绘制芦丁标准曲线,绘制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果壳与果肉进行多次硅胶柱层析、薄... 目的:测定山竹提取物有效成分,并分析多糖组成。方法:精确称取山竹果壳碎末10g各5份,回流提取,又取新鲜山竹果肉800g干燥至恒重,同法提取,绘制芦丁标准曲线,绘制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果壳与果肉进行多次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凝胶柱层析分析,计算果肉内多糖含量、果壳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果壳中总黄酮含量为6.43%,山竹果肉中含有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果糖、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半乳糖。结论:总黄酮是山竹提取物主要有效成分,果肉中富含多种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竹 有效成分 多糖
下载PDF
HPLC-QAMS法同时测定丁蔻理中丸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
3
作者 王春燕 董润璁 +1 位作者 庄妮拉 王敏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8期1445-1449,共5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丁蔻理中丸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党参炔苷为内标物,分别计算其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丁蔻理中丸中...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丁蔻理中丸中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以党参炔苷为内标物,分别计算其与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丁蔻理中丸中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计算值),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7种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42∶58,A)和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9 ml·min^-1,检测波长为220 nm(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党参炔苷)、240 nm(6-姜辣素)、275 nm(白术内酯Ⅰ),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党参炔苷、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4~16.04,0.33~8.14,0.56~14.06,0.61~15.17,0.42~10.55,0.40~10.08,0.39~9.71μg(r为0.999 6~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9.6%,99.7%,101.0%,100.8%,100.2%,101.1%(RSD为0.4%~1.2%,n=6)。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甘草苷、甘草酸铵、6-姜辣素的RCF分别为1.058 0,0.795 1,0.941 7,1.057 0,1.043 0,0.981 1,其计算值和实测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测多评法可用于丁蔻理中丸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且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蔻理中丸 白术内酯Ⅰ 白术内酯Ⅱ 白术内酯Ⅲ 党参炔苷 甘草苷 甘草酸铵 6-姜辣素 一测多评法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李娥 董润璁 《生物技术世界》 2015年第9期164-164,共1页
目的:探讨利用阿霉素诱导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实验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随机实验对比方法,共选择60只成年雄性小白鼠,将其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红白血病对比组;空白对比组和阿霉素诱导组,每小组共20只小白鼠。其中... 目的:探讨利用阿霉素诱导小鼠红白血病MEL细胞免疫原性死亡的实验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小鼠随机实验对比方法,共选择60只成年雄性小白鼠,将其随机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是红白血病对比组;空白对比组和阿霉素诱导组,每小组共20只小白鼠。其中红白血病对比组采用尾部静脉注射无菌磷酸盐缓冲剂200,然后在8天后为小鼠注射MEL细胞200(细胞密度为)。阿霉素诱导组小鼠注射的MEL细胞需要和阿霉素进行诱导培养超过24小时,共注射200(细胞密度为)。空白对比组不注射任何药物,分别记录三组小白鼠的患病情况、生存时间和外周血白细胞含量。结果: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阿霉素浓度越大就会导致MEL细胞凋亡率越大。红白血病对比组当中首只死亡小鼠出现在注射后第13天,而阿霉素诱导组则发生于注射后第35天。同时红白血病对比组小鼠血液当中外周血白细胞含量为10.29,而阿霉素诱导组则仅为8.57。两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具有促进MEL细胞凋亡的作用,对小鼠红白血病有着极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红白血病 MEL细胞 免疫原性死亡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